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地震預測的瞎想

[複製鏈接]

4

主題

21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唐漢 發表於 2008-5-18 08: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首先要對四川大地震的受難同胞表示哀悼和慰問。

        突如其來的地震給人類帶來的損失和打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如果能夠相對準確地預報地震,就能夠極大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失。可惜,現在大家的基本共識是,以現有的技術水平,人類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

        然而,還有一個古老的未經科學證實的現象是,動物彷彿對地震有某種程度的先知先覺。比如在這次地震前夕,有些動物又有一些反常的表現。我個人相信這些現象跟這次地震是有聯繫的,只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不能進行解釋。另外一個難題是,即使我們知道這些反常的行為與地震有關,我們也無法通過這些表現來準確預測何時、何地將發生地震。

        因此唐漢有個瞎想,我們能不能好好研究一下利用動物進行地震預報呢?

        我的設想是,這個研究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確認動物行為與自然災害的的關係,好象中國現在已經有科學家在搞這個研究了。最理想的結果是,這些研究可以證明,動物行為可以預測地震等自然災害,並且行為的激烈程度與災害的烈度成正比。這樣,我們就可以選定這些動物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第二步是,通過在全國各地設立動物行為與地震預測研究中心,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地震預測的網路。各中心可以利用科學儀器,對這些動物的行為進行全天的監視,總中心的監控中心可以隨時觀察全國的情況。這樣通過比較各地區數據,總中心將可以確定將要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點和烈度。

        一旦設想成立,我們就可以利用動物進行自然災害的預報,最大限度降低災害的損失。我認為,與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想比較,這些研究所需要的費用是微不足道的。

        歡迎批評指正。
.

[ 本帖最後由 唐漢 於 2008-5-18 08:03 編輯 ]

21

主題

697

帖子

15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8
沙發
胡雞亂想 發表於 2008-5-18 08:55 | 只看該作者
i heard of this news too, but apparently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enments are not that good. not sure if they are still doing it.
胡思亂想,非同凡響!耶!耶!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49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3
中國憤青 發表於 2008-5-18 0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5-18 09:09 | 只看該作者

國家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地震預報是世界級難題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08/content_4807904.htm

2006年07月08日 10:32:13  來源:中央電視台  


圖片說明:國家地震局局長陳建民

    以下為央視新聞頻道《決策者說》節目文稿:專訪國家地震局局長陳建民

    張羽: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看今天的《決策者說》。今年是2006年,這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30年前的一場地震,把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夜之間夷為平地,造成24萬人死亡,這可以說是人類20世紀最慘重的災難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發的國家是之一,每年全世界的大陸地震有三分之一發生在中國,中國有句老話叫防患於未然,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防震於未然。首先來認識一下今天的嘉賓。

    張羽:有請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陳局長,一提起地震,大家首先一個概念,非常可怕,因為地震總是不期而至,我最關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地震到底能不能預報?能不能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出來?

    陳建民:要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肯定的,地震是能夠預報的。為什麼說地震能預報,為什麼每年發生這麼多地震,震前為什麼沒做出比較準確的像天氣那樣的預報。通俗地講,上天容易入地難,現在空間的觀測技術發展得很快,比如衛星、航天航空技術,氣象預報這樣做。地震預報是觀測地下,目前我們深部觀測技術發展還是非常慢的,或者說和空間技術差別比較大。現在人類打得最深的井是12公里我們國家九五期間打了一口深鑽也就是五公里,地震發生在很深的地方,地震發生是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岩石、岩層的破裂,突然釋放,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和震動,給地表造成破壞,它帶有巨大的災難性和破壞性,所以地震預報的難度在這裡的實踐很少。但是為什麼說地震還是能夠預報的?因為我們從1966年邢台地震之後,中國走了40年的地震預報的道路,這麼多年來,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從科學技術方面不斷深入研究,通過這麼多地震震例的總結,至少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對某種類型的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預報,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1975年2月4號海城7.3級地震,我們震前做了非常準確的預報,這次地震取得了非常好的減災效益。專家們預計,這次地震如果沒有預報,應該是死亡十萬人,但實際上海城地震只死亡了1300人,大大減輕了人員的傷亡和損失。

    張羽:我這兒有一個圖板,這就是1975年我們國家當時對海城地震的預報,這是當地預報的一個通知書,啟示,按上級通知,近期可能發生地震,電影放露天廣場放映。

    陳建民:對。海城地震預報成功確實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非常典型的地震預報成功,也是第一次,所以我們老管它叫里程碑。

    張羽:當時有什麼徵兆就可以預測到這麼准,說可能發生地震?

    陳建民:海城地震是1975年2月4號,實際上從70年開始,地震工作者就開始研究全國大陸的地震形勢,當時就認為海城到大連那一帶應該是一個地震的危險區,當然這屬於中長期的判斷。隨著時間的推進,觀測資料的積累,到了1974年年底,就發現這一地區從我們地震觀測台網觀測到的一些異常現象逐漸在跟蹤。當時專家在這種情況下就大膽做出了判斷,報到了省人民政府,逐級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防震和抗震的措施,所以我前面講到,沒有預報應該死亡十萬人左右的地震,預報后才死亡了1300多人。

    張羽:其實民間對地震可能也有一些徵兆,您剛才講得非常專業,我理解就像人的生理指標一樣,可能是地殼的生理指標,作為民間老百姓來看,可能老鼠出洞、雞飛狗跳,是不是在地震前也有異常的徵兆?

    陳建民:可以作為依據之一,鴿子為什麼要驚飛,它對震動的感官非常敏感,它有這個神經系統。但是別的因素也可以,它不是說我只對地震有反應,這種習性如果單純地和地震預報去對,可能還不夠科學,或者把握性就很低了。

    張羽:您剛才講到1975年海城地震,我們非常準確地預報了,預計按當時這種地震的規模,可能要死傷十萬人以上,但是最後只有1300人死亡,大家馬上就會想,一年以後唐山大地震,如果我們能預報到,可能就不會有24萬人的死亡。

    陳建民:這也是肯定的,因為地震預報和不預報,特別是這種嚴重性的破壞地震大不一樣。時隔一年半,大家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時多發生了7.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可以說震驚中外,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大的劫難,死亡了24.2萬人,傷殘16萬人,加起來就是40萬人,這麼大一個損失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是剛才主持人提到的,沒有做出明確的震前預報也是很有關係的。

    張羽:海城剛預報完,為什麼一年多之後唐山地震我們就做不到能把它監測準確地預報出來呢?

    陳建民:現在我們把地震預報叫做世界的科學難題,1975年2月4號海城地震預報成功了,不光是地震工作者,廣大的人民群眾都為之歡呼雀躍,覺得中國人走在世界的前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這麼大的一個地震準確地預報出來,減輕了我們的損失,大家當時可能也會想到,說離解決地震預報這個難關不遠了。但是一年半以後,唐山大地震這個大的劫難、大的災難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給我們警示,就是說地震預報至少從科學上來講不是那麼簡單的,從科學上非常複雜,需要長期研究、探索和不斷積累經驗,我想也可能是幾代人的事兒。

    張羽:我看到一個資料說,當時地震局還曾經派人去唐山地區考察,最後考察的六個人在唐山地震中也犧牲了。

    陳建民:對,在那一段時間,很多從事地震的專業人員,包括科學家,包括一些行政管理部門都發現了在華北地區觀測到一些異常的變化。所以我為什麼講說唐山地震實際上還是有前兆的,派出了很多隊伍到現場了解情況,收集資料,但是沒想到地震來得這麼大,來得這麼快。

    張羽:我們現在關心的,如果再來這麼大地震,我們能預報出來嗎?

    陳建民:努力。

    張羽:今天我們還把國家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先生請到了演播室,歡迎您張先生。剛才我們在聊,有海城的成功預報,也有唐山這樣一個漏報,自從海城之後,我們發布過這種地震預報沒有?海城1975年之後有沒有過這樣的地震預報?

    張國民:應該說還是發布過這樣的預報,有的預報了以後還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像1996年的新疆伽師地震,當時就通過新疆自治區的政府和各級領導,向下面發布了地震的警報,一共撤出了15萬人,所以這個地震在4月6號凌晨三點、四點連續發生6.3級、6.4級地震,這個地震倒了九千間房子,但是沒有一個傷亡的,這個地震預測也是取得很好的效果。

    張羽:從1975年以後,海城預報之後到現在我們進行過多少次預報?

    陳建民:如果說準確的預報不好說,我們只能說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就是要採取一定措施,達到減輕災害的效果,大概二十幾次。

    張羽:我還關心一個數字,我們預報當中,預報準確的有多大比例,這個有統計嗎?

    陳建民:現在因為地震預報有三要素,首先,時間,什麼時候發生;地點,在哪兒發生;強度多大。每個要素的預報都非常難,特別是很精確地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在一個很小的時間區間內,這個比例應該說要高於10%。

    張羽:我覺得好像我們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很頭疼,很難做,如果你報失誤,可能當地政府會採取很大的措施,包括對老百姓的生活可能產生很重的影響,如果沒有來地震,報了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不報,地震來了,損失更大,是不是存在這樣一個問題?

    陳建民:這是我們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也是非常難的問題。作為地震部門,你對地震進行監測,並且要進行預測。剛才你談到的,不報,地震來了,給老百姓和社會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如果報了不來,不像氣象預報那麼簡單,引起社會的影響。比如說某一個大城市,我們報得不準,引起恐慌或者停產,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很大,像北京,北京停產一天要十幾個億,大概12億左右,現在初步統計,長三角73億,珠三角34億,這麼大的經濟損失,你報了以後,停產一天、兩天、三天,老百姓都躲起來了,引起不光是經濟損失,還有社會的安定、穩定的影響。但是這項工作又是關乎國計民生,關係到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震工作者,你要認真履行職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

    張羽:你們知道中國在未來哪些地方是地震活躍帶嗎?我想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肯定也很關心,我這兒有一張圖,通過這張圖就可以看出,未來中國哪些地區是地震相對活躍的地區,這張圖的名字叫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規劃圖,這名字太專業了,我的理解是什麼呢?中國在未來哪些地震地方比較危險,比較活躍。

    陳建民:簡單地說就是烈度區劃圖,這個區劃圖實際上就是中國大陸960萬平方公里,未來多長時間內有個時間概念,大概是50年。

    張羽:這是多長時間的圖?

    陳建民:50年。50年在中國的版圖上,哪個地區可能要發生什麼程度破壞的地震的危險性。

    張羽:陳局解釋得非常清楚,什麼地區危險,大家看這顏色沒有,顏色越深越危險,未來50年,拉薩附近顏色比較深,台灣省顏色比較深,北京的顏色也不淺,它雖然不夠深,但是也不淺。

    陳建民:北京是八度。這個圖就是50年,但是可以允許超越10%的概率,就是說可能有10%的地區達不到或者超過都有可能,不一定所有的都有。

    張羽:您作為中國地震局局長,當您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有這麼多深淺不一的紅色分佈的時候,是不是您也不踏實?

    陳建民:那肯定。我前兩天到美國訪問,美國地震調查局是我們對口的同行,在討論一些合作的項目之餘,他就問我,你作為中國地震局局長,你最睡不著覺的事兒是什麼,我說我最睡不著覺的就是大中城市發生特大地震,因為使命和職責所在。通過這張圖我們看出來,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和多震災的國家,所以中國的防震減災的任務相當繁重和艱巨,這個責任重大。

    張羽:看到這張圖,我想不光您擔心,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居民都非常擔心,大家都想,如果地震局能準確地預報,我們可能損失會減少很多。

    陳建民:我們臨時做出減災時效大概是10%,另外我們做年度的預測,水平高一點,大概在30%、40%,所以我們還是蠻有信心的,把這個地震預報世界性的科學難題逐步探索,去攻克。

    張羽:所以一方面是監測預報,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設防,提前設防,現在我們地震預防,震災預防,作為地震專業工作者的一句話就是,地上搞結實,地下搞清楚,這個地上搞結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房子蓋結實,是這樣嗎?

    陳建民:對,如果設防低了,比如這個地區是8度危險性的一個地區,按照6度或者7度設防,地震來了你抗禦不了,照樣發生破壞。

    張羽:當地都有標準嗎?比如說北京蓋房需要抗幾度以上?

    陳建民:北京8度。有這樣一個要求,就是你說的顏色比較深一點的,現在我們設防的水平高一點的。

    張羽:像1976年之前,唐山的房子蓋的時候有這樣的概念嗎?

    陳建民:唐山這個地區發生7.8級地震,震中區的烈度是11度,唐山是當時不設防的城市,不設防就是6度以下,房屋建設,只要發生6度能夠抗禦就可以了,按6度設防的一個城市和建築物,發生了11度破壞的地震,所以95%的城市建築全部摧毀了。

    張羽:是不是唐山地震以後,全國在城市建設和規劃的時候就對建築能抗的烈度就有要求了?

    陳建民:對。在目前地震預報水平還比較低的階段更為重要。

    張羽:這是我們可以把握的。

    陳建民:可以把握的,像美國、日本,日本也是地震很多,大家經常看到日本發生地震,為什麼很少聽到日本近代某一次地震死亡多少萬人。

    張羽:人數很少。

    陳建民:我們隨便一聽,像2003年美國加州發生了6.5級地震,死亡三人。像2004年日本的新澙的七級地震,還是城市之下,專業叫城市之下,通俗講就是在城市腳底下,類似我們唐山地震的地震,只死亡了40人。

    張羽:地上搞結實我們弄明白了,地下搞清楚什麼意思?

    陳建民:地下搞清楚也很重要。因為我們生活的地球不是一個完整的塊體,地下有很多斷裂,比如說正好你把一個很重要的工程建設在一個斷裂帶上,地震就是斷裂帶的錯動或者活動,再結實的東西在這麼大能量的推動下也抗不住。

    張羽:瞎結實,沒用。

    陳建民:它也照樣要倒,比如1964年新澙的7.5級地震,倒塌了十萬餘棟建築物,從圖片上看,大概三分之二的建築物都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它倒塌不像咱們看到的是整個垮塌了,形成瓦礫和廢墟,它是整棟樓的傾倒或者傾斜,後來一調查,說明地基非常鬆軟。

    張羽:我就理解了,我報道過長江三峽大壩,他們在選壩址的時候,說三斗坪的壩址就是上帝賜予三峽大壩的壩址,是一個完整的大石頭,這樣的地質結構非常有利於這樣一個大的建築物或工程。

    張羽:地下搞清楚之後,地面上就可以搞一些應急措施,還有兩張圖片給大家看,這是美國一個輸油管道,這個地下就是一個斷層是吧?

    陳建民:這是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個輸油管道,輸油管道也是生命線工程,也要防止破壞,在建管道之後,它就探測,發現這個地區是一個斷層,地下斷層。它就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它用了一些滑軌和軟管,不全是鋼管。

    張羽:這個管子的介面都是可以來回移動的。

    陳建民:底下有滑軌,發生地震的時候錯動的時候,它可以跟著動,就不會一下切斷了。後來在這個地方發生了7.9級地震,這個地方錯動了六米,管道沒有斷,因為是滑管,又是軟管,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防範措施。

    張羽:後邊還有一張圖片,講的實際是青藏高原,我剛從這個地方回來,這個斷裂帶我看到了,2001年地震的時候一共是400多公里的斷裂帶,就在可可西里地區。青藏鐵路穿越可可西里地區,像這樣的斷裂帶會對這個鐵路產生致命的影響,怎麼辦呢?

    陳建民:這是2001年11月14號,在這個地區是個無人區,發生8.1級地震,這是凍土層,這次地震是420多公里地表的錯動,我們的青藏鐵路正好穿過這個斷裂帶,但青藏鐵路建設之前,必須做地震安全性評價。

    張羽:我看到一個資料,在這個地方好像錯動了將近四米左右的錯距,但是那個地區的路基,包括隧道都沒發生大的破壞,他們說了一句話,地震安全性評價成果的提高勘察設計的質量起了很大作用,也是防患於未然。剛才我們談到設防,我們談到城市的設防,也談到了大工程的設防,我還看到了一個數據,我們國家地震造成人民的死亡,農村人口佔了85%是嗎?

    陳建民:從近些年來的統計,地震死亡人數60%左右在農村,但是我們國家有八億農民,有85%的農民居住在農村,剛才看那張圖,是高地震危險的風險的地區。

    張羽:農民自己設防,也不像城市規劃那麼容易,這個怎麼辦?

    陳建民:我們國家的現狀是農民的房子基本不設防,因為大家知道,農民蓋房是自己出錢,自己蓋,像新疆我去過多次了,1997年伽師地震我去現場,當地維吾爾族的農民基本就用土塊建房,因為他沒什麼建築材料,房子很不抗震,而且牆很厚,房子很厚,全是土塊,房子又不結實,一倒了以後很容易把人砸進去,造成生命危險。從2001年開始就推動地震農居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現在我看到了有幾十萬戶農民已經住進了抗震的新居,不光是抗震,包括其它的災害,房子結實了可以抗擊各種災害。

    張羽:伽師地區是我們國家地震多發區,我也帶來了一張圖片,實際講當地群眾蓋什麼樣的房子來抗震,其實成本也不高,跟原來的土坯房比較成本也不高,因地制宜。

    陳建民:大概一棟房子也就是一萬二到一萬三百元。

    張羽:今天我們也把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抗震安居辦公室的主任古麗斯塔女士請到演播室,歡迎您。剛才陳局講了,原來都是干打壘,土塊壘的房子,經過什麼樣的改變就可以讓它抗震呢?您給我們解釋解釋這個圖片,怎麼在這個土塊之間粘上木條嗎?

    古麗斯塔:像和田地區現在用的是那種板子牆,板子牆也是木板夾心的另一種形式,基礎也有規定,基礎是深度是70公分,寬度是40公分。

    張羽:就是有標準的。

    古麗斯塔:有標準,雖然說是板子牆,等於是結構是框架結構差不多。

    張羽:現在有多少農民換成這樣的房子了,改造了舊房?

    古麗斯塔:新疆打造抗震安居的房子將近有210萬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9.6萬戶。

    張羽:這些都要逐步要改成抗震民居?

    古麗斯塔:從2004年到2008年裡五年時間,讓所有的農牧民住上抗震房。

    張羽:這個工程量可不小,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光是一個土建的事兒。

    陳建民:對,地震安全農居工程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新疆是走在前面了,但是我們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有18個省份都開展了這方面的示範工程。

    張羽:這都要在全國全面鋪開推廣嗎?

    陳建民:我想最終要全面鋪開推廣,地震是寧可千日沒有,不能一日不防。

    張羽:剛才我給大家展示了一張圖,我們中國大陸未來50年地震發生的區劃圖,我們在節目最後我們以50年為限,陳局給我們預測預測,未來50年我們國家監測預報和設防的走向或者形勢。

    陳建民:我們想從抗震設防這一塊應該說會走得很好,中國又是一個多地震、多震災的國家,通過大家的關注和重視我想會做得好。這裡既有科學技術的問題,也有其它社會問題。我想作為地震工作者,我不敢在這裡預測一個定量的值,但是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通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通過全社會的支持,我們地震預報的事業一定會健康有序、持續地發展,到那個時候一定會不辜負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和重託。

    張羽:最後我想用陳局長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節目,那就是地震,像這樣的災害,寧可千日不來,不可一日無防,謝謝陳局長參與我們的節目,謝謝。(完)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5-18 09:11 編輯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21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7
5
 樓主| 唐漢 發表於 2008-5-18 10:11 | 只看該作者
.
"國家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地震預報是世界級難題"
.
我可以理解他講的,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預報地震是世界級的難題。

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呢?如果我們能證明動物對地震更敏感,為什麼不能使用這些天然的儀器呢?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