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四川省教育廳的評估是在網上看的,如果是假消息,我願意道歉,後面的評論不看也罷。信息來源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page/2008/05/28/157006.shtml
四川省教育廳對倒塌校舍做了初步調查和評估,將倒塌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這次地震首先是超過了預計強度,學校校舍抗震難以抵禦如此強烈的地震。
評:同樣的地震,同樣地方,為什麼別的樓房倒塌的不這麼徹底、迅速?而學校、醫院等建築本應該是最堅固的地方。如果震的厲害全都震塌了那也無話可說,可事實又不是那樣。
二、災情發生在上課期間,集體傷亡人數比較多。
評:學校就是給學生上課用的,當初設計、施工的時候就考慮到這一點。如果蓋的學校不用來上課,蓋的居住、辦公樓不讓人使用,也就不會有人反對豆腐渣了。
三、學生上課時集中在教室,樓面負荷大,疏散時又集中在樓梯間,這些走廊、樓梯相對來說是建築比較薄弱的,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評:這個說法和第二條有些雷同,學校就是給學生上課用的,教室、走廊的建造就應該相當堅固。我不懂建築,就算沒有地震,學生上學、放學,出操、集合,經常是高密度的人群流動,走廊、樓梯就是給人用的,不堅固行嗎?以建築相對薄弱來解釋能解釋的通嗎?按照這個說法恐怕是樓頂是最堅固的了,因為不需要負荷。
四、根據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門提交的材料,四川省倒塌的相當多的校舍建築時間比較長,校舍陳舊落後,這也是導致部分校舍垮塌的重要原因。
評:將問題推給歷史,可歷史不買你的帳。同樣的震級、地點,很多更老的老樓都表現的比教學樓出色,至少可以給人逃命的時間和自保的空間,哪像教學樓那樣塌的徹底(有現場圖片為證)、迅速(生還者口述)。我以前寫過一個帖子,《地震壓不死耗子》。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我在上課,即使有再多的防災知識,再沉著的心態恐怕也難逃一死。如果非要用歷史來當擋箭牌那就只能說:「蓋學校那會全省的建築能力最差(或建築力量不足)。」
五、學校的建築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著設計方面的先天性缺陷。
評:總算是遮遮掩掩地點到正題了,本來應該放到頭條解釋的,而且還漏了一項:施工方面是否存在重大問題?繼而帶來地追問--監管方面是否存在重大漏洞,官員是否瀆職(貪污不貪污沒證據不好說,工作有這麼大的紕漏現場就是證據)?這個遮掩做的很聰明,只談設計不談施工。設計缺陷帶來的問題只能是遺憾,官員們可以引到「吸取失敗教訓,繼續做好本職工作」這樣的官場套話來。但如果是施工問題引發的災難,那人們可就要浮想連篇了。扯出蘿蔔帶出泥,真要追查下去恐怕問題會越查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