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邋遢道人:為何總看不到西方對中國金融洗劫?

[複製鏈接]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outon2008 發表於 2008-9-13 06: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邋遢道人:為何總看不到西方對中國金融洗劫?

作者:邋遢道人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2765    更新時間:2008-9-5   頂    薦   【字體:小 大】

為什麼總看不到西方對中國實施類似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洗劫?

   

讀了王小強的《投機賭博新經濟》和宋鴻兵的《貨幣戰爭》,覺得眼前開朗了很多。一些本來認識不清楚的東西現在有點眉目了。  

   

王小強在投機賭博新經濟一書有這樣一段很經典的話:「改革開放帶來物質生產高速增長,金融自由化帶來貨幣經濟繁榮娼盛,外資拋空帶來金融危機,這首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三部曲,成為當代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無一例外的宿命。」  

   

如果回顧上世紀中後期所有實行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史,會發現王小強總結的完全符合事實。無論拉美還是東亞,凡是進行了市場經濟改革,對外實施開放政策的國家,都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出現了經濟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大部分在連續近3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年均都在兩位數左右,平均速度高於也實施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但是,這些國家確實無一例外地在上世紀末到新世紀初遭到了西方一次金融洗劫,並因此引發了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此後連續10年經濟年均增長率不及前30年的三分之一,一些國家至今才達到10年前的GDP總額。  

   

我們先回顧一下這些國家所經歷的發展歷程:  

   

在70年代,他們相繼採取所謂進口替代政策,也就是開放國內市場,引進流行產品和技術,以此促進發展民族工業和國有工業的發展。這個政策使這些國家的製造業飛速發展,經濟效益也在提高,基本形成以對外加工和對外貿易為中心的經濟體系。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在西方的催促下,這些國家開始開放金融市場,引進西方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們面臨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民幣突然政大幅度策性貶值,中國出口能力開始強勁,1994年首次出現外貿順差。中國強勁的競爭力加劇了市場競爭,使製造業資本盈利能力下降。恰好這時金融開放,大量外資與本國實業資本開始把資金投向房地產、股票和匯市上,形成買房就賺錢,買股就發財的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繁榮娼盛」局面。  

   

到了1997年,國際資本看準時機,捅破了這些國家的金融泡沫,使他們一下子陷入嚴重金融危機中,股票大跌,本幣貶值,國際投機資本一下子賺得缽滿盆盈,把這些國家幾十年發展的成果榨盡了油水。  

   

一般敘述到這裡就結束了。可實際上事情並沒有完。接下來的事情是,西方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開始趁著這些國家持續的熊市,趁著這些國家財政的窘迫,外匯儲備的空虛,開始大量用美元收購這些國家的民族企業和國有企業。由於這些從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大都沒經歷過深刻的社會革命,西方資本本來就在這些國家有相當比重。比如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前,外國資本占阿根廷銀行資本的18%。經過金融自由化尤其是金融危機,到1999年,外資占阿根廷銀行資本已經達到67%。韓國獨立后清除了日資,外資本來不佔重要比重,是所有這些新興市場國家本國資產最強的國家。但一次金融風暴,韓國9家商業銀行,6家被外資控制。而外國資本到2002年就以「清倉價」控制了韓國半導體的44%,通訊業的21%,並成為現代汽車、現代電子、LG以及三星電子的重要股東。而著名的大宇汽車就在這場人為的債務危機中消失了。  

   

也就是說,新興市場國家所經歷的災難,要比王小強描述的還多一個環節——就是在金融風暴后,西方資本基本控制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在大多數行業中,包括銀行等命脈行業中占控制地位。一個國家從銀行到礦產的各個行業主要是外國資本控制,也就是說全體國民主要是為西方老闆打工,這實際是一種新殖民地形式。一種一不駐軍,二不設總督,照樣讓你政府聽話,照樣按照西方利益最大化原則來剝奪你的殖民地。  

   

如果貧道說的是事實,那麼王小強的說法可以延伸一步:  

   

「改革開放帶來物質生產高速增長,金融自由化帶來貨幣經濟繁榮娼盛,外資拋空帶來金融危機,抄底收購帶來新殖民地處境,這所有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四部曲,成為當代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無一例外的宿命。」  

   

貧道在今年銀監會要不加限制地賣中國銀行業的時候查了些資料,發現確實不是三步,而有四步。但當時還是覺得只要中國沒有完成金融自由化,西方資本還是不可能最後洗劫中國,以達到它們的目的。後來很多文章也是這樣分析的。  

   

但到了今天,貧道有些疑惑了:難道中國一定要走與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一樣的道路?一步都不偏離?為什麼中國基本條件都具備了,至今沒有發生於其他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一樣的金融危機?接著往下想,形成了個新看法,就是其實中國不見得會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走完全一樣的路——因為根本不用走這樣的路。  

   

說中國不會走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同的道路,原因大致有兩條。  

   

首先,如果西方資本的目的一是要榨盡中國現代化產生的利潤,二是控制中國經濟命脈,幹嘛一定要刮個金融風暴然後抄底?如果中國自己就在所有事情上把最能賺錢的機會讓給西方資本,讓西方資本享受遠高於中國國民的待遇,同時自己主動把各行各業的主導企業都便宜賣給了西方資本,西方資本難道非要用那種早已經玩過的,被人詬病的金融洗劫方式?  

   

其次,90年代中期,賭博經濟才剛開個頭,金融衍生品所創造的貨幣還不大,因此,硬用金錢買新興市場國家的產業還要花不少錢。但現在又過了十幾年,世界衍生貨幣已經達到400多萬億,是世界gdp的9倍。每年金融市場交易量已經達到5000萬億,是世界一年GDP的100倍。這些錢在賭博市場上玩完了股票玩期貨,玩完了期貨玩樓市,玩完了樓市玩石油,看起來是賭資,但抽出來一樣真金白銀,買中國的雙匯、徐工、匯源……一樣好使。所以,現在就算不刮金融風暴,變戲法一樣變出來的錢也夠把中國買完的。  

   

也就是說,先在條件與十幾年前不同了,錢有的是。還有一點,中國似乎與別的國家確實不同,事事都替西方資本考慮好了,一點勁兒也不用他們費。  

   

如果不搞你個金融風暴,照樣實現目標,何樂而不為呢?難道還要中國過後像馬哈蒂爾那樣咬牙切齒地罵自己一頓?中國以後發現自己被新殖民化了,可一點責任不在西方,因為都是中國自己找到。要罵只能罵自己。  

   

哈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以前,外國資本到新興市場國家剪羊毛,就是趁著這些國家經濟增長勢頭好,股市正處於上漲階段,各種基金投資這些地方沾些便宜。但中國表現得就比其他國家大方些。中國乾脆把一些大盤子以每股0.98到2元賣給西方投資公司,而中國人拿到的是每股十幾元甚至幾十元。於是西方公司在20元左右把巨額資金抽走,股市跌去三分之二,比當年東亞金融風暴跌得還多。這不等於颳了個金融風暴嗎?不是直接把中國老百姓的錢變成西方老闆的錢了嗎?大概政府這樣盤算:我都這麼大方了,「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永遠是一家人」了,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你還打什麼壞主意呀!  

   

西方在收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南韓企業的時候,政府和民眾都做了激烈的抵抗。但中國根本不用,十幾年來,中國各級政府都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政績,哪怕外國投一分錢,我就敢賠出一元錢。只要外資看上的,咱們就敢賣。既然這樣拿到的企業價格不比金融風暴后抄底收購拿到的價格高,而且雙方皆大歡喜,各取所需。放著聽著音樂碰著香檳不做,幹嘛還要做得罪人的事情?各級政府都在比著賣,於是這十幾年,中國28個開放行業中21個前5家企業都被外國控股或者獨資了。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西方資本費盡心機,衝破重重阻力才得到的東西,在中國毫不費力地得到了,甚至有些基本等於奉送的。不僅奉送,還倒貼著給。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太快。中國真是創造了新奇迹:到西方國家看看,超市裡80%的產品都寫著中國製造。回到中國看看,超市裡80%的商品都是寫著中國牌子,實際是外資公司造。以前所有國產名牌,要麼是被收購后消滅了,要麼還是老牌子,但老闆換成外國人了。外國超市,中國超市,商品產地都是中國,生產商品的老闆都是外國,確實實現了「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了。  

   

想到這裡,貧道才知道問什麼西方資本明看著中國樓市已經泡沫嚴重,看著中國股市一塌糊塗,看著中國已經通貨膨脹,也不再加把力,刮出個什麼風暴來。因為根本不用!一頭自動跑到自家牛欄里的牛,直接擠奶就是了,幹嘛要殺了它?  

   

國運如此,貧道還是上山吧。  

12

主題

80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沙發
罵人不能帶髒字 發表於 2008-9-13 08:1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精英首先看到自己的腰包賺了多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38

帖子

5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2
3
網路民工 發表於 2008-9-13 11:07 | 只看該作者
我想大家應該先搞清誰是決策者,作為決策層各方面的意見理論都會有,可關鍵的最後拍板的是誰,責任就在誰?不是嗎?最看不慣有些管老爺自己決定錯了,還不敢承認,把責任都推給經濟學家。要承擔責任的應該是行政專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