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來源: mingong 於 08-07-03 00:05:06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關於甕安,發個幾年前的一個報道
偏僻小鎮里的水果市場上,破案幹警喬裝成顧客、打工仔、水果商販和農用車司機,四處守侯著大魚入網。水果市場上,依舊如往常一樣喧囂、鬧騰,吆喝聲此起彼伏。
果不其然,犯罪嫌疑人以為平安無事,一個個大模大樣魚貫而入。等到魚兒差不多都進了埋伏圈,就聽得一聲大喝,眾幹警應聲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嫌犯撂倒在地,只一瞬間,嫌犯一個個成了瓮中之鱉。
這精彩的一幕,出現在中央電視台前些天的法制頻道上;而這個號稱西南地區最大系列販賣假幣案,則出自我省甕安縣的草塘鎮。
為牟取不義之財,以潘朝陽為首的幾個農民利令智昏,竟然無視法律的威懾,打起了販賣假幣的歪主意。幾年間,這個犯罪團伙流竄於廣東和我省各地大做假幣生意, 損害老百姓利益,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我省的經濟秩序,破壞了和諧社會建設。有道是,玩火者,必自焚。鋌而走險的結果,必然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本期記者的這篇專題報道及其配文圖片,為這個結論提供了有力佐證。
小鎮因假幣泛濫出了「名」
在外人眼裡,甕安草塘只是一個居民人口不足萬人,經濟相對落後閉塞的小鎮。然而,這個小鎮卻在貴州南部「很出名」。
據長老們介紹,這裡來往和居住的人員歷來相當複雜,「當地在舊社會以造假銀元、假大洋太逼真」而在全省聞名;2000年,草塘鎮販賣假人民幣泛濫成災,被國家公安機關列為重點打擊區域,當年黔南州公安機關在此破獲了系列假幣案,共繳獲假人民幣60多萬元,中央電視台進行了報道。
談起假幣,當地群眾恨得咬牙切齒。李玉群老人說,她有不少親戚吃過假幣的苦,他們辛辛苦苦將喂大的豬或牛拉到集市上去賣,想不到換回來的往往是一把假錢,鬧得有的人傾家蕩產,有的媳婦一怒改嫁,有的吃農藥鬧自殺,有的農民甚至根本不敢拿禽畜賣錢而進行物物交換。周邊村寨的農戶說,草塘的假錢實在太多了,連當地人家辦紅白喜事都怕收到假錢,不得不把銀行賬號告訴親戚,讓親友們直接把禮金存到銀行。周圍幾個縣的農民不理解,說草塘人小家子氣,遇到草塘人要防著一點。都因為假幣,害得草塘人吃了很多苦不說,還弄得很沒面子,在外面很多人都不願說自己是草塘人……
沉寂多年狐狸蠢蠢欲動
自那次受到沉重打擊后,沉寂了數年之久的販賣假幣分子又蠢蠢欲動起來。
2004 年3月17日,甕安縣公安局接到匿名群眾舉報,稱本縣有一個姓周的人近期將到廣州購進約200萬元假鈔。接報后,縣公安局迅速向州、省兩級公安機關作了彙報。兩天後,黔南州公安局再次接到甕安警方報告,稱周某當晚將途經都勻市到甕安,請求州公安局查清其行蹤和運輸方式等。由於線索不詳,無法弄清具體的交貨時間、地點,儘管警方出動了大批警力布控,但終未能將周某抓獲。
雖然狡猾的狐狸漏網了,但黔南州公安局並沒有放慢追蹤的腳步。州局抽調一批得力幹將喬裝打扮潛入草塘鎮對所有從事假幣犯罪嫌疑人進行摸底排查,一張無聲無息的大網悄然撒開。幹警們在草塘鎮以住旅館、搞買賣、認親戚、打雜工等形式潛伏了一月之久,餓了啃包速食麵,渴了喝口自來水。通過周密細緻的偵察,甕安縣以周、寧、劉、王、葉、潘等9人為主要犯罪嫌疑人的運輸、販賣假幣犯罪團伙,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經查,這群嫌犯之間時有聯繫,基本上都在北海、玉林、貴港、廣州、重慶等單線與當地賣假幣的「老闆」聯繫,他們往往一個月「進貨」一至二次,每次購進假人民幣數量在50萬到200萬元左右,運輸時一般人貨分離,各自的下線人數在10到20人左右。他們以草塘鎮作為販賣假幣的中轉站或集散地,再通過下線銷往四川、河南、河北等全國各地。
5月13日,甕安縣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暫住甕安雍陽鎮的王某、胡某夫婦近年在從事假幣販賣活動。當天17時許,民警在二人的租房內進行突查,當場搜出假人民幣11萬元,「狐狸終於出洞了」。
鑒於犯罪團伙人數眾多,涉案金額巨大,組織嚴密,案件非同尋常,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為此,黔南州公安局成立了「5.17」專案組,9名「危險人物」被納入重點監控範圍。
意外小學生牽出十餘萬假幣
專案組通過偵察得知,蔡學陽等犯罪嫌疑人將乘大客車,在通往甕安縣的馬場坪收費站進行巨額假幣交易。專案組幹警迅速出擊,在馬場坪站和蔡學陽家周圍進行連夜布控。可是,狡猾的蔡學陽中途卻改變了路線,於次日才乘QQ車前往馬場坪。忍受了一天一夜蚊蟲叮咬的幹警們的辛苦付之東流。正當監視在蔡學陽家周圍的幹警準備將蔡學陽逮個正著時,幾個110幹警突然搜查了蔡學陽家。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整個抓捕計劃,蔡學陽意識到自己交易的行蹤可能暴露,於是取消了原有的交易計劃。
原來,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是甕安縣公安局幹警,由於他們不知道專案組正在布置大網,突然接到舉報發現大量假鈔的幹警們在不經意間依法搜查了蔡學陽家。搜查幹警們通過調查發現,早在5月下旬,蔡學陽從廣東購買了20萬元假人民幣沒有全部出手,為保險起見,他將「存貨」藏在家外的煤棚里並由妻子陳某看管。5月31 日,蔡某讀小學的乾女兒帶著同學到他家玩,孩子們無意間在煤棚里發現大量假幣,好奇地拿了5萬到教室分給同學們玩,被老師發現后報了警,民警當場在蔡學陽家搜出假人民幣19萬元。
警方決定以靜制動,假裝不再追究此事。得知妻子被警方控制后,蔡學陽想逃跑又捨不得次日就到的20萬元「貨」, 他派人到甕安打聽,試探警方是否知道自己此次行蹤,當得知警方沒有將其列入「黑名單」后,決定於次日在都勻市汽車站接貨。其實,幹警們早掌握了他的身份特徵和主要活動規律,並對接頭人員從沿海乘坐來的長途大客車進行了秘密跟蹤。6月1日,犯罪嫌疑人蔡學陽和陳某、田某乘坐廣東開往甕安的長途客車,在都勻站交易時被便衣民警一舉抓獲,幹警們從偽裝的貨包里搜出「99」版百元面額人民幣20萬元。
鬥智「大魚」頻頻落網
蔡學陽落網后,草塘鎮先前喧囂的其它「大魚」似乎平靜了一陣子,所有被監控的對象減少了活動,有的深居簡出,有的逃離貴州。專案組在貴新高速公路廣西進入貴州的新寨站日夜設點進行例行式排查,每日上千輛車弄得大家勞累不堪,但依舊沒有任何收穫。
眼看守株待兔方法行不通,專案組欲擒故縱取消了排查。一個月過去了,「危險人物」葉某、絡某等人認為風頭已過,又一個個浮出水面。7月3日,根據情報,專案組得知寧某一夥將攜帶巨額假鈔,乘坐一輛皮卡車前往貴定縣和龍里縣尋找買家。當晚,專案組在公路沿線收費站布下警力。辛苦的守候沒有白等,一輛皮卡車終於出現了。激動的幹警們跟蹤尾隨,由於幹警們乘坐的破舊桑塔納車速不快,幾次險些被跟丟。想不到的是,皮卡車過了貴定站,又過了龍里站還在繼續往前開,再不出手就晚了。幹警攔下車輛檢查發現,車內的人體貌和犯罪嫌疑人相似,但不是犯罪嫌疑人,無功而返的幹警們非常失望。他們分析認為,是走漏了風聲,還是這夥人故意調出車輛進行反偵察?正當幹警們悲觀失望時,有情報通知兩天後,寧某將到貴定一親戚家進行假幣交易。7月5日,專案組成員又到馬場坪潛伏下來,凌晨 1點,情報提供的大客車過去了,但沒有發現寧某等人,幾經失敗后,幹警們焦躁起來:是情報不準,還是嫌疑人故意發放假情報聲東擊西?幹警們一團霧水。冷靜后的專案組經分析認為,幹警們有兩個失誤:一個是專案組只盯住沿海開來的客車,忽略了貨車、的士、轎車等其它車輛;二是他們只注意收費站,忽視了其它路段,寧某等人很可能在匝道口提前下車或改乘了其它車輛。經過幾天對當日過往駕駛員調查,證實當晚確實有人在距離馬場坪二公里的交叉路口提前下車。
幹警們精神來了,同月11日凌晨1時許,警方根據情報進行布控。他們把精力集中在其它車輛上,當寧、葉二人搭坐的一輛大貨車在馬場坪收費站出現並與接應人員會合時,被民警逮個正著,繳獲假人民幣共186萬元。
7 月,情報顯示,系列假幣案「一號人物」潘朝陽將帶領兩男兩女在馬場坪鎮上進行大額假幣交易,幹警方們多次在高速路站口設卡檢查,但數次線人所提供的客車開過去了,潘朝陽等人就是沒有露面。吃一塹,長一智,後來凡得到情報,幹警們都連夜從廣西的貴新路入口處跟蹤進入黔南境內的客車。19日深夜,當潘朝陽洋洋得意地與同夥在距離馬場坪幾公里的路段下車,欲翻出貴新高速路換車走老路時,早已埋伏的幹警一擁而上,將其當場擒獲並繳獲假人民幣150萬元。
順藤摸瓜。8月18日,專案組通過縝密偵查,進一步摸清了犯罪嫌疑人周丹的活動時間及運輸方式。當晚21時,當犯罪嫌疑人蘇治溶乘坐大貨車到達馬場坪時,被守候的辦案民警抓獲。從蘇治溶所拿的袋子里沒有搜到任何假幣,但細心的幹警從車上搜出蘇治溶帶來的一個箱子,當場查獲假人民幣192萬元。原來,周丹用 2000多元雇她運這次假鈔。接著,警方將前來接貨的周丹和另外兩個犯罪嫌疑人抓獲。
至此,黔南州警方先後共破獲6起特大假幣犯罪案件,其中特大案件4起,重大案件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收繳假人民幣570餘萬元,為建國以來西南地區破獲的最大系列販賣假幣案件。
小鎮成了假幣銷售「一條龍」網路
據黔南州公安局經濟偵察支隊副支隊長王友祥介紹,這一系列案件中的15名犯罪嫌疑人,幾乎全是甕安縣人。這個偏居一隅的閉塞之地,實際上已成為販賣假幣的中轉集散地,尤以草塘鎮的犯罪活動最為突出。犯罪嫌疑人從廣東、廣西等地進貨后,又中轉批發到省內各地及重慶、江浙、湖北等省市。
這一假幣交易體系基本上分三個層次:「一級批發商」是廣東、廣西的假幣供貨商,他們以假幣票面額5%的價格賣出;「二級批發商」是甕安縣草塘鎮9個假幣批發小團伙的主要骨幹,他們將假幣運到草塘鎮后,以假幣面額7%—12%的價格賣給「三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主要是「二級批發商」的親戚和其他有關係的人員, 他們買入假幣后,再以20%—30%的價差出售。
令人震驚的是,假幣被購買入黔后,販假骨幹人人手中都有一張「趕集表」,標示著多個市縣內各鄉鎮的趕集日期,他們按照趕集時間排出趕集日程,隨身攜帶假人民幣到鄉鎮集市上銷售。調查表明,由於小面額假幣在農村集市消費時不大被人注意,這樣的假幣更受市場終端不法分子的青睞。
打擊假幣任重道遠諾
假幣泛濫影響社會穩定,並嚴重危害金融安全。資料顯示,僅在 2004年,全國收繳的假人民幣高達6.56億元。為何制販假幣犯罪屢打不絕,大案要案未有窮期?據了解,因打假部門職責不清,在打擊過程中各自為戰,加上制假源頭與銷售省區警力缺乏協同作戰的力量整合等因素,導致打假難成一統。
雖然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由公安、工商、銀行、法院等單位組成的全國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共同構建了反假貨幣網路體系。但在省市以下,不少地方政府認為反假主要是銀行的事,或認為打擊假幣只是公安機關的責任,因此並未建立聯手打擊假幣的機制。在基層,除公安部門和人民銀行外,很少有單位主動參與反假幣活動。人們一般認為,打擊制售假幣工作投入大, 產出小,不易出成績,吃力不討好。而人民銀行牽頭組織的反假活動,一些商業銀行沒有動力,處於勉強應付過關的心態。對工商等機構而言,金融系統和公安部門並無特權,對打擊假幣活動的配合也十分有限。在費用安排方面,除了人民銀行有少量的反假經費外, 其它機構基本沒有專門的預算。
黔南州警方認為,打擊販賣假幣犯罪要真正取得實效,除了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加大打擊力度外,更需斬草除根,剷除製造假幣的源頭,使販假者無假可販,從根本上剷除這一社會毒瘤。在打擊假幣活動中,往往受害地區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運輸販賣假幣的活動圍追堵截,但獲得制假線索后,又因地域管轄限制不能立即採取行動,等到上級公安機關協調后,犯罪分子可能早已聞風而逃,或採取了掩蓋其犯罪行為的措施。基層公安機關認為,打擊假幣犯罪,必須統籌考慮源頭省區和銷售省區的責任,統一行動,斬草除根。否則不僅浪費警力,效果不佳,還有利於上下線的犯罪分子間通風報信,最終錯失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