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川地震震開兩岸局面 "同胞"衝破"台獨"緊箍咒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25 2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20日下午,以陳文長為領隊的台灣紅十字醫療隊一行37人以「兩岸直航」的形式乘坐台灣華信航空的專機抵達成都機場,之後即刻前往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德陽市開展醫療救治。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5月18日晚,台灣紅十字會會長陳長文(前排中)、台北市長郝龍斌(後排中)參加為四川賑災募款的「把愛傳出去」大型晚會,鼓勵民眾踴躍捐款。 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5月25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登署名文章《震開兩岸關係新局面》說,四川大地震,震開了兩岸關係的新局面。它震痛了兩岸老百姓的心,也震出了通往兩岸和平發展的新路徑。

  以下是該文摘要:

  四川大地震,震開了兩岸關係的新局面。它震痛了兩岸老百姓的心,也震出了通往兩岸和平發展的新路徑。

  新的路徑就是兩岸民間社會的緊密互動。在震后的十二個小時內,台灣的民間志願團體就趕到了四川,提供了緊急救援和災后的社會服務。大量物資也以「人道包機」方式,首次從台北飛往成都。

  也許正是震災的巨大痛苦,激活了台灣老百姓被壓抑已久的感情。台灣社會近年在綠營當局的推動下,強調台灣的主體性,要全面走向「去中國化」。「中國」這兩個字成為「中共」的同義詞,在社會上被「妖魔化」。但在五一二大地震之後,台灣民間的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湧現,無論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都在賑災活動中全力以赴。就像一位台灣籍的名嘴說,今天參與救災的台灣人民,是不分藍綠,因為他們的血液都是紅色的。

  流動的紅色血液,也是流動的人道主義情懷,穿越了長期被政治扭曲的台灣海峽。血濃於水,更因為「四川」二字在台灣有一種特別的符號意義。台軍中空軍大都是四川籍,台灣的眷村(軍隊宿舍)到處都可以聽到四川話。大街小巷中,都可以看到「四川牛肉麵」的招牌,販賣一碗在四川也沒有的牛肉麵。原來這是一九四九年後到台灣的國民黨軍老兵,用自己的鄉愁和想象,炮製的一碗時代的美食。八九十年代不少台灣旅客首次到四川,才發現在四川找不到在台灣所流行的那一碗「四川牛肉麵」的味道。

  台灣社會對四川地震的救助,也與大陸社會這次救災產生微妙的互動。由於北京當局這次信息公開,對國際的救援隊伍打開門戶,展現了開放和自由的形象,不但令台灣的民眾刮目相看,也使台灣的救助力量更能凝聚社會上的支持。

  台灣民間對大陸的認同和親切感,也與大陸的改革速度成正比。當大陸社會越來越開放自由,越來越向普世價值靠攏之際,台灣的民意就越來越感到沒有隔閡。

  在這次台灣的救災活動中,越來越多人喊出要救援「同胞」,衝破了綠營「台獨」論述的緊箍咒。他們為大陸的開放和迅速的救災行動而感動,為溫家寶的眼淚而感動,為前仆後繼的志願者而感動。

  四川在大地震中被震碎為一張破碎的臉,但卻意外地為中國帶來正面的形象,也帶來兩岸關係的突破口。恰恰在與死神的搏擊中,帶來了中華民族的新生,找到了兩岸社會共同向上提升的力量。大家在救援災民的過程中,要撫平災后的心理傷痕,也在尋找撫平中國歷史傷痕的途徑。一場巨大的災難,帶來了中國政治與社會改革的契機,也發現兩岸開啟民間心靈之門的契機。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8: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