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孝正 張召忠談美蘇為什麼停止登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9-29 0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召忠:先想到要探月的是蘇聯,為的是軍事目的

  主持人芬芬:親愛的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歡迎關注「神七」專題節目,我是主持人芬芬。正當我們很多網友還依然沉浸在昨天神七成功發射的喜悅當中,我們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從1957年前蘇聯當時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1972年美國終止了「」計劃,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裡面,美國和前蘇聯展開了以月球探測為中心的空間科技競賽。為什麼在70年代後期美國和前蘇聯要終止探月計劃呢?我們今天邀請來兩位嘉賓和我們眾多網友進行對話。這位是人民大學的一位教師,簡稱人民教師周孝正教授。這是新抬頭。(笑)

  周孝正:一直就這麼說「周老師」就完了。



  主持人芬芬:周老師。另外一位是著名的軍事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海軍少將張召忠教授。同時我們現場還邀請來了北航的同學們,歡迎你們一會兒參與到我們當中來。今天說到我們的主題,為什麼要停止探月,早期到底是誰先開始想到要探月的?

  張召忠:先想到要探月的是蘇聯,這個事應該是這麼說,20世紀40年代,大約1947年,德國研製成功了V1和V2彈道導彈,可以打三百公里,我到英國的時候還看過很多,把一個房子摧毀。1944年的時候,德國在戰敗之前,美國、蘇聯和英國就開始到德國,特工開始去做科學家、導彈技術人員的工作,想把他們挖走。1945年,美、英、蘇開始搶人才,結果是美國先下手的,把很多科學家都搶到美國去了,技術資料、零部件,一些組裝的圖紙,美國拿到了很多,蘇聯拿到了很多真實的物件,也拿到了一些圖紙,等他找人才的時候,好多技術設計專家都給搞走了,結果把他們的家屬弄到蘇聯去了,蘇聯寫獲得了一大批。英國獲得了一些導彈實物,就是一些具體的東西,最後英國發展的就比較慢。二次大戰結束以後,蘇聯導彈技術發展的非常快,一開始發展巡航導彈,發展航天技術,這方面很快,一開始大家沒有想到發展民用的,就是軍事的。前蘇聯就發現火箭技術可以軍用,可以把核彈頭,導彈推到外層空間去,同時也可以把一個人造衛星或者是一個宇航員推出去。根據這樣一個思路,它就開始發射衛星,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是蘇聯發射的,衛星上天了,能不能將來宇航員也上去,能不能到月球去,這個時候它就開始探月,探月最開始是蘇聯搞的。開始是繞月,然後登陸,是飛船,無人的,美國說了,我們把人弄上去,這個就是「」11號,阿姆斯特朗,人類邁出一大步,他自己邁出一小步。

  主持人芬芬:他們之間的激烈競爭,談到的主要原因是軍事目的。

  張召忠:最早是軍事的,軍事帶動了航天產業。

  主持人芬芬:周教授有什麼看法?

  周孝正:教授說的非常對,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老師說美國搶人,蘇聯搶東西,所以很多科學家就上了美國。說你們怎麼先上去了,先上去的就是老大,中國現在到銀牌都不成,得銀牌都哭,就是認老大,所以他們兩個是超級大國,這叫稱霸,中國不稱霸,是挖洞,廣積糧,不爭霸。他們兩個爭霸,爭霸就有虛榮心了,第一顆衛星就是蘇聯爭了先,把人送到上面,就是美國爭了先,他們高峰的時候都是上萬個核彈頭,實際上就是一個人類的所謂的陰暗心理,因為人就是一種介乎於天使和魔鬼之間的動物,世界上有193種猿類和猴類,其有192種都有毛,就一種沒毛。這就是人類的一種陰暗心理,他們兩國上月亮,一開始我覺得就是一個虛榮心,其實上月亮對打仗有什麼好處,可能就是潛在的好處,就是虛榮心,當然還有實的好處,比如說三百公里打你,你打我,我打你,反正就是軍隊競賽,最後來一個恐怖平衡,我只要給我剩5%的彈頭,我就把你滅死,所以你打我有什麼用,反正咱倆一塊死,就是核恐怖平衡,你說人的心裡有多暗,你打死我一百回,我打你一回,一回和一百回一樣。有人說這不是挺好嗎,日本有原子彈,剩下的不是還沒用嗎,實在的,什麼時候人一發昏了,就干吧,兩敗俱傷。我覺得中國智慧就是不仗而屈人之兵,堅決支持鄧小平說的,和平、發展兩大主題,現在是和平、發展、合作。我記得他們那時候說從太空看地球,又小又藍又美麗。現在大家都好了,大家都明智了,美國出了金融危機,中國怎麼樣,咱們好好過日子,我覺得人類有好好過日子,別老互相妖魔化。我覺得這兩個大國就是陰暗。勝了嗎,華爾街那些都是虛擬的,虛擬賺錢,手指頭一動,弄一個金融衍生產品,那就發了,泡沫能不崩嗎,不崩不是泡沫。美國崩了,中國買了它一萬八千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的國會和美國的企業債,咱們也沒少買,所以它崩了,咱們也血本無歸,現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所以是地球村。

  主持人芬芬:您這一切就是為了闡述一個主題,他們的太空之爭是來自於人類…

  周孝正:要我說就是抽風。

  主持人芬芬:張教授屬於軍事類的專業,我們拋開軍事類非常專業的角度來分析,是不是您贊同周教授的觀點?

  張召忠:登月這個事情,最早的開始就是從軍事競爭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從導彈技術的發展,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出來的,導彈當時是液體動力,加入液體動力以後,這樣就能夠推到很遠的地方去。最後把發動機做大,像我們看到這個模型,捆綁式,四個發動機,這樣的話就能夠推到更遠的地方去。以後導彈競爭的過程當中,想到了發動機越做越大,運載火箭越做越大,就像月球上進行推進。到了第二個階段,感覺我能在月球上,能在外層空間搞,去幹什麼呢,老打到對方就沒意思了,最後通過這個往上送衛星,衛星可以偵查,可以監視,可以拍攝照片,可以用來通訊,可以導航的衛星,可以進行海洋監視,可以搞氣象預報,氣象預報不就可以民用嘛,GPS就可以民用,所以搞軍事的時候就想到的民用,這時候想到可以軍民結合。這是一個高技術群,發展高技術群的時候,這個東西不是哪個企業可以搞的,你說我搞個汽車、飛機、火車,一個波音公司可以搞一個飛機,這個東西一個公司搞不起來,必須要國家,像美國宇航局。國家投入這麼大,發現搞這個的時候可以帶動大的相關產業,一個高技術群帶起來了材料、動力、能源、通訊、導航都帶動起來,帶動起來就帶動了整個國家的高技術產業,創造了很多機會,提高了國家的競爭能力。另外還可以佔領外層空間,以外層空間為基地,從上往下看,剛才說了,全球小小環球一頂點一看,這麼浩瀚的大星球,我們地球只是一個,到月球上去,以月球為基地可以進行很多事情,進行很多科研實驗,人類將來可以移民,開拓了很多視野。從過去的單一軍事用途,逐漸發展成軍民兩用,現在登月純屬和平目的。起碼中國,我們一再宣稱純屬和平目的,在探月、登月方面的研究來講都是用於和平。

  主持人芬芬:和平目的,包不包括到月球上圈地,搶佔能源?

  張召忠: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少數宇航員去了告訴他們,將來記者採訪,你就說,我登上去,那就是我們美國的領土,最後宇航員說這是和平的領土。這是對的,到現在為止,都在宣稱對月球的開發都是用於人類的和平目的。美國宇航局的局長,對中國的這次登月有一個講話,我覺得他講的很好,他說在這次北京奧運會當中悟出一個道理,其中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大家都是來參與奧運會的,不是你輸我贏,他說以後對於外層空間的開發也應該是這個道理,我們是合作。現任美國宇航局局長這樣認識,我覺得很高尚。他說希望中國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合作,我們共同合作,而且月球都不能永遠的宣布是哪個國家的領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宣布擁有主權,就像南極條約一樣,我們可以共同開發,為整個人類服務,但不能當成私有的財產,這是不可以的。

  主持人芬芬:周教授贊同嗎?

  周孝正:當然了。我記得當時沒有轉播的就是兩個國家,一個是越南,一個是中國,美國政府說美利堅的領土自動延伸到了月球,因為誰先去,誰站住了,像以色列沒站住就不行,而且一站要站幾千年。月亮不是哪一個國家的,是人類的,但是這種事,它等於違抗了命令,它在月亮上,你怎麼整他,據說全世界的無線電轉播斷了,大家以為出了事故,後來才解密,不是事故,是美國政府掐了,這怎麼辦呢。後來據說美國政府反應很快,一看他們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就恢復了無線電。月亮是屬於全世界的,不屬於哪個國家的,原來那個招不管用了,不是你的。前段時間有一個賣月球的,那是一個小爬蟲,沒人理他了,那是荒誕。

  張召忠:在月球大使館,賣土地,搞開發,最後被抓起來了,那是非法的,無知。

  周孝正:全球經濟一體化,你中我有,我中有你,擋也擋不住

  主持人芬芬:我們同學的看法是什麼?對於月球的探測是以和平為目的的,你們有沒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電視畫面顯示,三位航天員都面帶微笑,表情輕鬆愉悅…

  現場觀眾:我想問一下,如果要是以後對月球的需求越來越大,可能有資源上的競爭,這個怎麼處理?

  張召忠:現在是這樣的,現在人類還在開發階段,在開發階段不涉及以後的競爭,比如現在的南極我覺得就搞的很好,南極起碼到目前為止我們中國也參與了,在南極設立了長城站,大家住在那裡就像一個大家庭,不管哪個國家來了,都在那裡共同建站,你沒有吃的或者是喝的,包括一些科學成果共同享受。因為南極變暖對於全球氣候都是很大的影響,包括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涉及到人類的共同生存;南極開發從二次大戰以來到現在半個世紀了,沒有能源方面的訴求,但是現在開始有了,有些國家,像阿根廷,周邊一些國家開始有一些領土的訴求,但這個東西再訴求也沒用,因為有一個南極條約。北冰洋沒有類似於適用北冰洋的那樣一個南極條約的東西,所以北冰洋還有一些問題。月球方面,未來三十年不會的,還是人類向月球探索的初始階段。如果說,中國、俄羅斯、美國、印度,大約有七八個國家正在開發登月方面的技術,並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我們是在2013年、2014年開始用長征五號登月,那還是很多年了。美國現在宣布的2020年到2030年再次登月,繼阿姆斯特朗之後再次登月,我想這個階段不涉及任何的主權問題,大家還是一個技術合作,共同開發的問題。當超過三個以上的國家對月球進行大量的開發,包括在那兒設航天站,長期居住、基地,以後會牽扯到類似剛才那個同學的一些資源問題,但那個時候就會有一個國際條約。我想國際條約的目的還是跟南極一樣,大家還是共同利用這個地方,不要再搞劃分或者瓜分,或者以這個為基地對地球進行打擊,不要太空軍事化,不要月球軍事化。

  主持人芬芬:我們這位同學還是非常有憂患意識,還有其他問題嗎,就月球探索方面的問題進行提問。

  現場觀眾: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目前世界上是否有一個趨勢,各國頂尖科學家彙集在一起,共同進行空間技術的探索。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大約要多久?

  周孝正:各個國家聯手研究開發,歐洲那個強子對撞機就是八十多個國家,包括中國科學家都參與了,數據就是直接連到計算機上的,你有本事就分析,你比如說發現了什麼黑洞,那就是你的成績。因為是大傢伙開發的。奧運會就告訴你了這句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科學家有國,但是科學家可以移民,像歐盟,月球如果是按照張教授說的三十年後有這個問題,咱們到了2020年,前主席江澤民已經宣布,2020年環太平洋自由貿易區關稅降為零,這叫人間正道是歐盟,以前是35個國家打,二戰不打了,來了一個共同市場,緊接著就是歐盟,你到法國換法郎,到義大利換里拉,交手續費,轉了很多國家,最後一分錢也沒花,這是歐元之父蒙代爾發明的,這就是人類的智慧和團結。現在蒙代爾教授在亞洲搞了亞元,亞元還沒有成,但亞洲貨幣單位已經提出來了,就是說亞洲和亞洲的國家、公司結算,可以用美元,也可以用歐元,也可以用亞洲貨幣單位,亞洲貨幣單位經過實驗就變成亞元,亞元一誕生,美元、歐元、亞元就變成了球元。現在國際通婚越來越多,所以到法國去看,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個夫婦領著倆小孩,一看一個小孩黑,一個小孩白,還有一個小孩可能不黑也不白。

  主持人芬芬:就是說以後全球大融入是一種必然趨勢。

  周孝正:現在叫全球經濟一體化,你已經擋不住了,叫你中我有,我中有你,將來經濟一體化就慢慢的變成了化解敵意,比如到台灣,人家也可以,城鄉差距人家最小,三農問題人家沒有,所以兩岸也化解敵意,兩岸一中,兩岸一個中國,鄧小平說,一國兩制,小平同志不急,叫一心一意搞經濟,胡錦濤加了四個字「聚精會神」搞經濟,小平說黨的經濟路線要搞一百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平發展,再加上合作,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要煽動戰爭。月球我估計到了三十年之後,有了實際價值以後,人類就會找到一個辦法,人類不傻,不喜歡兩敗俱傷,都喜歡過日子,好好過,健康長壽,身心健康,真正打的你死我活,眼睛打瞎了,胳膊打折了,屍橫遍野,誰能佔便宜,誰都占不了便宜。尤其是現在的核武器。人類都上月球了,我從你這邊打一個基地,沒問題。

  主持人芬芬:就是說先有和平,才能求發展,只有大家合作起來,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學也提了第二個問題,就是對於人類登上月球去生活的暢想,張教授您解答一下。

  張召忠:人類到地球上生活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是這樣,像蘇聯,就是俄羅斯,它的水平能夠把一個飛船,像「暴風雪號」這樣的能夠推到外太空去,一次可以12個人。現在我們有這樣的水平,十幾個人,二十幾個人在航天站裡面工作,可以在那兒持續的工作四百多天,就是一年多的時間。一年到一年般的時間可以在太空。為什麼不可以更長時間,更長時間也可以,另外再派一個飛船上去,跟它對接上,吃的、喝的進行輸送,給養送上去,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在外太空搞航天站的水平,就是人可以大量去。但移民是一個什麼概念,這還可以探索,就是飛船在那兒待一天,兩天,三天,這是一種科學探索,航天也是科學探索。但移民是不我不回來了,就在那兒住,有莊稼,我搞礦石,或者是弄地球上什麼東西在那兒賣。這個可以實現,但非常遙遠,估計三十年,四十年不會搞這個事情。現在在搞天梯,但這只是一種設想。我感覺將來月球是非常非常可以實現的。我再補充一下周教授的意思,科學家沒有國界,可以合作。事實上是這樣的,地球軌道,近地軌道的所有航天技術和航天器的研製很少合作,是不可以合作的。近地軌道包括什麼呢,包括衛星,就是離地球幾百公里或者上萬公里的範圍當中的一些航天器的研製,各國之間的合作很少,除非你是盟國,盟國之間也很少。為什麼呢?因為對地球有直接的威脅。比如說彈道導彈,比如說人造衛星,比如說衛星導航,比如說航空照相,這個很少有國際合作。兩個國家非常好,可以。合作的毛病是什麼呢,比如美國和中國就不會在這個上面合作。俄羅斯和美國永遠不會在這個上面合作。但是超越了這個地球,近地軌道這些事情,到了月球那邊,這個合作的可能性就很大。因為那個對地球沒有威脅,完全是為了人類和平的。所以從月球這個方面來講,完全有可能將來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組成一個科學家小組,像強子對撞機這樣的進行合作。這個完全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芬芬:剛剛我們談了談,同學們也現場提問了,我們再回到美國和前蘇聯在前期的探月,為什麼在57年到61年前蘇聯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以後,這樣一個階段裡面,前蘇聯一直是節節領先的,剛才您說到了人才之爭,美國是搶在前面的,為什麼前蘇聯在前期發展的那麼快?

  張召忠:人才方面,美國是走在前面的,我看過一個資料,納粹在失敗之前,粉碎了很多的絕密資料,其中美軍進入的一個房間以後,發現這個裡頭有一些資料被銷毀了,最後就看衛生間,衛生間馬桶裡面有一片紙屑,就拼起來,這就是航天專家和家屬的名單,美國一個一個就找到帶過去了,而且很多都是納粹,這是有問題的,應該追究他的戰爭責任,但很多都參加了導彈、原子彈的研製,但他們的精力不在搞,都搞核的東西去了,蘇聯在這個時候領先了,刺激了美國,美國人民不幹了,我們搞了半天還搞不過蘇聯,肯尼迪總統他們,這怎麼行。導致了在肯尼迪時代有了很大的發展。蘇聯搞了第一顆衛星上天以後,美國就著急了,他們方向不一樣。就形成了一開始蘇聯在前面,美國在後面,美國不斷的追蘇聯,但是從經濟投入上來講,從科技實力來講,從人才來講蘇聯還是不如美國,美國很快就超越。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9-29 09:00 | 只看該作者
  張召忠:我們的導彈都扔的話,地球會是一個「核冬天」

  主持人芬芬:現場同學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或者是有什麼問題想對兩位教授提問的。

  現場觀眾:請問一下,原來美蘇競賽時導致,美國經過登月活動贏過了蘇聯,過去的登月和馬上要進行的登錄,在人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對普通人的生活,和其他產業有沒有促進作用,這些作用都體現在哪些方面,除了航天業之外,在其他工業或者是百姓生活當中的作用有沒有?

  周孝正:第一個就是虛的,心理上的,比如美國人說月亮了,當時美國說你們中國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嫦娥登月,我們這是傳說,自尊心受到損害,現在呢,我們也上去了,幾個宇航員也變成了嫦娥。高科技是錯誤的概念,只有高技術,沒有高科學,什麼叫高科學,什麼叫低科學,科學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技術有高技術和低技術。對硬的有沒有用?有用,比強子對撞是一個科學研究,不是出來什麼技術,但對於以後的技術都不好預測,它可能不可限量。我覺得軟硬都有。

  主持人芬芬:張教授開始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第一階段是因為軍事目的,第二階段是軍民兩用,有很多對於經濟方面的帶動,對於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如在某一些材料用於我們平時生活當中的一些設施都可以。

  張召忠:是。有一個客觀條件,現在的這個事情和美蘇冷戰時期不太一樣,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有什麼毛病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對著比,但到哪兒,我到哪兒,你到三百公里,我到五百公里,你到了金星,我要到火星,結果美國沒想到蘇聯到了月球,他們是在搞這個方面,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概念,就是你干成的我一定要干成,因為美國是個大權機制,我是總統,你干成的,我沒幹成,我沒幹成以後怎麼辦呢,就感覺很丟人。登月這個事是約翰遜總統那個時候開始的,這時候公民的調查支持度大幅度上升。這是兩國軍隊競賽的產物。到了以後,對外層空間的探索,就變成了高邊疆,就是國家邊疆的延伸,國家邊疆的延伸往上去。比如你這個國家沒有任何的航天技術,這麼大一個國家,沒有任何的航天技術,那你什麼東西都讓人白看了,就像你們家買個別墅,很豪華,但是你不懂高科技,別人在你哪兒哪兒都裝了攝像頭,那你就暴露了,什麼意思呢,豪華的別墅裡面到處都是攝像頭,通過騰訊網一轉播,別人都看著了,有什麼意思,就是沒有安全。月球是高邊疆之外的另外一個邊疆,等於是另外一個空間。這個事情是後來怎麼想的,移民這個事情是美國和蘇聯開始就發展能打到對方的核導彈,越發展越多,比如你發展十枚,我發展十五枚,你發展二十枚,我發展二十五枚,搞到八十年代,里根總統,就是到了戈爾巴喬夫的時候,感覺我們搞了這麼多核導彈,全世界的導彈加起來以後,美國和蘇聯的導彈佔了99%還要都,我們的導彈都扔的話,地球會是一個「核冬天」,就是地球所有的生物全都不復存在,地球永遠會是一個冰凍時代,這個冰凍時代可能是幾億年,什麼都沒有了,一個狗都沒有了,一個貓都沒了,這不是傻嗎,生產這個幹什麼。很多人就探索,如果真的打起核戰來,我們倒到哪兒去,海上也是月球,那怎麼辦了,就到月球去,就這樣產生了這個概念。最好的辦法,一方面登月球,一方面削減核武器,美蘇才搞了削減核武器,搞成「核冬天」有什麼意思呢,還是又走向和平。走了一段冷戰,一段熱戰,核大戰,後來想還是別搞這些東西了,到月球上去,有點利於老百姓生活的,比如茄子、黃瓜、西紅柿。上次問他們宇航員帶什麼東西上去,這次航天員上菲爾普斯,大家懷疑菲爾普斯有外星人的基因,你看他的體型也不對,說菲爾普斯在北京奧運會上創造了奇迹,把他的帽子上帶到月球上去,回來以後放到中學裡面所有教學用,這個很有意思。美國很重視教育。當蘇聯第一階段航天領先的時候,美國不是急了嘛,一方面加大了財力物力的投資,另外一方面美國眼睛看的遠,他們國家通過了一個《國防教育法案》,他們認為美國要想追蘇聯,現在從四十來歲,三十來歲這幫人趕緊干,另外從中學生、小學生開始,讓他們知道航天技術,報宇航學院、航天大學,用這個國防法案推動全民對外層空間的關注和認識。

  周孝正:登月是冷和平時候的,冷和平往前走是熱和平

  主持人芬芬:在這裡不僅要照顧現場的同學,還照顧網上的同學,對於美國和前蘇聯前段時間在太空的競賽,很多網友對194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是真是假,存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是假的,有的人認為是真的,兩位嘉賓認為呢?

   張召忠:從兩個方面判斷,一個是從技術上有沒有這個能力,第二有沒有這個意願。有沒有這個能力,比如說伊朗上月了,這個就不對了,顯然伊朗是沒有這個能力。但是當時美國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它有這樣的運載火箭,有這樣的飛船,具備了這個能力。第二個有沒有這個意願,美國你可以罵它,可以說它侵略,它發動戰爭,但不能說他們搞技術造假,這個一般不會,這是外國文化的特點。我們毒牛奶事件,開始查出來就是一家,後來是很多家,這還是牛奶,還不是飲料,麵包還沒差呢,都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美國就沒有,全沒有,他們的文化當中不具備這個事情。但這個照片我一直認為是假的,就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我覺得肯定是後補的,包括月球的坑還有國旗飄揚的方向都是有問題的。我順便提出,美國造假這個照片是很多了,比如說太平洋戰爭當中有一個著名的戰役,叫硫黃島登陸,以後拍了一個電影叫做《父輩的旗幟》,就是三四個戰員跟日軍他們打,他們上去了,後來說他們上來了,其實就是一個旗子,把美國國旗往那兒插,當時沒有攝影師照下來,這個是假的,這個沒有關係,我感覺事實在先,是後面補的照片。還有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就是1945年解放柏林的時候,劃定了美軍和蘇軍會師的地方,蘇軍早到了,完全可以向下打,把分給美國的那一片佔領,但是蘇聯想算了,還是等著,等美國的軍隊到了,我們會師,沒有照下照片來,最後說這個不行,咱們再補吧,就補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補的。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第一次檢閱,斯大林站在紅場上開始檢閱,檢閱蘇聯軍隊,現在檢閱軍隊好多都是形式主義,領導人在那兒招手,那次檢閱,德軍距離莫斯科廣場還有37公里,這時候斯大林檢閱,這個檢閱是在絕密的情況下搞的,就是檢閱的前一天下大雪,但是忘記通知拍攝了,這個就要補拍,這種歷史瞬間就是要補拍。有很多的歷史瞬間,我感覺這個無可非議,畢竟事實在前。如果沒有去捏造,比如說周老虎這個事。

  周孝正:像柯林頓和萊溫斯基,問他有嗎,他說沒有,這是做偽證,妨礙司法,最後主持人問他,你應該怎麼辦,柯林頓說我有錯,不對,快改口,我有罪。問希拉里夫人,你愛不愛他?愛他,為什麼他勾搭別人,希拉里說他有病。後來查出這種病,叫柯林頓綜合症。華爾街投資銀行一個都沒剩,那個華爾街沒有了,現在得說后華爾街,或者是冷和平。登月就是在這個冷和平時候的,冷和平往前走當然不能退回到冷戰,當然是熱和平。

  主持人芬芬:張教授提到的,事實可能是真的,但照片有可能是假的,我記得節目開始之前跟一位北航的同學交流,你也是這樣的看法。您還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

  現場觀眾:我跟張教授的觀點相同。

  主持人芬芬:有沒有問題問兩位教授?

  現場觀眾:登月對人類的軍事和生活都各有什麼意義?

  張召忠:對軍事上的意義,我不想講,因為我們中國,我相信其他國家目前對於月球的探索完全出於和平的目的,包括美國,我堅信這一年。你說三十年,五十年之後會不會在那個地方搞軍事,打地球,有點太遠了,沒有必要,離地球這麼近,這麼多軌道,沒有必要。起碼現在人類是共同開發月球。對於國計民生來講它的好處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點,在那種情況下可以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因為你有地球的引力實驗不了,我們看到翟志剛在那兒扔鉛筆,扔本,是微重力條件下,自動飄浮著,這種狀態下進行科學實驗的話和地球上就不一樣,從外太空帶來的種子,黃瓜、西紅柿可以長很多。對我們的材料,加工業,尤其是精密加工業,精密製造業,還有電子元器件,地球上只能做到這樣,但是到月球上就不一樣,可以在那裡建加工廠,然後到月球上用。再一個,地球上有些人群的病治不了,將來醫學發展,在月球上可能就好辦一點,在那邊實驗一些藥品拿到地球上用,現在的一些疑難雜症,在那邊實驗完了,到這裡,說不定就可以。還有一個,地球上60多億人,越來越擁擠,資源短缺,糧食漲價,還有危機,金融危機不好辦,這是人造出來的。資源的利用,將來如果有太空梯或者是大推力的火箭,一推幾百個人,幾千個人上去,這個就可以到月球上移民了,能夠進行月球移民的話,將來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就是減少地球的負擔,等於人類將來居住另外一個星球,這樣就會好一些。

  周孝正:還有就是旅遊,有些人一夜暴富,沒地花,就上去玩兒,有人死了,把骨灰擱那兒也可以,天葬,這個徹底天葬,這些還是有意義的。有錢沒地方花怎辦,它泡沫,去年六千點拋了就發了,今年兩千點就是割肉。現在那些買大排量汽車污染你大氣,乾脆你們上月球待著得了,到月亮上玩兒去,這是屬於款爺,這個也有價值。

  主持人芬芬:最後回到我們的主題,就是美國和前蘇聯為什麼會在幾十年代以後停止他們的計劃。在兩位嘉賓沒有發言之前,我想先徵求現場同學的意見,看你們有什麼觀點,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思考,這樣的話以免受到我們兩位嘉賓觀點的影響。或者說你們有什麼疑問?

  現場觀眾:因為地球還是比較小的,60億人,不斷的生育、生長,最後肯定要超過地球的負載,所以人類最終一定要朝著星際移民的方向發展。我覺得月球發展只是人類的一個跳板,下一個可能就是火星,最後伸到太陽系。

  主持人芬芬:如果現在有條件,有機會移民,你會考慮移民嗎?

  現場觀眾:我會考慮研究這個。

  現場觀眾:我覺得月球可能是人類發展的一個步驟,然後可能是火星。

  主持人芬芬:對美國和前蘇聯停止登月,你有沒有想法,他們是覺得競賽沒有意思我們該停止了,還是因為耗資太大了,花錢太多了,吃飯都吃不起,你去登月幹嗎?

  現場觀眾:蘇聯當時的輕工業比較差,可能蘇聯國力跟不上了,美國看它也不做了,也就放棄了。

  張召忠:當時的歷史條件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好像是6、7月份的事情,69年的1月份是尼克松就任總統,是這種情況。尼克松就任總統的時候,越南戰爭已經持續了七八年,就是開始打越南戰爭的時候說半年就結束,以後不斷的打,打了七八年,約翰松也下去了,就是打成了戰爭泥潭,花了很多錢。美國一個精力是打越南戰爭,還有一個就是應付蘇聯,蘇聯一會兒到月球了,一會兒打火星了,美國沒有一個科學發展觀,就是說蘇聯到哪兒我也要到,就是僅此一試而已。尼克松一月份當總統,上去了,上去得了,就別弄了。「」17、18號,一共是三個飛船一塊停,這種事你們以後就不要提了,地球上的事還沒搞完,搞什麼月球上的事,戰爭還沒打完,這是正事,你們搞月球幹嗎,就徹底停止了。當時大家沒感覺出來什麼,以後大家都不提這個登月的事了,中國突然提出來要嫦娥一號,神五、神六,要不斷的神舟系列,一個是運載火箭越來越大,我們的運載火箭非常成熟,到現在就沒出過事,推哪個哪個順利,外國可沒這個。再就是飛船,飛船一個人上了,兩個人上了,現在是三個人,下面搞航天站對接,下一步嫦娥一號到月球上去,推的更遠,現在是圍著月球轉,下一步搞一個飛船上去,再搞一個航天站上去,再下一步咱們就在那兒住了。美國說這怎麼讓中國走在前面了,是我們先搞的事情,不行,我們也得上,他們又是這毛病,怎麼中國又搞這個事了,我都忘了。今年小布希,一月份說美國正式啟動登月計劃,在登月這個問題上,比中國落後了,那得追中國,你慢慢來吧。我們2013年到2017年我們要登月,人我要站在月球上,美國2020年以後再說,2020到2030年,它比中國又晚了。我們談這個事情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就是這麼個歷史條件,主要原因還是尼克松急於想結束越南戰爭,確實越南戰爭也是在他手裡結束的,而且尼克松打開了中美合作的大門。

  張召忠:航天和登月不是為了旅遊 

  周孝正:當時有一個硬約束,比如說經費,美國可以發國債,國債就是一張紙,甚至連紙都沒有,就是記帳,現在發國債的大約是十萬億美元,現在又漲的,再發就不行了,比如打伊拉克,還有這次「二房」,包二奶,那五個投資銀行都得讓它包了,那時候多少個錢?又是一萬億美金,所以它的財力也是有限的,別看它是超級大國。所以他們也會算帳的,而且停止了登月,並沒有停止向外太空探索,前兩年搞銅頭一個慧星,那個精度是可以的,他們花錢沒少花,這個停了。我們也弄一個銅頭打慧星去,估計技術差點。中國上月球很有意思,有嫦娥登月嘛。關鍵的是有限的錢怎麼辦,因為美國國會可是435個地區選出來的議員,還有州選出來的,花錢沒有通過國會的通過不會讓你花,包括一萬億美元救市,現在還沒通過呢,小布希說,你們再不通過,咱們就回家了,金融危機變成了經濟危機。但納稅人想了,我們納稅人憑什麼救他,他虧了,讓他跳樓,他們年薪都是幾千萬美元,你們造泡沫,你們自己都肥了,爛攤子給了我們納稅人,所以它有制約。他們停止上月亮,應該說有很強的道理,也就是說它會算帳,他們不玩兒了,玩兒別的去。

  主持人芬芬:最後的時候我們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一個設想,就像跟剛剛那位同學的想法一樣,將來移民是一種大的趨勢,肯定會繼續往上移,甚至跑的更遠,其他同學有沒有一些什麼設計,比如對於2012、2013年,對於中國月球車登陸月球,或者是其他的展望。

  現場觀眾:大家都說向外空擴展,他們都沒有想過把那些錢投向地下,因為現在地鐵都相通了。同時往下繼續發展是不是更有前景一些呢?

  張召忠:最好是不要往地下發展了,因為汶川地震的地表就很淺了。

  周孝正:中國截至到去年還有九億農民,根據溫家寶總理今年三月做的政府工作報告說,九億農民,平均一年的年收入是4140,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拿這個錢乾地去,那叫荒誕,得把這個「三農」問題給解決了,最起碼得給解決了,讓九億農民別一年四千多了,怎麼著也得一萬塊錢,一個月怎麼也得一千,八百塊錢,這是最關鍵。

  主持人芬芬:還是先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

  周孝正:等你解決這個之後跟他們納稅人說,說大夥願不願意掏錢,說願意,哪兒去?月亮上玩兒一趟。得問納稅人願不願意干,月球完了,咱們木星,木一,木二,木三,好幾個呢。你願不願意掏錢去,你願意咱們就去。

  現場觀眾:我想問一下張教授,美國第一次登月是1969年,為什麼下一次計劃是2020年、2030年呢?這個時間太長了。

  張召忠:美國要啟動這個項目,「」11號到20號的技術儲備已經沒有了,就搞別的去了。美國最大的精力是在里根政府期間,1980年裡根啟動了一個星球大戰計劃,這個星球大戰計劃,美國說要投資一萬億美元來搞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從外層空間攔截蘇聯發射的導彈。美國的精力都放在怎麼樣打地球,怎麼樣外空軍事化,搞反衛星武器,以外層空間為基地,往地球上打,發射一種炮彈,從外層空間發射一種武器,在搞這些東西。登月這個事,他們是好久沒做了,航天員也沒有訓練,月球車也沒有,下一步他們要進行相應的探索。這個有一個時間遲后的問題。另外,不是說想干就能幹,有一個政府撥款,登月這個事,總統說了,說了以後下面還要啟動預算機制,還有一個撥款機制,有了錢以後還有個人才培養,講到這個人才培養,我當老師,當教授的,中國人是非常充滿浪漫和想象力的,西遊記,像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翟志剛昨天還在地下呢,一個跟頭走了,怎麼就能想到這個十萬八千里呢,就看這個月亮,嫦娥奔月。中國人能想到,有一個叫萬戶的,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下面都放了一堆自己製造的火箭,就是捆綁的火箭,最後掉下來摔死了。但是中國人有這個想象力,我可以推上天,但是要注意一個問題,所有的想法都是中國的,幾百年,一千年,或者更遠的時間,我們想到了這些東西,但是實現,第一個實現的都不是中國,我感覺這是很遺憾的事情。所以我非常想呼籲,我們中國應該學習美國像60年代那樣,總統推動立法,制定一個國防教育法案,就是說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像小平同志當年講,計算機要學娃娃抓起。從小學、中學開始,把航天、高科技,外層空間的開發對他們加強教育,加強人才梯隊的培養。包括這次神舟的發射,很多指揮員我都認識,他們很年輕的,我們要從小學生,中學生抓起。

  主持人芬芬:謝謝兩位專家作客我們今天神七的系列專題節目,同時感謝來自北航同學的熱情參與,雖然這個階段我沒有把你們的問題放在最後,但我覺得這種互動大家會有更多的碰撞和啟發,感謝網友的參與,同時也祝賀我們神舟七號的發射能夠圓滿地完成任務。謝謝。


來源:騰訊科技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9-30 11:12 | 只看該作者
請注意2樓中張召忠的一段話:

從兩個方面判斷,一個是從技術上有沒有這個能力,第二有沒有這個意願。有沒有這個能力,比如說伊朗上月了,這個就不對了,顯然伊朗是沒有這個能力。但是當時美國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它有這樣的運載火箭,有這樣的飛船,具備了這個能力。第二個有沒有這個意願,美國你可以罵它,可以說它侵略,它發動戰爭,但不能說他們搞技術造假,這個一般不會,這是外國文化的特點。我們毒牛奶事件,開始查出來就是一家,後來是很多家,這還是牛奶,還不是飲料,麵包還沒差呢,都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美國就沒有,全沒有,他們的文化當中不具備這個事情。但這個照片我一直認為是假的,就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我覺得肯定是後補的,包括月球的坑還有國旗飄揚的方向都是有問題的。我順便提出,美國造假這個照片是很多了,比如說太平洋戰爭當中有一個著名的戰役,叫硫黃島登陸,以後拍了一個電影叫做《父輩的旗幟》,就是三四個戰員跟日軍他們打,他們上去了,後來說他們上來了,其實就是一個旗子,把美國國旗往那兒插,當時沒有攝影師照下來,這個是假的,這個沒有關係,我感覺事實在先,是後面補的照片。還有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就是1945年解放柏林的時候,劃定了美軍和蘇軍會師的地方,蘇軍早到了,完全可以向下打,把分給美國的那一片佔領,但是蘇聯想算了,還是等著,等美國的軍隊到了,我們會師,沒有照下照片來,最後說這個不行,咱們再補吧,就補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補的。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第一次檢閱,斯大林站在紅場上開始檢閱,檢閱蘇聯軍隊,現在檢閱軍隊好多都是形式主義,領導人在那兒招手,那次檢閱,德軍距離莫斯科廣場還有37公里,這時候斯大林檢閱,這個檢閱是在絕密的情況下搞的,就是檢閱的前一天下大雪,但是忘記通知拍攝了,這個就要補拍,這種歷史瞬間就是要補拍。有很多的歷史瞬間,我感覺這個無可非議,畢竟事實在前。如果沒有去捏造,比如說周老虎這個事。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