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地震讓多數愛國者發現自己原來都是毛澤東主義者

[複製鏈接]

14

主題

23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ier 發表於 2008-6-8 2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帖】地震讓多數愛國者發現自己原來都是毛澤東主義者
作者:徐亮 來源:強國論壇




        向那些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無私無畏、團結互助、和諧友愛、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精神的青年志願者、普通群眾救助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家庭是民族精神的基礎承載單位,家庭中蘊涵著的民族傳統價值恰恰形成了對地方官員為代表的負面道德形象的反抗;

       2、毛澤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毛澤東思想中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精神正面內容發展的最高點。

       3、青年志願者和普通勞動群眾是民族精神的主體,這種無私、互助的性質是中國傳統以來歷史價值和到毛澤東時期發展出來的社會主義價值的體現,它衝破了資本和政治的異動邏輯,證明了社會主義真正核心價值的仍然頑強地存在。

       4、民族精神表現為,無私無畏、團結互助、和諧友愛、不畏強權、敢於鬥爭等基本內容,但是其實質都具有社會主義標本的特點。無私、團結、互助、勇敢等恰恰是與資本主義的邏輯是悖逆的。因此,客觀上,民族力量的展示會將帝國主義的肢解企圖延遲數十年。

       筆者一向堅持這樣的觀點:人們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那些顯赫一時,無限風光的新聞性、轟動性事件上,而對那些並不起眼卻在社會中穩定發生作用的瑣碎事實不加註意,失去探索的興緻,因而極其容易喪失判斷是非的標準。馬克思正是從商品這樣一個極其平凡的細胞中揭示了蘊藏其中的矛盾性,從而進一步揭示了科學的規律。科學給我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從那些新聞性、轟動性事件背後,揭示那些長期以來起作用的、穩定的社會潛流與矛盾性,從而為社會的發展闡明方向。目前個別左派分子陷入一種近乎「高調詞句不離口,危言聳聽才罷休」的怪圈,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群眾,開始也確實引起了大片的掌聲,最終卻容易導致「人民每次跟著他們走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臀部的封建印章,就哈哈大笑,嘩地一下子散去了」。左翼應當秉承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持久地將群眾吸引過來。

       地震中表現出的民族精神的大討論,已經悄悄在網路、報紙、電台上成為熱門話題。買辦勢力鼓吹什麼普世價值,而左翼也在談論著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精神遺產,還有很多人重新發現了其中的民族精神傳統、儒家文化或佛教文明的作用,更多的人茫然於理論的思考中難以得到準確的結論。因此在這一思想的爭議中,就發生了一些在所難免的爭論。

       有人說,為什麼左派自己還內鬥?而且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叫《左派好鬥,右派好和》。如果該文的主題是傾向於這個論點的話。那麼我不得不告訴他,這是嚴重錯誤的。毛澤東之所以能夠不停地戰勝對手,正是在鬥爭中不斷求合作的結果,為了對付最主要的敵人,可以暫時和某些敵人、中間派聯合起來,這一點和片面和諧、合二為一、調和等論點是有不同的。但是很多小資產階級集團忽視了團結的必要性,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中,甚至以彼此的屠殺為爭論的實踐回答。比如,正是由於托洛茨基派的互相不團結,才使他們不斷地分裂和再分裂,直至失去影響力。一個強大的左派,首先要能夠團結那些可以團結的力量,當然這種團結是「在鬥爭中取得進步」的,是以「社會進步,人民根本利益」等民主原則下的討論為前提的。

       韓德強關於「地震的民族精神來源於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愛」言論起源於6月1日烏有之鄉的學術沙龍。當時的沙龍現場以及後來刊發的沙龍簡訊都引發了一些爭議。筆者有幸在場詳細聽了韓德強的闡述。沙龍講座式的闡發往往無法象文字那樣能夠進行詳盡的論述,筆者相信韓德強必有他詳盡完善的論證。無論是否有非議,他的這段言論都引起了我的思考。聯繫到農民問題在數年前的流行,筆者不得不說上幾句。家庭確實在過去是被忽視的部分,正是這個被大家都有所忽視的角落裡,隱含了一些重要的事實,因此韓德強的理論不需要推翻,而只是需要在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關係的普遍聯繫、相互作用中加以補充即可。因此,在家庭問題思考的基礎上,筆者歸納了三點:

       一、在官僚和資本的道德起到破壞性和極端負面性的前提下,家庭隱藏著的道德力量恰恰承載著民族精神  

       可以認為,在四川地震中的民族精神恰恰是以家庭、家族為單位的。家庭是道德的直接體現者和承載者,尤其在政府的道德起到破壞性和極端負面性的前提下,家庭隱藏著的道德力量恰恰蘊涵了一些最樸素的民族精神。父母的愛之所以能夠有力量,是因為他們愛的無私性。僅這一點,已經超越了西方的家庭觀念。由於西方世界信奉一種叢林法則,所以他們在孩子成年時就將他們送到社會上,讓他們接受叢林法則的考驗。有人說,這種法則使西方的青年比東方的青年更有競爭力。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是符合資本邏輯的。但是正是在叢林法則的錘鍊中,西方人認識到協作關係的重要性,而且認為,如果你想獲得別人的幫助,必須自己做出一定的讓步和妥協。

       但是中國與西方有諸多的不同。在中國的家庭里,父母的愛不是作為商品來交換,而是更具有無私的性質。固然,我們可以把子女理解為父母需要傳宗接代、養老等較為傳統的民族習慣,但是我們仍然不能簡單地將這種血緣上的養育之恩作為資本的邏輯來簡單地批判。

       之所以不能這樣做,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如果把子女作為未來的投資,那麼這種投資是不確定的,即無法預期子女就能夠給自己帶來收益。這種投資往往會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而中斷,包括疾病、死亡、失去勞動能力或是本身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有人說,儘管不是每個人都能預期,但是多數人都已經有了樣板。但是多數的家庭會發現,所謂的子女的回報往往是虛幻的。對老人來說,已經從早期的希望養老,轉變為希望子女一切平安,子女更加幸福上來。即對於那些陳舊的目的性來說,父母已經將對子女施加返回於父母本身的那些希望轉移到子女本身上來。

       必須將城市和農村的情況嚴格區分開來。農村的家庭建立在單個的「准小私有」經濟模式下,一個家庭的興旺首先依賴於其經濟來源的穩定性和家庭成員的和睦性。然而鄧以來的改革恰恰是摧毀了合作機制,而重新使個體的、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的農村家庭恢復了。同時,農村家庭的高風險性以及農村社會保障的缺失迫使農村家庭向兩個方向求助:一個將獨立的家庭擴展為家族勢力;另外則是希望增加人口。獨生子女政策推行以來,中國的人口雖然有所減少,但是在那些堅持要生育二胎的家庭,這些政策已經變質為商品交換,即交一些罰金,然後孩子得以出世。和富人微不足道的付出不同,農戶可能因此在長達10年內保持貧困甚至溫飽的狀態,但是農民仍然願意做這種虧本的買賣。當某個家庭中的某個子女喪失生命,至少還有另外一個孩子能夠安慰他們的精神,支撐他們下一步的生活。子女的發展寄託了他們的希望,也使他們獲得社區內的尊嚴。這是個體經濟的競爭本性決定的,同時這種本性從外部返回到內部,進一步強化了父母對子女的無限寬廣的愛和付出。在個體家庭競爭的同時,父母在家庭中可能會強調子女要保護自己,不要把愛過多地給予別人,但是這一點恰恰是和父母本身對子女的無私的愛互相矛盾的。這種矛盾常常在80年代孩子身上表現出來分裂的性格特徵,即愛國,愛別人,但是往往以個體的不受侵害為前提的。

       城市和鄉村有所不同。在城市裡,居民多數保持一種較為疏離的狀態,即互不關心,互不往來。如果承認這就是城市裡人群的生活現狀,那麼會走向偏狹。城市居民只是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表現為這種狀態,即那些傳統的「鄉鄰」關係中是互相疏離的。但是他們仍然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鄉鄰」關係,他們的交際是有選擇的。他們的同學關係、同事關係、更廣闊領域的朋友關係,都超越了單純的地域相近性,因而具有穩定、交錯的網狀結構。這種結構體內是互相照應、互相鼓勵和愛護的。即使那些看上去冷漠、自私的城市青年,其內心深處都隱藏著父母曾經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社會責任感的建立首先起源於家庭,這是地震中民族精神一個較為穩固的承載體,但是人類又能夠超越家庭的狹小單位,從而開放到更為廣闊的世界。這也是家庭本身蘊涵著的互相矛盾的兩個方面的結果:父母往往要求子女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但是同時作為父母又無私地照顧子女。這種無私和自私的渾然一體包含了矛盾的解決最終體現為國與家之間的關係。

       剛才說過,如果在農村的個體經濟中,家庭組成的相對穩定的家族勢力不能互相協助,那麼整個家族就將衰敗。這是整體效應的結果。而每當某個家庭的成員考上大學,往往能夠獲得其他家庭的資助,當這位成員取得高於其他任何家族成員的地位,這些家族成員又會在面臨風險的時期向他求助。農民居民還體現為幾家關係好的農戶在農忙季節的互相幫助。而類似的農村居民協助關係已經穩定發展了數千年,這種協作使農村居民獲得了一種較為可信的、實實在在的保障。這是一種在血緣關係內的互助。但是農村計劃生育中獨生子女的政策又使家族勢力在血緣關係上受到了破壞,因而更多地體現為朋友式、鄰居式地協助。

       這種互助協作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在以往的論述中,我們往往把社會主義作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過來的,或者是作為馬克思的西方基督-猶太文明的舶來品。在中國古典思想中,就有「老有所養」、「安居樂業」、「仁者愛人」等等的思想,這些思想恰恰是社會性的一種重要體現。而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基石就是從集體利益考慮問題。如果不消滅剝削和壓迫,那麼全社會的友愛和協助,和諧和真善美就是欺騙人的鬼話。
二、毛澤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主要力量支撐點  



       如果傳統民族思想中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話,那麼毛澤東思想恰好就是發展了其中較為健康部分。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就可以發現,中國傳統精神價值中既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各掃門前雪」的反面思想,也有「兼愛非攻」、「老有所養」、「心憂天下」等正面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這些思想被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冠以各類合法的名目流傳。如果單純以民族傳統精神來說,是無法解釋為什麼專制皇權社會的幾千年以來,賑災救災體系就嚴重不健全,民眾完全處於被自然宰割,互相掠食甚至吃人的境地。



       可以說,毛澤東思想將中華民族思想中那些糟粕的部分拋棄了,從而將民族精神發展到健康良性的階段。由其而來,又高於本原。即使是那些否定毛澤東文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人,也無法否定毛澤東以其強大的民族精神重新統一全中國的歷史功績,如果在這一點還有人在毛澤東是民族魂上有疑問,那麼他根本就不是這個國家的公民,而是叛國者。連這個國家最基本的法律前提和歷史依據都不承認,那麼他只能不是「中國人」;中國人這一名詞的首要前提是中國這一政治實體的存在,如果毛澤東沒有統一併真正使中國獨立、發展起來,那麼就不會有「我是中國人」,而會是「我是大雪國人,我是東突厥斯坦人,我是大蒙古斯坦人,我是滿洲人」。家鄉都不能作為其生命的前提,那麼他還能夠愛什麼?

從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力量中尋找到與社會主義的契合點,所以毛澤東能夠取得道德的制高點,也因而能夠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看到,最近的《人民日報》文章已經將四川地震救災中的民族精神解釋為社會主義互助精神的體現。這恰恰是民族精神中協作關係的「社會主義」表達,無論他們被解釋為中國傳統民族精神,還是毛澤東思想,實質上有其內在的相同點。其根本上都是在反對自然壓迫、社會壓迫和思想壓迫中必然形成、以互助協作為基本內涵的自發社會主義傾向,而毛澤東思想無疑是其中最為集中的體現,即是民族傳統力量的發展,也是社會進步力量的體現。



       有人說,知識分子非要用一些帽子來概括這些行動,實質上是一回事,無須書獃子氣。這種說法如果用於對待那些官僚化的學術,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官僚豢養的專家們無論把「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變換使用多少個字句,都是同一內容的體現,而不是某個新一代領導人的什麼理論進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消滅真正學術的討論,而且這一討論對澄清思想是有益的。當我們梳理早期的教育,就會逐步回憶起那些對自己起作用的教導,而這些教導來源於那裡,那裡就是抗震救災精神的來源。人類的意識,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回溯到行動本身那些潛藏於精神深處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

       三、普通勞動者的行動和普通勞動者本身是民族精神的主體  



       中國人民在地震中站起來了。這種站起來的狀態意味著他們曾經跪在物質利益面前頂禮膜拜。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發展為以人民幣為中心以後,社會風氣的敗壞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權力求租為特徵,政府已經失去了道德的制高點,不僅在人民中喪失了政治信用,甚至以公共權力利掠奪群眾,從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異化為人民群眾的對立物。

如果說,政府在四川地震中表現突出,那麼只能借用溫家寶的一句話,「人民養活了你,你們看著辦」,這是人民血汗錢養活了你們,抗震救災是你們的份內之事。如果把抗震救災作為政績,無疑是極其可恥的定位錯亂。



       而資本表現如何呢?資本,只不過想通過救災獲得人民作為消費者角色的傾向性。即希望人民消費的時候能夠傾向於這些捐款者。無論是房地產開發商的補捐,還是一些資本家的捐款行為,都具有非常強的利用愛國情緒換取商業利益的用心。



       筆者說過,只有那些平時沒有豪言壯語、普通的勞動者才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他們在國家危亡,精英賣國的時刻總是能夠奔赴前線,救亡圖存。而那些無情攫取國民財富的資本家和官員,即使是在和平時期都已經給自己準備好了美國的綠卡,隨時準備逃離這個國家。在地震中,成都富人區內和官僚機構的大院內出現了救災帳篷,可想而知,他們多麼地卑劣和無恥。



       當四川地震中附近鄉鎮的村民在自己家遭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做好飯菜,步行幾天幾夜將飯菜免費向災民手中發放;當北川中學的老師奮力撐起出口處,讓學生先行逃離,而她留給世界的只有結婚時購買的廉價戒指和項鏈;當計程車司機排起長龍向災區進發,免除一切志願者的油錢;當全國各地素不相干的人民趕赴災區,冒著一萬餘次餘震的危險,徒步幾天幾夜救助死亡的群眾……我們才能夠準確地意識到,只有這些人才是中華民族免於危難的希望。而那些在地震后狡辯「房屋抗震沒有問題」的建設部門、教育部門和建築開發商人,根本就是一個與民族利益悖逆的無良集團。這一點已經在地震之後關於學校校舍的解釋中讓人民看得非常明白了。



       筆者可以說,只要是普通勞動者,他所捐出的任何一分錢,都是他勞動的體現,都是偉大的和不求回報的;而那些官員和商人,無論他捐了多少,都不過是把剝削的剩餘價值歸還了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已。即使是這種歸還也是包含了交換條件的,是希望在未來的剝削中更多地榨取剩餘價值。



       很多義憤填膺的左派群眾認為這次地震更加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地方政府官員已經徹底沒救了,基層政權已經爛透了,中央也沒有指望了。從利害關係的方面去推算,和平演變對中央政府有百害而無一利。蘇聯、東歐的歷史現實告訴我們,當國家徹底資產階級復辟時,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央政府和黨的高層。無論從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還是到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蘇聯,都是以最高領導集團被反攻倒算,被徹底打倒,被審判甚至處決為結局的。地方官員可以選擇蛻變為新的資產階級,但是中央領導集團就只能承擔歷史的被懲罰者角色。尤其是共產黨執政近60年以來,國內外積累的敵對勢力和分裂勢力已經錯綜複雜,如果中央政府敢於啟動資產階級共和國計劃,那麼首先被埋葬的,就是自己。我想,在這一點上,中央領導集團應該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否則被官僚買辦精英忽悠到階下囚的地位是無論任何後悔葯都買不回來的。以這個歷史經驗為前提,在這一點上,我贊成李北方的意見。我仍然和李北方一樣,持有被很多左派批判的「殘存的幻想」。因為我相信,是制度把人由一個正常的好人變成了貪官污吏,人的腐化墮落只是制度腐化在人身上的體現,不能只把矛頭對準某個官員,而是要批評和反對產生類似現象的制度土壤。無論一些中央領導人是否進行了內部的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只要政府中還有愛國者,還有社會主義者,還有清正的官員,還有為社會主義奮鬥的中央領導幹部,哪怕他只是殘存著一部分社會主義思想,我們就要把他爭取到人民方面來。只有這樣,國家和民族才有希望。我想,如果毛主席在世,他也會最大限度地孤立少數敵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哪怕這個力量在99%的時間內是動搖的。



       四、民族精神的崛起使官僚賣國和帝國主義肢解中國的計劃有望延遲  



       有人談到地震中80年代后青年的表現后感到失望,認為地震結束后,人們將不再記得這次地震,而是恢復了那種極其個人主義的生活方式。這種對「崛起了的人」的理想化期望具有烏托邦空想、極端片面的成分。不能指望蘇醒了的人沒有任何缺點,也不能指望我們喚醒了的民眾身上沒有任何缺點。這種對群眾的「沒有任何缺點,絕對完美」的迷戀是一種空想。大家都記得毛澤東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的話,但是忘記了他的「人民需要教育,需要長期的教育」的話。如果群眾尚不覺悟,那麼他們選擇的可能是皇帝。只有讓人民在勞動鬥爭、階級鬥爭、思想鬥爭中不斷地覺悟、鍛煉、成長,才能夠談到人民決定歷史。



       波瀾壯闊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鬥爭會使青年們成長起來,會使他們逐步拋棄個人的狹隘眼界,將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利益放到首要的位置。但是要拋棄一場地震就能造出大量完美的社會主義者、愛國主義者的幻想。即使是毛澤東,也是經過幾十年的軍事、政治鬥爭才成長起來的。地震只是覺悟和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終點。



       李北方對官僚資本主義集團的「秋後算帳」理論引起了廣泛的認同。這一理論在四川地震以及地震后官員們的表現中得到體現和確認。但是如何將「秋後算帳」體現為一種團結、可操作的行動,則是一個更為緊要的問題。官僚集團壟斷了學術、輿論和政治話語權,民間缺少能夠對地震建築權威調查的「獨立、客觀專家」,加上輿論無法脫離官僚影響,因而「秋後算帳」雖然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引導,卻會陷入虛化。最多又恢復到網路的漫罵和無關痛癢的爭論中來,因而無法形成強大、統一、團結的輿論監督力。官僚可以對這些一盤散沙,又沒有任何學術背景和沒能掌握第一手資料的言論嗤之以鼻,置之不理。



       分散的力量永遠是無力的和容易控制的,因而毛澤東促成人民的集中團結和合作化,但是新的官僚們卻希望人民是分裂的,思想越多元越好,新資本階層也家戶以尊重個性為借口使單個個體零件化,一個分裂的人民是容被統治的。而對於帝國主義來說,不僅需要人民的分裂,而且最佳的方法是促成中國版圖的分裂,一個人民分裂,民族分裂,版圖分裂的國家無疑是容易控制。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人公開討論過中央與地方的分裂、版圖的分裂以及意識的分裂問題。但是地震使帝國主義者將滅亡社會主義互助精神、團結精神和反壓迫精神的希望寄托在「中國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希望破滅了。青年人將很快發現隱藏在社會肌體中的社會大地震,在這場地震中人們將不得不選擇和反抗地震一樣的精神。也許人們在政治災難來臨以前還無法判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那麼在階級鬥爭水落石出的「棺材」面前,他們不僅將流下眼淚,而且將抬棺奮起。地震不僅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顯示出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精神優勢,而且盡情地表達了官僚體制的墮落腐敗、推卸責任、狡辯欺騙的本質,展示了作為「新社會階層」資本家集團的冷漠、自私、骯髒,揭露了西方極端帝國主義反華反共勢力的醜陋嘴臉。



       毛澤東說,「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正是在反抗社會、自然、思想的壓迫的幾千年實踐過程中,中國人民才形成了團結、友愛、互助、和諧、無私、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精神價值。在這種精神價值展示的力量面前,連帝國主義的媒體也不得不欽佩英勇的中國人民,這一自然鬥爭和先期發生的保護奧運聖火、抵制家樂福的行動結合起來,明確警告帝國主義者和中國國內的買辦勢力:

任何試圖出賣中國主權的勢力,都將在人民的愛國意志面前被掃蕩出歷史的舞台。如果他們堅持出賣金融主權、領土領海主權和人民主權,面臨他們的,將是人民意志的懲罰。他們能夠抵制家樂福和CNN,也將能夠反抗買辦。在地震中失去一切的那些群眾,災難賦予了他們巨大的無所畏懼的力量,將會成為試圖維持官僚體制者崩潰的現實起點

28

主題

2646

帖子

223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238
沙發
YellowTiger 發表於 2008-6-10 00:39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從來沒有主義,毛澤東的是思想。毛澤東思想的上手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上手是馬克思學說,馬克思學說的上手部份源自猶太(Judaism),猶太信奉的是耶和華,耶和華教的是施比受更有福,所以索本歸元,奉行毛思想一定程度上等如信耶穌。信不信由你,阿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3
shanren 發表於 2008-6-10 22: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ellowTiger 於 2008-6-10 00:39 發表

奉行毛思想一定程度上等如信耶穌。信不信由你,阿門。


TMD 反了!惡毒攻擊罪!按照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在中國占絕對領導地位那個時代的精神,立即抄斬滿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8 0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