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掘黃帝陵的「民族英雄」--白顏虎

[複製鏈接]

233

主題

510

帖子

31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ntindonesia 發表於 2008-4-12 06: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查看清廷「同治回亂」相關文章時,有一種強烈的憤懣感,不吐不快:常常被愛國青年攻擊的「修改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的日本和「去中國化」的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其所存在的問題,與我們神經錯亂的歷史教科書相比,又何足道哉?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簡直就是為傻子編撰,作洗腦用的。為了政治服務到不顧民族感情的程度了。
      同治回亂,成因複雜,有滿清腐朽統治,有長期累積的回漢矛盾等等……反正,我沒有能力釐清。我關心是在這一段亂世中,到底死了多少漢人?對此問題,至今說法不一。甘肅靖遠歌謠里唱道:「十餘萬人一朝盡」;陝西省臨潼縣誌載, 「1862--1869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30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據有學者研究稱:西北回亂殺掉陝甘兩省的總人口大約2000 萬人。
      但翻開我們的歷史課本,關於這段慘絕人圜寰史實卻人間`蒸發,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而相關輔助讀物倒是有關於此事件的記載,但令人吃驚的是,這一段漢人的悲慘遭遇」卻被定性為「西北回民大起義」,「其主流是一場反對階級壓迫、反封建制度、反對民族歧視的正義鬥爭」;而讓漢人談 「虎」色變,殺人最凶,立志掘掉黃帝陵的回人首領白彥虎,被高度評價為:其「在後期鬥爭中表現出超人的意志及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一位不屈不撓的反封建鬥爭勇士。」
      CC黨以階級鬥爭修史,「其名為弔詭」。
      
      當然,這裡必須強調,因為同樣原因,在我們教科書中同時蒸發的還有漢人對回、維吾爾等民族的殺 戮。這隻要翻一翻左宗堂、盛世才和三五九旅那位的傳記,即可窺見一斑。這裡不作詳述。
      
      關於同治回亂歷史的不同闡述
      1、堅持到了最後的白彥虎/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國傑
      清同治年間發生在西北地區的反清回民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回族史上的光輝篇章。其主流是一場反對階級壓迫、反封建制度、反對民族歧視的正義鬥爭,它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農民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白彥虎(約1841~1882) 中國清代同治至光緒初年西北回族暴亂(俗稱回民亂)主要頭目之一。經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陝西省涇陽縣人。出身於阿訇家庭。同治元年(1862)初夏,陝西回民為反抗清廷的民族壓迫、宗教歧視和當地漢族地主武裝的屠殺,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以清真寺教坊為基礎組織,以阿訇為骨幹,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捍衛民族生存和維護宗教信仰尊嚴的反清起義。(《白彥虎》/馮增烈)
      1862-1877年發生在西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的反清回民起義。白彥虎在這次起義中佔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及富有突出的歷史貢獻。首先,正是他把這場反封建鬥爭堅持到了最後。白彥虎是1862年反清起義的後期領袖。自1866年白彥虎被推舉為十八大營元帥之後(時年26歲,據筆者在中亞調查,白彥虎出生於1840年,他把自己的後半生全部貢獻給了這場事業。
      白彥虎在後期鬥爭中表現出超人的意志及高尚的人格力量,也顯示出高超的組織才能及成熟的人格特徵。(他的高尚人格表現在立志剷平黃帝陵和屠殺漢人)
      筆者曾在白彥虎第6個孫子家還看到了白彥虎二幅畫像:方臉大眼,膀闊腰圓,威風凜凜。這些畫像系當年清政府追捕白彥虎榜文上水粉畫。在畫像上至今仍能看出白彥虎臉上有幾道刀痕,其中一道很長,佔滿左臉龐。這些都是白彥虎身先士卒、英勇抗清的活見證。這比任何文字資料更能證明問題。
      1878年10月18日,左宗棠第4次向俄提出引渡白彥虎。這次他親筆給科爾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信,做列舉了回民起義軍的「暴行」,並稱白彥虎是源的根子,其部下都是些「土匪」,並提出七河省容留白彥虎是「養虎為患,後患無窮」。左宗棠如此誣衊回民起義及白彥虎,完全暴露了他的階級屬性及*** 立場。
      2、張承志(回族)對同治回亂(或曰回民起義)描述
      《心靈史》張承志 (回)節選
      
      十九世紀西北回民起義在中國俗稱「同治回亂」。由於立場感情的不同,大規模流血死人的事實使後來人有了截然相反的觀點。在西北一些慘遭戰亂塗炭的縣份,漢族平民和小知識分子談「回亂」而色變,殘酷戰爭中廣泛存在的民族仇殺使他們永遠難消對於回民的厭惡。如我在甘肅靖遠便收集到這樣的歌辭:
      
      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
      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帶煙,萬里黃流寒。
      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
      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
      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烏蘭是靖遠境內的山名,黃流即黃河。初聞此曲時,我吃驚的是:與我們通常認為的大漢族主義壓迫少數民族(這個知識分子認為漢人壓迫回人)這一認識針鋒相對,靖遠漢族知識分子認為,是回民的民族主義和國家對回族的優厚政策,導致了回亂時期苦難深重的靖遠漢族知識分子受挫。
      
      這是極其罕見的錯誤認識。我為這種認識感到震驚的原因,並非在我對它的不義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觸碰到的這種——人的隔閡。
      
      此曲曾以近似校歌的形式,在靖遠的學校里集會齊唱。歌唱之中,據靖遠回民回憶——凡回族學生都低頭不敢稍動,如同罪犯。
      
      我引用此曲的目的不是想為我的回民族胞挖苦咒罵那位「闔邑子弟」的創作。凡人成群,必有矛盾。自有人的共同體形成於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信任、彼此間仇視和仇殺一直無法消除凈盡。靖遠縣是否發生過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殺十餘萬漢民的慘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過對漢民的仇殺。人對人是殘酷的。亂世從來釋放殘忍。人只知自己的道德傳統,就像難以掙脫自己宿命的前定一樣。認識同治年間回民大起義的根源,在於反對滿清官家腐朽統治秩序的觀點——任何有正義感和歷史進化觀點的人都必須承認:同治前後的清政府,不僅是中國政治的腐敗極端,而且已經是人類社會種種曾有過的政治組織模式的醜八怪——十九世紀後半的清廷,是人類的恥辱!
      
      民族仇殺是歷史的一種真實。同治回民起義中,屠殺漢族無辜的現象在陝西回民軍中尤為嚴重——報應是後來陝西籍政府要員對回族的成見。繼承劊子手湘軍遺風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對回亂懼恨的一些陝西人,將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理解回民民族的人。
    3、同治回亂 (國民黨史)
      回民起義對漢族的大屠殺,開始於同治元年(1862年)的陝西。回民不是為謀財,不是為謀地,單純為殺人而殺人。
      回民起義是在駐陝清軍到南方鎮壓太平天國,回民借防務空虛進行對漢民進行的種族滅絕大屠殺。起義第一仗不是殺清軍,而是血洗漢民村莊八女井,將全村一萬餘口不分男女老幼集體屠殺。回民起義不是針對清軍、清政府,說他反清是為掩蓋回民起義大屠殺的事實,美化回民起義。
      陝西回民領袖白彥虎帶領的陝西回民殺人最瘋狂。此人起義時只有22歲,大字不識一個,沒有一點教養,后以殺人多而成為領袖。在寧夏,他掘了皇家墳墓。在其它回民起義領袖投降得以安置后,他自知罪孽深重,面對不可能的勝利,不顧回民的死活脅迫他們繼續死拚。他殺了嫂子,以威脅不願跟他再死拚的人。最後他投靠國外分裂勢力,分裂中國。就這麼一個人,現在有人謂他為民族英雄。
      左宗堂左大人帶領湘軍平息了回民叛亂,救了整個西北地區的人民,包括回民。各位看官,如你是陝西人,請向多將軍表示敬意,不然我們的祖先早被***了。如你是西北人,請向左大人表示敬意。
      以上回民起義死亡人數的資料均有據可查,主要是《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調查》一書,記錄了很多大屠殺的過程。《甘肅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
    
    所謂「欲亡其國,必亡其史」。左宗棠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會因為阻止了一場漢人的滅族之災而被後人認為是劊子手。------------哈哈,還有多少在某意識形態下的史書里的英雄是屠夫呢?前幾天剛剛聽說要通過電視劇為施琅吳三桂洪承疇翻案,同時「驅除韃虜」的孫中山先生也在某電視劇中被嚴重醜化了,而現在某些學者專家據說已經推出了一系列證明岳飛文天祥是阻撓祖國統一的論文和電視劇,一個民族的是非觀就這樣被悄無聲息地慢慢閹割了。。。。
    滅亡吧,沒有了文明和歷史的某個民族。。。。誰再笑呢?
人不能無恥到把屠殺自己父兄子女,姦淫母親妻女的野蠻人當成英明神武的先人崇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