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思不得其解,求台灣朋友解釋.

[複製鏈接]

9

主題

8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hinkwhy 發表於 2008-7-27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看台灣的Google地圖時,看到從太魯閣向台中方向去的東西橫貫公路在山區有一段幾公里的大彎,這段大彎舍430米的直線不走,而是向北繞了一個將近7700米的大彎。並且直線的高差只有12米,而繞行的高差將近200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想當時的工程設計人員不會是不知道地形吧,即使是10多米的岩石也應該是容易炸掉的啊,為什麼要繞那麼遠並且儘是彎道呢?是為了另一處的風景?還是要迴避什麼?希望有去過的人做一個解釋。

28

主題

1104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陳少 發表於 2008-7-27 14:15 | 只看該作者
軍事基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83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3
inbad911 發表於 2008-7-28 10:51 | 只看該作者
成本嘍。直接過可能要架橋。繞以下可能很簡單,如果你找一個盤山路的衛星圖你就明白了。或者什麼別的原因。反正我不相信是軍事基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4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7-28 14:39 | 只看該作者
軍事基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5
 樓主| thinkwhy 發表於 2008-7-28 22:37 | 只看該作者
是直線之間有軍事基地?還是山北邊有軍事基地?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不會是成本問題。400多米無論是挖溝還是架橋,成本不會比7公里多的公路貴到哪裡去。捨近求遠必有原因。不知能否找到當年的設計者來解釋。是腐敗貪瀆的原因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388

帖子

1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9
6
貪腐無能民進黨 發表於 2008-7-29 09:29 | 只看該作者
中橫我去過多次
我家就在中橫起點(屬台中段)
絕不是軍事基地--那裡是中央山脈--山連山--人煙罕至--毫無意義--除非統一後解放軍的東風導彈放在這裡才有意義--台灣是防衛的短程導彈放在這裡幹什麼?解放軍才不會炸這裡

我來解釋為什麼:
一,道路的開通有一個目的是為了當地人方便,在圖的上方最尖之處,也就是為什麼路要開通到那裡的原因是那裡有個」西寶國小」,當你走在中橫長時間都在無人居住之處,竟然會突然發現有個地名標示清楚是」西寶國小」,大吃一驚,不可思議,該處會簡介這個國小是台灣惟一的森林小學(所謂國小是指六歲入學至十二畢業,不知道大陸是不是用國小這個名詞)

二,這條路是沿著河谷走,你所謂兩個點之間高度不超過12米,但問題是隔著中間的那幾座山是高度三千多米,在1950年代或是1900年代可不是那麼容易炸山的,沿著河谷地走是走低地.

三,在圖的左方,即你所謂直接開通到那裡的地方那裡是」天祥」,有個精彩的抗日故事發生在那裡,在1895年割台之後,在那裡的太魯閣族因為高山屏障不服日本人統治,許多去那裡調查資源的日本人都被殺,忍無可忍的日本政府於是搞五年清理戰爭,在1914年當時總督佐久間親征,率幾萬裝備最新式武器陸軍部隊,光是後勤就有幾萬人,一邊是從台灣中部埔里(由總督親率),一邊是由台灣東部花蓮(由民政局長率)夾擊進攻,而太魯閣族人數僅兩千四百餘人,只不過是拿著弓箭,靠著地形地勢卻頑強抵抗達八十日之久,日軍死傷慘重,連總督佐久間都死在那裡,日本人就在當地建佐久間神社,1945年國府來台將該神社砸得稀巴爛,為了替太魯閣族出氣並表彰其民族氣節,就以正氣歌的文天祥建廟,並將該地改名為天祥,可見那裡地勢並不容易開通道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7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7-29 1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樓 貪腐無能民進黨 的帖子

向偉大的抗日英雄們——太閣魯族兄弟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抗日英雄萬歲!

謝謝發帖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8
wsun8b 發表於 2008-7-29 11:44 | 只看該作者

太魯閣(大魯閣)事件

1906年8月1日花蓮泰雅族人「太魯閣蕃」十四社聯合襲擊日人賀田組為主的腦寮區,擊殺區內賀田組人員、日人腦丁、教員共30餘人,花蓮港支廳長警部大山十郎亦遇害,史稱「太魯閣事件」。事件起因於臺東廳長森尾茂助將理蕃事務改由警務課專管,政策轉向嚴密取締,並准許賀田組擴大樟腦事業侵入山區,終致引發太魯閣蕃社的反抗。此事件明顯改變了總督府綏撫的理蕃政策,隔年1月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確立了五年理蕃計畫,對泰雅族屬的「北勢蕃」展開嚴厲取締的高壓手段,此後對太魯閣蕃社的討伐戰役不斷。1914年5月擔任討伐軍司令官的佐久間總督,率領配備總槍數約2,800枝、各式火炮31門、機關槍8座、編制2萬餘人的軍警聯合部隊親赴蕃地,以優勢軍力對太魯閣蕃社展開全面性的戰爭,蕃社總兵力約3,000人於山區與日軍激戰3個月,終因人數武力懸殊,8月下旬遭日軍鎮壓底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9
 樓主| thinkwhy 發表於 2008-7-29 23:38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台灣朋友的解釋,先在這裡為當年的民族英雄鞠躬。

因為不知道中橫公路的建造年代,肯定不能按當時的條件來考慮問題。但是從Google上看,那400多米的距離的海拔高度同兩側公路的海拔高度都是在639-620米上下,因此我也懷疑是否Google地圖的精確性。從地圖投影來看,可以肯定這400之間沒有絕壁和深溝。

從沿途的一些照片來看,這條公路是比較年代久遠,但是在後來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改造?按照當今的建設水平和速度,這個彎應該太不合時宜了。

那個連台灣朋友都覺得大吃一驚的「西寶國小」是不是有點怪異?因為那裡一片都是無人居住之處,突然出來一個「國小」難道不說明問題嗎?如果是大陸要放東風導彈,那麼他們肯定不會將那裡取一個「國小」的名字,不取名什麼「林場」至少也是什麼森林或野生動物研究所什麼的。

從1.3公里高度的空中看那個「西寶國小」周邊,看不到有人煙的跡象,按常理,一個小學周邊1000米範圍內至少應該有個不小的村落吧。倒是南邊2-3公里的河谷散落有一點人家,也許是歷史的原因在方便在山脊兩邊河谷的居民修的小學吧。

無論如何,這樣的道路要是按大陸現在的情況來看,這400米肯定要修通了,否則那個7公里長的路非常容易塞車的。

從北面的森林植被和道路情況來看,那個地方太合適修建秘密指揮中心了。中橫公路沿途險峻的風景肯定非常迷人,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沿途走走,不知從台中到花蓮大概開車要多長時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388

帖子

1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9
10
貪腐無能民進黨 發表於 2008-7-30 01:59 | 只看該作者
看來你對這個中橫這麼有興趣,我再多說一些吧。

首先我說我對那裡有個西寶國小覺得驚訝是指一路上都沒有住戶突然看到居然有個國小會覺得奇怪,顯然附近有部落(非漢人),就像你看到南邊似乎有人居住的道理一樣。這裡是該國小簡介: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山光水色深藏著一所具前瞻性開放森林教育實驗學校,西寶國小原為秀林鄉富世國小之西寶分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背景,花蓮縣唯一實施「學舍制」的國民小學,學校形成師生住宿、學習全在一起的大家庭。」
明白了吧?!由於交通不便或各部落距離太遠,全校師生是「住在」那個國小,所以該地名叫做西寶國小,但也說明了廣大山地的各部落只能讀到國小,要繼續升學則要到蠻遠的地方去,例如花蓮。
所以那裡怎麼可能是軍事基地呢?到時解放軍只要在門口太魯閣處「埋鍋造飯」,豈不是就可以把駐紮在天祥的軍隊給餓死了?

第二,在圖的右下邊是「天祥」左下邊是「白楊」,前文將原本要打右的給打成了左又無法修改,為何也不沿著下方河谷築一條路呢?我猜想是這樣的:中橫的修築是按前人已經修過的地方再補強連結,也許當年就是有一條由天祥到西寶國小,也有一條是西寶國小到白楊,於是就連結起來了。但你說若在大陸的話就會再築一條路使人們不必再繞遠路,這話真是說在台灣人心坎裡了。沒錯!大陸會築那條路但台灣不會,因為台灣執政者是靠西方民主式的選票而來的,請你看看那個地方有人嗎?花了經費築了那條路也沒有人會感激。所以縱使對整個社會有利但因為一張選票都沒有所以不築了。

第三,另外一個原因是你說會塞車的問題,這實在是多慮了,那條路幾乎沒有人走的啦,從太魯閣到關原,總長一百公里間,沿路上一間商店甚至一家住戶都沒有,一直到關原才有一家加油站,這條路上既然沒車何來塞車之理?因此既然車如此少又何必再築一條路呢?當然,正因為車少,所以沿路沒有商店及加油站。從關原經合歡山一直要清境又經過至少五十公里以上,路上只有大禹嶺那裡有間小吃店可以吃飯,沿路上又是沒商店沒加油站的。所以這條路還真可怕!萬一輪胎破了又沒車路過,關原兩千多公尺,合歡山三千多公尺,晚上是會凍死人的,否則佐久間也不會在五月才開始發動攻擊。因此這裡適合軍事基地只是理論上的,整個台灣中央山脈都適合,問題是誰要來這深山之中?一個颱風帶來的土石流就可以摧毀了,也難怪很少人敢住在這裡。

第四,中橫沿路的確是天然景色,但卻是冒生命危險,通常都是買新車後不久才敢去,要是車況不佳是不敢走中橫的。從台中到埔里約三小時,從埔里到花蓮約七小時,因此大概要十小時時間去能到花蓮。不過這段時間並不適合走,過幾年看看台灣政府會不會想發展觀光產業,否則沿路上都沒商店沒住家實在太危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11
 樓主| thinkwhy 發表於 2008-8-2 22:55 | 只看該作者
正是一個旅遊尋寶的好地方,一條在險峻山間的路,人煙稀少,自然風光應該是非常不錯,各種不為人知的動植物也應該蠻多的,台灣搞旅遊應該好好開發開發.就像大陸的汶川、北川、九寨溝這種深山老林,吸引了多少遊客流連忘返。看到地震時那些公路的照片就知道以前要去一次該是多麼的艱難。

中橫路不知何年月所修,從隧道規模來看,應該是很久遠的事情了。當時肯定是要提供一個捷徑,現在人煙稀少只能說明有更好的道路取代了。或者兩端城市的溝通已經不是十分頻繁。

從沿線來看確實有地震和土石流山體滑坡的風險,這也許就是大陸驢友們鍾情的地方。

謝謝貪腐網友的長篇介紹。以後要去台灣在多多求教。東岸的海岸線峭壁連連,煞是壯觀,除了沿海的村鎮有一些特色之外,也不知道高山之顛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旅遊點沒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7228

帖子

16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天下風雲出我輩,搗搗漿糊歲月摧

Rank: 4

積分
1691
12
王劍 發表於 2008-8-3 0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thinkwhy 的帖子

你這問得沒道理,你那是兩面圖,那山有多高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地質地貌更是不知道,怎麼可能知道那430米可以造路?我每次在美國開山路都覺得繞來繞去煩得很,照你這麼說,全修成大直道,豈不是大家都爽?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但不保護詆毀他人、造成公眾恐慌、攻擊性語言、煽動犯罪、煽動反政府和暴力推翻政府等言論。

獨輪運人士,別以為你們的言論方式會受任何國家法律保護,罵你們,那是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85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13
 樓主| thinkwhy 發表於 2008-8-4 11:35 | 只看該作者
看來樓上的使用Google earth並不是很熟悉哦!要知道它不僅提供經緯度,還提供海拔高度!隨著游標的指向海拔高度可以隨時得到。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太陽的投影,在Google的圖片上絕大多數圖片都可以看到陽光自然的投影,除非某些場合投影難以分辨以外,對於大多數場景,高度急劇變化都會產生投影,通過一些可以估計高度參照物的投影,就不難判斷同一幅照片中地形高差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14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08-8-6 05: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hinkwhy 於 2008-7-27 11:41 發表 [百思不得其解,求台灣朋友解釋.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最近看台灣的Google地圖時,看到從太魯閣向台中方向去的東西橫貫公路在山區有一段幾公里的大彎,這段大彎舍430米的直線不走,而是向北繞了一個將近7700米的大彎。並且直線的高 ...

看得真仔細,是不是台灣開放旅遊,想去看看了?
我的家庭醫生是個台灣小夥子,白白凈凈,文文氣氣的。呵呵,現在也顯出中年人的態勢了,可能當醫生太操心了吧。當年問他,台灣挺好的吧,我想去那裡旅遊。誰知他卻苦笑著搖搖頭。讓俺多少有些灰心喪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