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需緊緊把握印度走向以防鑄成大錯![轉貼]

[複製鏈接]

8

主題

84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aniel.arthur 發表於 2008-3-13 0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一個希望與中國進行競爭的大國,印度  的發展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當美國在南亞地區對印度進行拉攏之後,中國方面更需要注意到印度的戰略走向。無論如何,一個有敵意的印度是不符合中國利益的。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矛盾。印度戰略地位的上升使得其在擁有更多國際資本的同時也失去了躲避世界戰略交鋒的可能性。

成也經濟  ,敗也經濟。印度趕上了時候,卻因為趕上了時候而捲入了一場無法逃避的鬥爭。美國對於世界的慾望,新的大國的崛起,印度自身的光榮與夢想在新的世紀交織在一起。歷史,也註定了印度將留下他的痕迹。

    極度自尊之國度必有極度自卑之處,數百年被殖民的命運,讓這個國家渴望強大。也正因為這樣,印度迅速踏入了他無可逃避的戰略十字路口。

美國想要獨霸世界。只不過,這個宏大的目標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是難以想象大。對於實力的要求  也是美國以一國之力所難以達到的。因此,美國需要戰略夥伴。

    亞洲的中國讓美國嗅到到了危險的信號。美國清晰地認識到,他當前對於中國的遏制是不得力的。韓國已經鬆動,日本也現頹勢。台灣這顆棋子則由於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而日益燙手。西面的中亞據點沒有穩固的戰略線連通美國控制的海洋,孤立的中亞只能發揮牽制和拖延的作用。

    當前的中俄關係,美國難以有效破壞。更何況,作為牽制和破壞歐洲一體化的棋子,美國不需要一個由於上一輪戰略崩潰而失去主動性的俄羅斯。印度幾乎就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棋盤上所余不多的得力棋子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顆。

    美國需要一個在國家規模上並不過分遜色於中國的戰略棋子來實現對中國的戰略牽制。以拖延中國東進西出的步伐。

    於是,美國從武器銷售到核問題上都給印度大開綠燈。美國期望通過這些手段來拉攏印度。

    拉攏印度,除了很明顯的牽制中國的目的之外,更深層次的是對於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實質破壞。美國一方面希望製造中俄軍事同盟的假象,另一方面又期望從實質上對中俄關係進行破壞。印度,便是美國達到這一戰略目標的可利用媒介。

出於歷史和地緣角度上的考慮。俄羅斯顯然更為放心印度。畢竟,俄羅斯和印度之間沒有土地接壤。這從地緣政治上隔絕了最高層次衝突的可能性,即領土衝突。至少從民眾層面上帶來了最基礎  的安全感。而中國,恰好與俄羅斯和印度都接壤。

    一旦印度和中國起衝突,俄羅斯將不得不進行選擇。雖然從世界格局的角度上來看,政治家能夠認識到中俄兩國長期的戰略夥伴關係是反霸權和多極化的戰略基石,但是這一點,未必能國讓全部人,特別是普通民眾接受。如果俄羅斯選擇印度,則在這場美國誘導印度挑起的零和博弈中犧牲了中國。

    事實上,正因為零和博弈的客觀存在,中俄印三角一向被認為是空中樓閣般的存在。從FC-1的RD-93發動機問題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零和博弈這一現象出現於中印關係之中。

    美國把印度當成棋子,印度卻並非真正的棋子。一個日益崛起的印度已經不再願意以單純棋子的身份參與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大棋局中來。因此,無論是核協議的誘惑還是宙斯盾系統的誘惑,都沒能簡單地把中印關係推向對立甚至對抗。

    印度未來的戰略目標在印度洋和中東地區,這其中,又以印度洋為先。東面和北面,缺少戰略擴張的空間,無論印度怎麼鬧騰,其實質都是防禦性的,至多也是攻勢防禦性質的。

    無論是印度洋還是中東,都是美國霸權目標下的核心利益。這一點,印度有清晰的認識。

    印度所做的一切無非兩個相對模糊的目的,減小阻力和增大助力。減小阻力來自於美國,增大助力同樣應該來自於美國。畢竟,只有美國才是當前印度洋地區的決定性力量。

    或許,我們看到了一個對中國有敵意的印度。可是,至少到現在為止,印度還沒有能夠對我國形成實質性的戰略威脅。印度對中國的所謂敵意,更多體現於口頭和媒體之上。除了少數類似於RD-93發動機的問題。

那麼,在RD-93問題上的做法,似乎已經超越了口頭界限。這裡,筆者有必要對這個特例進行說明。印度是以其自身國家利益為前提進行運作的。在大方向上,印度停留於口頭的與中國鬥爭。可在具體事件上,印度不可能完全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巴基斯坦問題上。印度削弱巴基斯坦的想法就和中國致力於削弱日本一樣重要。而這一舉動,又事實上給了美國希望。似乎,印度在達到美國的目標。即與中國進行零和遊戲  。既惡化自身對華關係,又惡化中俄關係。而事實上,這又並不是中印關係中的普遍現象。印度,以這種方式在獲利的同時給美國下餌。

    印度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可也非常有效。簡而言之,那就是待價而沽。

    印度並未實質上牽制中國的力量。雙方的關係應該定義為競爭而不是鬥爭。因此,美國在東西兩線壓力依舊。在歐洲仍然作為美國戰略重點的情況下,美國極有可能削弱其在印度洋地區的海洋存在,並賦予印度地區警察的職責。在地區警察的招牌之下,印度會將自己在印度洋範圍內發展海權努力所帶來的阻力削減到最低。

同時,由於印度的反華步子不大,沒有對中國形成實質性戰略牽制。美國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籌碼,以拉攏印度參加  其反華陣營。

    當然,美國並非無法發現印度的想法。可是,發現了未必就能夠破解。放棄又或者加大籌碼。這又聯繫到了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中來。除非美國事實上放棄對於中國的戰略圍堵,否則,美國難以輕言放棄印度這枚戰略棋子。

    中國不能被動等待,至少主觀上不能。命運,需要自己去爭取。只不過,我們不能像美國那樣投入過多的利益。否則,則又使自己進入了中美關係的零和博弈,這同樣是印度得利我國失利的事情。我國必須至少保證自身在這一三角關係中不失利。更為理想的結果是中國也在這一戰略博弈中得利。

    逆向來思考的話,我們就要盡量避免阻止甚至直接間接推動印度達到其戰略目的。當然,這方面又要盡量考慮到中印潛在對抗的可能性。

    美國是以印度來遏制中國,中國則要通過俄羅斯和巴基斯坦來調整對印關係。

    俄羅斯方面更容易理解些。即是通過俄羅斯對印度的影響來促使印度和中國保持戰略默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俄羅斯就像是中印關係的一種潤滑劑,調和中印關係。不過,這裡也需要考驗中俄的默契程度。如果俄羅斯不能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中俄戰略夥伴關係,而片面地偏袒印度,則有可能使得中印零和搏弈普遍化。中印個體事件上的零和搏弈不可避免。這就需要俄羅斯通過其他方面的補償來讓這種零和搏弈的最終傷害不明顯甚至消失,讓中方對於零和搏弈這一明面上印度所需要的戰略誘餌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即通過俄羅斯能動的介入,讓中印雙邊的零和搏弈變成三邊的戰略默契。

至於巴基斯坦方向,則可以從兩個方向來做工作  。一是穩固巴基斯坦,不給印度以陸地利益的誘惑。二是調和印巴關係,減少印度的陸地威脅感,將印度的注意力轉移到海洋方向。看似矛盾,但實際上就是度的把握。

    印度的資源終究有限,海洋方向不是當前中印競爭的主要方向,也不是印度對中國的主要牽制力量。兩害取其輕,中國方面自然是希望印度的戰略資源向海洋方向傾斜。

當前印度海軍發展的巨大戰略空間,遲早會轉化為印度洋地區的強力海權力量。則印度搏弈的本錢增加  是必然的結果。本錢增加,又會支撐印度的戰略雄心。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雄心首先威脅到的還是美國的全球霸權和印度洋區域利益。至於美國什麼時候確認印度的海權威脅,則是美國政治家的事情了。

不可否認,中印之間存在不可預料的因素可能影響到雙方的戰略默契。這方面則是考驗政治智慧  的時候,不是筆者靠紙面描述所能夠解決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媒體的宣傳對於雙方加強戰略互信的意義是巨大的。畢竟,民意導向對於任何體制的政府的影響在這個時代  都是顯而易見的。

    戰略默契的建立需要有付出。即能夠看清局勢,以忍耐某些或許看起來很尖銳但無實質衝突的問題。比如,印度海軍所謂的南海存在,對於中國來說,就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不必反應過激。這也是對於自身力量及謀略的必要自信。

    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我國崛起的必然步驟就是東線突破。在實現最大利益的要求下,謹慎是必要的。承受一場崩潰性的戰略失敗的後果,很可能是印度從默契轉變為對抗。因為失去了美國的最大牽制力量之後,印度則必然從中國身上撈取實質利益以準備新的角逐。同時,也要考慮到東線突破對印度的帶來的影響。展現出過分的實力則有可能威脅到印度棋手的身份。印度可能因此徹底投向美國,以借力模式來維繫自身的棋手地位。過早勉強實現東線突破,則又會帶來一種咄咄逼人的印象,使得印度將中國定義為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國家。這也是可能導致印美關係走近的一種情況。單從對印關係的角度上來看,瓜熟蒂落還是最理想的結果。其條件即印度的海洋力量已經對美國印度洋海權存在實質威脅,美國在第一島鏈崩潰的同時無法再組織東線對中國的戰略壓迫。那個時候,恐怕無論印度怎麼想,美國都會進行必要的戰略取捨。在西太平洋局勢無法挽回的時候,開始限制印度的海洋力量,以避免繼而丟失印度洋利益。美印衝突期,也將由此到來。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政治。很多中國人反感台灣問題聯繫到美國。而實際上,台海問題的牽連要遠遠大於人們的想象,包括筆者上面提到的印度。東線破局的連帶影響之大,也不是簡單的話語所能夠描述清楚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戰略一盤棋。本文,筆者在此方向也只是略微著筆,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印度前路的迷霧,不也是我們的迷霧嗎?

4

主題

345

帖子

7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4
沙發
mikire 發表於 2008-3-13 03:42 | 只看該作者
印度到底比中國落後多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84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3
 樓主| daniel.arthur 發表於 2008-3-13 08:28 | 只看該作者
落後的距離是很大的,不僅僅在於經濟總量上。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上的差距不是一天兩天能幹上的。不嚴謹,不細緻,或者說根本沒有這種基因。這種性格對於一個要工業化的國家是致命的。而想跨過工業化變成發達國家的可能性很小。
軍事水平有時很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看看印度自主的軍事實力,就知道差距多大了。這個也是美國為什麼目前根本不把印度看做個潛在競爭對手的原因。其實美國在分析一個國家實力上,還是很有眼光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