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78:「電子音樂」小風波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8-1-25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17日《南方周末》    雷頤

         1978年,嚴寄洲受到《追捕》等外國電影的啟發,決心在新導的電影《獵字99號》中運用電子音樂。他聽說國內只有上海才有一台電子琴,而且這台電子琴還是日本友人送的,於是馬上找到曾經與他多次成功合作的上影樂團指揮陳傳熙商量此事。歷盡周折,他終於在上海音樂學院找到這台電子琴。但當時電子琴尚屬「禁忌」,還未獲得「意識形態合法性」,因此無人敢用,被扔在學校的倉庫里。他立即把這台中國惟一的電子琴搬進了錄音棚,開始了中國第一次「電子音樂」應用。「當錄音還差一天就結束時,指揮陳傳熙又找到了嚴寄洲,原來他想再用交響樂再錄一遍,這樣如果萬一電子音樂在審查時通不過,就可以替換電子音樂。但是嚴寄洲堅持不改,他說,就這樣吧,交響樂也是外國的,有什麼問題,是我一個人的……」

  《獵字99號》公映后,觀眾趨之若鶩,其中相當一些人是沖著片中的「電子音樂」去的。不過總有人看不慣,認為「電子音樂」違反了「本本」、「理論」,堅持認為這種創作不能表現人們的感情和思想,充滿了噪音,的確是資本主義腐朽性的表現。一時間,對電子音樂的批評與支持兩種觀點在報刊上激烈爭論起來。爭論中,批評者終於稍退一步,承認用電子樂器演奏「合法」,但仍強調利用電子計算機來進行「所謂的音樂創作」充滿了噪音,的確是資本主義腐朽性的表現。支持者則強調即便充滿「噪音」的電子計算機音樂在特殊情景下也能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不能斥之為資產階級的東西;當然,他們承認這種藝術形式可以容納社會主義的內容,但如果利用電子音樂表現反動、頹廢的內容,無疑是應該否定的。

  不過,生性喜歡求新的藝術家們在這「初春」年代似乎已等不及「爭論」誰是誰非的最後結果的出來,在很短時間內幾乎是「一窩蜂」地出現了一批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苦惱人的笑》、《甜蜜的事業》、《黑三角》、《405謀殺案》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