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居士不僅有預見,也有對策。他在《2008大決戰,中共必亡於奧運會》一文中曾經提出在奧運期間號召中國各地的民眾走向街頭向中國政府抗議。當著世界各國政要和記者的面,中國政府無論是武力鎮壓老百姓的街頭抗議還是放手容忍,其結果都一樣,只有垮台。平心而論,草庵居士這個判斷是對的,不過假設有問題。草庵居士忽略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個是中國社會三十年來經濟高速地持續發展,社會雖有兩極分化,但絕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再一個是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中國民間逐漸興起的民族主義浪潮。前一個因素決定了中國目前大規模的街頭抗爭缺乏足夠的動力;第二個因素決定了中國社會狂熱的民族主義難以容忍任何對奧運會衝擊的行動。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前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民族主義浪潮已經席捲了全球華人社會。2008年「四月青年」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新的一代已經登上了歷史舞台。美國最新一期《新聞周刊》上的一篇新聞分析談到,中國人中越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教育的人,民族主義色彩越強烈。根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 在7月22日公布的一份在中國的調查報告,有93%的受訪者認為2008北京奧運會將有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而79%的受訪者認為北京奧運會對他們有「重大的個人意義」。更要命的是分別有86%和82%的中國人對國家的發展方向和經濟狀況感到滿意,這組百分比位於各國之首,大幅領先於美、日、德等國。在這麼一種社會條件下,要想在2008年夏天的奧運期間發動任何一種反政府的抗議示威,都難以得到大多數老百姓的支持。而任何街頭運動,離開了大規模民眾的參與就無法成為燎原大火,只能是稍縱即滅的火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草庵居士的倡議在今年夏天終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