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國無奈的敗局及多米諾效應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08-3-3 2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2008年3月3日20:47:13(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香港《經濟導報》張銳/2008年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在經過了「拉鋸式」博弈之後終於落下了帷幕。2月22日,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不得不放棄了自己所堅守的最後防線,並齊刷刷地被動接受了國外鐵礦石供應商再次提價65%的蠻橫要求。這種凄涼的結局無疑帶給了中國鋼鐵企業難以名狀的扼腕長嘆,也引發了我們對中國鋼鐵業的再思考。()

無奈的敗局()

雖然從2003年起中國鋼鐵企業就座到了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談判桌上,但至今卻沒有一次凱旋而歸。五年時間中,中國鋼鐵企業分別接受了國際鐵礦石生產商18.62%、71.5%、19%、9.5%和65%蠻橫要價。()

市場供需狀況是決定鐵礦石談判最終結果的根本力量。目前全球鐵礦石行業格局是,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和力拓(Rio Tinto)等三大礦業巨頭就掌握著世界鐵礦石海運量的70%,控制著國際市場80%的鐵礦石資源。與此相對照,2007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3.8億噸,佔全球鐵礦石總進口量的60%。一邊掌握著市場供給的絕對話語權,一邊不能支配自己的需求而必須委求於人,談判地位的不平等從一開始似乎就註定了最終的結果。()

誰都知道長達二十八年來的國際鐵礦石談判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慣例:當任一供需方就鐵礦石價格達成協定后,其他供需方則毫無爭議地予以接受和認可。2007年鐵礦石談判,中國鋼鐵企業有幸取得了價格的「首發權」,最終使鐵礦石價格漲幅壓縮到了9.5%。2008年的國際鐵礦石談判中,中國鋼鐵企業已經下定了將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2007年水平內的決心,而且日本鋼鐵企業也答應與中方結成談判「統一戰線」,然而,由於日方的「反水」而最終前功盡棄。先是日本新日鐵接受了淡水河谷漲價65%的要求,接著是韓國浦項緊步跟進,最後是德國最大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俯首稱臣,中國鋼鐵企業在這種背景下孤立地矜持和固守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多米諾骨牌效應()

就在國外鐵礦石生產商觥斛交錯慶祝自己談判勝利的同時,中國鋼鐵企業卻不得不再一次忍受切膚之痛。按照65%以上的漲幅,2008年中國每噸鐵礦石進口價格將增加33~34美元,若2008年鐵礦石長期進口合同仍為3.8億噸(實際上已超出了很多),那麽中國鋼鐵行業需要多支出900多億元人民幣。()

留給中國鋼鐵工業的唯一出路就是通過提高鋼材價格從而稀釋鐵礦石的漲價壓力。目前,寶鋼、攀鋼、鞍鋼等國內二十多家鋼鐵企業紛紛拉起了漲價的大旗。國內鋼鐵品種出廠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普漲了200~500元。作為鋼材價格進一步上升的接棒者,國內的許多行業都將承受鋼鐵行業的價格轉移之痛?()

●造船業:以中國大量製造的17.5萬噸散貨船為例,其船身要用到2.3萬噸的鋼板,如果鋼鐵企業只轉移一半的價格上漲因素,該類船?的製造成本將提高五分之一。()

●工程機械:鋼材在工程機械行業原料成本中所佔比例較高,部份企業已經達到90%以上,平均在70%左右,因此鋼鐵價格上漲對機械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成本方面。()

●家電業:以鋼材等為代表的關鍵性原材料成本至少佔據白色家電整機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國內鋼材價格應聲上漲,產業鏈下游白電產品必然喊漲。()

●汽車製造:數據表明,一輛轎車重量的近70%是鋼鐵,商用車、重型卡車和大客車更是渾身鋼筋鐵骨,因此,鋼材價格上漲將使目前平均利潤只有4%的中國汽車業日子更加難熬。()

●房地產:鋼材漲價對下游的房地產業將產生直接的「傳導效應」。專家分析,以用鋼量較少的磚混結構房屋計算,每平方米用鋼量在10~30公斤之間,而框架結構的房屋用鋼量則較大,每平方米用鋼量在40~50公斤之間。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一噸鋼材每漲100元,房地產開發成本就上漲10元。不過,房地產開發商絕對不會將價格風險鎖定在自己的身上,其一貫做法就是推高成品房價格。()

靠自己張揚話語權()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鋼鐵產量達到了4.89億,佔全球鋼鐵產量的73.9%,連續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不僅如此,在國際市場需求旺盛拉動下,2007年中國鋼鐵凈出口5488萬噸,再次搶佔出口額的頭把交椅。無論從哪一個方面分析,國際鋼鐵及其原料市場都不應該忽略來自中國的聲音。然而,中國卻缺乏撼動國際鐵礦石價格市場的話語權,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鋼鐵行業十分鬆散的組織結構。()

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排名前五名的鋼鐵企業產量佔全國鋼產量的24%,而俄羅斯是81%,日本是89%,歐盟是87%,韓國僅浦項一個企業就佔據了韓國69%的份額,而法國的阿賽洛鋼鐵公司幾乎囊括了法國的鋼鐵生產,但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也只有2200萬噸左右,佔全國總量的比例僅為7.8%。()

具體到鐵礦石價格的商業談判,儘管參與談判的寶鋼等代表企業在鋼鐵行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卻很難保證國內上千家企業能夠「用一個聲音說話」。實際上,就在寶鋼和外方談判膠著的時候,國內就有些中小企業和鐵礦石貿易商與國外鐵礦石供應商「眉來眼去」,他們大量進口鐵礦石的囤貨行為導致了現貨價格攀升,從而無形之中增加了談判的難度。()

一雙筷子易折斷,十雙筷子抱成團。中國鋼鐵企業要想徹底擺脫受制於人和屢遭閹割的被動與尷尬,必須進行產業組織的重新架構,提高行業的規模和集中度。()

打通上游渠道()

研究發現,與中國一樣對國際鐵礦石保持高度依賴的日本儘管屢屢接受了鐵礦石生產商的不公平協議,但日本鋼鐵企業卻處變不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鋼企早已深入到了上游產業的腹地,並形成了一種資源互補機制。根據國際金屬和礦產工業的權威機構AME提供的資料,在澳大利亞二十四個主要的鐵礦中,八個有日本公司直接參股。其餘的十六個鐵礦日本的企業也間接參股;在巴西的二十二個鐵礦中,日本公司同樣有參股。牆內損失牆外補。日本鋼鐵企業固然要為鐵礦石的漲價痛苦埋單,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做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日本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世界鐵礦石最大需求方,中國鋼鐵業有著向上游產業擴張的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專家認為,如果在未來的五至十年裡,中國鋼鐵業境外權益礦達到2億噸,將從根本上打破鐵礦石供求格局,增加中方鐵礦石談判的籌碼,大大提高議價能力。()

可喜的是,國內許多企業已經紛紛邁開了進軍境外鐵礦的步伐,如中信泰富已經開工建設西澳大利亞SINO鐵礦項目,其年產鐵精礦將達1200萬噸。中機公司對加彭貝林超過5億噸鐵礦石儲量的開採正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同時,寶鋼與FMG公司簽署合資協議,將勘探並潛在開發位於西澳地區的目標為10億噸磁鐵礦的礦產資源。而一個最令人關注的消息是,中國鋁業集團日前出資140億美元一口吃進了力拓9%的股權。但是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鋼企在國外礦山直接參与開發的鐵礦石量只佔進口量的23%,而只有境外開礦的礦石佔到了進口比例的50%,才能使中國鋼鐵企業的市場需求優勢轉換成市場開發優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