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海油氣田問題與日本走向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8-6-24 1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雲
對於日本來說,最為擔心的莫過於兩岸聯手,對日本施壓,還有就是兩岸人民的民族情緒可能因為與

日本的領土爭端而彙集一起……儘快達成一個技術性的協議符合日本的政治利益。

  中日兩國政府在6月18日發表了關於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聲明,這使得長時間困擾中日兩國關係的熱點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溫。本文希望通過對日本國內對這一問題的反應入手,透過表象挖掘日本在這個問題上的深層思考,並且對今後這一問題的走向作一展望。

爭端的出現與升溫

  關於東海油氣田爭端,事實上是中日兩國海上領土爭端的延續和具體體現。中國方面認為中日兩國在東海的劃界應當以大陸架自然延伸為基準,到沖繩海溝為界,而日本方面則認為中日兩國的東海劃界應當遵循中間線原則。

  在這個問題上,長期以來雙方都沒有達成協議。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日本的時候提出了「擱置主權爭議」的基本原則,引人注目的釣魚島問題是雙方領土爭端的一個縮影。

  而油氣田爭端的凸現,則是在本世紀初,中國在2003年開始「春曉」,「天外天」等油氣田的開發。

  這些油氣田位於中方領海(即使按照日本的中間線來看也在中方一側),本來不應該有什麼爭議。但是2004年6月,日本政府進行單獨調查后指出這些油氣田的地下構造是橫跨中日中間線的,中方的開採會造成處於日本一側的油氣田被中方吸走。

  日方開始要求中方立即停止油氣田開採,同時向日方提供油氣田的地下構造的數據,中方對此予以了拒絕。2005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給與帝國石油公司提供開採權,中方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中國海軍甚至進入戰備狀態,中日的油氣田爭端也發展到了高潮。

隨後,雙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2005年10月開始開始司局級談判,這次達成共同開發的協議可以看成是談判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日本媒體普遍表示肯定

  6月19日,日本各大媒體都對中日共同開發達成協議發表了社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認為此次達成協議都表示讚許。

  《每日新聞》的社論指出,雖然雙方的火種並沒有熄滅,但是至少為拔除了插在喉嚨上的刺的問題的解決看到了解決的希望,這是值得肯定的。

  社論還指出,此次達成協議是福田康夫和胡錦濤對於中日關係重視的體現。對於福田來說,7月的北海道發達國家峰會,對於胡錦濤來說8月的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都需要雙方的共同合作。

  《讀賣新聞》認為這是中日雙方在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建構邁出的一步,值得肯定。

  《朝日新聞》和《日經新聞》也都表示了肯定的態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體中民族主義色彩偏重的《產經新聞》也在社論中指出,此次協議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海底權益,值得肯定。

  當然在普遍表示肯定的同時,各大媒體對於今後的雙方的談判的方向,原則等等方面表態有所不同。這與各大媒體不同的正式取向,對華態度有關係,不足為奇。

  但是對於領土問題這樣的高度政治敏感性話題的政府決策,各大媒體整體傾向於一個聲音的表態在日本還是較為少見的。

影響日本的因素
  筆者認為在分析日本在東海問題政策時候,以下三個因素不可或缺。

  第一,中國民族主義因素。

  關於東海油氣田爭端,必須要放到中日兩國海上領土爭端的背景下來看待。這個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領土爭端的問題,而領土爭端最容易造成民族主義的高漲。

  日本對於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一直是保持著關注。特別是小泉前首相不斷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引起的中國國民的反日情緒,在2005年演變成大規模的反日遊行。而今年西藏事件,聖火傳遞等等都無疑挑動著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日本方面不希望因為這個問題成為升溫。

  日本媒體非常關心中國方面民間的反應,日本媒體在隨後的報道中指出,中國的網民在中日達成共同開發以後就在網路上批評中國政府,並猜測胡錦濤去人民網視察與網民對話可能也是為了平息網上對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不滿。

  這些都說明了日本方面不願因為這個問題刺激中國的民族情緒,造成中日關係倒退的心理。

第二,在分析日方的立場的時候,還有一個不可以缺少的是台灣因素,要放到台灣政權變化,兩岸關係改善的大背景下考量。

  今年,台灣政權八年來重新回到了國民黨手中,而台灣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同樣立場對立。近期來,兩岸關係改善迅速,國民黨執政后對日的政策會有所變化。

  對於日本來說,最為擔心的莫過於兩岸聯手,對日本施壓,還有就是兩岸人民的民族情緒可能因為與日本的領土爭端而彙集一起。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的發生,儘快達成一個技術性的協議符合日本的政治利益。

正巧在6月10日,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在釣魚島附近將台灣的漁船撞沉,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反應強烈,甚至表示不惜一戰。日方一直保持低調,最終表示道歉不願意賠償,這在陳水扁時代是沒有過的。
  這些說明了台灣因素對於日本在東海問題上已經在起作用,而且今後可能會更加明顯。難怪《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指出,對於領土主權問題採取堅決的態度是理所當然的事,那是台灣國民黨政權重新執政和中台關係的改善,今後在外交對應上要更加註意。

  第三,東海油氣田的現實意義因素。

  據報道,東海油氣田的埋藏量並不大,而且開採、運輸等費用高昂也是日方考慮的現實因素。據報道,有的報道甚至指出東海油氣田的儲量僅夠上海市1至2年時間的使用,而且該地區距離日本本土較遠,無論是開採還是運輸都不一定划算。

  《每日新聞》的社論就明確指出,從能源戰略的角度看該地區意義不大,中日的對立不是能源問題的對立而是在主權問題上的對立。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今後一段時間在關於東海領土劃界、油氣田等問題上,日方表現出靈活務實的態度的可能性在加大。

  當然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雙方在此次共同開發的協議基礎上開展積極合作,逐步建立和加深互信關係,為領土問題的最終解決奠定基礎。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