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新「土改」堤防抵擋金融海嘯?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08-10-14 0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聯合早報網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討論農村土地改革,重點在於允許農村自由買賣土地使用權(所謂的土地「流轉」),目的是希望利用土改為突破,一方面改善農村的經濟發展,並由此整治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弊端。

    
在環球經濟遭遇美歐金融界強震所引發的國際金融海嘯襲擊之際,從土改發軔的經濟結構調整,長期而言或能夠作為中國抵擋海嘯巨浪的經濟堤防。

  簡略言之,土改的最終目的是藉由取消政策壓制農民生活水準的現狀,無論是承包大塊土地規模化經營,以土地入股獲取分紅,或以土地為抵押獲得創業貸款,都將為農民帶來利潤,提高收入,釋放他們的購買力,加大內需這個經濟引擎的馬力,維持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中國經濟的另外兩個主要引擎----出口與投資----已經出現動力不足的窘境。商務部數據顯示,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連續三個月下跌,9月更創下年內新低;中國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8%。

  此外,股市和樓市雙雙下挫也勢必打擊城鎮居民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如果經濟三大引擎同時失速的情況發生,將對中國的經濟甚至社會及政治情勢造成嚴重的後果。

  成功預見本次金融海嘯的美國印裔經濟學家巴特拉(Ravi Batra)言簡意賅地指出,海嘯的發生來自不斷擴大的工資缺口(wage gap)所引發的供需失調。

  所謂的工資缺口就是工人生產力與其實際收入間的差距。巴特拉說,雖然以美國為首的環球經濟生產力持續提高,工人的實際工資卻被他指控的腐敗體系人為地壓低,使得資本完全攫取了缺口所帶來的巨大利潤。這種經濟上的不公不義,也給金融危機帶上了鮮明的道德色彩。

  工資缺口的一個後果是舉債消費成為解決供給失衡的辦法,而巨大的利潤則製造了股市及樓市的泡沫。這種人為的失衡發展模式最終必然要被市場糾正。英國經濟學者發現,當今工資缺口之大,與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前非常相似。  

  本次三中全會要給農民鬆綁,自然是中共改革所採取的漸進主義的結晶品,不可能是因為針對金融海嘯來襲。土改的根本目的還是要解決征地所帶來的政治衝突和社會動蕩,且一併藉助改善農村購買力來增加內需,維繫經濟動力。

  然而土改的效果----如果實施得宜----卻正好對應了巴特拉關於工資缺口產生供需失衡的診斷。中國農民在改革開放30年來的獲益(工資)並沒有趕上生產力的提升,這種失衡在中國是表現在城鄉經濟二元化。與任何失衡一樣,不儘早調整,結局必然是災難。

  土改在時間點上也恰好碰上了全球金融海嘯所可能導致的經濟蕭條。中國農村經濟改善工程破土動工,最終或許將成為抵禦國際經濟衝擊堤防的地基。更重要的是,改善農民的經濟不平等不僅在道德上義不容辭,也將能提高中共統治的合法性。

  當然,海嘯巨浪襲擊中國的速度,明顯將快於土改所能產生的防禦效果。如何在短期內改善經濟其他領域存在的工資缺口,如健全社會福利保險、強化工會角色、改變企業寡頭壟斷等措施,還需要當局全盤的規劃及努力。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