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歐洲」航船再次擱淺

[複製鏈接]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8-6-25 1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張征東

  愛爾蘭6月12日公投否決《里斯本條約》,歐盟再次陷入一場新的政治危機,在歐洲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歐盟各國紛紛作出不同反應,有關國家領導人頻繁磋商,試圖尋求擺脫危機的辦法。繼歐盟外長16日在盧森堡緊急商討愛爾蘭否決對策后,27國領導人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上,也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了這一問題上。與會首腦在聽取了愛爾蘭總理考恩關於否決《里斯本條約》情況說明后,並未開出解決當前危機的藥方。首腦會議決定,給愛爾蘭考慮如何辦的時間,要求尚未批准條約的國家繼續進行批准程序。這就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懸念:事關歐盟前途的《里斯本條約》如何擺脫危機,歐盟精心打造的「大歐洲航船」能否脫離險灘繼續前進?

  《里斯本條約》是歐盟在制憲過程中,為解決《歐洲憲法條約》中途夭折的危機而進行長時間艱苦談判后各方妥協的產物,是歐盟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建設的法律保證。回顧歐盟制憲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屢屢受挫。當初,歐盟曾考慮制訂一部歐洲憲法以適應歐盟擴大后建立「大歐洲」的需要,但由於一些成員國擔心失去國家主權和利益,反對帶有聯邦性質的歐洲憲法。隨後,經過討價還價談判,在憲法之上加了「條約」字樣,於是產生了《歐洲憲法條約》。2004年10月,歐盟國家領導人在羅馬簽署了《歐洲憲法條約》,並決定交由各國批准後於2006年11月1日起生效。然而,法國和荷蘭2005年的全民公決否決了《歐洲憲法條約》,大歐洲「航船」擱淺,歐盟雄心受到了一次沉重打擊。

  歐盟成員國經過兩年的反覆談判,決定修改憲法條約名稱,以「簡版」的《里斯本條約》取代。新條約去除了憲法條約中帶有憲法含義的敏感內容,刪除了歐盟盟歌、盟徽等提法,可以說是對憲法條約的又一倒退。去年12月13日,歐盟各國首腦簽署了《里斯本條約》,計劃經各國批准後於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有了法國與荷蘭否決的前車之鑒,歐盟26國決定由本國議會批准,僅愛爾蘭一國根據本國憲法規定採用全民公決,而公決前已有18國批准了條約。

  愛爾蘭是個小國,人口只佔歐盟總人口的1%,自1973年加入歐盟以來從中受益匪淺,得到歐盟援助高達640億美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歐盟國家中經濟發展算得上獨樹一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歐盟大受實惠的小國卻否決了條約,究其原因,多數公民除了擔心條約實施后本國部分主權受損,得到的補貼減少和影響中立地位,還有對歐盟繼續擴大後來自東歐貧窮地區的移民大量增加搶了他們的「飯碗」的不滿,這同三年前法國和荷蘭公投否決《歐洲憲法條約》的原因類似。

  愛爾蘭對條約的否決發人深省,它不僅說明愛爾蘭民眾對條約缺乏認同,而且也反映了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歐盟內部的深層次矛盾,政治精英集團與廣大民眾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歐洲政治家為把歐盟建成一個「超國家」集團,急於擴張勢力範圍,短短几年內連續吸收12個國家入盟,使歐盟膨脹為27國組成的龐大政治經濟集團,超出了本身「消化」的承受能力。歐盟新老成員國經濟存在巨大差距,老成員國希望保持現有富裕生活不被損害,新成員國渴望得到更多援助,這就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政治家試圖以「大歐洲」增加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結果卻使歐盟內部的凝聚力下降。從《歐洲憲法條約》到《里斯本條約》先後被否決,歐洲似乎陷入了戰略決策的誤區。

  愛爾蘭的否決再次打擊了歐盟的雄心,它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增添了新的不確定因素,影響是多方面的。由於條約需經所有成員國批准才能生效,《里斯本條約》明年1月1日起生效的計劃將會落空,條約確定的日程安排也被攪亂。法國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它本計劃以其在歐盟中的特殊地位重整一體化進程,把解決歐洲民眾所關心的氣候變暖、能源安全、共同農業政策、移民等問題列為優先議題。這些也因此受到嚴重干擾,法國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到解決當前的危機上。

  條約不能按期生效,歐盟的機構改革和表決機制改革計劃難以如期實現,勢必影響歐盟的正常運轉。條約規定的取消輪值主席國制,設立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兩個職務,以及減少歐盟委員會委員人數的計劃將被延緩實施;現行表決機制已難適應歐盟擴大后的運轉,而條約中計劃實行的「有效多數」和「雙重多數」(55%的國家和65%的歐盟人口)表決機制本就有爭議,也因否決增添了新的變數,必將增加歐盟的決策難度。

  顯然,陷入進退兩難窘境的歐盟,如何擺脫目前的危機是其當務之急。當前,歐盟尚未考慮重新修改《里斯本條約》的可能。擺脫危機的辦法也許有兩種選擇:一是讓愛爾蘭在「反思」的基礎上舉行第二次公投,該國有過2001年公投否決《尼斯條約》,后在第二次公投中通過的先例。二是批准的國家先執行《里斯本條約》規定,讓愛爾蘭自己決定何去何從。無論結果如何,歐盟歷來有「妥協」渡過危機的傳統,這次如何妥協擺脫危機,人們且拭目以待。□

  (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