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改革30年後的矛盾與分化-仲大軍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8 2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改革開放30周年到來之際,中國社會各色人等紛紛撰文總結紀念,各流各派也紛紛舉辦會議研討總結。8月最後的兩天,天則所糾集中國最右的一批學者齊集北京順義郊區開了個會,9月6日烏有之鄉也將集合一批偏左的學者開個會。中國的改革已經陣勢分明,各執一端,已經難以溝通和對話了。

     對這種局面我是痛心疾首的,因為我是一個走過來的人,是一個有比較的人。我總是懷念過去那個曾經能夠坐到一起的年代。譬如,20年前的1989年,那個時候學界和理論界的人還是都能坐到一起的。1989年4月,在北京京豐賓館召開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國理論精英會議,有400多人出席,我就是在那個會上認識的茅於軾、周其仁、楊帆、石小敏、黎鳴、溫元凱等人。當時在團中央工作的李克強、李源潮同志也參加了那個會議,政治局委員胡啟立同志還到會上講了話。那麼多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界的學者會聚一堂,那個熱鬧,那個氣氛,與今天的中國形成了天壤之別。
   
     從那以後,中國的思想界理論界就開始分化,到了今天已經進行了大分化。如果說改革30年有什麼變化,那就是思想理論界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一部分人成為主流,佔據了主要的話語權力,一部分淪落成非主流,但客觀地評價起來,在這幾派之間,主流派今天應當是比較心虛的,因為中國經濟日後發展的結果,可能證明主流派早先的一些主張是有問題的,並已使中國經濟遭到了較大的損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標準,誰對誰錯,歷史總在不斷地給人提供答案。下面發出郭樹清、胡鞍鋼、程恩富等人的文章。郭樹清是官員型的學者,寫的東西很值得看,胡與程都是學院派的學者,這兩個人都是左派,有共同的特色,即都是官家左派,但風格又有不同,程恩富已被譽為海派馬列主義,胡鞍鋼看來要被譽為牧歌左派,看他的文章就可以看出這種牧歌式的特點,他們和民間那些左派最大的不同是缺少批判性,即使有也僅僅是就資本主義而言。這就是官家左派的特點。
   
     相比較左派學者,本集有篇文章的汪丁丁教授簡直應當叫抽派,汪教授的文風歷來是雲里霧罩得讓人看得不知所云,因為他寫文章 從來都是以哲學性的思維在思考,所使用的大多是抽象語言,就是沒有具象的辭彙,梁小民教授就對丁丁教授的風格提出過尖銳的批評。真不知道汪先生小時候是否學過中國文學。
   
     這些年來,就是這樣的學者在知識圈裡叫得響,才有人崇敬,這是中國改革后搞精英崇拜的下場,再差一點就要掉到魏晉玄學的時代了。中國曆來有仕大夫傳統,仕大夫傳統的核心文化是什麼呢?就是等級!不平等,玩玄。他們高雅,富裕,有文化,有才幹,所以他們在封建社會裡高人一等,要與平民百姓拉開距離,長而久之,中國的封建等級特權文化就這樣形成了,這種意識至今深深地滲透在權貴層的骨子眼裡,蔑視大眾,鄙視大眾是毫無奇怪的。今天中國的右派大多由這樣一些人所組成。這就是中國右派學者的傳統。這種傳統不與平民文化相衝突才怪了。
   
     如果說學術界的一些學者們已經遠遠地離開了現實,已經發展到只能抽象地談事情的境界了,那麼留在現實中的還有施曉渝、田忠國、黃衛東、章東生這樣的小人物,這些人還能說出點老百姓能聽得懂的真真實實的話。這就是當前中國現代化的悲哀,越是現代化,越是非人化,抽象化。今天的中國精英以一堆堆讓人眼花繚亂的語言符號,打造出一個個偉大的光環和追星的偶像,蒙唬著平民大眾,抽取著「獎金」,用英文prise來代替這個詞比較合適。而那些難以鑒別的小民們也只有匍匐到他們的腳下頂禮膜拜了。
   
     這就是等級社會,已佔據高層的精英們拚命打造名、利、祿的光環,下層社會拚命奮鬥向這個頂層攀爬,中國改革的30年就是要打造這樣一個社會秩序。目前這樣一個寶塔尖形的等級社會已顯現雛形。但是,精英文化越是強大,越要遭遇平民文化的激烈對抗。中國今天社會上所有的思想分歧和文化對抗都是由於改革分化而導致的。當中國封建仕大夫文化越向極端發展,具有現代意識的平民大眾越反感這種優越和不平等。
   
     至於說改革開放30年後,中國社會矛盾和分化到何種程度,舉個例子便可以看出,在8月31日召開的創建中國新文化論壇會上,兩個著名學者周孝正和韓德強在吃晚飯時因觀點嚴重衝突,坐在飯桌邊就差點動手打起來。用韓的話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用語言的問題,而是要用拳頭或決鬥來解決。兩個學者都挺紳士風度,但在觀點上已沒有任何調和餘地。這就是當下的中國,右派反攻倒算已經30年了,有些人還嫌不夠,還要再踏上一隻腳,但是,他們也許還沒意識到,再罵毛澤東就真要把一批人惹急了。
   
     而天則所開會就很高明,左派人士就根本不請,請得全是氣味相投的右派學者,如張五常也被從香港千里迢迢請來了。這樣也好,省得打仗了。在這個時候,誰犯得上和誰積氣啊!左右兩派已經陣營分明了。這個陣勢很象30年前的華國鋒時代,四人幫和老幹部劍拔弩張,當矛盾達到頂點時就發生了政變。今天的中國何其相似乃爾!但在今天看中國的這兩個派別,誰將是當年的四人幫?誰將被大眾和時代淘汰和唾棄?現在還搞不清楚,是張五常、茅予軾等人嗎?以後再看分曉吧。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種種跡象使我想起中國的文化根源。孔子的弟子顏回曾經說過一句很值得關注的一句話:「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 意思是薰草與蕕草不能同在一個器皿中收藏,堯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個國家,因為他們的類別不同。
   
     《易經》第四十九卦是「革」卦,為什麼要革呢?因為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所以革成了自然界更替的規律,「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中國的古代智慧不能不重視。但人類社會畢竟是進步了。容納不同意見者在一個社會裡共同生存,在現代政治學要解決的大課題。如果永遠象中國古代政治那樣,一幫人革另一幫人的命,那麼中國的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在這個時候,中國社會應該怎麼辦?有沒有出路?我認為是有的,關鍵是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法,增強基本人權。
   
     譬如開會,就很能體現中國的文化。前幾天,我參加徐景安等召開的「重建中國文化」第八次論壇,晚上吃飯時,老徐對我說,你的說話要注意點了,有人跟他反映說,要是仲大軍再那樣說,我就不來了。我聽后感到愕然。什麼人這麼不容人?這不是中國傳統的「有我無他,有他無我」的思維嗎?這不是二女同居一室其志不相得,非要把別人趕走或幹掉的思想嗎?這種專制精神至今仍然嚴重地流行在當今的中國,連一個小小的民間文化論壇都呈現出這種不寬容狀態,要是上升到國家層面,會是什麼樣?
   
     所以,你要是理解了中國社會是什麼文化,就會明白中國政治為什麼會是這個樣。今天的中國已經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出現了分化。如果再不產生一個能夠容納各種派別自由說話的文化共識,不從基本做起,那麼中國的政治高壓就是必然的。但是,熏陶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革」的思想,能夠輕易地從人們心裡消除嗎?
   
     關鍵是這個社會在物質和財富層面上不要再分化了。有了這物質基礎,意識形態的分裂就更厲害了。所以,我還是懷念大同社會。一個相對均等的社會不會產生這麼大的矛盾,沒有今天社會這麼多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講,30年的改革需要好好反思。千總結,萬總結,只要差距不拉大,就是改革最寶貴的宗旨,這就是我在改革30年之際發出的一點感慨。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沙發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8 22:0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改革已經陣勢分明,各執一端,已經難以溝通和對話了。

這才是危險真正所在: 互相水火不相容, 欲置對方於死地. 但誰又能夠承擔這種成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主題

492

帖子

2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
3
jet360 發表於 2008-9-9 02:10 | 只看該作者
張五常有點缺心眼,把老百姓看成是個經濟動物。烏有之鄉我常在,除了針砭時弊外,可行性的理論和規劃基本沒有。不過有一點:火藥味很濃,估計大部分人都是性生活不和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解決方案是:多跟家人呆在一起,否則一點人性都沒有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