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建立家庭立體教育環境

[複製鏈接]

17

主題

71

帖子

16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u466 發表於 2008-4-10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建立家庭立體教育環境

很喜歡我的名字,儘管在普通人看來有些滑稽。
《大學》言:格物致知,見微知著。「格」是格鬥的意思,而這需要具備勇氣才能去「格」,「知」,是對陌生事物的知,而只有由勇氣才能主動探索陌生事物,因此,「由勇」才能致知,探尋陌生的「知」是我成長至今的生理習慣。

教育需要環境熏陶:包括交流環境與資料環境,只有環境才能使知識得到校驗與補充。比如:學英語需要外部語言環境,法官的兒子對法律不會陌生,這應是成長中教育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外因決定內因最具普遍規律性的例證。

教育的兩個方面: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係

我們細觀察會發現:射箭需要兩個技術準備:一是積聚力量,再一是確定方向。
基礎教育便是積聚力量,而職業教育便是確定方向。

基礎教育解決的是對歷史科學規律及現實狀態的不惑,以期增強理解分析能力;而職業教育卻是在不惑基礎上來確定一生的職業方向;也只有建立在不惑基礎上,才能最終確定職業方向,越早確定職業方向,就越能在職業領域沉澱積累更多,才有可能具備豐厚的職業資歷。

挖井,只有把井口拓的越大,才有可能挖得越深。基礎教育就像是拓井口,它不是人生目的;而職業教育就像是挖深,只有挖深才能出水,才是目的;如果井口很小,那只有非生命的鑽頭才能真正挖出水,任何生物也不能鑽得更深。新中國成立后的現代中國沒有出現一位大師,主要因素便是還沒有達到不惑,不能否定是基礎教育的失敗。

在戰爭中,通常都是以地面佔領為最終軍事目的,而其方式不外有兩個階段,一是實施空中偵察,對地面轟炸,摧毀對方主要軍事抵抗力量,另一是地面陸軍佔領。而基礎教育便是相當於在空中對地面進行全盤了解與掌握,達到不惑;而職業教育便是在不惑基礎上對地面具體實施佔領。

此兩者並非完全以年齡來分段的,如果說基礎教育以不惑為目的,應以人類歷史,世界地理環境,不斷更新的科學常識,基礎數學等作為現代生活必須掌握的知識為具體科目;

而諸如語言(主指外語),聲樂,繪畫等非體力成長公共需要內容卻應直接以職業教育方式進行,以公識成熟固定的骨骼化教材貫穿成長的歷程,這種現代社會公共生活交流所必須的職業教育內容時間越長,就會得到更多反覆實踐校驗的機會,就會掌握得更加牢靠紮實,這些職業內容不是知識,更是必須固化成人體的生理習慣,因此,此類培養環境非常重要,需要在成長的日常環境中不遺餘力地全方位固化並成為身理本能。

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康多維的思想,而不是給條框化的什麼總結出來的冠名所謂科學思想。培養不可見的思想,需要立體教育觀念,也就是同樣一件事物,應從不同角度來看結果,培養的是一種靈活各異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唯一的結論唯一的現象來固化思想。它的教材不應是唯一的固定的,而應是豐富的,更應是有營養的。遍觀人類豐富積澱的歷史與哲學人文知識才是更具備營養價值的教材,而近代現代史實更應作為校驗調料看待。

職業教育最有效實用的方式是,重複!它的教材體現的有些象人體骨頭與肉的結構,先立骨架,不變的形狀但卻不斷增長壯大;爾後在骨架上附著肉,也就是教材之外的日常實踐與反饋,會對主體骨骼的成長更具保護維護校驗協調作用。職業教育的教材同基礎教育的教材正好相反,它更體現了實用性,因此越是現代近代的教材也能體現出實用這一點。

如果說基礎教育體現的是《道德經》中的「無」,也就是看不見卻能實際發揮作用,那麼職業教育更形象地體現了「有」,它的方向性可觀性提供了解決方案的目的結果。
思想性的基礎教育「無」是沒有邊際的,而實用性職業性「有」是強調邊際的,是無規不成方圓的;沒有「有」不會有結果,而只有什麼樣的「無」才能決定「有」什麼樣的結果;
射箭過程中,目標瞄得再准而缺少力量,箭也不會射的太遠,不會起到作用,而只用力拉弦,力量到是足夠大,卻沒有瞄準,更不可能發揮作用,只能浪費生命。
如果組成人體的骨骼是職業定向,它是堅挺的,沒有獨立職業觀念,人不可能站立起來;脈胳神經血液是思想,它能使人協調統一;而軟質的皮肉更象是生存的基礎環境,只有它不成為人形生命,而缺失了它,生命也就沒有了任何依附。


近幾年,我給孩子具體布置的立體化成長環境大致總結了一下:

同是三國演義,讓孩子看的小人書,聽的評書,看的電視講座;

同是老子《道德經》,讓孩子看了三個版本,少兒讀本,成人解釋讀本,漫畫故事讀本;

同是莎翁的《威尼斯商人》,讓孩子讀的劇本,看的電影;

同是《古希臘神話故事》書,還看了《特洛伊》電影,小人書,人物耳熟能詳;

同是二戰電影,讓孩子看了《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二戰記實》等多部影片,讀了《珍尼日記》書及看了這部電影;

同是卓別林,讓孩子看了《卓別林電影全集》,讓孩子讀《卓別林自傳》;

同是偵探題材,家裡備了《大偵探波羅》《福爾摩斯全集》及日本的《古田任三郎》等,讓他注意生活細節;

同是武打片,《李連杰電影全集》與《成龍電影集》便是他有意無意當成日常排閑的習慣;

同是金庸,特意買了成套的《天龍八部》書及光碟電視劇,當然有八三版的《射鵰英雄傳》及經常在電視中看的《韋小寶》和《依天屠龍記》;

同是《隋唐演義》《岳飛傳》,看了小人書後,又聽了田連元的評書;

同是《漢武帝》,又買了成套的小人書《西漢演義》,把整個西漢歷史從頭了解了一遍;

同是游北京,帶孩子坐公交車,騎車,步行,潘家園,紅領巾公園,逛茶城,北三環街心蒙古公園,雲居寺,中關村,北京798藝術工場畫廊,在國展看展出,到東三環騎車逛各個外國使館,到前門看北京規劃展,在天橋看古生物博物館,看各個國家風俗街展遊行,騎車游北大清華北理工首師大北京工商大學等,騎車鑽北京小胡坐觀光二層巴士逛北京大環路,以外還包括騎車在三海關裡外轉了個細;

同不同職業特徵的人接觸:學者,導演,攝影,律師,算命的,做軟體的,打遊戲的,政府公務員,武警軍人,一起打撞球,在火車上一起聊天,天南海北歷史人物及想象和未來科技;

身體運動:家對面德寶會議中心裡,連續十數周學會游泳;自家備了標準撞球案子,單杠,沙袋,拳擊手套,輪滑鞋及滑板旅行用摺疊自行車及各種健身器材,大院里鍵身器材及玩各種球的寬闊場地,在露台上準備了兩人對抗的杆子,練習提氣輕功的飛檐走壁的木板,隨時可以鍛煉;

工具箱里各種工具及零星材料,以使他隨時有興趣的動手能力,學校組織包餃子后,經常我們自己動手包餃子,他擀皮我包,練習動手協調;

美術造型能力培養:規定每天中午休息時間臨畫一幅小人書上名家人物形象,他自己的習慣愛好是捏橡皮,造型能力還不錯;

聲樂培養:家裡配備了各种放音設備,即使在寫作業吃飯時也隨時充溢著精心挑選的各種音樂,培養節奏與感覺;積極參與學校鼓號隊活動,成為標準小號手,因聲音突出,在學校文藝會上作為領唱;從師於俄羅斯籍教師世界頂級演奏家索闊洛夫學習巴楊手風琴,基礎打得牢;

耐力培養:北京太大,游一個地方需要一整天的時間,早晨準備好東西,游一天時間晚上才回來,每次在回程的車上都累得睡著了。有一次學琴下午回時,我陪他從北三環西路花園橋,到航天橋,公主墳,一直徒步走到南路的六里橋上車,走得我這個成年人腳底都疼了,孩子更是要哭出來了,但還是堅持到底;08年初,帶孩子每天騎自行車長途旅行,第一天騎了近八十多公里,第二天騎行五十多公里,及后坐車騎車旅行,一直到達山海關,鍛煉耐力;

細節培養:不僅看偵探片講究生活細節,握筆姿勢尺寸,坐姿,肌肉拿捏力量,打撞球及練琴細節,在茶城同老闆喝茶時禮節告誡,為養成時間觀念,特意買了定時器,以衡量時間;

培養閱讀:養成大聲朗讀習慣,經常在網上找一些歷史及改革等文章,大聲朗讀,並看一些歷史人物比如美國著名黑人馬丁路德金等的現場演講錄像;

培養自覺習慣:經常故意讓他獨處,看其規定任務完成情況;

培養不迷信權威人物:甚至對他細解了外觀十全人物周恩來絞殺顧順章全家的歷史細節等;

培養分析能力:經常故意問他一些歷史人物所作目的,讓他自己分析,並幫他解釋結果;

外語培養:選好教材,開始時向北京孔子學院訂購莎翁的《仲夏夜之夢》原文並配原文錄音磁帶,利用一暑假自己聽讀學習,效果:見到不熟悉的英文,可以習慣於讀出來;再後來聽從國外工作同學意見,購《新概念英語》,讓他在家隨時聽讀背,以期流利,作好外語環境的熟悉不陌生與抵制畏懼情緒;

自學能力培養:在六年級上半年故意做了個試驗,在上學期間讓他在家自學,一個多月後再回校上課,包括數學英語在內,他絲毫不比在校學的差學的慢;

食品營養:正處在長身體階段,肉蛋奶新鮮食品,每日早午晚精心做了安排,杜絕零食。



立體性教育與單向片面教育的區別

片面及平面單向的教學內容,是不可信的,聰明的學生無法完全信任與接受的,造成學生沒有興趣深究從而厭學;
只有立體並豐富的教學內容,才能更形象地深植於學生的思想記憶中,才更具學問營養沉澱;

片面平面單向的教材內容,具備欺騙性及粗糙性簡單性表象性,不具備實際應用意義及沉澱價值,比如目前全國電視節目基本雷同,再多頻道意義也不大,只有央視十套從國外買來的科學探索及野生動物片才具穩定收視率;

立體性教育就是對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用至少三個角度的評論來參看,才能得出立體形象思維,才能在學生的思想中建立起豐滿具體印象,而不是線性單純可逆方向與平面唯一的結論式答案,這樣達不到使學生不惑的目的,相反,會使教育不紮實,激起日後的重複性考量,但先前的結論又對正確的結論產生影響,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更破壞了探求真理的道路;

立體教具,包括用客觀與理論的,正反側三方評論,未來可能的方向與歷史角度衡量。
用眼睛看可獲知25%的信息,而用耳聽可獲知15%的信息,而同時用眼看用耳聽,得到的卻是65%的信息,而不是40%,與此同理。

片面平面單向唯一的權威論調灌輸,只能被動成為思想固化僵硬者,這種人在具體工作中只能是對社會運動的百態造成障礙與危害的「反動」派;
而立體觀念教學,從多角度環境展示,更吸引學生關注並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更具思想性的培養,從宏觀原則把握事物的不變因素,從局部操縱事物動態靈活性柔韌性,才能真正培養對社會諸象積極求新的「革命」者;

習慣於觀看的電視節目,就屬於片面被動接受,而在網路上搜尋自己需要的東西,並得到最即時快捷的無數個答案供選擇與參考,就屬於立體性多角度環境,有利於對事物真實結論的判斷並最直接靠近目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9: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