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壯懷激烈50軍之十二:   感 動 統 帥

[複製鏈接]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5 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主席曾說:志願軍抗美援朝,「我們方面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後來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後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
  解決第二個問題的奇迹,由第50軍和第38軍112師於第四次戰役肩並肩在漢江兩岸率先創造。



1951年3月,志願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中排右二)、軍政委徐文烈(前排右)、副軍長蔡正國(中排右三)、軍司令部副參謀長李佐(中排右一)、軍政治部副主任張梓楨(中排左三)第150師政委李冠元(前排左)等於漢江阻擊戰結束后,在漢城附近的興國寺留影。


 
「50軍不能小看」

 作為我軍第一次大規模防禦作戰,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特點在我軍20多年的戰爭歷程中史無前例。這次戰役,美軍主力集中於西線,由美第1軍(轄3個師、2個旅)於1951年1月25日在野牧里至金良場里約30公里地段首先發起,沿「京釜國道」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28日,美第9軍(轄3個師、1個旅)在金良場里至驪州約38公里地段展開,向禮峰山方向實施突擊。
  我軍恰恰相反,按照彭德懷「西頂東放」的部署,西線第一線只展開第50軍和第38軍之第112師,以4個師的少量兵力阻擊敵主要進攻集團,爭取時間,掩護東線我軍先誘敵深入,而後集中主力實施反擊。
 在野牧里至安慶川40公里地帶已展開多日的第50軍,奉命依託修理山、帽落山、光教山、文衡山等要點,構成第一道防禦地帶,依託博達里、內飛山、鷹峰、國主峰等要點,構成第二道防禦地帶,於敵主要進攻集團的主要突擊方向上,扼「京釜國道」咽喉,抗擊美第1軍全部和美第9軍一部的進攻。
  戰役之初,相當一部分人擔心這支起義部隊頂不住。然而,第50軍頂住了,並且在漢江兩岸堅守了50晝夜!
  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洪學智在他的回憶錄中如是評價:
  我擔任西線防禦的50軍和38軍112師,在天寒地凍、糧彈供應困難、工程器材極其缺乏的情況下,依託野戰工事進行堅守,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50軍是長春起義的國民黨第60軍改編的。這次正好和38軍這樣的主力配在一起,不甘示弱,打得非常英勇。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中,對第50軍這位「小老弟」,王牌第38軍一直特別關照,從不擺「老大哥」架子,更不歧視這支起義部隊,這真誠、深厚、長久的友誼,始建於他們並肩血戰美國大兵的漢江兩岸。
  從朝鮮回國養傷期間,有兩位38軍的幹部告訴林家保:「哎呀呀,過去我們對50軍認識不夠啊!說句老實話,漢江阻擊戰剛開始時,我們都以為起義部隊的戰鬥力很有限,一直擔心你們頂不住。沒想到你們還真能打!50軍不能小看,不能小看!」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異常艱苦」
 
  穿啥?浦紹林說:「我那一身,從1950年10月出國,到1951年4月回國,一天都沒換過。裡面的虱子用東北老百姓的話說,『老鼻子了』。幾個月下來,身上的棉衣、棉褲,上下左右前前後後全『開花』了。下了戰場的部隊就像一群『叫花子』。」
  又說:「洗澡?到哪洗?能抓一把乾淨的雪把髒兮兮泥猴般的臉蛋擦一擦就不錯了。這是打仗!誰有心思講究那麼多?」
  時任第450團政委的張立勛,晚年談到剛回國時洗澡的情景,他印象最深的不是一池髒水,而是洗澡池子水面上漂的一層虱子。

志願軍第50軍150師450團領導合影。前排左起副團長李宗海、原團長戴逢源(未入朝)、參謀長劉鳳卓,後排左起政治處主任楊報春、政委張立勛


  住啥?說「天寒地凍風餐露宿」一點也不誇張。
  房子呢?全叫美軍飛機炸了!美軍飛機太猖狂了,見到房子,不是丟炸彈,就是丟燃燒彈,明擺著的老百姓住宅,照丟不誤,半間也不留下。老百姓真慘,有的是一家一家的全炸絕了戶;有的炸得老人、孩子無依無靠、無家可歸。
  怎麼露營?每到一地,領導用紅鉛筆在地圖上一圈:「1連在這,2連在那,……」然後,各連帶到「圈地」里,就地疏開,分頭去挖各自的掩體,一方面好防空,另一方面好睡覺。老兵有經驗,一般都在掩體里摳個洞,既安全,又保暖。
  被子?剛入朝時輕裝,沒帶,以後運輸沒跟上,拉倒了。
  毯子?我們哪有那玩意?戰場上繳獲了點,夠幾個人蓋?
  大衣?幹部每人有一件,戰士每個班一件,站崗時換著穿。
  天氣不冷?「冷不冷,我說一件事給你聽。」孫德功回憶了他渡大同江的經歷:
 第三次戰役初期,部隊奉命進至平壤、中和地區。擔任師管理科科長的孫德功負責師部設營,於一天晚上8點先過大同江。孫德功過江時,江橋已經被美機炸斷,天正下著大雪,江面還沒封凍,江水也不深,孫德功一行脫光衣服徒涉過江。剛過江,接到報告,說後面凍死兩個人,孫德功只好徒涉回去處理後事。
  孫德功第二次南渡大同江時,剛走到江中心,江北岸又有人報告,後面又凍死了一人,沒辦法,只好再返回北岸。
  孫德功第三次徒涉過江后,身上的熱量已經散發將盡,臉色蒼白,渾身上下無一點血色,凍得話都說不出來了。幸好同行的衛生員有點經驗,趕快找了6件大衣,把孫德功裹了個嚴嚴實實,半個多小時后才漸漸暖和過來。
  第446團和第447團是後半夜過江的,他們過江時,雪停了,有一尺多厚,江面全部封凍,人員、騾馬全是從冰上走過去的。前後只有幾小時,你說有多冷?
  白雲山防禦戰時,孫德功營第5連2排排長堅守光教山時,硬是凍得站不起來了,抬下戰場就截去了兩條腿。
  那時侯,天真冷,人也真能吃苦。現在說起來就像神話。
  至於吃的,「一把炒麵一把雪」,再平常不過的了。不打仗還好,能吃上點熱乎的東西。後面運上來啥吃啥。有時,天天吃高粱米;有時,天天啃窩窩頭;有時,天天嚼黃豆,吃得臭屁連天。好在都是露營,多少個屁都能隨風散去,污染並不嚴重。
 打仗的時候就苦了,只能「一把炒麵一把雪」。白雲山戰鬥後期,山上的雪全炸光了,吃炒麵就跟吞沙子似的。由於部隊長期吃炒麵,吃到最後,不少人吃得體內維生素奇缺,有的連隊一半以上的人員都害了夜盲症。據說,這事後來反映到中央,毛主席非常關心,周總理親自找了幾個食品專家攻關,研製了一種「肝精」,連同雞蛋粉和辣椒送往前線后,才初步解決了問題。


漢江阻擊戰時,前沿戰士採集積雪解渴


 老人們還說,在吃、穿、住上,我們和美國兵沒法比。人家每個班都有一頂帳篷,每個人都有一個背囊,裡面裝著鴨絨睡袋。睡覺的時候,帳篷一支,四周擺上坦克,探照燈開起,幾公里範圍如同白晝,閉著眼睛還牛皮烘烘的!吃的,人家有給養車,天天烤麵包,罐頭是現成的,牛肉、蔬菜、水果罐頭都有。單獨執行任務的還配有酒精爐,熱罐頭用的。簡直過的是少爺日子。
  孫德功說:「白雲山戰鬥時,每次反擊,幾乎都要弄回來點吃的東西。有一次,還撿回來一壺酒精。連隊的同志知道我貪杯,送我解饞,我叫通信員化了點雪水兌進去,當酒喝了。工業酒精?有毒?打仗還管那些?照喝不誤!」
  那滋味,比喝茅台還香!那豪氣,「貂裘換酒」也為之遜色!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非常艱難
 
  老人們都說,缺衣少食,風餐露宿,算不上什麼,中國人吃苦吃慣了,難以忍受的是受欺負。
  血戰倖存者們至今還憤憤不平:「美國佬太欺負人了!」
  飛機,他欺負我們沒有,更欺負我們連高射機槍都沒有,不是一般的猖狂。飛機飛得真低呀,有時都能看見機艙里的駕駛員。俯衝下來的時候,先用機槍掃,然後頭一抬,屁股對準陣地就丟下幾枚炸彈,跟拉屎一樣准。
  飛機投擲的炸彈,小的幾十公斤,大的三四百公斤。爆炸那個響啊,震耳欲聾。一個彈坑,小的,一米來深,兩三米的直徑;大的,有三五米深。炸彈掀起來的土能把掩體里的人埋住。第443團7連戰士田文富就被「活埋」過一次。
 最討厭的是凝固汽油彈,白雲山戰鬥的頭幾天,美軍飛機每天都要投10多枚。那個東西爆炸時的局部火苗是黃色的,一坨一坨的火苗像仙女散花飛到半空,由黃變綠、變白,綠白色的,就像一把大傘罩在頭上,和放禮花一樣好看。但好看不好受。凝固汽油彈以高溫火焰殺傷有生力量和燒毀裝備物資,燃燒時產生1000℃左右的高溫。爆炸時,凝固汽油濺開面積大,殺傷半徑達200多米,粘附性強,燃燒時間長,對陣地威脅特別大。孫德功說,那幾天,因為陣地上有貓耳洞,人沒被直接燒著多少,但由於山上到處都是油松,整個陣地被凝固汽油彈燒得一片火海!
 美軍飛機還搞精神轟炸。那是一架雙翅膀的飛機,飛得不高,也飛得不快,就在你的頭上轉悠,邊轉悠,邊撒傳單,邊用高音喇叭播放錄音喊話。經常是個妖里妖氣的女人聲音:「50軍的弟兄們,你們受騙了!曾澤生、白肇學、隴耀騙你們投共產黨,他們有官當,你們吃苦受累、流血送命。你們打不贏聯合國軍,投降吧!自由世界這邊要官有官,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這邊漂亮女人多得是,隨便你們挑!」
  這個女人可能是國民黨軍隊的政工人員,好像在長春呆過,認識起義部隊的好多人,一個一個點名喊話,特別討厭!
  有些戰士氣不過,舉起機槍就往天上打。邊打邊罵:「騷貨,我操你祖宗!」
  一打,它就拉上高空,繼續喊:「你們的裝備太差,打不著我們,認輸吧!」
  當時,陣地上流傳著一首順口溜:「中國撒拉密,來到朝鮮地,吃的天噶嘰,受的飛機氣。」在朝鮮語中,「撒拉密」是中國人的意思,「天噶嘰」是辣椒。
 戰士們最恨的,就是飛機!天天念叨:「要是我們自己也有飛機就好了!」10個月後,第442團渡海攻佔大、小和島作戰時,我軍首次出動了轟炸機。這是我軍戰史上首次陸海(木帆船)空協同作戰。據時任該團政委的高星耀回憶:戰場上所有的幹部戰士都拍手跳躍,歡聲雷動,激動得隱蔽都不顧了。那是后話。
 對低飛的飛機,開始沒人敢打,怕打不著反而暴露目標。第150師449團3連機槍射手劉群秀有一次實在氣不過,豁出來受處分,獨自一人舉起機槍,對準低空盤旋的一架美軍偵察機,一口氣發射了50發子彈,還真把那位傲里傲氣的傢伙揍了下來。當美機拖著滾滾濃煙一頭栽向漢江南岸時,劉群秀的戰友們一個個全看傻眼了,繼之,陣地上一片歡呼聲!


劉群秀和戰友做對空射擊準備


  從這天起,連續3天,劉群秀和他的戰友們以3挺機槍,900發子彈,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5架的輝煌戰績!


被劉群秀擊落的敵機殘骸


  老美還欺負我們火炮少。他們的裝備是第一流的,1個軍通常裝備1400多門火炮,且有不少是105至155毫米口徑的火炮。
 志願軍第50軍有多少火炮?兩年前,曾澤生率部起義時從兵團司令官鄭洞國手裡騙來的榴彈炮營,在1949年南下鄂川山區作戰時,輕裝精簡了。進軍四川作戰得到的無後坐力炮連,回師湖北后支援華東部隊解放舟山群島去了。到抗美援朝時,全軍總共只有山炮16門、美式4.2英寸化學迫擊炮10門、八二迫擊炮45 門,反坦克火器和高射火器一件也沒有,和人家比起來就像「叫花子」!
  他們打我們,是山崩地裂,地動山搖,一片火海。
  我們打他們怎麼打?
  第447團堅守白雲山時,師里支援孫德功營兩門山炮,10多天防禦,總共只有93發炮彈,因為怕右翼暴露,多數炮彈都用在戰鬥前兩天支援右鄰第443團彌勒洞附近的防禦作戰了。
  等到白雲山戰鬥最緊張的時候,師政委兼代師長金振鍾打電話問師炮兵營營長:「你那裡還有幾發炮彈?」
  「3發。」
  「打兩發,給老子留1發。」
  幾乎是同一天,第148師代師長趙鶴亭抓起電話就吼第443團團長:「朱光雲,你給我省著點打炮,不要像國民黨打仗那樣!」


漢江阻擊戰時志願軍第148師政委陳一震和代師長趙鶴亭(左起)

  氣得朱光雲眼淚都流出來了:我入黨都一年半了,怎麼還把我往國民黨那裡扯!
  志願軍第50軍的老戰士記得,當部隊完成阻擊任務撤離戰場時,有人抱住正向前方開進的火炮就哭了:「大炮啊,大炮,你怎麼才來?」
 老美的坦克更欺負人!他們每個軍都裝備有400餘輛坦克,進攻時,欺負我軍沒有反坦克炮,就擺在距我前沿幾百米的地方,掩護步兵衝鋒,那邊「咚」一聲,這邊「咣」一炸,沒有打不準的。機槍、迫擊炮對付它,就像給它撓痒痒。大白天,步兵又不能越出掩體去送炸藥包,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
  他們的飛機和遠程火炮還封鎖我軍後方,讓我軍每前運一箱彈藥、一袋糧食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抗美援朝之初,有人曾看不起這支部隊。他們不了解,經歷了那場哭聲震天義憤填膺的「淚血大控訴」后,起義官兵早已對國民黨反動派及其主子美帝國主義恨得咬牙切齒,不共戴天!「不示弱」,有著堅實的思想基礎,那就是「淚血大控訴」激發起來的政治覺悟和犧牲精神。
  第50軍的官兵說:彭總最信任我們,把50軍放在敵人主攻方向上打硬仗!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非常英勇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沙發
 樓主|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5 17:26 | 只看該作者
第443團7連堅守帽落山前沿的113.8小高地。該連3排機槍班機槍射手田文富記得,上陣地后,班長余達洪組織全班討論如何完成防禦任務,彈藥手孫文楷第一個發言:「在清川江我們都看到了,敵人撤退時將朝鮮人民軍軍屬金玉祥大爺用刺刀捅死,連小孫子也給摔死了,全家只剩一人。這幫畜牲如果打到中國,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都要遭殃。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決不讓敵人上來!」孫文楷後來被炸斷了右腿,仍然堅持戰鬥,他和他的戰友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7連第3排最後只剩田文富一人。一個兵,也要堅守陣地!
 田文富趁敵人進攻間隙,將傷員、烈士們的武器彈藥收集起來,在陣地的不同方向上選擇幾處射擊位置,每一處都擺上1枝壓滿子彈的衝鋒槍或卡賓槍,再擺幾枚扭開蓋子的手榴彈。敵人進攻時,他手提1挺加拿大輕機槍,一會兒跳到這頭打一梭子,一會兒又滾到那頭扔幾枚手榴彈。機槍子彈打光了,換上衝鋒槍或卡賓槍繼續打。陣地上的工事全炸塌了,他就利用彈坑作掩護,炮彈在哪響,就往哪跑,「反正兩枚炮彈不會落到一個地方」。田文富從一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不斷變換射擊位置,直到把敵人打退。戰鬥間隙,田文富就給擺放在各個射擊位置的機槍、衝鋒槍、卡賓槍壓子彈。沒有副射手,他就用一根背包繩拴在彈藥箱上,提著輕機槍先快速跳進一個彈坑,再把彈藥箱拖過來,再跳進另一個彈坑,再拖。
  戰鬥中,田文富腰上始終別著一枚揭開了蓋子的手榴彈,隨時準備在寡不敵眾時,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每逢敵人進攻,田文富都不顧嚴寒,脫下大衣和帽子,扣在一道顯眼的土坎上,然後,撿來松枝插在自己身上,藉以迷惑敵人。這招兒還挺靈,欺騙了敵人不少火力。


「英雄機槍手」田文富母親在《解放軍畫報》上看到兒子挎機槍的照片。
當年,田文富是被國民黨拉壯丁用繩子捆走的,在舊軍隊里受盡了虐待。


 田文富奉命撤出陣地時,美國兵在他的帽子和大衣上留下了53個彈孔!大的,是飛機打的;小的,是步兵輕武器打的;長長的,是彈片划的。戰後,留有53個彈孔的帽子和大衣被博物館收藏,「英雄機槍手」田文富僅榮立大功(相當於二等功)。和犧牲了的戰友相比,活著的英雄算不了啥。田文富似乎被評低了的戰功,映襯了起義官兵們不畏強敵、同仇敵愾、英勇頑強的群體形象。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田文富式的英雄,第50軍比比皆是。
  都說,老美打仗太欺負人,好多幹部戰士都「打毛了」。
  第447團7連打到最後,指導員宋時運振臂高呼:「同志們,和鬼子拼了!」這位海城起義的我軍優秀政治工作者沖向敵群時,胸、腹部連中數彈,向祖國人民獻出了他21歲的青春年華。
  第7連打紅眼了的不止宋時運一人,2排排長陳維德抱著衝鋒槍邊打邊咬著牙吼:「狗操的,你們來吧!」直到胸膛中彈,他的手指還緊緊勾住衝鋒槍的扳機,子彈還在發射。
  李繼先是在漢江北岸接任第445團1營教導員的。老人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漢江北岸的陣地上,當他奉上級指示下令撤出陣地時,突然,一位戰士嚎啕大哭:「不撤,不撤,就是不撤!那麼多同志都犧牲了,我們回去幹啥?要撤你撤,我就在這裡,和敵人拼了!」
  陣地上不少同志人都哭了,哭得「嗚嗚」的,就像久違了的「淚血大控訴」。李繼先邊哭邊勸:「要相信上級,撤,是為了更多地報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非常慘烈
 
  時任第148師副師長的戴天翔記得一組驚天地泣鬼神震撼子孫心靈的數據:在漢江50晝夜阻擊戰中,全軍與陣地共存亡的分隊,有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都打光了!入朝時全軍實力3.3萬餘人,經艱苦激烈的戰鬥后,減員10033人!
  浦紹林連上陣地148名官兵,只撤下來28人。
  林家保營出國時,加上配屬分隊近千人,林家保傷愈歸隊后清點發現,本營幹部戰士僅剩40來人。
  孫德功營加上配屬的兩個連,血戰白雲山後,僅剩88人。
  田文富所在營也只剩50餘人!
  田文富記得,下陣地后,師政委陳一震下達了一道很難執行的命令:「活下來的都是種子,一個也不許減員!」自己於回國途中被飛機炸傷后,團長朱光雲、團政委華文對營里領導大發雷霆:「這麼好的戰士,你們為什麼沒有保護好?」
  第一線連隊打得差不多了,組織機關人員補充下去繼續打!當時第148師組織科科長鬍俊人負責兵員的戰場補充。他說,補充下去的有師部的警衛員、炊事員、馭手,有機關的參謀、幹事、助理員,還有打光了炮彈的炮兵。
  沒有命令,就是拼光了,也決不後退一步!
  一些西方的闊佬把志願軍指戰員的這種犧牲精神斥之為「宗教式的狂熱」。真是混賬邏輯!他們家裡的騾子,被貪官污吏敲詐去了嗎?他們白皙細嫩的皮膚,被地主老財的皮鞭抽過嗎?他們肥肥大大的屁股蛋兒上,挨過長官的扁擔或青岡棒嗎?若有,他們未必能比中國人更富於忍耐!
  在那場屍首橫陳血流遍地異常殘酷的阻擊戰中,發誓要「和美國佬拼了」的指戰員為數不少,但並不是蠻幹。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非常成功
 
  當年的志願軍第50軍副參謀長李佐晚年說:「把50軍擺在美軍的主要突擊地段上阻敵進攻,表明彭總很會用兵。」


         抗美援朝時期的李佐


  起義前的國民黨第60軍就擅長防禦作戰。
  1938年4月,盧漢率該軍打日本鬼子,於台兒庄會戰後期,堅守禹王山20晝夜,傷亡逾半,陣地巋然不動。
  在國民黨軍隊里,第60軍起義前一年的戰績被評為「甲等」。
  共產黨文件對這支部隊戰鬥力的評價也不低。1947年5月30日,中共在晉綏整理的《滇軍概況》這樣評價滇軍:
  ……重製式教練,缺乏政治教育,黑暗專制,絕對服從,帶兵老一套,階級服從嚴格,長於陣地戰和山地戰,士兵均經過嚴格的訓練,軍事技術訓練極好,能吃苦耐勞,善爬山,能死守陣地,在嚴重情況下,沒有命令,能死守不退,缺乏靈活性和機動性,作戰團結,鄉土觀念重。一般說來,部隊戰鬥力是很好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都是特好的,最大的缺點,是高級指揮員太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凡是從老部隊調來的幹部,不論是哪個野戰軍的,對起義官兵防禦作戰中嫻熟的軍事技術和豐富的戰術經驗,從野戰築城到陣地編成、兵力部署、火力配系,無不備加讚賞。也難怪,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為了揚長避短,共產黨的軍隊一直以「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為主要作戰原則,即使防禦,也多為運動防禦,不到萬不得已,不實行堅守防禦。
  第50軍入朝作戰後,特別注重構築工事,每到一地,只要住下,再累也要把工事挖好,至少把警戒陣地上的工事挖好。老大哥部隊看了都笑:「有你們這麼打仗的嗎?豈不白費力氣!」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以極少兵力分散配置的警戒陣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甚至作用驚人。
  由於官兵懂得為誰而戰,由於運用了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這支起義部隊防禦作戰不再死板,突擊、伏擊、反擊,特別是利用夜暗的小分隊反擊,在50晝夜阻擊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團政委盧昭說:白雲山防禦戰期間,團和一梯隊各營均掌握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預備隊,成功實施了9次連以上規模的反擊,2次(3處)陣前出擊,並不斷補充了兄弟峰、光教山、白雲山等防禦支撐點的防禦力量,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特別是1月27日晚上的陣前出擊,打亂並制止了敵人次日的進攻部署,為整個陣地的防禦贏得了整整一天的寶貴時間。


      「白雲山團」政委盧昭晚年任成都科技大學副校長


 營長孫德功說:在白雲山戰鬥中,很多陣地都是白天丟了,晚上組織兵力實施反擊,奪回陣地后,迅速恢復工事,第二天,在大量殺傷敵人的基礎上,相機撤出已經被敵人空、炮火力完全破壞了的陣地,夜間,再組織反擊。僅光教山的爭奪,即達3天之久,陣地得失達5次之多。通過反覆的陣地爭奪戰,以空間換取時間,遲滯敵人的攻勢;以時間換取空間,鞏固我防禦態勢。
  據記載,打到最艱難的時候,第449團團長何爾壽甚至親自率領2個警衛班實施反擊!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在150公里正面上展開8個軍,第50軍防禦正面即40公里,且在美軍主力的主要突擊方向上!
 早在西線我軍堅守防禦作戰不久,「志司」即通報了第148師的防禦作戰經驗,及時向部隊發出了戰術指示,有力地指導了我軍漢江南岸的防禦作戰。1月31 日,彭德懷通令表揚了扼「京釜國道」的第50軍特別是第148師,以及打得最好的堅守帽落山的第443團、堅守修理山的第444團、堅守白雲山的第447 團。
  2月3日,已血戰10日並付出重大代價的第50軍,根據志願軍首長的命令,將南泰嶺、果川、軍浦場以西14公里防禦地段交第38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防守,縮小防禦正面后,加大了縱深防禦。
  從2月5日起,第50軍主力轉移至第2道防禦地帶繼續阻敵進攻。此時,漢江已開始解凍,糧彈補給、傷員運送因背水作戰更加困難。2月7日,第50軍奉命除留少數兵力扼守漢江南岸部分要點外,主力撤至江北繼續防禦。
  第50軍留在漢江南岸的部隊自軍主力撤至江北后,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扼守廣州、二聖山等陣地,頑強防禦10晝夜,大量殺傷敵人,圓滿完成任務后,於17日撤至江北歸建。
  在漢江北岸,第50軍繼續英勇抗敵,又創造了第447團3連浮里島25晝夜堅守戰、第450團3營禮峰山反擊戰等一系列光輝戰例。


   漢江阻擊戰時「浮里島連」指導員張殿英晚年定居在長春


  3月15日,第50軍完成漢江兩岸防禦任務后,奉命撤離前線,於4月中旬回國整補。從1月25日(25日前10天為抗敵「磁性戰術」試探性進攻的防禦)至 3月15日,第50軍在漢江兩岸50晝夜的防禦戰中,斃敵1.1萬名,俘敵61名,繳獲各種槍支1800枝、汽車17輛、火炮34門及其他大量軍用物資,擊落擊傷敵機15架,擊毀擊傷敵坦克和裝甲車40輛、汽車20輛、牽引車10輛,沉重打擊和消耗了敵有生力量,鉗制了敵主要進攻集團,保證了志願軍主力的休整、集結和補充,以及後續兵團的開進,為我軍準備和實施戰役反擊爭取了時間,作出了貢獻。
 在此期間,全軍湧現出一大批英雄集體:所轄3個師9個步兵團中,有1個師4個團受到志願軍總部的通報表彰,其中第447團被授予「白雲山團」的榮譽稱號;另有第443團4連、第444團4連、第445團8連、第447團3連、第448團4連、第450團7連被分別授予「能攻能守第四連」、「修理山連」、「 英勇頑強連」、「浮里島連」、「東鶴山連」、「戰鬥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還湧現出一大批戰鬥功臣:戰鬥英雄王長貴(烈士)、捨身炸敵群的特等功臣王英(烈士)、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鮑清芳(烈士)、炸毀敵3輛坦克的特等功臣顧洪臣(烈士)和李光祿、反擊二聖山的特等功臣鄭恩喜、反擊禮峰山的特等功臣李德貴、英雄駕駛員特等功臣劉靜波和劉金生、修理山英雄機槍手錢樹俊、帽落山英雄機槍手田文富、首創輕機槍擊落敵機的劉群秀、國際主義戰士二級模範王永維(烈士)等等。
 
漢江50晝夜阻擊戰,第50軍打得非常榮耀
 
  敵人在發起「閃擊作戰」之初曾揚言:「3天之內,聯合國軍堅決收復漢城。」
  著名作家魏巍親臨前線採訪,寫下了著名通訊《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其中對美國人所吹的「牛皮」是這樣駁斥的:
 敵人離漢城最近處不過十五公里,離漢江還要近些。美國侵略者的指揮官們早就可以從望遠鏡里看見漢城了,如果開動吉普車,可以用不到二十分鐘。可是他們不是用了二十分鐘,他們是用了九個多師的兵力,用了二十天的時間,用了一萬一千多名暴徒的血,把這些銀色山嶺上的冰雪塗成了紅的,可是他們從望遠鏡里所看到的漢城,並不比二十天以前近多少。
  3月20日,《志願軍報》發表社論:《向防禦戰的英雄部隊致敬》。3月23日至4月3日,《人民日報》在「朝鮮通訊」專欄中,以大版篇幅連續報道了6篇關於第50軍和第38軍112師的「漢江南岸戰鬥紀實」。5月19日又追記1篇。
  著名詩人凌又風和著名音樂家鄭律成深入部隊后,為代號「梁山部」的第50軍譜寫了一首《漢江小唱》:
   一唱漢江江水長,梁山部天下把名揚,
   漢江五十天防禦打得響,國內國外都誇獎;
   二唱漢江江水深,江岸陣地如山穩,
   ……
  著名作家劉白羽和著名音樂家鄭律成深入第447團,在該團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的榮譽稱號前,尚未撤出漢江阻擊戰前線時,為英勇善戰的指戰員們譜寫了一首《歌唱白雲山》:
   高高的白雲山,矗立在朝鮮漢江南。
   麥克阿瑟要從這兒進犯,我們的英雄叫他停止在山前。
   炮彈炸翻了土地,我們說不准你侵犯!
   大火燒紅了山岩,我們說不准你進前!
   英雄昂立在山巔,英雄的鮮血光輝燦爛。
   中朝弟兄齊歌唱,世界人民記心間。
   漢江的流水滔滔,永遠流呀流不盡。
   萬惡的美帝國主義膽戰又心寒。
   白雲山,白雲山,高高的白雲山,
   讓我們高唱著你的英名沖向前!


劉白羽詞、鄭律成曲:《歌唱白雲山》


  第50軍的官兵唱著歌,熱血沸騰,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那個得意呀,甭提了!
 
感動統帥
 
  志願軍第50軍在漢江南北兩岸五十晝夜阻擊戰劣勢的戰備、悲壯的戰況、輝煌的戰績,感動了志願軍統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統帥。
  第四次戰役結束后,第50軍曾澤生軍長曾動情地對彭德懷司令員說:「我們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抬頭了!」
  彭總一聽,立刻糾正:「這是什麼話?不就是起義改編的部隊嘛!我彭德懷不也和你一樣出身舊軍隊?我彭德懷從來就沒有把你們當後娘養的看待!」


金日成、彭德懷接見志願軍第一屆歸國代表
後排右起第二人為第50軍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高巢


  曾澤生在國民黨軍隊時,最怕部隊被蔣介石編掉。漢江阻擊戰後,蝸居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及其喉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紛紛鼓噪:「曾澤生的變節部隊被共匪蓄意犧牲掉了!」
  高度評價第50軍戰績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告訴曾澤生軍長:「有我彭德懷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
  彭德懷一言九鼎!
  曾任志願軍第149師和148師後勤部副部長的尹俊山記得,第四次戰役結束后,軍參謀長舒行回國參加志願軍後勤工作會議,其間,周恩來總理在會議上一次又一次地反覆表揚第50軍,把舒行參謀長表揚得都不好意思了:在座的,還有那麼多的老部隊,不能老表揚我們啊!


             聽前輩尹俊山講抗美援朝的故事


  後來,毛澤東主席在兩次召見曾澤生軍長時,也對第50軍的戰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直到1964年,當葉劍英元帥準備前往第50軍視察「大比武」時,朱德元帥依然惦記著這支來自敵對營壘的新部隊,他特意叮囑:「50軍是起義部隊的一面旗幟,一定要把這支部隊建設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5 20:19 | 只看該作者
50軍是起義部隊的一面旗幟,一定要把這支部隊建設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4
閑聊 發表於 2008-12-29 2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6 1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