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人的抗戰博物館

[複製鏈接]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wsxws 發表於 2008-4-21 0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他是一名農行基層幹部。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收藏家。20餘年來,他耗盡家財,貸款幾十萬,收藏了1萬餘件戰爭遺物。
      段生馗,一個地地道道的騰衝漢子,因為孜孜不倦甚至有些「狂熱」地收藏滇西抗戰物品,被人稱作「收藏戰爭的人」。2005年7月,段生馗與一家企業合作,利用原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舊址,在騰衝的和順古鎮建立了滇緬抗戰博物館,這是我國第一個由民間投資、民間收藏的抗戰博物館。
      博物館里都有些什麼稀罕物件,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段生馗這麼多年來的收藏之路?他目前面臨的困難和迷惘是什麼?昨日,記者走進滇緬抗戰博物館,走近段生馗。
      
      博物館里的煮活人桶
       兩隻和平鴿站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正面刻著「PEACE」,這個銅製雕塑是一位美國士兵用機槍彈殼刻成的,現在成了段生馗的博物館的館徽。
       段生馗認為,這個雕塑深刻地詮釋了戰爭與和平的關係。「和平鴿代表著對和平的嚮往,而十字架代表死亡,說明戰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和平,死亡也是為了和平。」他推測,美國士兵可能是利用戰爭間隙,在戰壕中用刀一點一點刻出來的。
       段生馗的博物館分為分山河破碎、悲壯遠征、淪陷歲月、劍掃峰煙、日月重光五個部分。與館徽給人傳達的信息截然不同的是,博物館里的一些藏品不僅血腥,且令人毛骨悚然。
      兩個擺在博物館一角的非常不起眼的汽油桶,背後卻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1944年的6月8號,騰衝駐紮的148聯隊被遠征軍擊潰以後就往城裡面撤,因為戰敗了,所以很殘忍,他們在白家河一個村子裡面,抓到12個剛從山裡幹活回來的村民,戰敗的鬼子最殘忍了,他們就拿這12個人報復。」段生馗說,鬼子把這12個村民的衣服扒光,架起12個汽油桶,把手、腳捆住扔進桶裡面,用石板蓋住,用冷水在外面慢慢地煮死。第二天,其他村民回來后根本認不出誰是誰了,裡面漂浮著頭髮、骷髏和煮熟的肌腱……。
       博物館里還有各種各樣的抗戰時期的槍、炮、日本軍刀等,沒一件藏品段生馗都能講出它背後的故事來。「我收藏的時候更看重的是物品背後展現的那段歷史。」他說。
      
      二十餘年收藏之路
       段生馗的收藏之路始於二十幾年前,但準確地說,在他十幾歲時,就開始了無意識的收藏。「我們家鄉那邊當年都是騰衝戰役的戰場,村裡到處都是鋼盔、殘刺刀等物品,小時候我們就拿著這些東西玩打仗遊戲。當時大夥的『道具』都交我保管。」他回憶說,後來他慢慢意識到這就是收藏,並從此迷上了收藏抗戰物品。
       為了收集到藏品,段生馗多次到松山、高黎貢山等以前的主戰場轉悠,到當地的老百姓家裡面打聽,甚至數次前往緬甸「淘寶」。「已經成為一種癖好,甚至有些變態了。」段生馗笑著說,有時候知道某樣東西在別人家裡,就想方設法地要弄到手,不管多少錢也出,生怕被人破壞了或者遺失。
      幸運的是,許多老百姓聽說他是專門收藏抗戰物品的,經常半賣半送地把東西交給他。
      
      博物館發展之困
      「我現在已經騎虎難下了,還欠著銀行幾十萬,每個月的按揭是4000多。」走到今天這種局面是段生馗最初沒有想到的。他說,許多人都問他,收藏這麼多東西是不是為了民族大義等等。「實際上最開始就是一種愛好和興趣,跟別人喜歡集郵或喜歡古董沒有兩樣。當然,到後來慢慢地更多摻雜一種保存歷史的責任感,這也是為什麼我不願意賣藏品的原因。」
      慢慢地他就入了迷,從收藏物品到研究那段歷史,研究歷史又促使他更多地去尋找收藏物品。「進入了一個循環,完全沒有考慮過收藏這麼多東西以後怎麼辦,反正看到一個好東西,借錢也一定要弄到手。」他說,慢慢地欠債越來越多,東西也沒地方堆了,租了一個倉庫,每個月還得付儲藏費。
      段生馗曾經跟騰衝縣政府人商量,把藏品免費貢獻給國殤墓園展覽。政府考慮很久,最後還是沒同意。「主要原因據說是因為擔心東西太多,不好管理和整理。」
      後來跟那家私營企業合作后,這些東西終於能展出來發揮它們的作用了。這讓段生馗稍感欣慰,他說,那家旅遊企業開始也不感興趣,覺得跟和順古鎮的民俗文化理念有衝突。「後來因為有個20集團軍的司令部舊址在古鎮上,就很牽強地附會了。」由於場地關係,館里只能展示他藏品的三分之一,更令段生馗心酸的是,這些藏品基本上得不到任何保護。
      「現在政府、合作夥伴和社會都覺得博物館做到這樣已經夠了,不夠的是我。」段生馗說,自己還想收藏更多的物品,把博物館做大做強。但他欠的債務捆住了他的手腳,他每個月還得為養家糊口和還貸發愁。
      今後該怎麼辦,沒有人能給他答案,他說,自己也一直在思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