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發改委反思:醫改最大損失是迷失方向

[複製鏈接]

12

主題

80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提要]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東生今日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衛生體制改革最大的損失就是行業發展方向的迷失和對宗旨靈魂的敗壞,以及醫患關係緊張。市場化改革導致人們看病貴、看不起病;醫德醫風每況愈下。這已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醫改必須回歸其公益性質。

  今天(9月21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健康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東生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衛生體制改革最大的損失就是行業發展方向的迷失和對宗旨靈魂的敗壞,以及醫患關係緊張。

  王東生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進行衛生體制改革以來,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先進的醫療設備大量配置,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群眾因資源短缺造成的看病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但同時,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是醫藥費用大幅度增長,個人支付比例增加。王東生列舉了一些數據,我國衛生總費用由1980年的143.2億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億元,增長了68倍,同期政府和社會投入由78.8%下降到50.7%,個人支出由21.2%增加到49.3%,看病貴、看不起病成為新的社會問題。

  二是對醫療機構監管不力,醫德醫風每況愈下。在放開搞活、鼓勵創收政策引導下,醫療機構逐利行為不斷增強,花樣不斷翻新,醫療費用成倍增長。行政管理部門疏於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更加劇了醫療機構和醫生不規範行為的發展。

  王東生指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在市場經濟機制改革中,首要的任務是要分清市場與政府的職責,把公共產品和半公共產品用市場化的辦法進行改革必然走向趨利化,違背了公益事業的發展規律,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必須回歸其公益性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