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到底能治哪些病?

[複製鏈接]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8-2-14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嘉陵  撰文

    經常有人會問:「中醫到底能治哪些病?」

    很顯然,大家問的這個「病」指的是西醫的那個疾病概念。由於這個提問的指向是「跨領域」的,要回答好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並不容易。如果有人提問「西醫能治(中醫的)哪些證」、「表演高空雜技的演員參加奧運會弔環、高低杠、跳高比賽如何」一樣,可能很多人立即就會說,你這是什麼問題呀,一點不著邊際。但這種方式的提問,卻「逼著」中醫必須回答,因為中醫現在的生存環境,已不允許中醫只局限於用中醫的「病」和「證」的說法來回答。這看似委屈的事,也許對中醫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

    中醫對西醫所診斷出來的「病」進行治療,也僅有百餘年的歷史。中醫在上千年臨床實踐中所採取的治療方式,都是以「證」為中心展開的,即所謂的「辨證施治」。因而,在西學東傳之前的中醫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專門針對西醫所診斷出的「病」進行針對性治療的學術理論和臨床經驗,有的都是針對中醫意義上的「病」和「證」的臨床解決方案。

一、中醫治療疾病從何入手

    中醫臨床上是以「證」為核心的,明顯不同於西醫的「病」。雖然疾病的主體只有一個,但中醫與西醫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同一個人體的疾病狀態,也就完全可能得出對病變不同的 「說法」和「結論」。在此情況下,西醫的「病」與中醫的「證」,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關聯或穿插也就很正常了:

    中醫的一種「證」可以存在於西醫多種「病」之中,也就是說西醫不同的「病」,都可以出現中醫相同的「證」;

    而西醫的一種「病」在不同人的臨床表現中,則可以分別表現出中醫的多種「證」。

    此外,中醫的某些「病或證」與西醫的某些「病或征」在認識上和術語表述上有一致性,另外一些則有相似性,但還有不少根本就難以「銜接」。

    不少人對中醫與西醫的這個特性並不了解,往往將中醫的「證」與西醫的「病」進行混淆,僅僅從西醫的「病」的角度來認識和評價問題,就會質疑中醫怎麼一種病會有這麼多種「說法」和治療方法?進而還會指責中醫治病怎麼沒個譜?甚至還以此得出了中醫不科學的結論。其實,西醫對某一種疾病的治療也並非只有惟一的選擇,但卻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似乎西醫怎麼做都有理(此處無意貶損西醫,只是為了通過比較來解釋現狀)。何況,中醫的「證」與西醫的「病」還不是一回事,西醫的一種「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中醫證型,當然就要用不同的治法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西醫雖然十分先進,但仍然不能解決所有臨床治療問題。中醫核心理論雖然產生的年代已古老,但中醫在防治現代疑難疾病上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不斷創造新的醫學奇迹。「有療效就是硬道理」,當然僅有療效還不夠,還必須評估這個療效的「性價比」,在療效背後還會不會有不良反應。從近幾十年的中西醫比較研究已經充分地說明,中醫與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優勢。如對癌症的治療,西醫以縮小癌瘤、殺滅癌細胞為目的,而中醫則通過整體的綜合調節,重點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對癥狀的不適感受、減少放化療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再如西醫口腔科的補牙,中醫根本就談不上任何優勢,完全就是空白,這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但在治療一些病毒性疾病上,中醫卻獨具特色。因此,我們在評價這兩種醫學時,切忌用一方之長去評另一方之短,更不能走極端而簡單隨意地否定對方。只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更好地為大眾提供醫藥保健服務。

    中醫接觸西醫「病」的歷史雖然很短,但並不是就不能治療,只是切入點都是從辨證入手而已。而且,在近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也已探索出了一些針對西醫「病」有效的解決方案。下面僅舉兩個實例:

    ①20世紀50年代北京流行乙型腦炎,中醫古代並沒有乙腦的概念,而只有溫病學方面的臨床知識。中醫臨床大師蒲輔周就是根據溫病學理論,結合五運六氣學說來研究北京的氣候環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並進行辨證施治,採取了宣解濕熱和芳香透竅的治法,從而取得了讓西醫也感到驚奇的療效。周恩來總理也稱讚蒲輔周是「高明的中醫,又懂辯證法」。

    ②2003年非典流行,中醫在抗擊非典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2003年10月8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主辦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國際研討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和藥物政策司傳統醫學負責人張小瑞、傳染病監測反應部全球預警反應「SARS」臨床醫學官員西蒙·馬代爾、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振吉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WHO駐華代表Henk Bekedam說,傳統醫學作為在全球醫療體系中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研究領域一直為WHO所認可,中國將傳統醫學整合融入到中國醫療體系的做法,可以作為其他國家效仿的模板。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是安全的,其潛在效益主要體現在:

    減輕SARS病人的乏力、氣短、呼吸急促等臨床癥狀;可促進肺部炎症吸收;減低血氧飽和度(SaO2)低下的風險,使異常波動的SaO2趨於穩定;促進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恢復、提高T細胞亞群的水平;減少糖皮質激素和抗病毒藥的用量及其不良反應;減少谷丙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和尿素氮(BUN)異常發生率,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是安全的;單純的中醫治療組治療費用較單純西醫治療組低。

    「辨證施治」只是中醫在臨床上的一個「操作程序」。要更好地回答以上問題,我們還要從中醫的醫學思想談起:

    中醫藥最重要的健康思想就是「自然和諧」。在數千年前就形成了整體論醫學思想,《黃帝內經》集中反映了這種觀念。無論在養生中還是在臨床治療中,中醫都十分強調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同時,中醫學認為,人體以五臟六腑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將全身有機地聯繫起來,形成一個上下相聯、內外相通、整體協調的統一的有機體。某臟某腑的疾病可以通過經絡和五行關係相互傳變,反之也可以根據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進行調治。治療的目的也是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此外,中醫在治療中還特彆強調人體正氣的作用,《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師在臨床上除了要採取針對病因的措施以外,更強調通過調節人體的正氣來防禦病邪的侵犯和控制疾病的進一步惡化,也就是常採用「扶正祛邪」的治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醫這種強調鼓舞正氣以抗邪治療的思路,可稱得上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高明辦法。

    2003年的非典流行后,按現代科研的思路就是專心於研究針對冠狀病毒的疫苗,這種做法往往是在針對某一特定病毒的疫苗還沒有研究出來,病毒又變種了,也就是說即使研究出來了,這種疫苗也沒用了。可見,現代科技雖然已非常先進了,但至少在目前還是:我們的科研速度就是快到「突飛猛進」、「一日千里」,也還是超不過病毒變種的速度快。這種現代科研思路既耗人力和物力,又費時間和金錢,弄不好到頭來還是白乾了,這不值得我們反思嗎?如果現代科研接受一些中醫藥的理念,從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入手,也許成就還會更大。當然了,如果中醫藥在具體的診療上,能夠具有更強有力的措施,同時再提高一些精確度,也許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

二、中醫臨床治療的優勢

    近幾十年來,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對西醫的「病」進行「辨證」進行了很多探討,也創造出了一些臨床科研成果。根據中醫藥專家近年來的研究和比較,認為中醫藥在病毒感染性病變、功能失調性病變、原因不明或病因病理複雜的病變以及心因性疾病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治療優勢。具體來說有以下12大類:

    1.病毒感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2.功能性疾病:如心臟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腸道激惹綜合征、習慣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頭暈目眩、疲倦無力、心悸、失眠、健忘、無名發熱等病症;

    3.慢性病和老年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肺氣腫、肺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腎炎、慢性泌尿系感染、中風後遺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貧血、耳目失聰等病症;

    4.原因不明或病因複雜的疾病:如艾滋病、癌症、戒毒的防止復吸、更年期綜合征、低血壓等。

    5.神經精神科疾病:如頭暈、頭痛、失眠健忘、狂躁、憂鬱、神經官能症、面癱等病症。

    6.結締組織疾病:如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7.骨科疾病:如骨折、骨病、骨腫瘤、骨關節畸形、股骨頭壞死等。

    8.皮膚科疾病:濕疹、神經性皮炎、脫髮、銀屑病、白癜風等。

    9.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及經前期、更年期綜合征、痛經、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不育、陰冷、更年期綜合症、妊娠及產後疾患(如嚴重的妊娠反應、產後無乳、回乳)、乳腺小葉增生等。

    10.男科疾病:陽痿、遺精、少精、死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

    11.兒童疾患: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上感、腮腺炎、病毒性肺炎等)、小兒反覆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腹瀉、小兒厭食及營養不良等。

    12.大病初癒和亞健康:對大病初癒后的康復期中出現全身疲乏、頭暈、失眠、沒有食慾、消化不良、盜汗、低熱等不適以及亞健康狀態的調理。

    需要說明的是:即使被認定為是中醫臨床治療優勢的病種,並非都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治癒率(西醫也是如此),有的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有的就不一定,尤其是艾滋病和部分惡性腫瘤等疑難疾病無論中醫還是西醫現在都還不能完全治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就不錯了。因此,這裡所說的優勢,是與其它非中醫方式比較相對而言的。還有專家指出,以上雖為中醫優勢病種,但對有些病種卻只是在疾病的某些治療階段或對疾病某些方面的治療具有優勢。如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其降糖作用並不佔優勢,但對併發症有很好的療效。中醫對中風的治療主要體現在對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能夠收到較好的療效,但在中風早期的降血壓和快速清除出血等方面則是弱項。此外,中醫對肺結核、腦出血等疾病尚處於相對劣勢。

    以上綜合了近年來多位專家提出的中醫藥臨床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的優勢病種,由於不同的專家站的角度不同,或他們所處的醫療機構的專長有所不同,因此他們提出的以上優勢病種,也不一定就十分全面和權威。不過,大致也能反應中醫在臨床治療上主要的優勢所在。

    中國中醫科學院從2007年12月開始了第三批中醫優勢病種臨床研究項目的研究。最近該院還修訂了中長期發展規劃並通過充分論證,擬從全院各醫療部門中遴選出30個臨床療效好、有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病種,如心血管疾病、腫瘤、肛腸疾病、血液病、糖尿病、骨傷科疾病、眼科疾病等,將重點對中醫的治療方法與方案進行規範研究。

    為了徹底「摸清家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於2007年11月16日發文要求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建設項目」梳理總結本項目重點病種的臨床診療方案。因此,我們期待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組織對重點病種的調研,能夠科學客觀地回答「中醫到底能治哪些病」這個並不簡單的問題。這不僅有助於中醫認清自我,「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優勢兵力,不斷提高臨床療效,並逐漸擴大臨床擅長的範圍,努力增強在醫療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幫助廣大患者在臨床就醫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附: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針灸適應病症

    197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並向全世界推廣。具體如下:

1﹒急性鼻竇炎 Acute sinusitis  

2﹒急性鼻炎 Acute rhinitis  

3﹒感冒 Common cold

4﹒急性扁桃體炎 Acute tonsillitis

5﹒急性氣管炎 Acute bronchitis

6﹒支氣管氣喘 Bronchial asthma

7﹒急性結膜炎 Acute conjunctivitis

8﹒中心性視網膜炎 Central retinitis

9﹒近視(兒童) Myopia(in children)

10﹒單純性白內障 Catarac(without complications)

11﹒牙痛 Toothache

12﹒拔牙后疼痛 Post extraction pain

13﹒牙齦炎 Gingivitis

14﹒急慢性咽炎 Acute and chronic aryngitis  

15﹒食道、賁門痙攣 Spasms of esophagus and cardia

16﹒惡逆 Hiccough  

17﹒胃下垂 Gastroptosis

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症

20、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緩解)  

21﹒單純性急性十二指腸潰瘍 Acute and chronic duodenal ulcer

22﹒急慢性結腸炎 Acute and chronic colitis

23﹒急性菌痢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24﹒便秘 Constipation

25﹒腹瀉 Diarrhea

26﹒腸麻痹 Paralytic ileus

27﹒頭痛 Headache

28﹒偏頭痛 Migraine

29﹒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30﹒面神經麻痹(早期如3到6個月內) Facial palsy(within 3 to 6 months)

31﹒中風后的輕度癱瘓 Pareses following a stroke

32﹒周圍性神經疾患 Peripheral neuropathy

33﹒小兒脊髓灰白質炎後遺症(早期如在6個月內) Sequelae of poliomyelitis

34﹒美尼爾氏綜合症 Meniere』s disease

35﹒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 Neurogenic bladder dys

36﹒遺尿 Nocturnal enuresis

37﹒肋間神經痛 Intercostal neuralgia

38﹒頸臂綜合症 Cervicobrachial syndrome  

39﹒肩凝症 Frozen shoulder

40﹒網球肘 Tennis elbow

41﹒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42﹒腰痛 Low back pain

43﹒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另請參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網站資料:http://www.wfas.org.cn/standard/zhenliao/200608/163.html )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沙發
 樓主| goodoctor 發表於 2008-2-14 05:5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中醫什麼也治不了——評毛嘉陵《中醫到底能治哪些病 》

Songbie

  今天在我們小區論壇看到有人轉發的毛嘉陵的文章《中醫到底能治哪些病
》,大致看了一下,覺得這個哥們也是思維混亂的。於是就大致答覆了一下。也
請大家指正。

  1. 所謂的"病"和"證"的區別:

  這是中醫的一貫做法,用"證"來混淆病。

  他們一直希望告訴大家,他們和科學是兩個體系;他們常說,不要用科學的
方法來驗證我們,我們是自成一體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科學是目前唯一正確的知
識體系。中醫一方面拒絕科學,一方面又想靠科學給自己貼金,比如動輒來個假
新聞:WHO承認中醫為主流醫術啦;美國FDA承認中醫中藥啦。。。到後來無一不
被指出是騙人。

  這點不想多說,反正是扯不清楚。我們來說點實際的。

  2. 關於非典

  中醫治乙腦,我沒有讀到過相關的文章,沒法評論。而且是解放初期的事情,
什麼神話都有。比如北京好多中醫都吹自己的祖上曾經給毛澤東看過病,但是具
有諷刺意味的是,毛澤東警衛員回憶錄中說,毛自己清楚說過,自己不信中醫,
雖然是他把中醫神化的。這種東西都是無法查證的了,中醫你就他媽的瞎吹吧。

  但是對於非典,情況就不同了。我在新語絲上看過大量文章。大致說是在早
期全部是西醫治的,中醫根本不敢碰。後來等到疫情穩定,激素療法被驗證之後,
中醫立馬就上了,立馬就功效無比,又開始包治百病了。

  我們還是回到這個帖子裡面說的內容:"2003年10月8日,由世界衛生組織
(WHO)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主辦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國際研討會
"。"然後是中醫抗非典的一大堆好話。。。。。。。

  用google一搜,確實有這麼一個會議,還有一個報告:
  
http://www.who.int/medicinedocs/ ... p;a=d&d=Js6170e

  我down下來看了一下。

  首先介紹一下背景: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of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ARS and to encourage robust clinical
research on SARS and its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quested the guidance of WHO and support for 13
clinical trials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wi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ARS patients. The Nippon Foundation provided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WHO to organize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Review
of Treatment of SAR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Beijing, China from 8 to 10 October 2003. Sixty-eight experts from
seven countriesincluding Hong Kong SAR, Japan, the Netherland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ailand, Viet Nam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ttended the meeting (Annex 1: list of participants).

  原來是應中國政府的請求,為了potential of complementary treatment而
開的一個會議,討論的也是integrate d treatment wi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ARS patients(中西醫結合),報告都是有中國政府提供的(大
陸10個,香港3個,在報告後面提到的。)

  我們再來看看人家的的review意見和結論:

  Results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level of evidence
  First level
  There were sufficient data in the clinical reports to show that
integrated treatment wi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SARS is safe.
  (第一個層次上來說是安全的)

  Second level
  Of the reported trials, only two clinical trials included patients
who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he studies, the others we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r retrospective studies. The experts
considered that the data were insufficient although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could be potential clinical benefits from integrated
treatment with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SARS.
  (第二個層次上說,這些實驗中只有兩個是包含了隨機選取的病例,其他的
都是不嚴格的科學實驗;專家們認為,數據是不夠充分的,雖然可以認為採用中
西醫結合會有一些潛在的好處)

  Third level
  The experts noted that the data in the reports were inconclusive.
An example of this is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is lower for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han for thos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 As the
diagnosis of SARS is very difficult to confirm, and some cases may be
misdiagnosed, this could lead to a lower recorded mortality rate. In
the prevention studies, the response rate to the questionnaires was
only 40% among those subjects who had taken the prevention formula;
this was too low to enable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its effects. In
the study on convalescence,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only two
groups, one treated with TCM and one with exercise. There was no
comparison group that received neither treatment nor exercise
programmes.

  (專家認為報告中的數據是inconclusive的,也就是無法用來做定論用的。
而且他們特別批判了中醫吹的最大的一個牛皮:中西醫結合的死亡率低於僅用西
醫治療的。)

  總而言之,WHO專家的結論是:中西醫結合治非典是安全的,可能有潛在的
好處。其他的就沒有了。我就根本看不出來毛嘉陵文章中鼓吹的那麼牛B的中醫
能夠治非典的描述。

  而且除了結論之外,人家還說的很清楚:
  Currently,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ARS are:
  the source of the SARS virus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diagnostic tools;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there is no vaccine for SARS.
  The above-mentioned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motivated
national authorities, health workers and scientist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最後一句話there is no vaccine for SARS 就是狠狠的抽了毛嘉陵一個嘴
巴。(毛嘉陵在文章中居然敢批判現代醫學針對病毒研發疫苗的策略。他根本就
不知道對付這些流行性的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疫苗。)

  統觀全文,人家的報告對於中醫的作用的評價說的再清楚不過了,就是個
potential clinical benefits (而且是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對於中
國政府提供的10份報告的評價其實再負面不過了。如果一般的博士論文要是攤上
insufficient, inconclusive的字眼,應該都是畢不了業的(我自己的理解,未
必正確。)但是中醫的信徒們,從報告中摘出隻言片語來吹牛,更是暴露了中醫
信徒的無恥!!

  Ps: 我還順便看了一下香港的第3份報告的abstract,第一份說的是藥方,
看不懂。第二個和第三個報告都說得是在SARS病人康復階段用中醫藥可能會有一
些效果。

  其中第二份報告開篇第一句:
  It is unknown whe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affect the course of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不知道中醫對於SARS病人康復是否有作用)

  其中第三份報告開篇第一句: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not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中醫從來不是SARS治療的首要手段)

  從這個角度看,香港人說的還是相對客觀些。

  大陸提供的一份都沒有看,但是想必WHO專家專門批判的中醫治療SARS死亡
率低於西醫的觀點應該出自這10份報告中。所以根本不值得細看。

  我還有一個感覺:中國政府提供這些素材,請WHO開了這個一個會,是不是
有點自取其辱的味道?

  3. 關於針灸

  在WHO的網頁上,對於針灸的描述如下
http://www.who.int/topics/acupuncture/en/):

  Acupunctu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ystem of therapy, in which
long, fine needles are inserted through the skin at specific points.
Acupuncture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pain, nausea during pregnancy, nausea and vomiting resulting from
chemotherapy, and dental pain. It can also alleviate anxiety, panic
disorders and insomnia, and has very few side-effects.

  從這個描述中,根本看不出來針灸能治43種疾病。它說的只有:減輕手術后
疼痛;懷孕期間噁心;化療引起的噁心和嘔吐;牙疼;焦慮;panic disorders
(由驚嚇引起的神經錯亂?);失眠;所以一切的一切,應該說人家認可的只是
針灸在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吧 ?!

  我沒有找到WHO推薦用針灸治療43種疾病的出處,有知道的大家可以共享一
下來分析分析。但是我敢打賭,WHO如果真有這個list,也肯定是用的alternative,
complementary的字眼。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 於 2008-2-13 16:4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8-2-14 10:12 | 只看該作者

中醫說能治什麼病,它就能治什麼病。

中醫根本不是科學。所以不可檢驗。
信就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