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長的煩惱──中國城市化進程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4-20 1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onathan Woetzel / Janamitra Devan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正帶來一個新的挑戰,這就是城市政策。湧入城市的大量移民導致了耕地的不斷減少和城市的無序擴大;對能源和自然資源的需求節節上升;城市居民,尤其是新移民所面臨的教育和醫療等社會服務方面的挑戰不斷加大。如今,政策制定者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他們針對所有這些問題的做法了。

中國目前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數量約為6億人,但這僅佔全國人口的45%,而美國的城市人口比例超過了80%。這說明中國的城市人口還有可能大大增長。麥肯錫全球學會(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新近完成的一項研究預計,在2025年之前,中國的城市人口數量還將增加3.5億人,其中2.4億將是來自農村的移民。

如此規模的人口流入會讓城市面臨重大轉折。根據我們的預測,城市地區對能源的需求可能增加一倍;對水的需求可能增長70%至100%。對新移民提供醫療和教育將嚴重製約城市為這些至關重要的服務提供資金的能力。根據城市化發展形式的不同──更集中或是更加分散──全國的耕地面積可能會減少7%至20%。

現在要做的不是逐一解決各個問題,而是將所有這些問題視為一個更大實質性挑戰的方方面面加以考慮,即如何提高城市的生產率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建設更宜居的城市。就城市生產率而言,我們指的是公有和民營企業能將提高城市化的質量和效率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同時放棄目前所強調的不惜任何代價最大限度提高中國城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做法。

這種做法要求系統地解決目前導致中國城市如此低效的問題。城市規劃者的關注重點應該是城市的發展,而不是擴大。採用分區法鼓勵更集中高效的高層建築群,並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這不但會創造更宜居的城市環境,也會緩解土地和資源方面的壓力。決策者還應加強對資源需求的管理,而不是簡單地根據需要建設供應設施。通過引入高峰電價上漲、放開汽油價格、在所有新建建築中強制使用熒光燈和發光二極體等更為節能的技術,中國城市的能源需求增速有望減緩,對石油的需求也可能會每天降低400萬桶以上。

城市生產率的提高還將帶來真正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對那些籌措城市化所需資金面臨較大困難的中小城市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在不提高納稅者負擔的情況下獲得充足的資金為移民提供適當的基礎設施和完善公共服務是所有城市規劃者目前面臨的挑戰。做法之一是改進城市所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比如,通過更科學的軌道網路規劃和增加車票以外的收入,或是更好地管理地方政府每年投入的1,000多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將資金更高效地投入到交通基礎設施中。

儘管面臨經費問題和其他一些挑戰,但這種全局策略是未來的最佳途徑,也可能是唯一的途徑。由此產生的效益也將十分可觀。我們的研究顯示,這種政策有望在2025年將政府開支每年縮減人民幣1.5萬億元(按當前匯率折算合2,15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中國屆時預計GDP的2.5%。

綜合性的「城市生產率」模型已經在中國發揮了作用。自2006年以來,武漢市推出了先進透明的績效管理體系,以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和提高公共領域的生產率。武漢對政府部門實施了更廣泛的績效措施,對降低能耗的做法以及更具環保性的經濟發展方案予以獎勵。這些措施逐步到位后,武漢市的單位GDP能耗降低了4.5%(同期全國的平均降幅約為3%),行政手續也大為減少。與此同時,GDP增長率也從前些年約13%的增速上升至15.5%。

通過政策指導和激勵措施,中央政府能夠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施加更大影響。雖說中央在把握全國城市化的總體方向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就城市化的具體方式和進程而言,許多關鍵決策仍要靠地方領導者做出。中國的新城市經濟要想長期持續地發展,需要有一大批中國城市採取提高城市生產率的措施,而不能僅僅是其中幾個有遠見的城市。現在就落實這些措施要比未來才試圖解決問題要付出少得多的代價。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0 20:29 | 只看該作者
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