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色列的道路和三年自然災害

[複製鏈接]

10

主題

47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東丹 發表於 2008-7-1 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色列的道路和三年自然災害

以色列為什麼選擇了類似人民公社形式的發展道路? 那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阿拉伯被佔領土, 和中國土改之後一樣, 那上面沒有地主。當然他們也可以象中國主流經濟學家所鼓吹的那樣把土地分給個人, 包產到戶。但是他們沒有。難道這些猶太人的智商比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差遠了? 這麼好的陽關道, 居然看不出來, 為什麼偏要走集體經濟的獨木橋? 那玩意兒早被聰明絕頂智力超群的中國主流」精英」批倒批臭了, 這群倒楣的愚蠢的猶太人!
這世上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嘲笑, 但嘲笑猶太人的智商卻是有一定難度的, 恐怕不是一般人隨便就可以做的事。因為猶太人的智商是數不清的諾貝爾獎, 數不清的發明創造和科研成果證實了的, 而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高超智商和能力被證實過嗎? 一次也設有。相反的證實卻比比皆是。所以, 另一種不太滑稽且更合理的解釋是, 猶太人更懂得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 進行高效生產的竅門。至於來自中國某些人的嘲笑, who cares! 連最精明的猶太人也不認為一包就靈, 一分就行啊。
三年自然災害有多重原因, 都趕一塊兒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 是在62年大慶油田出油之前, 中國貧乏的能源對高速運行的經濟的支撐和拉動巳經走到盡頭, 達到了極限, 甚至出現了透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發生低血糖時的情景。這時的中國經不起任何打擊, 尤其是自然災害。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在一無能源二無農業機械三無農田水利的情況下,是無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的。而中國恰恰在那時一樣也沒有。一些聰明絕頂智商超群的中國人常常會這樣指責他人: 你就這副身子板, 還餓著肚子, 幹嘛還要這麼玩命的干啊! 說的是啊, 中國人當時只有這副身子板, 還吃不飽肚子, 血糖偏低, 可是大家從上到下想的都是把這一關挺過去就好了。話說回來, 如果沒有自然災害, 中國是可以死撐活撐地拖到62年大慶出石油的。可是誰料到在低血糖的時候又感染了風寒, 鐵打的漢子也撐不住了啊。在能源枯竭的情況下, 有效的有力的救災賑災措施都是難以實現的。
毛在這場災難中有責任嗎? 有, 他是當時中國經濟超速運行的發動者。但他的責任不大。根據鄧和義大利女記者的談話, 毛在大*躍*進發起后僅半年就己經覺察到了問題, 並隨之開了三次會議試圖加以糾正。鄧說, 毛的指示因為種種原因, 沒有得到貫徹。而在一年半之後, 飢荒真的發生了。那是什麼」種種原因」竟然能置毛的指示於不顧? 鄧沒說, 所有的官方文獻中也似乎不願說, 那一年半彷佛是個空白, 可以忽略不計。一年半的時間, 相對於一萬年是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相對於半年, 卻是大大地可以計一下的。難道一年半都不夠長來解決一個僅僅發生了半年的經濟超速問題? 從一年半之後災荒發生時的手忙腳亂應對無方來看, 政府在執行毛的這個指示方面, 基本上什麼也沒有做。這種情況下, 如果仍然讓毛對這場災難負主要責任是否有一點不公平? 遵義會議后, 毛指揮土城戰役時, 發現土城打不下來, 立即就撤了軍,而這一次,毛髮現這塊骨頭啃不動想撤下來時卻撤不下來了。因為當時中國的一線領導人劉實際掌控著經濟大權, 已經上緊了發條, 準備賭一把, 放手一搏, 涉險過關。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使他太需要一場空前的經濟勝利。俗話說, 置之死地而後生。實際上他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如果沒有後來的意外情況發生的話, 這個意外情況就是自然災害。另外此人浮誇的工作作風和危機中應對乏力, 也使災害的損失成幾何級數的增長。這一切來得太快了, 彷彿就在昨天, 他還那樣豪情萬丈地鼓吹過」畝產萬斤」, 現在要他一下子把一切都吞回去, 他還沒轉過這個彎來。不過對這場災難的主要責任人, 在領導高層中, 迅速地達成了一致意見。毛認為那就是他自己, 當時的一線領導人和後來的第二代領導人(當時也是一線領導人之一)都非常堅定而堅決地支持了毛的這個意見。其他的人也就不說什麼了, 除了一個人------彭*德*懷。
彭和劉的矛盾由來己久。彭以不世之戰功出掌軍權, 卻對一切文官都持蔑視態度, 甚至對周也是如此。對劉更是一百個不買賬。劉也認為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己經確立, 而軍權掌握者對自己這個態度, 今後還怎麼合作? 這一次廬山會議, 彭更是認為劉犯了大錯, 卻未得到處理, 對毛為了保護劉而捂蓋子穩定政局的作法不能理解, 便不依不饒放起了大炮, 非要把蓋子揭開。政治這東西, 之所以刁詭, 之所以骯髒, 就是在於你很難如1+1=2那樣明確地定義正確或錯誤, 聰明或愚蠢, 忠或奸, 勇敢或魯莽, 君子或小人。形勢發展無外乎決定於以下兩個因素: 一政局需要, 二合乎時宜。而彭的這一做法, 則這兩條都不符合。也不能解釋為為民請命。因為本次廬山會議的目的就是糾正左的錯誤, 黨中央也已經為糾正錯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彭在會議已近結束時, 再次拋出老賬, 並無新鮮信息, 只意在影響人事, 特別是劉的政治地位。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和劉, 不論現在或將來都不可能再合作了。這等於是在向毛耍橫: 這威虎山是有他沒我, 有我沒他, 留他留我, 山爺, 您決定吧! 毛很快作了決定: 劉, 留下, 彭, 出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