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作者 馬玲 科學發展觀下的超級大國戰略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11-15 1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大爆發,瀰漫西方多年的「中國威脅論」突然轉調,美歐強國紛紛抬舉中國,以期為經濟危機解困;世界上開始流行研究「中國模式」,試圖在西方之外找出一個新亮點。無疑,胡錦濤這代人領導的中國,註定要在世界風雲激蕩的新洗牌運動中扮演千載難逢的重要角色。

  美國充當世界警察,其他國家尚拿它沒有辦法,但美國引起世界金融與經濟危機,讓眾多國家跌進災難深谷,其他國家已不能再容忍下去。美國的粗腿之外,哪裡還有另一條腿可以支撐平衡?於是,僥倖逃過大劫的中國成了世界尋求支撐的第一目標。

  10月下旬在北京召開的亞歐會議,歐洲大國積極遊說中國,希望中國出面制約美國的金融獨裁,因為歐洲自己做不到。中國面對這樣的「盛情」怎麼辦?是靠近歐洲對付美國,還是接近美國獲取自身更大利益?二十國首腦金融高峰會議11月15日就要在美國舉行,時間已經刻不容緩,胡錦濤已確定出席會議。

勇敢出擊的一個前奏

  美國著名學者帕拉格·康納在新出版的《爭奪第二世界》一書中,對當前世界政治和經濟加以綜合概括後設想:世界將出現三個超級大國,一是實力日益削弱的美國,二是實力不斷強大的中國,三是現在的歐洲聯盟,其他國家則在爭奪第二世界。

  中國無疑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如果成功抓住了這次機遇,中國或許會提早成為超級大國;如果不幸錯失了這次機遇,美國喘息過來后中國勢必再被抑制,拖延多年以後才可能崛起。

  中國正處在十字路口,是遵循鄧公遺訓繼續韜光養晦,還是不失時機運用智謀勇敢走向世界中心舞台,胡溫體制現在面臨特別的考驗。

  我們不妨把胡錦濤論「科學發展觀」的結集出版視為中國意欲勇敢出擊的一個前奏。

  今年9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幹部學習文件選編》正式推出,收錄的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2003年以來的二十篇論述,統統歸結為「科學發展觀」。

  為了給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鋪墊,今年8月先期出版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之書,也就是把「毛選」、「鄧選」、「江選」中與發展扯上關係的內容截取出來。

  胡錦濤的論述選編則是350頁,顯然是在承上中達至啟下。雖然毛、鄧、江以及胡的一些論述是否能夠納入「科學發展觀」之列令人存疑,但在當今世界的緊要形勢下,中共內部(該書屬內部發行)如此這般的鋪陳與推廣「科學發展觀」,著實引發人們相當的想象力。

  胡錦濤自2002年11月掌政六年來,主導提出了不少觀點,「和諧社會」之說曾經特別受到關注,其後延伸到「和諧世界」的理念。世間一度認為,在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之後,胡錦濤的「和諧社會」將來亦有望達至這一高度。然而現在看來,「科學發展觀」超越了「和諧社會」,畢竟對世界而言,發展更重於和諧。「科學發展觀」恐怕才是胡錦濤今後的制高點。

難得的歷史機遇  

  10月底,在莫斯科舉行的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致辭時表示了三重意思: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是當務之急,也是有利時機;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國即美國的監管,推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建設;國際金融新秩序要提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中國雖然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但在國際多邊機構中影響卻非常小。比如,在國際貨幣機構組織內部,中國只有3.66%的投票權,英國擁有4.86%,美國則擁有16.87%。現在改變這一狀況的時機終於到來,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以創造性的手段利用此一難得機會,建立有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國際金融新秩序。

  相信在11月15日的全球金融峰會上,中國將以令世人刮目的財力和影響力提出這三點主張。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從未有今天這般大,現在不用還待何時?以前中國在西方世界遭遇的壓抑、忍讓、屈辱,現在正迎來翻身。

  即使中國不想出頭,不想成為某方面的領袖,恐怕也不行。法國《回聲報》就寫到:資本主義中國已滿三十歲,不能再逃避它在世界經濟管理中理應承當的成熟角色,亞歐論壇上的討論足以證明這一點。

  有意思的是,自美國政府9月開始大規模救市以來,因為跨越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紅線,西方世界關於「姓資姓社」的爭論達到白熱化。甚至有美國學者把美國視為「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華盛頓郵報》也有文章稱,「我們現在都是中國人了」。二十年前在中國爭得不可開交的「姓資姓社」問題,因鄧小平一聲「不要爭論」的斷喝方才停止。美國的爭論如何收場尚待觀察,這至少說明一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已經沒有明確界線,環球同此涼熱: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為此,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可以適用於中國,也可以適用於世界。

世界處在大破大立的關頭

  眼下,「中國模式」概念熱行世界,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模式」在世界複製很難。

  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不斷「摸著石頭過河」,其間學過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在一次次國際和國內形勢的逼迫下調整再調整,走到今天總算趟出了一條「中國模式」,這條凝聚著中國歷史、文化、制度、國情的路,別國怎麼可能複製。

  中國非常幸運,由於發展水平的限制,本國金融市場沒有向世界完全打開,金融衍生品也因為不懂而沒有多少介入,人民幣還沒有成為國際通用貨幣。這些「不足」反而在金融危機中大大幫助了中國。

  現在雖然中國經濟也在放緩,但還是被發達與不發達國家共同寄予厚望:世界經濟的復甦要靠中國引領,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是受這次金融危機衝擊最小的大國,是全球經濟最大活力的所在。中國簡直被捧上了「神壇」。

  對此,理性的學者冷靜指出,中國即使以兩位數增長,也不足以維持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只佔全球GDP的5-6%,而美國佔了28%。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能對全球經濟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但不足以拯救世界,只能拯救自己。

  中國日前推出了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預計到2010年底約投資4萬億元拉升經濟,今年4季度先增加中央投資1000億元。對此,世界的反應也是喜悅的。這一「內經」措施,也驗證了一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

  奧巴馬已當選美國總統,CHANGE被高調擺上舞台。這位有自信、有能力、有理想的黑人總統,有可能讓美國在極度的困難中重新復興。這對中國而言,或可套用一句老話: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世界經濟進入衰退通道時,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勢在必行。在當今世界經濟大破大立的歷史轉折關頭,中國義不容辭要出頭,必須迎著風雨去衝浪,為中國、也為世界經濟貢獻力量,以便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下部署好大國發展戰略。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