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人才推動中國創新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3-28 2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海歸人才攜帶具有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或商業模式回國,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推動因素,也成為中國創新的重要動力之一。 

  投身基礎創新

  DMB-T方案——中國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性能領先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方案。在這個方案的研發中,楊林、王興軍、宋健等一批海外人才的參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楊林是美國凌訊公司的創辦人,也是上述清華數字電視標準晶元研發的主要參與者。這家公司在清華數字電視標準的研發中負責晶元的研發,並在最初合作中提供了部分研究資金。

  在中國的基礎研究領域,有不少人才是海外歸國人員,他們中湧現出一批科研領軍人物。

  在2007年2月27日揭曉的2006年度國家級科技獎中,一批留學回國人員頻頻摘得重要獎項。

  據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統計,在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歸」,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歸」,國家技術發明獎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歸」,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歸」。

  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與數學研究院袁亞湘、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韓金林,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廣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武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王健、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童光志等都是年輕的留學回國人才。 

  「他們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為促進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負責人說。

  孟安明是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教授,也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在對斑馬魚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團隊發現了誘導脊椎動物胚胎中胚層生長的轉化生長因子的新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引起學界關注。

  孟安明也是一名留學回國人員。他曾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學習,獲得遺傳學博士學位。後來在美國喬治亞醫學院作訪問學者時,他轉行到了發育生物學領域。此次轉行獲得極大成功,他在那裡做出了一些極具創新性的科研成果,而後回到清華大學。

  談及「海歸」學者在國家的自主創新中所發揮的作用時,孟安明表示,雖然不排除有的留學人員回來后,往往有意識、無意識地模仿國外已有的先進技術,失去了自主創新的勇氣和積極性。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留學經歷對於自己的創新還是大有裨益的,只要能夠靈活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和不斷學習。 

  「我在該項研究中的搭檔陳曄光也是『海歸』。」孟安明介紹,陳曄光曾就讀於美國福特漢姆大學,獲細胞生物學碩士學位。之後在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獲博士學位,後來相繼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和在美國加州大學河邊分校任助理教授,2000年來到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現同樣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兼任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我們獲得這項成果的一個社會意義,就是告訴廣大留學人員,在祖國的土地上,你同樣可以獲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孟安明說。 

  推動產業進步 

  「海歸」不僅投身於基礎研究,還有不少在歸國后將創新技術轉化為產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者。

  賽百諾基因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基因藥物的公司。著名的新加坡「環球企都獎」頒給了賽百諾。2006年10月期《福布斯》推出的首屆「中國科技先鋒」,用大篇幅介紹了賽百諾公司和它生產的藥物,封面人物就是其創始人彭朝暉。

  彭朝暉1952年出生於山西省,在西安的一所大學和日本的千葉大學獲得聯合博士學位。他曾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位於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和聖地亞哥一家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工作過。1998年,他從深圳市政府獲得30萬美元的創業基金,創立了賽百諾公司。此後,賽百諾公司又獲得了500萬美元的私人投資和600多萬美元的政府津貼。

  與彭朝暉合作的還有一位在基因治療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海歸」人士——李定綱。他是北京海淀醫院基因治療中心的主任,也是一名腫瘤學家。曾經有來自22個國家的幾十名外國病人到海淀醫院,尋求李定綱的基因治療。20世紀90年代,他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事了5年的研究工作。之後,他與賽百諾公司的彭朝暉共同合作,努力使中國在基因治療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1999年,在美國留學12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醫學博士學位的羅永章回國創業,他和家鄉山東煙台的榮昌製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麥得津」,開始開發抗癌藥物。終於,用6年的時間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抗腫瘤新葯——恩度,並於2005年9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專家孫燕院士說,與傳統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化療藥物不同,恩度的作用機理是通過靶向抑製為腫瘤提供營養物質的新生血管,從而達到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即所謂「餓死癌細胞」。

  事實上,設想的提出和藥理上的突破,都不是羅永章的功勞,而是美國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佛克曼教授(Judah Folkman)。但是佛克曼教授始終沒有找到低成本複製這種生物蛋白的方法,不能批量生產,形成藥物。羅永章解決了這一難題。

  除了藥物領域,中國許多新型產業中不乏海歸人才的身影。曾經高居中國富豪榜榜首的施正榮正是一位在中國開創太陽能產業的海歸人才。 

  1988年他被公派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1992年獲得太陽能科學博士學位,留校任太陽能研究中心研究員,1995年籌建太平洋太陽能研究中心,任執行技術董事。 

  2001年1月,無錫小天鵝集團、山禾製藥、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共同融資600萬美元,施正榮投資40萬美元的現金和價值160萬美元的技術參股,共同組建了中澳合資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現在這家公司生產的光伏發電系統被用在了北京2008年奧運主會場國家體育館里。

  增加財富累積

  正如施正榮一樣,很多海歸人才在將創新技術產業化的同時,創造了大量財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抗癌藥恩度一面世便成為各路資本的爭奪之物。包括新加坡淡馬錫、茅台在內的60多家企業展開了競爭,最後,位於南京的私營葯企——先聲葯業以2億元收購了煙台麥得津公司80%的股份,創國內葯業單品收購金額之最。

  而賽百諾的基因藥物「今又生」目前年產20萬支,每支售價為3380元,年產值約為6.7億元。公司計劃在2008年上市。

  事實上,在互聯網領域,中國已經上演了無數次高科技海歸人才創造財富的神話。 

  2005年8月5日,李彥宏創建的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掛牌,股價飆升354%,收盤價達到122美元,一度成為美國股價最高的中國上市公司,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上市當天收益最多的10隻股票之一。

  百度的成功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一次精彩亮相,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再度升溫,成為帶動IT產業新一輪投資熱潮的標誌性事件。百度公司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而李彥宏曾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8年,於1999年回國。 

  1991年李彥宏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之後陸續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Infoseek公司技術工程師等職位。在這裡他解決了如何將基於網頁質量的排序與基於相關性排序完美結合的搜索技術問題,並因此獲得了美國專利。 

  1999年年底,李彥宏帶著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毅然回國,與好友徐勇共同創建了百度公司。 

  「海歸」回國創業在網路造富的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將國外的商業模式帶回中國,複製了一系列成功的公司。比如,唐越、梁建章和沈南鵬模仿國外已經成熟的機票、酒店預訂網站回國后各自開創了e龍和攜程網,而邵亦波更是將ebay搬到了中國,創建了易趣,等等。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