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斷橋不斷,還是互信之會?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6-14 1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邵宗海(澳門)
聯合早報

  具有歷史意義的「江陳會談」,終在2008年6月12日正式在北京展開。一如之前的觀察所料,海基與海協兩會達成了「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二項協議,由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簽署定案。這是兩會復談成功的標誌,同時也開啟了兩岸關係的新一頁。

  但是,在「江陳會談」之前,兩會復談的機會並非原先期待的那麼樂觀,這其中有兩個現象值得觀察,因為這涉及到兩岸互信基礎是否已經建立,或者說,互信基礎即便存在,但是否經得起考驗的一段論證。

  第一個問題,是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的「九二共識」,曾把它定位在他所說: 1992年兩岸曾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北京是否可以接受?其實,「一中各表」在1992年是台北單向的看法,北京則是表示一中原則只要確立,那麼一中內涵因有爭議,不妨予以擱置不談。因此,各自以口頭上表達對一個中國的支持,應才是1993年「辜汪會談」得以舉行的重要基礎。

  而台北事後把九二年在香港談到達成的共識,說成是雙方同意各自在口頭上表達一個中國,恐怕是兩岸後來缺乏互信的重要轉折。等到1993年北京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把「一個中國原則三段論的政治意義,其中一句說成「中國的中央政府在北京」來強調,而台北在第二年公布的「海峽兩岸關係說明書」,也把一個中國定位到歷史、地理、文化與血緣的中國,導致兩岸關係越走越遠。

  如今,重新再來檢視兩岸談判,雙方都同意以「九二共識」一詞來取代原先的「一個中國原則」,恐怕只有一個模糊定義的「九二共識」,才可望為兩岸一些爭議予以擱置,而來創造雙贏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是馬英九在選前以及就職后,都先予承諾在今年7月4日兌現「台機直航周末化」的政見支票,但問題是北京有無義務要隨著馬英九的承諾起舞?

  再嚴肅一點說,兩岸兩會的復談尚未展開,馬英九反而先行公布了協商的「結果」,對北京來說,接受與否都成了難題。所以,曾有一度傳言透露,7月包機直航周末化的支票恐怕跳票,就是反映出北京心中的不快。這固是兩岸「政治表達文化」的不同,但在另一方面來說,又何嘗不是兩岸仍缺互信基礎?這樣,一直等到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到北京與胡錦濤一番懇談后,才讓7月直航峰迴路轉。

  由此可見,兩岸兩會得以復談,並非全盤順利。而12日兩會談判卒能達成了「台機直航」與「陸客來台」的初步共識,也是兩岸當局,特別是雙方領導人同意「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結果。外界把馬英九的勝選、國民黨重拾政權看作兩岸復談的關鍵,其實仔細解讀上述原委,就會發現,如果沒有胡錦濤同意以「九二共識」取代「一中原則」,加上他在對台問題上的彈性處理,恐怕兩會的商談還有一段波折。

  所以,新華社形容兩會復談是如西湖「斷橋殘雪」,看似斷裂其實仍然相連。我倒更傾向江丙坤所說,這次兩會再談,是因為在最近善意互動的氛圍里,兩岸兩會已建立互信。真的希望2008年6月的「江陳會談」所創造的不僅是兩岸共識,更是兩岸互信,讓兩岸關係今後得以順利推展。


作者是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7 1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