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巴馬上台 美國對華政策會否延續

[複製鏈接]

7

主題

19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rzj 發表於 2008-12-30 1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r>奧巴馬缺乏外交經驗,但他的夥伴卻是此中行家。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上台,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了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周琪研究員的評析文章「美國新總統的外交及對華政策展望」。全文如下:

  金融危機、戰爭、對當前布希政府政策的不滿,這三大因素的綜合是奧巴馬得以當選的主要原因,而金融危機是使奧巴馬的獲勝在最後階段完全沒有了懸念的關鍵因素。奧巴馬是打著變革的旗號上台的,也正因為如此,可以預料,在民主黨政府取代當政8年的共和黨政府之後,美國的外交政策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但其對華政策卻可望延續業已成型的美國主流對華政策。

          奧巴馬外交政策的理念和基本框架

  奧巴馬缺乏處理外交事務的經驗,這是一個事實。但是,奧巴馬在私下?承認,「我的確缺乏外交經驗,但我會把最好的外交事務專家請來為我工作。」而且接觸過奧巴馬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頭腦異常清楚、思路敏捷、善於聽取專家顧問意見的人,這有助於他很快熟悉和掌握外交事務。由於奧巴馬很少有處理外交事務方面的記錄,這?對其可能的外交政策的概述只能以他的言辭和他所選擇的外交政策顧問的政策傾向為依據。

  根據奧巴馬的選舉網站,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是:恢復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改革並增強國際組織;加強美國的同盟關係;加強北約以對付21世紀的威脅;促進在亞洲的新的持久安全;與其他國家一起同全球氣候變化作鬥爭。奧巴馬在2007年4月26日的民主黨初選辯論中說,歐洲是美國長期可靠的盟友,日本多年來是美國在亞洲的出色盟友。世界的引力中心正在向亞洲轉移,中國正在崛起。中國既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我們的競爭者。奧巴馬還支持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這有可能導致俄羅斯對其政策的不滿。

  奧巴馬反對美國在國外強加民主,但他建議制定一個全面的指導國家構建和促進民主的計劃,運用美國的軟權力,通過美國民主基金會和建立其他新的機構,來幫助解救和重建非洲、亞洲和中東的失敗國家。他的顧問強調說,奧巴馬確信,在後冷戰時代各國都處於無法擺脫的相互依賴之中,他寫道:「這個新時代的領導必須認識到,每一個美國人的安全和富裕與生活在我們國界之外的那些人的安全和富裕息息相關。必須承認所有人的天生平等、尊嚴和價值。」為了同全球貧困作戰,奧巴馬保證要在2012年把美國的對外援助翻一番,達到每年500億美元。他計劃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進行投資;到2020年時幫助建立起一個「全球醫療基礎設施」來同傳染病做鬥爭;並建立一個20億美元的全球教育基金。

  顯然,奧巴馬將擯棄小布希時代的單邊主義,更加重視多邊合作,並主張在美國領導世界時,不僅要應用硬權力,而且還應更加重視對軟權力的應用。對於這一點,哈佛大學教授、前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讚賞地說,「我相信奧巴馬可能在使用美國的軟權力方面取得驚人的成就。」

             美國新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

  在外交政策方面,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的核問題將是新的美國政府對外政策中的三個重點。其中何時和如何從伊拉克撤軍是一個迫切需要作出解答的問題。奧巴馬許諾,在他宣誓就職之後,他將立即著手撤軍。每月撤出一至兩個戰鬥旅,在未來的16個月中撤出所有美國的戰鬥部隊,到2010年撤出14個戰力旅,大約10萬人。

  在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錶示,「我將在任職期間盡一切努力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為了美國的利益,他願意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同伊朗領導人會談。這個態度明顯不同於小布希政府,也有異於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伊朗核問題上,民主黨內的專家認為,美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極其微小,或許只有3-5%的可能性,因為軍隊認為這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據奧巴馬的亞洲事務顧問說,朝核問題對於新政府來說可能是排在第四或第五位的問題。在朝核問題上,新政府將繼續支持六方會談,但同時可能更強調同北朝鮮的雙邊談判。

  由於奧巴馬在外交領域?的注意力將被吸引在兩場戰爭上,在美國從戰爭中脫身之前,亞洲不可能成為其外交政策的重點。不過,奧巴馬認為,在亞洲,中國是最重要的國家。

  關於奧巴馬的中東政策,一位奧巴馬的中東資深顧問說,奧巴馬承擔了更多形式的責任,想要幫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協定。他還支持當前土耳其外交部長倡議的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的談判。

  在反恐戰爭方面,奧巴馬錶示,他將在新政府組成后的100天內,出席一個主要的穆斯林論壇,並在論壇上發表演講,重新界定美國的反恐戰爭。他將表明:「我們沒有同伊斯蘭教開戰。」

  除上述問題之外,能源和環境變化的問題將是美國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有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與以往的美國政府不同,美國將開始重視這一問題,能源和環境變化問題將會成為美國國際對話中的主要議題。這也是對小布希現行政策的明顯改變。

           奧巴馬將會延續美國對華政策主流

  美國的中國通們都眾口一詞地認為,奧巴馬的對中國和亞洲政策不會偏離主流。根據蘭普頓的看法,在最近的7任美國總統中,尼克森、卡特、雷根、柯林頓和小布希在其競選期間都曾呼籲要在對華政策上做重大改變,而其中的三位在他們當選之後就由於戰略需要、資源的限制或經濟利益而放棄了競選時提出的政策主張,他們是雷根、柯林頓和小布希。結果他們的對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同其前任的對華政策保持了一致性,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前任採取的是更為明智和務實的、也更為平衡的對華政策。

  雖然迄今奧巴馬尚未形成具體的對華政策,但其亞洲政策和對華政策顧問大都有在政府中工作的經驗,而且他們對中國都有相當深刻的瞭解,都深知延續美國對華政策主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一主流政策就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應同中國建立良好、穩定、互信的外交關係。這些政策顧問中包括傑佛瑞.貝德、理查.布希、李肯南、大衛•蘭普頓等人。奧巴馬對外政策方面的主要顧問之一貝德十分肯定地說,奧巴馬的對華政策將有很大的延續性,正如從尼克森總統以來的7位美國總統政策的相似性要大於差異性一樣。

  奧巴馬政府一定會全面審查各個領域?的對華政策,包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關於中美經濟戰略對話,2007年奧巴馬在總的原則方面做過一些正面評論,表示繼續進行戰略經濟對話是「一個好主意」。據分析,中美之間的戰略經濟對話會繼續下去,因為美國考慮到中國如此龐大和重要,繼續進行高層次的對話是非常必要的,況且,未來國際體系和國際局勢的穩定將依賴於大國在重大問題上的合作。

  在貿易政策方面,由於民主黨同工會密切關係,以及工會在大選中對奧巴馬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奧巴馬一定會傾聽工會的意見,也會比共和黨政府更加強調勞工權利。但是據認為,奧巴馬的貿易政策不會是保護主義的,這不僅是因為奧巴馬的主要經濟顧問都是自由主義的國際主義者,例如羅伯特•魯賓,而且因為奧巴馬本人相信,貿易壁壘是有害的,只有自由貿易才能使美國的經濟更具競爭力。副總統拜登的主要助手簡努齊認為,現在中美在貿易方面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機制,民主黨將應用這一機制,不過可能會對中國有更多的批評。

  新一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可能發生的另一個變化是人權政策方面的變化。據說,迄今為止奧巴馬還沒有就人權問題作過演講。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人權問題自卡特政府以來從來沒有從美國的外交議事日程上消失過,而且,民主黨歷來比共和黨更加重視國際人權。因此,在人權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可能會在所謂的中國人權問題上,例如西藏、新疆和的問題,以及達爾富爾和辛巴威的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有更多的批評。不過簡努齊曾評論道,下面一段話反映了美國當前對中國的人權政策:「在人權方面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做了什麼,而不是集中在中國是什麼樣的制度。」

  目前,除了美國的極端保守主義者之外,美國朝野都一致認為,美國政府現行的對台政策是明智的,這一政策應延續下去。這也是奧巴馬的看法。5月20日奧巴馬在為馬英九就職所寫的賀信中說,他的當選和就職對於台灣人民、全世界的民主勢力、台灣海峽和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穩定是一個促進因素。他將支持美國的「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循中美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和美國的《對台灣關係法》;他也將支持馬英九與大陸建立更加密切關係的努力,並認為這些努力將為海峽兩岸更加穩定和可預料的關係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奧巴馬還表示美國將繼續向台灣提供對於自衛必要的武器。這些都是現行布希政府對台灣政策的延續。

  當然,美國總統的實際政策歷來都同他們在競選中的許諾或倡議有一定的差距,一些預定政策也會隨著國內外局勢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究竟奧巴馬政府未來的外交政策會是怎樣的,我們還需看它的實際行動。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30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9: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