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依然處在史詩時代——漢民族史詩《黑暗傳》地緣解 轉貼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2-18 2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依然處在史詩時代——漢民族史詩《黑暗傳》地緣解  

周紹強  

   

專家定義:「史詩:人類文明初啟時期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多反映重大事件或神話傳說,或敘述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迹。最初大多為口頭創作,由民間藝人演唱。在長期的流傳中,經過千錘百鍊,才由文人加以記錄、整理,最後編定成定本。」【上海辭書出版社《世界歷史詞典》】  

    這個定義抓住的是史詩一些表面和次要的特徵,而史詩本質和主要的特徵是:它主要是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表現史詩英雄的;史詩英雄的主要事迹,不是與社會力量作鬥爭,而是與自然力量作鬥爭(史詩中的神話人物,只是各種自然力量的擬人化),而這,正是一切「文明初啟時期」的民族免不了的課題或必經的發展階段。  

但是,因自然環境的非「環球同此涼熱」,世界各地的「文明初啟時期」是不等的。一般說來,在人類文明誕生地的歐亞大陸和東北非洲地區,史詩時代出現得早的民族,一定是自然環境優越的民族,史詩時代出現得晚的民族,一定是自然環境不優越的民族;告別了史詩時代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把自己的自然環境治理改造得比較舒服的民族,依然處在史詩時代的民族,一定是一個依然受著自然的逼壓、自然改造任務艱巨、改造自然的主觀願望很強烈的民族。反過來說,一個民族,只要他的自然環境還是惡劣的、只要他改造這種環境的願望很強烈,就一定是個處在史詩時代的民族。  

史詩與一開始就以文字形式出現的有著確定作者的文獻(悲劇、語錄、文告、契約、史記等)不同。後者主要反映人與人的社會關係,這種關係的突出,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某些對人構成直接壓迫的自然力被人類制住而變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時期發生的。而史詩反映的則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與自然的主從關係尚處於不確定的爭執狀態時期的產物。只有在這時期,人身上的自然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與描寫,史詩英雄才會令人覺得可愛。這時期一過,人一旦覺得自己在自然面前佔了上風,他的自然性就會轉化為社會性,純樸的、令人喜愛的史詩英雄就會轉化為專在人與人的關係方面用心計、弄權謀、搞爭鬥、耍威風、讓人覺得不敢接近、總籠罩著一層社會性威光和保護色的「帝王將相」。  

史詩還與神話不同(儘管二者通常混雜不分)。在神話中,自然界是容易被人的想象力征服的,因而難以激起人類感同身受的內心共鳴。史詩則不同,它必須較為真實地把人類與自然界作鬥爭的歷程記錄下來,從而開出人類無可迴避的與天地自然奮鬥的現實主義歷史和文化傳統。  

    古印度、巴比倫、地中海地區,屬於歐亞大陸利於文明初生的風水寶地。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開發改造起來要比歐亞大陸內陸和北方寒冷地區容易得多。因此,世界最早的史詩《吉爾加美什》、《羅摩衍那》、《伊利亞特》、《奧德賽》等,就都在這些地區出現。日耳曼地區,位於歐洲北部,氣候寒冷,與地中海地區比起來,改造難度要大一些,開發時期要晚一些,但與歐亞大陸內陸氣候更寒冷的俄羅斯相比,開發改造難度又要小一些。因此,日耳曼民族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出現時期不算早也不算晚:與荷馬史詩比起來,算晚,與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比起來,又算早。中國的西藏,是世界上生存環境最惡劣、開發改造難度最大的地區,這地方的藏民族,開發改造這方土地的願望最強烈(比如《洗衣歌》中「是誰幫咱們修公路?是誰幫咱們架橋樑」這類歌詞,就表現了這種強烈願望),因此直到今日,藏民族還是一個處在史詩時代的民族,其史詩《薩格爾王傳》,直到20世紀,還在整個民族口頭流傳著,自覺的整理工作,20世紀後半期才開始。  

    作為詩,史詩與一般詩的不同點在於:它的作者是整個民族,而且篇幅巨大,內容豐富,反映的時空面深遠廣闊。尤其是:它不受社會的功利目的左右,是民族慧根的自然(自由)表露,因而包含著一個民族蓬勃旺盛的原初創造力或「文化基因」。一個有史詩的民族,它的史詩,就像一個健壯的初生嬰兒那聲響亮的哭叫一樣,人們可以從中聽(看)出他未來前程的遠大;一個沒有史詩的民族,它的沒有史詩,就像一個羸弱的初生嬰兒的微弱哭聲一樣,人們可以從中看出他未來文明前景的不容樂觀。反過來說(「反證法」),一個歷史壯觀前程遠大的現代民族,必然是個具有宏大史詩傳統的民族。正因為如此,20世紀以來,當外國尤其西方史詩為中國人所知曉的時候,當中國人通過「反證法」發現自己是個沒有史詩傳統的民族的時候,中國知識分子們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不是嗎?中國國民和文化的劣根性,不是早在沒有史詩傳統這一「文化基因」中得到證明了嗎?然而,捫心自問,中國人是無法接受自己是個沒有史詩的民族的定論的。中國人堅信:自己內心,自古以來就裝著一部史詩,自古以來,就奔涌著一股千古不滅的史詩激情。可是,為什麼文獻中就找不到呢?這實在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一大「缺憾」。  

然而,正當中國人文知識分子們為此耿耿於懷迷惑不解的時候,答案終於有了:  

 1995年12月12日 上午9點,在湖北日報社副總編輯劉建勛的一間尋常辦公室里,一份極不尋常的協議——《關於漢民族史詩<黑暗傳>出版的協議》……完成了簽字儀式。……漢民族創世紀史詩《黑暗傳》,1984年在神農架林區被發現后,歷經十餘年收集整理,基本完稿……。《黑暗傳》是一部數百年來一直在神農架地區以口頭歌唱、手抄本、印刷本和木刻片等方式廣為流傳的大型史詩,是以五言、七言為主的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易唱易記。其內容從地球和人類還沒有誕生以前唱起,分《先天》唱天地起源、《後天》唱盤古開天、《翻天》唱洪水泡天和再造人類、《治世》唱三皇五帝出現等四個部分。《黑暗傳》不僅對盤古開天有生動的敘述,而且對盤古之前的宇宙景象也作了具體描繪,詳細地描述了世紀的創業史……。《黑暗傳》是一部記敘漢民族從盤古開天一直到明代的創世紀史詩。【《中國青年報》 1995年12月17日 1版】  

    這的確是個重大發現。學術方面,它填補了中國文化界的一個大空白,證明中華民族像世界上一切創造了令人敬佩的文化的偉大民族一樣,也有自己的史詩和史詩時代。而這項重大發現的現實意義則在於:它表明中華民族是個依然處在史詩時代的民族。這樣的民族,當然是個在自然改造方面有許多工作要做的民族,是個最需要史詩英雄並有將有大量史詩英雄的民族,是個最具活力、前程無量、民族爆發力或發展潛力方興未艾的民族。  

    然而,從學術的角度看,這一發現在解決了漢民族是否有自己的史詩的問題的同時,引發的疑難問題更多。可以說,這些疑難問題,不遵循地緣分析法,一個也回答不了;一旦運用地緣分析法,就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和說明。  

    問題一:世界其他有史詩的民族,都是在一種較為穩定的社會制度和成型的國家形式出現后,史詩時代就大體結束了,史詩中的現實主義內容,一般不會延講到有文字作自覺記錄的時代,可中國漢民族的《黑暗傳》,為何一直延講到封建的國家制度已經形成的兩千多年以後呢?  

    答曰:史詩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因此,一個民族,不管他如何改朝換代,不管他是否進入階級社會或文明時代,只要他那方土地上種種需要改造卻未得改造的自然力量依然制約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只要這個民族自然改造的大願力依然被壓抑著,這個民族的史詩時代就不會結束。因為敢於改造、善於改造自然的史詩英雄和史詩業績,是這個民族最為需要的。世界上其他有偉大史詩的民族的所在地區,自然壓力不像中國這麼巨大而且複雜,因此,把他們那地方的自然環境弄得較舒服一些,並不需要特別長的時間和特別艱辛的努力,這樣,他們的史詩時代就不會延伸到自然環境改造得較為舒適的文明時代。中國不同,中國這方土地,是世界上改造難度最大的,中國人改造了幾千年,時至20世紀,在自然改造的基本功即基礎設施的改造程度上,尤其新中國成立前,甚至與幾千年前的中國比起來,情形也差不多。20世紀的中國人,對風水的迷信,一如幾千年前的中國人。這樣的迷信,當然是由中國這方土地上的自然環境依然妨礙著中國人過好日子的情形決定的。亦當然,對風水的迷信氛圍,對中國式的史詩英雄的塑造,是最有利的。一句話:中國漢民族的史詩之所以一直講到近代,是因為近代乃至當代的中國人面臨的自然改造任務,與幾千年前一樣艱巨的緣故。  

    問題二:漢民族的史詩,為何取名《黑暗傳》?  

    答曰:黑暗與光明相對,黑暗屬陰,光明屬陽。從自然方面說,《黑暗傳》中的「黑暗」一詞,所隱含的意思是:中國這方土地,緯度雖然不是很高,但海拔卻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陰氣很重,由陰生陽的潛力也最大。從社會方面說,「黑暗」一詞,所隱含的意思是:別看中國這地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四千年,出過那麼多的三皇五帝、聖王賢哲,發生過那麼多的改朝換代事件,但實際上,這塊地方潛在的民族精神,從未達到過它應該達到的高度。因為至少在20世紀以前,這個民族受制於自然的程度,與三皇五帝時代沒有什麼根本的不同,面臨的自然改造任務,一如三皇五帝時代。然而,黑暗與光明又是互相轉化的:在漢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中,一種通過承認黑暗、正視黑暗而體現出來的對大光明的嚮往之情,其潛在的衝力或自我發顯能力,極為巨大。「冬天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一個承認自己以往的歷史全是一部陰氣很重的黑暗史的民族,它的大光明的全新歷史,就如黎明前「歌未竟,東方白」的東方魚肚白,近在眼前了。  

    問題三:《黑暗傳》在漢民族中,存在的時間應該是很久遠的了,為什麼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們這以前就一直沒有發現呢?是民間藝人們像為祖傳秘方保密一樣,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嗎?  

    答曰:史詩的存在有賴於它的語言文字的流傳功能,因此,嚴格說來,任何史詩都不存在保密之說和保密的可能性。所以,年代久遠的《黑暗傳》之所以一直不為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們所發現,原因不在民間藝人們不願貢獻它,而在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們不願去發現它。而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們之所以不願去發現它,是因為他們覺得它沒有價值。中國人文知識分子們之所以覺得它沒有價值,是因為作為史詩的《黑暗傳》,其潛在的所指是變黑暗為光明,把中國這塊地陰厚重的土地治理改造好,但在20世紀前的生產力水平上,這是一件看上去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因此,在那時的中國文人們看來,《黑暗傳》之類的民間藝人們的東西,一是屬於轉化不出「事功」的「假語村言」,二是它也不像古典小說那樣因與文明社會中的歷史和人事不離而顯得吸引人。這樣,至少在20世紀以前,中國的文人們的不關注《黑暗傳》,也是件合乎那時候的生產力水平和人的認識水平的事。  

    問題四:在中國,「史官文化傳統」作為正統文化存在了兩千來年,在其他國家民族那裡,一種存在了兩千多年而且留下大量文獻的正統文化,必把其他文化自然排擠掉或把它們包融進來,成為正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可非正統的史詩文化傳統,在中國,為什麼一直悄悄獨立存在著呢?  

    答曰:任何國家民族,他們那歷史久遠的正統文化,是建立在自然治理改造任務完成得較順利的地緣經濟基礎上的。中國是一個地形複雜的國家,既有治理改造難度小的平原地帶,更有眾多山高皇帝遠、治理改造難度大、與外界聯繫很困難的山區。前者生出正統的史官文化傳統,後者則生出非正統的史詩文化傳統。反過來說,一旦治理改造難度大的廣大山區的治理改造任務提到中華民族的議事日程上來,非正統的史詩文化傳統,必獲得自己的正統地位。《黑暗傳》在20世紀後半葉的被中國人文知識分子所發現並給予極高的評價這件事,並非偶然,它與以往不敢改造的廣大貧窮落後的地區的正在或即將被中華民族所改造這一大事因緣在20世紀後半葉的中國發生,是同步相關的,二者有一種內在的聯繫或緣分。  

     問題五:在中國,自古以來,史官文化傳統那麼吸引人,能夠給聰明才智之士帶來在其它行道投資得不到的眾多好處(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什麼偏偏會有一部分才智不算低的民間藝人,不願被有利可圖的史官文化傳統吸引,偏在看不出有任何功利可圖的史詩文化傳統上投資和充當貨真價實的文化「守夜人」和「守望者」呢?這些民間藝人身上,存在著一個什麼樣的精靈或神怪呢?  

     答曰:《黑暗傳》流傳於湖北神農架山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些民間藝人,代表的是中華民族情系大山的愚公精神。他們本能地感覺到:中國封建時代的史官文化,是生不出把中國廣大貧窮落後的山區改造好的大事功業來的。他們情系大山,當然對不能滿足他們大山改造願望的東西不感興趣。附著在他們身上的精靈不是別的,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民間藝人,與本文作者在《愚公精神——中華民族最偉大的一筆精神文化遺產》【見烏有之鄉「中華文化」欄目 2008-12-13 】一文中談到的鑿山崖、情系大山的大乘和尚是同一類型的人,都是愚公精神的不同表現形式,都是愚公的傳人。  

    以上五點,不僅是學術問題,而且是一個與中國當今所要面對的地緣國情本己相關的意義重大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  

    雖然漢民族史詩《黑暗傳》只寫到明朝,但實際上,中華民族的史詩時代,是自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的,而且,今後還要延續很長時間。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依然處在史詩時代;中華民族的史詩業績,還沒有到總結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史詩,還未到給它整理、「最後編成定本」、打上句號的時候。由此也就決定了眾多的史詩英雄,必在中華大地層出不窮。尤其是當自古在黑暗中沉睡的中華大地在20世紀全面醒來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的情形:20世紀的中國,與以往任何時代相比,敢與天地自然奮鬥的史詩英雄,比例之高,前所未有。比如說吧,「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就是一支英勇無畏的史詩部隊,他們創造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是人類歷史上任何史詩英雄都不能與之相比的。比如說吧,50年代進軍西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60年代大慶油田的開發者和虎頭山下的大寨人,他們的事迹,是無愧於史詩英雄的稱號的。比如說吧,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等戰爭年代的戰鬥英雄,雖然他們的「對象化存在」是社會性的人,但是,就他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來顯示他們的英雄本色這一點看,他們的業績亦屬於史詩英雄範疇,因為史詩英雄的共同特點是在沒有高超的技術手段和外在道德要求的情形下自主決定地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力量投入到一項代表著一個民族從黑暗走向光明的無可迴避的歷史任務中去。又比如,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諸如雷鋒、王傑、蘇寧、李國安、焦裕祿、王進喜、陳永貴、孔繁森、高建成、吳良珠、李向群等等如天上的繁星一般眾多的英雄模範人物,他們的事迹,都是史詩性的;他們,譜寫著人類歷史上最動人的史詩。再比如,在與1998年的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抗爭中,中國幾千萬抗洪搶險軍民,他們那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精神氣慨;那種兒子死了,父親衝上來,丈夫殉職了,妻子頂上去,在洪水面前嚴防死守,人在堤在,立下生死牌,誓與大堤共存亡的事迹,正與四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第一位史詩英雄大禹的史詩業績一脈相承。可以斷言:只要中國這塊土地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改造,類似的史詩英雄和史詩壯舉,還將在今後的中國歷史上層出不窮。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雖然20世紀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中湧現出來的史詩英雄(英雄模範)比比皆是,但是,對他們身上代表著的東西,對他們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我們的理解並不深刻。改革開放前,我們是從人與人的關係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把他們當成與階級敵人作鬥爭的英雄模範。這樣的評價,在新中國受「帝修反」包圍的毛澤東時代是有意義和感召力的,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帝修反」們一個個變成了「合作夥伴」,「階級敵人」不見了,這些史詩英雄或英雄模範們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就受到了懷疑。受西風美雨熏陶的人們說:這些英雄模範的事迹,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宣揚他們的人,只是出於某種毫無價值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目的,是欺騙人民的騙術。這些人的內心中,總嘰哩咕嚕地如此反覆念叨:看人家西方發達國家,並沒有這麼多的「英雄模範」,但人家不是搞得比中國強不知多少倍?1998抗洪期間,他們中有人甚至以朝鮮戰場上貪生怕死、活命為先的美國大兵為楷模,嘲笑在長江大堤上籤訂生死牌的抗洪勇士,說這些勇士不知生命至上,愚昧無知,純屬受人利用。老實說,世界上,再沒有如此喪盡天良的缺德話的了!——在生態環境如此惡劣的中國,自古以來,都必須推崇這樣的犧牲精神,因為它是災難襲來時一切可能選擇中「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最佳選擇,即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自我保存的選擇。這裡,有何「愚昧」可言!這種喪盡天良的缺德話,本應一出口就被強大的社會輿論給堵回去,然而,由於掌握著當今中國話語權的人們,尚不能從地緣國情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的英雄及其存在價值,因而面對這些如此褻瀆神聖的言論,他們也找不出充足的理由加以駁斥。於是,這些褻瀆神聖的言論在當今的中國,就得以大行其道,以至於2008年,竟然冒出個人活命第一的范跑跑和為其作「普世價值」宣傳的南方都市報一幫文人,為這股歪風邪氣的西風美雨在中國社會的大肆吹刮推波助瀾。在這些言論的蒙蔽下,眾多中國青年心目中的英雄模範們的價值存在,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吸引他們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現代文明」推出的在聚光燈照射下閃耀出來的這樣「星」那樣「星」。不客氣地說一句:由於當今中國主流話語的貧乏態,幾乎一代中國青年,都患有「色盲症」。  

要醫治這種色盲症,當今中國的主流話語,就得具有正確解釋當今的中華民族英雄模範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的功能。具有這種功能的主流話語是:當今中國,由於特殊地緣國情的緣故,依然處在史詩時代;當今中華民族的英雄模範,不是別的,就是史詩英雄;他們的業績,就是人類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史詩。他們的存在,固然表明中國的落後(但這緣於強大的自然壓力),但更表明中國這個古老國家,其年青的再生能力和發展潛力,極為巨大。這樣的史詩時代、史詩英雄、史詩業績,是一股任何力量都壓抑不了的民族偉力,那些熟透了的西方發達國家,想找都找不到。因此,在他們的這樣「星」那樣「星」面前,我們的史詩英雄,有什麼愧色的呢?一句話,當今中國的主流話語,在對「英雄模範」價值的解釋中,有必要以地緣論揚棄階級論,如此,中華民族才能確立起這樣一種全民族堅信不移的價值觀:史詩英雄,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後記  

1、本文摘自2001年完稿的《中國之命運》並有少量文字改動。  

2、網上得知,《黑暗傳》已經出版。雖然如此,我卻未曾閱讀過。但這不影響本文的中心思想:「得意忘言,得魚忘筌」,我是借《黑暗傳》這塊敲門磚來闡發「中國依然處在史詩時代」這一思想的。這一思想的真理性,自有中國的自然歷史尤其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至今可歌可泣的與天地自然奮鬥的事迹作證,至於與某些文獻資料是否相符,倒在其次。
心懷華夏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laodai 發表於 2008-12-18 23:5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讀過此文嗎?作者連這部書都沒有看到過,怎麼能把別人的評論拼湊成這一雜文,可算是一種本事了。

《黑暗傳》在唐代已經在神農架地區流傳了,歷史記載還有木刻本,可惜已經失傳。

,胡崇峻編撰的《黑暗傳》是一本600行的長篇歷史神話敘事長詩,2005年得到湖北圖書獎。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