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和親密戰友阿爾巴尼亞是如何決裂的

[複製鏈接]

10

主題

385

帖子

8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言 發表於 2008-2-16 08: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會議后結成的親密關係,在70年代經歷了曲折複雜的歷程后,到了1978年底終於徹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與中國的一切貿易、文教、科技關係,僅僅保留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中阿關係這種「冬眠」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83年。《縱橫》最近一期刊登郭毓華撰寫的《從親密戰友到徹底決裂的中阿關係》,現摘錄其中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1971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來華。在16日中美兩國同時宣布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訪華。當時考慮到兄弟國家對此可能產生誤解,所以中國總理周恩來除了向其他兄弟國家的領導人通報有關情況、作解釋外,很快就約見了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詳細介紹中方與基辛格會談情況,說明中國邀請尼克松訪華的想法和對美國的政策,說明這是中美之間的「談判升級」,是美國「找上門來的」。特彆強調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不會拿原則作交易。阿爾巴尼亞大使說要回國作彙報。

  阿大使回國彙報后返回北京時帶回了霍查簽署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遞交給周總理。信中對中國調整對美國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認為中國的決定「突然」,指責中國沒有同阿爾巴尼亞「預先磋商」。說「在共產主義歷史上,有過同敵人進行各級會談的很多例子,但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可能重現,因為那是在不同的條件、時間和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信中說:「你們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不受歡迎的,我們不贊成、不支持你們這一決定。」信件詳細闡明了阿勞動黨反對的理由,認為中國的作法「在原則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中阿之間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毛澤東主席1974年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堅決反對這一理論,認為「三個世界理論是宣揚和推行種族主義,要統治全世界,奴役全人類,是反革命和沙文主義的理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機會主義的變種」,是「反馬列主義的」。阿對中國發展同羅馬尼亞的往來,以及改善同南斯拉夫的關係和邀請鐵托訪華,也表示極其不滿,對中國進行攻擊。這些使已出現嚴重政治分歧的中阿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在1976年以前,阿爾巴尼亞除對尼克松訪華問題正式表示過不同意見外,在同中方的接觸來往中都避免提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強調雙方的團結。

  1971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參加。中共根據當時國際共運狀況改變派代表團參加兄弟黨代表大會的做法。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對中共的決定表示「不可理解」。1974年初,阿勞動黨中央提出擬派謝胡率黨政代表團訪華。中方估計可能是要談阿爾巴尼亞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援助問題,由於中國的五年計劃尚未制定,難以洽談,故予婉拒。對此,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表示不滿,懷疑中國改變了政策。為了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中國於當年11月派姚文元率黨政代表團去阿參加阿爾巴尼亞解放30周年慶祝活動。姚文元對中國未能接待謝胡作了解釋,並表示歡迎阿派代表團到中國洽談經濟合作問題。之後,中方又多次表示歡迎謝胡訪華,但謝胡一直未成行。

  1975年以前,中國國慶,阿方除舉行慶祝集會外,一般都由霍查率阿勞動黨全體政治局委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阿爾巴尼亞的國慶,中國也隆重慶祝,先由周恩來總理後由葉劍英為首的多名中共政治局委員出席阿爾巴尼亞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中國訪阿的團組,霍查或謝胡一般都會會見。阿來華訪問的代表團,周總理一般都接見。1971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以阿爾巴尼亞為首的23國關於中國席位問題的提案。

  霍查、列希(阿爾巴尼亞國民議會主席)、謝胡致電毛澤東、董必武、周恩來祝賀。阿爾巴尼亞政府決定派他們認為「最好的外交官之一」馬利列重返聯合國工作,以便對新參加聯合國事務的中國代表團提供必要的幫助。謝胡對正在阿訪問的以方毅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說:中國同志在這方面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將全力以赴。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上,阿爾巴尼亞是出了大力的。

  總之,在中阿兩國之間分歧不斷加深和擴大的情況下,雙方都還願意保持友好關係,所以,政治關係方面基本上保持正常,但是,中阿高層來往減少,熱情也呈下降趨勢。雖說中阿之間的政治溫度呈下降趨勢,中國仍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援助。1970年8月,阿派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凱萊奇率領阿爾巴尼亞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商談阿爾巴尼亞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年)中國向阿提供經濟援助問題,其提出的經濟要求共計為32億人民幣。中國根據阿實際需要和中國的可能,決定提供長期無息19.5億人民幣。同時中阿還簽訂了為期五年的長期貿易協定。阿方要求中國更多地接受阿爾巴尼亞的香煙、煙葉、成衣等,中方也同意了。阿方對此次談判結果十分滿意。

  謝胡11月3日寫信給周總理說:「我們再次熱烈地感謝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慷慨援助和對阿爾巴尼亞一貫所持的國際主義和兄弟般的態度。」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總理,提出了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1980年)期間對中國的經援要求。阿要求中國提供新貸款,在貸款項目下提供成套設備20個項目,一般物資98項,另外要求提供現匯貸款5000萬美元。以上三項共約值50億人民幣。1975年6月阿爾巴尼亞派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為首的政府經濟代表團來華商談。中國認為過去對阿援助已經不少,這次阿方要求援助的數量過大,不僅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要求,也不利於阿爾巴尼亞自力更生地發展國民經濟;另外認為阿方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自力更生能力,所以決定少給一些援助。在周總理會見代表團的談話時強調中阿雙方應實事求是。李先念、李強、方毅等與代表團進行多次會談。

  中方向阿提供的援助與阿方的要求之間差距較大。阿爾巴尼亞代表團派人回國請示,后查爾查尼以阿黨中央名義宣稱:對中國突然地嚴重減少對阿援助「很不理解」、「很不滿意」、「嚴重不安」,堅持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需1976— 1980年應償還的貸款。李先念對中方這次提供的援助作了解釋,除同意延期償還貸款外,在其他方面沒作出大的讓步。阿要求提供石油專項貸款和派人勘探石油,中方沒同意。在7月30日雙方簽訂的中國向阿提供的貸款協定中,中方提出的數額為10億元人民幣。在這次談判中兩國還簽訂了1976—1980年長期貿易協定。五年貿易額規定為1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各5億元人民幣。阿方還一再要求中方提供糧、油,中方堅持未供;而中方需要的原油、瀝青,阿方也未給。

  對這次談判的結果,阿方很不滿意,代表團團長表示「無法理解」,說在美帝蘇修對阿爾巴尼亞封鎖和侵略、國內階級敵人顛覆破壞的時刻,中國減少援助,使阿處於極為嚴重局面,表示「遺憾」。阿代表團回國后未像過去那樣宣傳。過去每談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援助后,代表團回到國內同中國使館人員見面時都要宣傳中國給阿的巨大援助,中國使館外交官到機場迎接代表團時,首先是大談在北京談判的成果,會向中國表示兄弟般的謝意,會感謝中國給了阿爾巴尼亞巨大的國際主義援助等。此次代表團回到地拉那機場時,見到中國外交官迎接,根本不提在北京談判的事情,更沒有感謝一類的話。代表團回國后不久,在阿爾巴尼亞的半山坡上刷出了紅色大標語,內容是:阿爾巴尼亞人民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阿爾巴尼亞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幟。這很清楚指的就是中國,因在那個時期,不可能也不會指美國和蘇聯,因為他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經濟方面的關係。從此以後,中阿之間在各方面降了溫,阿當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國國慶及八一建軍節招待會的規格。

  中國未能滿足阿爾巴尼亞對外經援、軍援的龐大要求,成為後來中阿關係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要求無法全部滿足,也無法及時滿足,阿不但不體諒中國的困難,反而把不能滿足對它的援助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

10

主題

385

帖子

8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6
沙發
 樓主| 無言 發表於 2008-2-16 09:10 | 只看該作者

我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轉冷內幕

《中共黨史研究》2006年第4期發表了由原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范承祚口述、宗道一等整理的文章,記述了中阿關係轉冷的內幕。

曾經的「春夏」季節

  1949年11月23日,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建立了外交關係。以後,差不多整個50年代就是兩國

關係的「春季」。50年代的中後期和60年
代,中阿共同反對蘇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鬥爭
中互相支持。這時期堪稱兩國關係的「夏季」。

  然而,阿主要領導人很敏感。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赴越南參加胡志明的葬禮,途經北京,周總理和他在首都機場會晤。阿爾巴尼亞表現反感,為此,在出席我們建國20周年慶典上,他們還特意降低了規格。1972年,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也引起了阿領導人的強烈不滿,其報刊對此發表了一系列極不友好的文章。

阿攻擊我內外政策

  1975年,我作為使館參贊到阿工作。自1976年11月阿勞動黨七大以來,其主要領導人公開攻擊中國內外政策。尤其是那位「一號」領導人,屢次攻擊中國領導人是馬列主義的「叛徒」。我國如何對待呢?兩句話,8個字:罵不還口,置之不理。

  那位「一號」領導人還曾把他們的黨內鬥爭同周總理連在一起,胡說周總理給巴盧庫施加壓力,從而使巴盧庫這個「反黨集團」在周恩來的「修正主義路線」面前屈服了。這簡直是胡編亂造。1972年冬,在巴盧庫(時任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再次率軍事代表團訪華時,周總理和他長談,是我現場做的翻譯。阿方提出龐大軍事要求的單子:用已有的和爭取從中方要到手的500輛甚至更多的坦克,部署在亞得里亞海濱,建築一條對付以美帝為首的北約和蘇修為首的華約的「鋼鐵長城」。周總理指出,仗不能這麼打,就是按照你提的要求給你500輛坦克,你也不一定打得過人家。阿方還「提供」他們獲得的最新情報:美、蘇要搶先武裝奪取阿爾巴尼亞,所以阿方要中國給它如此大的軍援。周總理指出,阿爾巴尼亞沒有制空權,沒有制海權,萬一要打,也只能打運動戰。周總理最後說:「現在還看不出美、蘇都要搶先武裝奪取阿爾巴尼亞。」

  周總理的這番坦誠的講話很有說服力,怎麼被歪曲成「向巴盧庫施壓」呢?阿高級領導層在肉體上消滅「巴盧庫軍事反黨集團」主要成員的同時,還公開胡說巴盧庫的修正主義路線「通向遙遠的地方」,意指中國。

對阿援助:斷!撤!停!

  到了70年代中期,隨著中阿關係的繼續惡化,對阿方要求的援助,中國當然不能再那麼慷慨答應了。阿方就故意對我國的供貨、派專家等問題不斷挑剔,接二連三地對中方有意責難和無理挑釁。

  1978年7月7日,中國政府照會阿政府,被迫停止經濟、軍事援助,接回援建工程的技術人員。1978年9月,阿宣布廢除中阿輪船股份公司的協定,解散該公司,中斷了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我個人非常擁護鄧小平斬釘截鐵的態度:斷!撤!停!這就是對阿斷援助,撤專家,停項目。

  長期以來,我國對阿援助太多太多,這個大包袱越背越重。我方當時有人主張對阿爾巴尼亞減少援助,而不是全撤。幸好沒有這樣做!我們要是真的只是減少援助,他們還會拖住我們,還得不斷地罵,使我們陷入被動。

  斷援后,阿方也不再找我們「抗議」了,中國多年提供的貸款,阿當然不會還,就只能記在賬上了。至此,中阿關係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冬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385

帖子

8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6
3
 樓主| 無言 發表於 2008-2-16 09:13 | 只看該作者

耿飈:對阿爾巴尼亞援助說「不」的人 , 看看那時是怎麼折騰的!!!

1969年5月16日,耿飈作為黨的「九大」後派出的第一位大使,來到阿爾巴尼亞首都的地拉那。他遵照中央方針,為推動和增進兩國團結合作的關係,積極開展友好工作。但是,他從阿領導人談話中漸漸地察覺到,中阿兩黨在一些國際問題和觀點上有著深刻的分歧。特別令他憂慮和棘手的是我國對阿的援助問題。

  對阿援助高達90億元

眾所周知,我國對阿援助一直是在遭受帝國主義勢力封鎖,全國人民勒緊褲帶的情況下提供的,從1954年以來,我國給阿的巨額經濟、軍事援助高達90億元人民幣。要知道,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300萬,平均每人高達3000多元。這對當時每月工資僅幾十元的中國廣大工人和一年收入只有十幾元、幾十元的中國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可是,在阿方領導人看來,向中國伸手要援助似乎天經地義。阿勞動黨總書記霍查曾毫不掩飾地說:「你們中國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阿總理謝胡竟然反問道:「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李先念訪阿期間曾問謝胡:「你們拿了我們那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謝胡的回答說:「我們根本沒有考慮過還的問題。」

  驚人浪費令人痛心

身負中國駐阿特命全權大使重任的耿飈,在阿一些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感到問題非同小可:第一、阿方在向我國提出援建電視台時要求做到:每個農業社都有電視。而當時在我國廣大的城鄉除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連黑白電視機都少得可憐!第二、我援阿紡織廠建成后,他們卻無米下鍋沒棉花。我方還得動用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外匯為其進口棉花、織成布、做出成衣,反過來硬要賣給我們從中賺錢。第三、我對阿方提供的軍事援助項目之繁多,數量之巨大,遠遠超出了阿國防需要。第四、我援建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阿方一公頃地達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令耿飈尤為痛心的是,阿方對我援助物資的浪費驚人。他親眼看到:在阿方馬路邊大量堆積的電線杆,是用我國援助的優質鋼管做成的。我國援助的水泥、鋼筋,絕大多數被阿方在僅有2.8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到處修建烈士紀念碑,高達1萬多個!我國援助的化肥也被堆在地里,任憑日晒雨淋……

  大膽提出意見

耿飈,這位貧苦農民的兒子,童工出身的外交官,心潮難平,寢食不安。他認為,對友好國家進行援助,一定要按照我國的實際能力量力而行;要根據對方實際需要用好援助的物資。如果像現在這樣援助,實際上是把我國人民的勞動成果倒進了一個無底洞!這不僅加重了我國經濟困難,而且也養成了對方的懶惰習慣和依賴心理。作為大使,應該把這一真實情況如實向國內高層領導反映。

他將一股激情凝聚筆端,給當時主管歐洲事務的喬冠華副部長寫了一封長信,一針見血地提出:我國對阿的援助客觀效果並不好,不但沒有使他們的經濟得到發展,反而助長了他們的驕傲、懶惰和依賴思想。他大膽提出了對援阿規模、內容和方法均重新考慮、通盤調整的重大建議。喬冠華對他如實反映情況的精神和膽略表示讚賞,對他提出的修改援阿方略的建議也表示肯定,立即將耿飈的信轉報中央。不久,當耿飈回國述職時,李先念風趣地對他說:「你膽子真不小呵,敢說阿爾巴尼亞的『壞話』!你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意見的人。」

  摘自《文摘周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26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1
4
吹又生 發表於 2008-2-21 22:5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了緊褲腰帶,養了一幫忘恩負義的東西-----越南、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2487

帖子

63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4
5
EagleEye 發表於 2008-2-22 00: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吹又生 於 2008-2-21 06:54 發表
中國人了緊褲腰帶,養了一幫忘恩負義的東西-----越南、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

沒有羅馬尼亞。有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2487

帖子

63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4
6
EagleEye 發表於 2008-2-22 00:15 | 只看該作者
阿爾巴尼亞因中國與美國接觸而斷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結果阿爾巴尼亞自己卻完全投入了美國的懷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5: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