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中東之路難行

[複製鏈接]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鐵螳螂 發表於 2008-12-17 0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光陰荏苒。2001年1月出任美國總統的布希,再有一個來月便要卸任。盤點布希近8年執政期的外交業績,人們發現他在解決中東問題方面並未如願以償。而即將結束的2008年更以中東問題原地踏步為布希的外交政策劃上句點。
        巴以和談:目標過高  停滯不前
        解決巴以爭端是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布希入主白宮后的前7年,巴以和談一直陷於停滯。去年11月,在美國安納波利斯舉行了1991年馬德里會議以來最大規模的巴以問題國際會議,會議力求促成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恢復和談,並承諾在2008年年底前達成一項內容全面的和平協議。
        時至2008年年底,但從現實情況看,巴以和談並未按美國期望的「時間表」取得實質性進展,布希任期內想在巴以問題上有所建樹的願望顯然難以實現。
        出現目前這一局面絕非偶然。首先,美國政府對巴以問題複雜性和尖銳性缺乏足夠認識。巴以衝突由來已久,各方利益錯綜複雜,巴以雙方在邊界劃分、耶路撒冷地位、巴難民回歸、猶太人定居點等核心問題上分歧嚴重。在夾縫中尋找一條雙方都可接受的和平之路本已不易,布希政府又試圖在短短一年之內一蹴而就達成和平協議,這無異於建造「空中樓閣」。八成以上以色列民眾在安納波利斯會議結束后便已認定,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次,美國與以色列是傳統盟友,在關鍵問題上對以明顯偏袒,這進一步增加了談判的難度。今年1月,布希執政以來首次訪問巴以,闡述了對巴以衝突核心問題的看法。他在難民問題和邊界劃分問題上的表態被解讀為明顯傾向於以色列。他呼籲巴以雙方為實現和平作出「痛苦讓步」,卻從未明確指出以色列應當作何具體承諾,這不免有為以色列「拉偏架」的嫌疑,顯然不會為巴方接受。
        再者,布希政府選擇的「上路」時機也有問題。眾所周知,去年11月的安納波利斯會議僅距美國舉行總統選舉一年的時間,外界無法確定美國新政府對巴以問題態度如何,自然大多會選擇觀望,而不是採取實際行動。
        此外,今年巴以各自政局不穩,內部矛盾重重,這是和談進程停滯不前的重要內因。巴勒斯坦兩大派別哈馬斯和法塔赫依舊分別控制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內部矛盾毫無緩和跡象。與此同時,以色列政局持續動蕩,總理奧爾默特因醜聞辭去執政的前進黨主席職務,而新主席利夫尼又未能成功組閣,以色列不得不於明年初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從而凸顯了以方談判主體的不確定性。
        總之,在解決巴以爭端問題上,由於美國制定的目標不太符合實際,在時機選擇和方式上又不合時宜,再加上巴以內部缺乏動力,中東問題在安納波利斯這個起點原地打轉,毫無進展。
        伊核問題:軟硬兼施  收效甚微
        從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開始,美國和伊朗在意識形態領域形同水火。在伊拉克戰爭、黎巴嫩內戰、敘黎矛盾等一系列問題上雙方立場對立。伊核問題更為雙邊關係火上澆油。布希政府把伊朗稱作「邪惡軸心」,把武力解決伊核問題作為備選方式,並把強化制裁作為迫使伊朗就範的重要手段。
        然而美國的強硬手法,除了加劇雙方的矛盾對立之外,並未收到任何實效。於是美國又對伊朗採取制裁施壓和談判鼓勵相結合的「雙軌」策略,在希望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的同時,也不斷向伊朗發出「一切皆有可能」的戰爭警告。
        為了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2008年美國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先後出台了兩份針對伊朗核問題的決議,即第1803號決議和第1835號決議;美國還單方面加強了對伊朗政府機構、軍隊、銀行乃至個人的制裁,並推動歐盟加強對伊經濟制裁。然而,這些制裁措施並沒有改變伊朗的立場。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多次重申,制裁不能阻礙伊朗獲得核技術。
        與此同時,美國與英、法、俄、中、德五國一起,與伊朗展開了核談判。今年6月,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向伊朗遞交了六國提出的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復談方案。方案中增加了一些經濟等領域的鼓勵措施,並建議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以換取西方不再追加新的制裁。伊朗一直沒有對此方案給出明確答覆,只表示願意以外交談判解決伊核問題,但堅稱不暫停鈾濃縮活動是伊朗必須堅守的「紅線」。伊朗拒不接受帶有先決條件的談判,堅持不能跨越「紅線」一步,這使得外交談判之路也一時難以打通。
        對美國政府不時發出的戰爭警告,伊朗毫無懼意,明確宣布要給予入侵者毀滅性回擊,對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實施報復行動,並打出手中王牌,即一旦遭襲,就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觀察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已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泥潭,無力也無暇再承受另一場大規模戰爭,因此戰爭威脅對伊朗來說更加難以奏效。
        美國總統選舉后,當選總統奧巴馬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被寄予厚望。奧巴馬認為通過外交手段與伊朗領導人直接接觸,比單純加強制裁更有利於解決伊核問題。這與布希政府宣揚「伊朗威脅論」,拒絕與伊朗面對面談判的態度有很大不同。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對伊朗政策畢竟具有延續性,未必會從根本上發生改變。11月18日,奧巴馬領導班子通過專門網站宣布,下屆美國政府「將對所有國家,不論友敵,開展不設前提條件的、堅定且直接的外交」。但同時強調,將「以實在的激勵措施和壓力做後盾」,以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如此看來,奧巴馬和布希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的政策,未必不是殊途同歸。
        伊拉克:苦心經營  難言成功
       美國和伊拉克前不久簽署了駐伊美軍地位協議。但協議並不是美國在伊拉克行動的「勝利獎盃」,也無法保證美國能藉此為頻頻受挫的中東戰略打開突破口。
        美國當初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是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要拯救獨裁統治下的伊拉克人民,將這裡打造成中東地區的所謂民主樣板。然而,5年多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仍然蹤跡全無,美國卻至少在伊拉克丟下了6000多億美元,付出了4200多軍人生命的慘痛代價。「民主」計劃在無休止的政治紛爭和動蕩的安全局勢面前,顯得虛無縹緲。
        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實際是出於對美國石油安全戰略的長遠考慮。而目前,伊拉克社會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經濟重建步伐緩慢滯后。美國在伊謀求石油利益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儘管目前伊拉克安全環境有所改觀,國內外的利益攸關方達成了暫時的「平衡」狀態,但伊拉克問題複雜多變積重難返,也決定了局勢依舊具有脆弱性,美國難以就此「高枕無憂」。
        首先,伊民族和解還遠未實現。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之間以及三方內部各派之間的鬥爭依然激烈,在權力分配、石油資源等關鍵問題上分歧尖銳;其次,暴力襲擊事件仍時有發生,遜尼派反恐武裝和薩德爾派民兵武裝是影響局勢變化的難以忽視的因素;再者,美國在簽署駐軍協議過程中作出了讓步,致使其在伊的主動權有一定的削弱,如設立具體撤軍時間表、軍事行動受伊政府牽制、在美軍治外法權問題上有所妥協等。此外,協議還面臨明年7月伊拉克的全民公決。如果一旦被否決,將使美軍陷入尷尬境地。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個什葉派掌權的國家關係發展迅速,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今年高調訪問了伊拉克。由於駐軍協議中明確規定伊拉克不能成為攻擊其他國家的通道和跳板,這使得美國利用駐軍伊拉克對伊朗施壓的效果減弱。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軍逐步撤離伊拉克,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這與美國的初衷背道而馳,美國將會考慮新的對策。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以反恐為名,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特別是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而發動伊拉克戰爭,不僅在中東和世界大多數國家激起強烈反美情緒,而且也使盟友產生歧義和反感,致使美國國際形象不斷受損,軟硬實力均有下降,自身的安全利益也受到影響。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強調通過外交手段和多邊方式推進美國外交、軍事和安全目標,這種軟硬實力兼用的中間路線,是對近年來美國奉行的過於倚重武力和強權政策的校正。然而,美國保持其全球領導地位以及按自己意圖「改造世界」的基本國策卻未必從此改變。
        奧巴馬新政府能否在中東地區實現其戰略目標,答案尚未可知。然而可以斷定的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和政治多極化大趨勢之下,美國要完成「重振美國領導地位和改造世界」的任務,顯然不會輕鬆。
趙毅 黃恆 梁有昶 車玲 惠曉霜 付一鳴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08-12-17 01:15 | 只看該作者
只有培植起另一個獨裁政府才是擺脫美國中東困局的關鍵,攻打伊拉克是布希的一招臭棋,他根本不懂得中東的文化和國家間的制衡關係。這是上上策

我估計奧巴馬上台後會尋求機會和「恐怖分子」達成秘密協定。這可以被視為中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17 1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