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組海內外媒體消息:紅十字會回應網民質疑(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5-23 0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外媒體:災難凸顯中國經濟實力

  環球郵報

  在漢旺鎮的上方,一座座山被巨大山體滑坡弄得滿目疤痕———表明這次地震重創山下城鎮時,山頂幾乎是被硬生生地移位。

  在這些險惡群山的陰影中,漢旺鎮街頭卻亂中有序。數以千計的中國軍人、急救工人和志願者正奮力苦幹,幫助這個地震造成超過4000人喪生的小鎮———這只是被地震摧毀的許多城鎮中的一個。

  災難發生後幾天內,工人和軍人們就搭建了臨時輸水系統,將水引入鎮上。他們發放口罩、噴洒消毒劑、進行救援、疏導交通、提供電話服務、為無家可歸者搭帳篷、登記受災者,以及執行其他許多關鍵任務。

  四川這場災難使中國的最佳形象得以展露。這個國家經常只被視為經濟力量之源,而地震呈現了一種更複雜、更人道的國家形象。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場已造成逾7萬人死亡或失蹤的災難,反而凸顯了中國在過去30年裡取得的成就。

  災后數小時內,中國就動員了巨大的人力資源,奔向偏遠、難以進入的地區。超過10萬名軍人、警察、醫療人員以及志願者,以驚人的速度抵達受災最嚴重的城鎮,搜尋倖存者、提供救援,將無家可歸者疏散到體育場和帳篷里。

  乍一看似乎有些混亂,但更仔細地觀察后,你會發現這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出色展現。中國的現代基礎設施———高速公路、橋樑、機場以及推土機、挖掘機、起重機、卡車和浩浩蕩蕩的私家車隊———使得大多數地震災民在幾天之內就獲得救援。

  從組織的角度講,其表現非同一般。許多反應都是出於直覺,沒有經過事先的準備工作。它充分地利用政府權力、軍隊力量、集體資源、個人志願行動以及草根階層的創造力,以出奇有效的方式將它們統籌在一起。儘管生還者面臨著巨大壓力,但沒有跡象顯示災區發生搶劫或暴力事件。

  中國的力量與緬甸軍政府比起來明顯不同,後者對本國所遭遇的災難———本月的暴風至少已造成13.4萬人喪生或失蹤———反應遲鈍、隨意。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災難發生幾小時內就抵達震區,對救援人員表示支持。他所展示的速度和體恤在其他國家是罕見的。

  中國提供了大量有關此次災難的信息,包括電視台、電台、網站和報紙上大篇幅的詳細報道。北京還允許外國記者自由進入地震區。相比之下,緬甸竭盡所能地隱瞞,拒絕所有外國記者,甚至不準外國救援人員進入災區。

  四川大地震后對海內外媒體採訪災區未作出任何限制

  新華網

  據中國有關抗震救災機構統計,目前,來自114家境外媒體的550位記者到四川等地的地震災區採訪,其中326位記者為外國人。

  中國政府在5月12日發生8。0級四川大地震以後,對海內外媒體採訪災區未作出任何限制。目前,有1209位境內記者在災區採訪。

  剛從四川災區採訪歸來的美國《科學》雜誌亞太編輯石磊說:「我通過航空公司買了去成都的機票,去採訪中國科學家有關地震災害的研究,沒有遇到任何限制。」

  美國《紐約時報》13日評論:「相當充分的信息披露、最高層官員及救援人員的快速反應,這些與中國當年應對唐山大地震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

  據悉,從2007年1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生效時開始,外國記者在中國採訪不再需要有國內單位接待並陪同,也不再需要在赴地方採訪之前向外事部門申請,只要徵得被採訪單位或個人同意就可以進行採訪。

  中國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政府應主動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政府信息」,另一項正在實施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則刪去了草案中有關新聞媒體不得「違規擅自發布」突發事件信息的規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認為,地震是涉及到無數人生命財產安全的災難,越公開越有利。

  「災情太嚴重,只有及時全面地公布消息,讓外界充分了解震中的情況,我們才可能儘快得到救援。」四川阿壩州應急辦主任何飈說。

  中國全力安置受災民眾鐵腕防腐

  中國新聞網

  外媒近日仍對中國地震災情及救災情況予以普遍報道,關注重點轉向中國如何安置災民、災區重建等方面。報道指出,中國安置災民反應迅速,同時正採取鐵腕嚴防賑災腐敗。

  全力安置受災民眾

  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21日報道稱,中國安置受災民眾反應迅速。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為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中國正在使用奪取經濟奇迹的標誌性戰略:低成本、快速生產以及政府參與推動。

  報道稱,都江堰為2000多戶受災者修建的簡易房將在不到兩周內完工。

  這種住房房間有15平方米,前後有窗,通電,每棟住房還有公共廚房和洗浴設施。


            5月20日,都江堰市幸福新村安置地震受災民眾的鋼架輕質房已經拔地而起

  報道指出,中國安置受災民眾的努力令一些海外人士印象深刻。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上將詹姆斯?瓊斯近日在北京表示:「很有組織和秩序。」

  法新社21日發自北京的報道則稱,中國當天宣布將撥款130多億美元用於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並將中央國家機關今年的公用經費支出比預算減少5%,以騰出資金用於此項工作。

  中國政府表示,在由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政府下令撥款250億元人民幣用於救災行動,700億元用於重建。政府網站還援引溫家寶的講話稱,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法新社還稱,中國政府21日迅速給地震造成的500萬失房者運送帳篷和其它基本物資。在救助無家可歸者的戰役中,中國顯得更加開放,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和新加坡等國的飛機滿載救援物資飛抵中國災區。

  鐵腕預防賑災腐敗

  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道稱,對於四川地震的賑災工作,中國已警告必須要透明,並表示任何腐敗行為都將受到懲處。

  報道說,中國反腐敗官員表示,任何妨礙賑災進度或浪費物資供應的行為都將被移送至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美聯社21日報道中說,上周發生的大地震已造成超過4萬人遇難,近500萬人無家可歸,中國已警告稱與賑災相連的腐敗都將被嚴懲。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21日在代表中國政府接受聯合國向四川省地震災區捐贈800萬美元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時說,中國政府將確保救援物資不被浪費。在本周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官員表示他們將對外公開所有賑災款項的去向信息。

  中國政府21日發布在網上的公告中特別對「盜用賑災款項」提出警告,並承諾「對於遲滯撥付救災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或致使救災物資嚴重毀損浪費的行為,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


5天後,5.5萬平米、每棟都帶有上下水設置、廚房、衛生間的房屋將交付使用。這種住房房間有15平方米,前後有窗,通電,每棟住房還有公共廚房和洗浴設施

  「救災主力」解放軍獲讚譽

  對於解放軍在本次地震救災中的表現,外媒近日再次給予讚譽,稱解放軍又一次展現出了英勇本色。

  路透社近日援引總政治部群眾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郭增奎的話說,解放軍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最危險就沖向哪裡,哪裡最艱苦就戰鬥在哪裡;官兵們不管有多危險,都勇敢地竭盡全力搶救人民生命。

  路透社還報道稱,近20年來,中國軍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搶險救災中,形象不斷提升。曾在1998年用血肉之軀組成人牆英勇抵擋洪水的解放軍,此番再次奔赴地震前線,對付這場造成數萬人死亡的自然災害。

  中國網民對軍隊的表現也大加稱讚。有網友發帖說:「你們是偉大的榜樣!中國不能沒有你們!我們不能沒有你們!」

  英國《獨立報》網站近日報道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一名指揮官王毅曾帶領部隊冒雨徒步21小時來到震中汶川,成為媒體有關救援工作報道中的主角。王毅在汶川的廢墟中解救一名小男孩的鏡頭在中國這個遭受了30年來最嚴重自然災害的國家裡溫暖了很多人的心。

  該報道還說,軍隊在中國很受歡迎,而它在組織救援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它的地位變得更高。

  四川汶川地震使農行5金庫坍塌 運鈔車下落不明

  國際金融報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進行了搶救員工、銀行財產的第一階段后,已逐步開始核查信貸資產損失。

  從搶救轉向核查資產

  5月19日,中國建設銀行阿壩分行行長劉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省分行要求開始核查地震造成的信貸資產損失,他要

  馬上開始部署這項工作。

  劉熙告訴記者,因為有九寨溝風景區和岷江,建行阿壩分行以及下轄的汶川支行、映秀分理處的信貸資產主要是針對旅遊和水電方面。而此次地震集中在岷江中上游,重創了水電行業,也衝擊了旅遊業。

  同日,中國農業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室人員也對記者表示,他們於早些時候就已開始核查地震造成的信貸資產損失了。農行在地震災區分行的信貸資產主要集中在水電、旅遊和三農方面。

  農行中行損失最大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張雲5月19日在一個會議上表示,預計此次地震災害將令農行新增60億元以上的不良貸款。

  記者在四川採訪時也了解到,幾乎所有的重災區都有農行網點。據張雲透露,農行在四川、甘肅、重慶、陝西4省市的部分網點遭受嚴重破壞,僅四川省分行受災的辦公大樓、營業網點就有324處,辦公大樓坍塌9處,形成危房74處。

  此外,四川省農行還有5個金庫坍塌,6個金庫嚴重受損,另有兩個支行的4台運鈔車損壞,一台運鈔車下落不明,自動設備確認受損77台。重慶、陝西、甘肅、雲南、青海分行也遭受損害。

  而中行也因地震蒙受較嚴重的損失。據統計,中行在四川和陝西兩省發生約1.5億-1.6億元的相關物業損失。

  房貸最可能成不良貸款

  正在臨時帳篷里辦公的建行都江堰支行行長練兵5月20日對記者表示,他們支行的旅遊業信貸資產在地震前已達到7億元,佔到他們銀行信貸資產的90%。短期內,地震會影響到旅遊業,但並沒有損害旅遊資源,青城山和都江堰工程還在。因此,都江堰的旅遊業還會重新恢復。

  練兵說,最可能造成不良資產的是住房按揭業務。地震中逝去了很多生命,而這些人的房貸必然成了銀行的壞賬。地震前,建行都江堰支行的住房按揭貸款達到8000萬元。

  對於地震后出現的金融新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上周五表示,央行正在研究這些新問題,如房貸、信用卡的徵信記錄等。

  《國家地理》指責中國漠視地震科研成果

  四川新聞網

  針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根據一篇發表在2007年7月17日《構造》雜誌上的文章,斷章取義指責中國政府漠視科學家研究成果而導致汶川地震中生命遭受重大損失的說法,發表論文的中方科學家5月22日回應說,論文只就地質災害風險方面進行了分析,並非是一次地震預報,「發生地震的斷層的確是活躍地層,但何時會地震我們無從知曉,這個時間跨度可能數十甚至上百年。」

  據四川新聞網記者調查獲悉,所謂《地殼》雜誌其實是國際著名地質構造學專業刊物《構造》的誤譯。而這篇題為《青藏高原東緣北川和彭灌斷裂活動構造》的學術論文,作者包括瑞士蘇黎士大學的阿里克斯鄧斯摩、美國孟菲斯大學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專家麥克阿里斯、成都理工大學博導李勇教授以及四川地震局的周榮軍研究員等。對於網上斷章取義攻擊中國政府漠視科學家研究成果而導致汶川地震中生命遭受重大損失的說法,中方兩位論文參與者都憤慨地給予回擊,認為這種指責我國漠視地震研究成果的說法毫無根據。

  周榮軍研究員回憶說,通過中美歐三方的專家研究後集體形成的學術論文《青藏高原東緣北川和彭灌斷裂活動構造》,確實得出了北川映秀斷層是活斷層的結論,某些地斷在全新世有過活動,斷層是以逆走滑為特徵。「我可以負責任地說,論文通篇沒有做出任何地震預報。只是在結論中指出這些斷層有足夠的長度,足以發生振動地面的地震,成為這些地區地震危險性的潛在震緣。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知道這些地方容易發生地震,但何時會地震我們無從知曉,因為這個時間跨度可能數十甚至上百年。」

  李勇教授則表示,論文中沒有「地殼撞擊的能量在四川北川縣積累,並將以地震的形式釋放出來」這句原話。「我們在論文中只提到了北川斷層存在地震發生的可能,至於什麼時候地震,會發生多大級別的地震根本沒有涉及」,李勇教授表示,對青藏高原東緣和四川盆地西部活動斷層的地質研究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中國政府對這一地域的地質研究保持著高度重視的態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連續六年拿出資金專題來進行龍門山逆沖和走滑作用的研究。說我們國家不重視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那絕對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地震預報是世界性的難題,像北川映秀斷層這樣的活斷層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歸根到底,我們知道這類地方早晚肯定會地震。但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來說,何時地震我們卻無從知曉」,周榮軍研究員遺憾地說道。

  截至22日10時汶川地震已致51151人遇難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22日10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難,288431人受傷,累計失蹤29328人。截至22日12時,共接受國內外捐款 214.16億元,其中到賬125.79億元,已向災區撥付近19.15億元。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40.334萬頂、被子230.5884萬床、衣物305.2萬件。正調運災區的還有第一批中央儲備糧抗震救災計劃38.4萬噸,其中小麥15.24萬噸,稻穀23.16萬噸。

  遇難:51151人
  受傷:288431人
  救出:33434人
  治療:68608人
  捐贈:214.16億元

  災區發現34處堰塞湖 險情已很嚴重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貟小蘇在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截至21日,地震災區發現一共有34處堰塞湖。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殷躍平介紹,地震發生以後一直對34處堰塞湖高度重視,現在對34個堰塞湖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調查與監測。地震發生以後,我們動用了航空遙感等手段,通過高解析度的圖像查清堰塞湖的分佈。當然在比較強的餘震以後,也可能會新生一些堰塞湖,數量會有所增加。另外,監督評價體系:堰塞湖的問題,一個是水位上升的情況,另一個是壩體的結構。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塊的石頭形成的,像德陽綿竹上面的天池鄉堰塞湖,這是由厚的大塊石組成的,潰壩的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比較鬆散的物質構成的堰塞湖就比較危險。

  第二,堰塞湖的評價難度很大,所以現在採取了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響比較大、位置比較低的居民儘快地轉移到比較高的地方,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第三,工程設施。對一些施工條件比較好的、難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我們採用了挖掘等方式,在北川北邊的沙壩村採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在青川縣也採取了這種方式,效果非常好。

  殷躍平說,關於龍門山地震帶的問題,龍門山地震帶是大家熟知的地震帶,長期以來都發生過強烈的地震。在它的附近還有多條地震帶,從大方面來說,南北地震帶也非常有名。但是地震預報是國際上的難題,對所有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挑戰。21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也成立了由13個院士、 17名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共同研究這些問題。

  紅十字會回應網民質疑:帳篷平均每個1200元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是否必須公開募捐的賬目?」近日,天涯、搜狐等論壇開始出現類似的熱貼,網友紛紛質疑,為何在兩家慈善機構的官網上見不到公開的資金使用賬目,並呼籲善款使用須公開透明,提高用款效率。對此,本報記者連續三天採訪紅十字會總會和慈善總會,負責人對外界質疑進行了一一回應。

  謠言一:1萬元一頂的天價帳篷

  20日下午,天涯論壇出現一條帖子:紅十字會一位官員稱,紅會用1300萬購買了1000頂帳篷運往災區。「1萬元多一頂的天價帳篷?」網友紛紛質疑。

  澄清:紅會宣傳處夏處長向記者出示了數據,截至19日,總會共採購帳篷總數為17130頂,總額為2065萬元,平均1200元一頂。對於網上謠傳的「天價帳篷」,紅會領導立即在內部尋找網友所指的消息源,結果並沒有找到這名所謂的「官員」。

  謠言二:紅十字會怕全程監控

  網易公司明確表示:通過網易在線捐贈系統,對捐款進行明確記錄,起到全程監控作用。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不願意接受此方式。經協調,網易於5月14日22時停止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宣傳合作。此公告被普遍解讀為 「紅十字會害怕全程監控」。

  澄清:紅會夏處長表示:我們從來沒有和網易有募捐合作,因為網路捐款連審計署都監督不了。紅會只是委託網易幫助宣傳,公布賬號。網易是單方面的表示「合作」。昨日,記者獲悉,紅會正在和丁磊就此進行磋商。

  謠言三:何來「中國慈善總會」

  記者在中華慈善總會採訪時,總會副秘書長張興國接到一家餐飲企業的詢問電話,稱其已和「中國慈善總會」取得聯繫,將經營額的10%捐出來。

  澄清:「只有中華慈善總會,沒有中國慈善總會。」張提醒捐助人,在捐助時一定要慎重,通過正規途徑進行捐贈。此外,中華慈善總會網站近日被黑,並且賬戶一度被篡改。

  謠言四:7200萬的疑問

  新華網評論員文章:5月19日,民政部報告,截至19日13時,中國紅十字會接收捐贈款物9.90億元,可是就在同一天,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媒體公布,截至19日11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接收到來自國內外捐贈的款物10.62億元。截止時間在前的數據,比截止時間在後的數據多出了7200萬元。

  澄清:王平表示,9.9億的數據肯定有誤差。截至5月20日18時,總會共募得款項9.7億,並未包括募得物資。「民政部報告」所指9.90億元不知道從何而來,總會每日11時定點向民政部彙報數據,從沒有「13時」的統計數據一說。

  資金物資流向何方

  記者昨天從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獲悉,截至5月20日18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地方紅十字會(包括31個省紅會)共募得款項和物資30.3億,撥出救助款項和物資13.12億。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應急辦主任王平稱,「我們能支配的資金並沒有外界所傳的那麼多。」對於一些未到款項,王平稱之為「承諾金額」,這個款項並不是同步打到賬戶上。

  對於款項的用途,王平介紹,首先要尊重捐助者的意願,有捐助意向的錢,比如指定了建學校、衛生院等等,總會現在都不能用,「要求投到甘肅的總會就不能投到四川,只能在災后重建時再做計劃。」

  此外,地方紅十字會的錢不歸總會調度,他們只是給總會報一個數目,具體怎麼用還是他們自己決定。

  王平向記者出示了一張募捐物資流向表單,表單顯示:截至19日,共募得款項7800餘萬元,支出舉例:食品396萬,水1006萬,藥品803萬,醫療用品1737萬,衣物1522萬,帳篷2萬,再加上設備等。王說,紅十字會總會本身採購的棉被、方便食品、飲用水、帳篷比較多,數額超過1億元。

  5 月19日,中華慈善總會劉國林秘書長向本報記者介紹:慈善總會募集到的款項有兩個使用途徑,一是直接撥款給四川方面(四川慈善總會和四川省民政局),一是採購物資后再發送給四川。此外,除了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災情也得撥款。副秘書長張興國稱,款項的使用,慈善總會都將彙報給國務院,對社會的公示在近幾天就會出爐,而且每天都要公布捐款明細。善款用途主要是兩點,一是緊急救災,一是災后重建,後者是大頭。

  賬目將逐步公開

  在國新辦前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姜力表示,對於社會捐贈的資金使用情況,民政部往下撥付的中央資金和捐款每天都在對社會公布,地方政府使用的情況也正在逐步公布。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中華慈善總會網站上並沒有相關信息。

  對此,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應急辦主任王平向本報記者表示,大家關心賬目公開的問題是正常的,現在公益機構也是良莠不齊。「從2005年我開始負責賑災,憑良心說,紅會的救災體系非常完備。紅會的救災程序我是問心無愧的,有沒有貪污腐敗我太清楚了,沒有什麼不能向社會交代。」

  王平坦言,現在公益組織確實需要加強,社會要求公益組織更加公開透明,舊的模式運行慣了,在嚴格的要求下公益組織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符合社會的期望,機制和模式都要一步一步地改革。

  事實上,此次參加救災的國際NGO,包括中國香港樂施會、無國界醫生組織運用社會捐贈的經驗值得中國內地借鑒。樂施會中國部薛振冰對本報表示,對於緊急救援項目,樂施會會實施一套特定監查程序,確保所籌款項切實用於特定的緊急項目。樂施會會為緊急救援項目設立獨立賬戶,然後選取樂施會的其他分支機構以及夥伴機構所建議的救災項目,對該賬戶進行撥款。此外,該組織還會評估救援項目的需求和內容,包括監管開支、制訂進度報告,保證所有款項的運轉公開透明。

  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新聞局公共事務高級主任何麗庭表示,在突發災難的救援過程中,無國界醫生組織會不斷出具工作報告,向社會及捐款人報告善款使用情況。

  行政費緊急撤銷

  20日下午,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龐陳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我們要求所有的接收機構一律不得再從捐款中開支任何工作性的費用。另外,要求紅十字會和中華慈善總會的慈善組織,不得將此次救災接受的資金留做原始資金。」

  法律規定,慈善機構按規定可以提取募集資金最高10%作為管理費用。

  王平向記者解釋:大家對「行政費」有個誤解。

  王平介紹,運輸費用,發放物資的人力,審計費用,所有這些環節都是要用錢的,紅會本身沒有錢去補貼這個費用。「其實在紅會內部,我們的手機費、辦公費用都是自付的。」

  王平稱,民間公益組織可以抽取的行政費國際慣例為6.5%,這一次紅會內部商量的結果是 「不能超過5%,盡量降低。」

  在昨天接受記者的採訪時,王平這樣表態:我們承諾所有款物均用於救災,沒有行政費一說,更沒有留用資金一說。之前說到的具體數據——小於5%也已經緊急撤銷了。

  而在中華慈善總會,在談到手續費時,秘書長劉國林則顯得有些激動地說,「我們現在沒有精力考慮行政費的問題。我們只管按照國務院的指示用好錢,把這些錢用到實處,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就行了。」

  那麼,是不是代表慈善總會此次不會抽取行政費?劉秘書長表示否認,「總會也需要一定必需的日常費用。」但這個數目肯定「很少很少」。

  三個機構進行監督

  王平對記者表示,總會接受國家正規的審計機構的審計,審計署、畢馬威都給他們做過審計。紅會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法律的約束,目前審計署的工作人員已經進入紅會。

  中華慈善總會一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一共有三家機構對慈善總會的捐款進行監督,民政局、審記局和提供專業審記服務的畢馬威。

  南都公益基金徐永光秘書長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談到了賬目公開和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徐表示,專業審計機構的監督可以基本防止腐敗貪污的發生,但是對於資金使用效率就無法評估了,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備的效率評估機制,民政部每年的評估也僅限於對辦公環境和工作人員素質等的綜合評估。而這個評估也不是強制性的。

  王平在談到資金使用效率時說到,最關鍵的要做好備災工作,所有接受的款和物對於災害來說有滯後效應。備災工作做好了,救災工作才能做好。  


來源: 綜合(頂頂華聞)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8-5-23 08:51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38

主題

902

帖子

2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5
沙發
guoth72 發表於 2008-5-23 09:03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是到加強輿論監督的時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734

帖子

16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
3
SecondEdition 發表於 2008-5-23 10: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uoth72 於 2008-5-23 09:03 發表
現在是到加強輿論監督的時候了。

這次輿論監督的威力很有效。希望是一個契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