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握手蒙古,建立大中華

[複製鏈接]

25

主題

73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班門斧 發表於 2008-3-21 0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握手蒙古,建立大中華

如果能夠和蒙古協商,合併建立一個大中華聯盟,則不但是兩方的雙贏,而且對於整體中華民族的穩定和強大都是極有好處的。如果說目前處理台獨、藏獨、疆獨的一切措施是揚湯止沸的話,則與蒙古的合併是釜底抽薪,其他一切問題會迎刃而解。

誰有大智慧能夠促成蒙古的回歸聯合,則為中華千古偉人。中央應該下十二分精力,促進這個事情向前發展。

不要說這個事情沒有可能,這個事情的可能性非常大。想想歐洲十幾二十個國家都能夠捏合,相比而言,中蒙一統本來就有歷史淵源和意識基礎,簡直是太容易了。特別地,更有內蒙古這個引子的現實存在,可以消除一切恐懼感,從歷史宏觀而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轉幾篇文章參考:



外蒙古回歸中國的新機緣



首先一句話,世界版圖和格局是由實力劃分的,所以有以下一說:
美國中文的" 世界日報" 在發行的" 世界周刊" 上,有一篇題為" 關注外蒙古" 的文章,作者:岩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華研究所主任)。

  文章指出,九十年代初前蘇聯和東歐華沙條約國集團相繼解體後,一直被前蘇聯牢牢控制、一貫亦步亦趨前蘇聯的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日子一直不好過。大規模的蘇聯援助終止了,蘇聯紅軍也早在九二年就全部撤出了外蒙古。外蒙古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地處內陸的不良地理條件,加上長期單一的經濟模式、缺乏人才、地廣人稀,近年來經濟一直持續惡化,人民生活貧困。該文說:" 孤苦伶仃的蒙古又回過頭來,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九十年代初,楊尚昆率團訪問外蒙古,開始提供大量物質援助,日益貧困的外蒙古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一九九九年,zm.j更破天荒地訪問外蒙,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去蒙古的中國最高領導人。江給外蒙古很大經濟援助,並加強了雙方關係和經貿合作。今天,蒙古在經濟上逐漸依賴大陸,外蒙沒有出海口,蒙古的進出口貿易也靠中國的鐵路和港口。沒有中國的幫助,外蒙古可能無法生存。"
  
  該文還說:"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三日,外電曾經有過這樣一則報導:蒙古國家大呼拉爾 (蒙古國會)日前討論了一項提議,提出把蒙古併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以及蒙古和中國建立聯邦國家。"

  "(外蒙古)戈壁省的委員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研討會議上首先提出上述計劃。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會議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三日專門就建立蒙中聯盟及蒙古併入中國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戈壁省的委員提出把蒙古併入中國,建成類似香港和澳門一樣的中國特別行政區,使蒙古最終回歸中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早在一九九五年就有議員提議蒙古加入中國,但是,由於受到阻力,提案一直未能得到討論。近年來,蒙古go-vern-ment由於經濟困難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內地的蒙古族富裕的生活對(外蒙古的)牧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外蒙人經商、探親訪友來到中蒙邊境的二連浩特,總是驚呼中國城市怎麽建設得這樣漂亮,人們那麽有錢。他們一步步向內地,發現呼和浩特、北京、上海、香港,一個更比一個壯觀時,從心底發出讚歎。"

  外蒙古有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遼闊廣袤的土地(面積相當於近百個台灣的面積),人口僅僅二百萬(僅相當於中國國內一個小地區的人口,也僅相當於中國國內某些中小城市的人口),有非常廣闊的發展餘地。外蒙人與中國的內蒙人更是近親。自從外蒙古於" 辛亥革命" 後宣布" 獨立" 後,歷屆中國go-vern-ment, 包括北洋go-vern-ment,國民partygo-vern-ment(現在台灣的國民party及其他 party派依然還沒有承認外蒙古獨立),Communistpartygo-vern-ment都力圖收回外蒙古,但最終都功虧一簣。二十世紀中國有報負的政治家,不論他是" 左、中、右" 那個派別的政治家,都對原本" 秋海棠" 形的中國地圖被狠狠地挖去了一大塊(國土中的一部分)外蒙古而報憾終生。外蒙古的地理位置對中國非常重要,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國攔腰斬斷,令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痛心。六、七十年代中蘇關係緊張時、據說前蘇聯部署在中蒙邊境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最快十多個小時即可兵臨北京城下,那麽慘苦的戰爭將立即危急首都北京,危機全中國的國家命運。外蒙古的戰略意義、軍事意義和經濟意義在一定的程度上大於目前的台灣,正因為如此,所以外蒙古的重要戰略位置才一直為大國所重視。正如岩華先生的文章所指出的:" 最近,俄國總統普京訪問蒙古,簽署" 俄蒙戰略合作夥伴條約" ,要與蒙古全面加強政治、經貿、軍事關係。接著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也來了,在外蒙古首都郊區天空就可以看到美軍的空降兵在滑降。在某些方面,美國和俄國正在爭當"蒙古保護國"." 這當然對中國是非常不利的。

  岩華先生在該文一開頭就指出:" 最近,台灣的執政party民進party當局正在醞釀一項議案,準備承認外蒙古獨立。" 如果中國go-vern-ment能在外蒙古問題上有所作為(收復外蒙古),使外蒙古與中國聯盟,或回歸中國,或成為中國的一個經濟特區,或組成中華聯邦 ,那麽將不僅對疆獨、藏獨、台獨勢力是當頭一棒,是對他們一個非常有力的打擊,令他們從此灰心喪氣,他們自然而然也就不敢再倡狂再反抗了,同時還能給目前反對中國的敵國一個極大的打擊和極大的震懾感。中國國內人民群眾對國家和go-vern-ment的美好願望將會空前大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與外交事務中的國際威信與國際地位將會空前大提高,中國的國家安全自然而然將獲得飛躍性的大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會因領土和資源的大大擴張和豐富而獲益非淺,開發外蒙既解決了大量漢人的就業問題,也就大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更大發展,中國國家的藍圖將更加宏偉遼闊廣大,中國go-vern-ment領導人的名字也將名垂青史。千百年後,當歷史學家評論Communistpartygo-vern-ment對中國的是非功過而不可避免地扯上" 反右" 、" 大躍進" 、" 文革" 時,他們也會公正地提到Communistpartygo-vern-ment統一和推動了中國的進步發展、文字簡化和度量衡改革、改革開放、經濟飛躍,乃至收回外蒙的不凡政績等。如果現在的中國go-vern-ment對此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出足夠的努力的話。那麽使外蒙古與中國聯盟,或回歸中國,或成為中國的一個經濟特區,或組成中華聯邦的希望是很大的。這一宏偉業績是完全可以經過努力後實現的
上個世紀的前半葉,北國大漠,烽煙迭起,你爭我奪。舊中國積貧積弱。1945年,外蒙古在外力的支持下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段歷史進程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一、清go-vern-ment時期
  早在19世紀的80年代,沙俄就開始通過不平等條約不斷在外蒙古擴張勢力,把外蒙視為它的勢力範圍。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早已覬覦外蒙的沙皇俄國,利用清朝go-vern-ment危在旦夕,無暇顧及邊防的時候,由其駐庫倫(即現在的烏蘭巴托)總領事出面,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脫離中國。11月30日,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宣布「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接著,俄蒙軍隊包圍了清go-vern-ment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
二、北洋go-vern-ment時期
  民國成立后,袁世凱的北京go-vern-ment在外蒙古問題上,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找庫倫當局談判,遭到拒絕;武力鎮壓又遭沙俄go-vern-ment的強烈干涉。內外交困的北京go-vern-ment別無出路,只得與沙俄談判尋求解決外蒙問題。
  1913年11月,沙俄當局迫使北洋go-vern-ment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雖然也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要求外蒙取消獨立,卻規定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不駐軍,不移民;逼迫中國承認外蒙的「自治權」(即在形式上承認中國對外蒙的所謂「宗主權」),由俄國實際控制外蒙。1915年6月7日,沙俄go-vern-ment、外蒙當局和北洋go-vern-ment三方又在外蒙的恰克圖簽訂了《中俄蒙協約》,確認1913年的「中俄聲明」,並予以具體化。
  據此,1915年6月9日外蒙宣布取消「獨立的大蒙古國」。時任總統的袁世凱冊封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搞「獨立」的有關人員。外蒙實行所謂「自治」;但實際上日益淪為沙俄所控制的地方。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維埃go-vern-ment雖然在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訂的不平等條約,放棄從中國掠奪的一切。但是,在外蒙古問題上,它卻繼承了沙俄的衣缽。以後的事態發展表明蘇維埃俄國不想,也沒有把外蒙古真正看做是中國的領土。
  1919年7月25日(也就是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后不久),蘇俄go-vern-ment對外蒙也發表了一個聲明,說,「外蒙古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它的一切權力屬於蒙古國,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它的內政」。並表示,蘇俄要求立即同外蒙古建立外交關係。
  其間,來了一個插曲:1919年11月7日,外蒙當局又突然致電北京go-vern-ment,要求取消「自治」,恢復前清的舊制。幾年前鬧獨立的外蒙古封建勢力難道真想回到祖國的大家庭中來嗎?不是的。外蒙古本來是靠了沙俄的支撐來維持其「自治」的。現在沙俄go-vern-ment垮了台,遠東的沙俄殘餘勢力自顧不暇。外蒙的外援斷絕,於是導致了財政困難、社會混亂,民眾反對「自治」。庫倫當局難以自保,只得求助於北京。於是,北洋go-vern -ment的總統徐世昌順水推舟,在11月22日下令取消外蒙的「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廢除1913年的《中俄聲明》和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但是時隔不久,1921年外蒙古又鬧起了第二次「獨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時北洋軍閥由於直皖戰爭,內鬥激烈,北方局勢混亂。於是,各種外部勢力又想混水摸魚。遠東白俄的軍隊在東北日本軍人的支持下侵入外蒙古,是年的2月21日,他們佔領庫倫,扶植起新的政權。外蒙古的活佛、王公們又一次宣布「獨立」。接著,蘇俄紅軍借口白俄軍隊入外蒙,也進軍庫倫。7月,在紅軍的支持下,外蒙古成立了親蘇的新go-vern-ment,實行君主立憲制。
  11月5日,外蒙古宣布成為「獨立國」,建立「人民革命政權」。同日,蘇聯和外蒙古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雙方相互承認為合法go-vern- ment。為了保護這個政權,蘇俄軍隊一直留駐到1925年3月。北洋go-vern-ment對蘇俄的出兵以及隨後成立的go-vern-ment,雖然提出過抗議,但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三、國民go-vern-ment時期
  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go-vern-ment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當時,中國的政局長期混亂:南北對峙,北伐戰爭,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國共分裂,中蘇斷交;以及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東北淪陷和1937年抗戰開始。沒有一個中國go-vern-ment有能力去處理在蘇聯保護下的外蒙問題。事實上,外蒙古從此就脫離了中華大家庭,日益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也不再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問題了。
  例如,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於1941年4月13日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並且雙方發表聯合聲明說:為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這樣,兩個本來都屬於中國的領土成了他們手中的賭注。這是蘇聯外交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頁。對此,重慶的國民go-vern-ment外長王世傑曾鄭重聲明「絕對不能承認」,他強調說:「《蘇日中立條約》,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二戰臨近結束的時候,眼看即將成為四大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在外蒙古問題上卻再一次遭到沉重打擊。
  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斯大林在雅爾塔舉行三國首腦會議。在商討對日作戰問題時,斯大林提出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是「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斯大林的要求得到了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同意。他們並就此簽訂了一個秘密的協定,世稱「雅爾塔協定」。斯大林所說的「現狀」就是指的 「蒙古人民共和國」。斯大林知道這是件很燙手的事,所以提出由美國出面通知中國go-vern-ment,並取得其同意。
  這是他們背著中國搞的一筆骯髒交易,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公然踐踏了公認的國際準則。
  1945年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奉命把雅爾塔協定的內容正式通知了蔣介石。蔣介石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中蘇雙方在莫斯科舉行多次會談,爭論激烈。斯大林幾乎是以威脅的口吻對宋子文說:外蒙古必須獨立。如果中國不同意,蘇聯就不會出兵打日本。中國事實上已無力來管理外蒙,何況目前外蒙和內蒙正準備聯合起來要搞大蒙古共和國,這將危及華北。宋子文據理力爭,毫無結果;也曾經提出過給外蒙「高度的自治權」的主張,作為妥協,但蘇方一概拒絕討論。
  這樣,在嚴酷的既成事實面前和強大的國際壓力下,無可奈何的蔣介石只得指令宋子文接受蘇方條件,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后,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C.P」等條件下,允許外蒙古獨立。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王世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雙方關於外蒙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鑒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國go-vern-ment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后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
  當然,所謂「公民投票」,也不過是蔣介石為了下台階而採取的一種辦法。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一手操辦了這次「公民投票」(記名投票)。據外蒙古方面的報道稱:共有49萬選民,「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獨立」。奉命前往觀察外蒙古「公民投票」的國民go-vern-ment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事後對這次投票的評介是:「其辦理投票事務人員,對於人民投票名為引導,實系監視,且甚為嚴密」,「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go-vern-ment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
  1946年1月5日,國民go-vern-ment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蔣介石在大陸垮台、逃往台灣后,又想起了外蒙古問題。他似乎有點「悔不該當初」。1953年,他宣布廢除1945年中蘇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而且還在國民party的中央會議上,沉重地「檢討」了一番,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編輯:秦晨)
http://www./Forums/viewtopic/t=153920/lang=schinese.html




誰導演了蒙古的獨立

  來源:Tom 文化  




蒙古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已承認蒙古獨立,1911年,在沙俄策動下,蒙古脫離中國清朝中央政府管轄。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凱時期,在中俄談判時,俄國承認蒙古是中國領土,條件是中國容許蒙古(指外蒙地區)自治。1921年,蘇聯紅軍進入蒙古,蒙古人民黨與蒙古上層王公共同建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在俄國慫恿下,中國的外蒙地區宣布獨立。接著,蘇俄不斷增加駐蒙軍隊規模,竭力阻撓中國收回外蒙主權的行為,1921年11月5日,簽訂了《俄蒙友好條約》。

  1924年5月21日正式簽訂的《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蘇聯政府承認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尊重在該領土內中國的主權。協定規定,在商定撤兵期限和保障邊界安寧的辦法后,蘇聯在外蒙的軍隊全部撤回。

  《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的外蒙條款也未得到執行,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在二、三十年代,直至四十年代,由於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和國共內戰,中國一次又一次喪失了收復外蒙領土的機會。然而,直到1945年,中國並沒有放棄收復外蒙領土的權利,中國沒有承認外蒙獨立。

  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關於日本的協定中,秘密規定,將「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現狀須予維持」,作為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第一項條件。

  1945年6月30日起,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在莫斯科同斯大林、莫洛托夫舉行談判。宋子文說,《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外蒙古現狀須予維持」,應該是維持1924年《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斯大林說,《雅爾塔協定》在「外蒙古」後有一括弧,內有「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意味著獨立。宋子文堅持認為外蒙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斯大林說,中國與外蒙古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聯繫了,中國不可能失掉它本來沒有的東西。最後,宋子文根據蔣介石指示,提出戰後在外蒙進行公民投票7。

  1945年8月14日,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王世傑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正是日本宣布投降前一天,王世傑聲明在日本戰敗后,如外蒙古公投證實蒙古人民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承認外蒙獨立。1945年10月,外蒙古舉行公投。1946年1月,根據投票結果,中國政府承認了外蒙獨立。由於1950年2月14日,中國的共產黨政府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在1945年8月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因當事方蘇聯一方違約而終止,所以後來退居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仍然堅持「外蒙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961年10月,蒙古加入了聯合國。1962年12月26日,中蒙兩國簽訂了邊界條約。2000年12月3日,外電報道說,蒙古國的大呼拉爾日前討論了一項提議,提出把蒙古併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以及蒙古與中國建立聯邦國家。在二十一世紀,蒙古是否會與中國合併或組成聯邦國家,完全取決於中蒙兩國人民的意願,從國際法上說,中國已無權要求收復外蒙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orums/viewtopic/t=153917/lang=schinese.html

25

主題

73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6
沙發
 樓主| 班門斧 發表於 2008-3-21 08:5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從未放棄過努力 外蒙古獨立的過程


1911年,武昌爆發武裝起義,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國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外蒙古同中國其它各省一樣,在王公貴族的帶領下宣布獨立。

當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中國各省開始為重新統一、建立「中華民國」而開展各種政治活動的時候,外蒙古脫離了這一進程,開始醞釀「獨立建國」。外蒙與其他省份不同,當時北方那個處心積慮妄圖瓜分中國的沙俄,經過多年的經營、分化、瓦解,已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完全操縱了外蒙古。事實上,外蒙古已經變成了沙俄的保護國。民國統計:整個蒙古族共有近240旗,其中外蒙佔108旗。外蒙古獨立將拉走近一半的旗,和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遼闊土地,形成一個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由於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國攔腰斬斷。

中華民國的政權由孫中山轉到袁世凱的手中后,開始了與沙俄的艱苦談判。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剛剛建國不久的中華民國,國力之弱可想而知。但中國的外交官們做出了極大努力,終於迫使沙俄做出讓步,承認外蒙是中國的領土,條件是在外蒙古實行「自治」。也就是說外蒙古在名義上仍屬中國,實際上外蒙古的內政與外交還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不管怎樣,在當時的情況下得到這種結果已實屬不易。以賣國復辟著稱於世的袁世凱總算沒有丟掉外蒙古。

1918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蘇俄推翻。這時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蘇俄紅軍不斷向西伯利亞挺進,使「自治蒙古」感到危脅日益臨近,坐卧不安。於是他們開始與中國進行取消「自治蒙古」、重新回到中國懷抱的談判,不過談判進程緩慢而難。

1919年,主掌中國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幹將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當時和平談判已近成功),立即用鐵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棄自治,外蒙古重新回歸中國。但是,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卻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為蒙古後來的分離埋下了禍根。

到了1920年,皖系軍閥段祺瑞下台,外蒙古也進入混亂狀態。被蘇俄紅軍趕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向中國駐軍發難。中國駐軍寡不敵眾,被迫撤離庫倫(今烏蘭巴托),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

俄國的十月革命,也傳染到外蒙古大草原。在蘇俄的支持下,牧民出身的蘇黑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蒙古人民黨。1921年,蒙古人民黨的軍隊在蘇俄的大量武器裝備援助下,開始向買賣城的中國軍隊進攻。中國軍隊內外交困,無心戀戰,節節戰敗,被迫撤出買賣城。從此中國軍隊再沒有進入外蒙古。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黨領導的「蒙古臨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這與在庫倫的蒙古上層王公和恩琴俄國「白匪」形成了對立,並展開戰鬥。由於實力相差懸殊,蒙古人民黨邀請蘇聯紅軍入蒙參戰。1921年5月,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在買賣城外打敗了恩琴的軍隊,挽救了危在旦昔的蒙古人民軍。隨即於7月佔領了庫倫。7月10日,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在俄國的慫恿下,外蒙古再次宣布「獨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中國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佔領。

北京政府的實權人物曹錕和吳佩孚,迫於人民的壓力,以中國政府名義發布措詞嚴厲的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東北的張作霖也通電譴責俄國,對外蒙古的「獨立」異常憤慨。他不顧被其他軍閥吞併危險,獨自發兵外蒙,與外蒙和俄軍作戰,試圖以武力解決外蒙糾紛。然而,由於內戰原因,張作霖害怕曹錕、吳佩孚藉機出兵東北,奪回部分失地(這些失地至今還在中國轄區)就不敢再貿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吳在北邊要對付張作霖,南邊要對付其它各省軍閥,生怕出兵外蒙會喪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實權,因此只有隔岸觀火,除了口頭譴責蒙獨外,無可奈何。

自那時起,蘇聯紅軍就一直留在外蒙古。這期間,那些在蘇俄控制下、被剝奪了權力的蒙古上層王公開始醒悟,後悔分裂中國的行為,紛紛逃到中國要求發兵收回蒙古主權,趕走俄國人。但是蘇聯不斷增加駐蒙軍隊規模,阻撓中國收回外蒙古主權的行動。


二三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中國除了內亂混戰,便是抗日戰爭。長期陷於內亂的中國,一次次地喪失了收回蒙古主權的機會,使蒙古獨立的生米逐步變成熟飯。

列寧在世的時候曾經說,要把沙皇掠奪的亞洲土地還給亞洲人民,他承諾,當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后,蒙古將自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在列寧死後,斯大林完全背棄了列寧的諾言,他殺掉了曾經對列寧的講話有過記載的一位國防部副部長,然後拒不承認列寧說過的話。從此在蘇聯再也聽不到要歸還蒙古的聲音。蘇聯軍隊就這樣還一直賴在外蒙古。

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塔會議,是外國列強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當時,日本戰敗已成定局。美國估計,要達到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戰略目標,美國還要多犧牲幾十萬的軍隊。為此,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英的重要議題就是爭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無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斯大林之間進行的。蔣介石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面對斯大林的重壓,於1946年1月5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有權公投獨立。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使得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行動變得毫無意義。美國後來為當初對蘇聯做出太多的讓步、犧牲太多的中國利益而後悔過,但為時已晚。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蔣介石在退到台灣后,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這就是所謂的「控蘇案」。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華民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主掌中國政局后,由於當時與蘇聯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斯大林蠻橫強硬的立場,使新中國的領導人在國家統一與社會主義大家庭之間左右為難。而新中國百廢待興,又需要蘇聯的大量援助。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黑龍江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土地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終在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時,也被迫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後,毛澤東開始與蘇聯交涉,試圖解決包括蒙古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通過談判,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歸還了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是當周恩來提出蒙古問題時,遭到了赫魯曉夫的斷然拒絕。中國大陸再次失去了收回蒙古主權的機會。中國的這次行動,很快傳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們立即行動,在蘇聯的監督下與中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隨後,中國和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

中蘇關係破裂以後,蒙古也亦步亦趨跟隨著蘇聯的指揮棒叫罵中國。至九十年代,蒙古已與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建交。蒙古形如「蘇聯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在默默過去的幾十年中,中蒙關係幾乎完全等同於中蘇關係。自從六十年代后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在中蒙邊境上屯下重兵,對中國形成巨大威脅。到了1986年,鄧小平與蘇聯談判關係正常化時,提出了中蘇關係的「三大障礙」,其中之一就是蘇聯在蒙古邊界的駐軍。在倡導新思維的戈爾巴喬夫領導下,蘇聯宣布開始從蒙古撤軍, 1992年蘇聯紅軍全部撤出蒙古。

2006年第10 期《軍事文摘》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orums/viewtopic/t=153919/lang=schinese.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52

帖子

9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94
3
來福 發表於 2008-3-27 04:0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敵人首先是日本,之後是俄國。老美怎麼也算不上。日本狼是完全沒有人性的惡狼,北極熊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狗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