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不一拚---為馬英九競選湊句口號
一月十七日加拿大的Omin2電視台公布了前一天的民意調查: 你是否同意馬英九關於兩岸關係的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 調的結果是 : 贊 同的是83%,回答否的為17%.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一邊倒. 這也可以說是華人的心聲.
馬英九關於兩岸關係的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 , 筆者姑名之為「三不」,是前幾天見之報端的. 在此之前 , 這幾年來面對民進黨咄咄逼人越來越露骨的台獨喧囂 , 馬英九關於兩岸關係的主張是含混不清的 , 也許是為了爭取本土選票而有意為之,或者是另有它意 . 筆者還記得去年馬英九當主席時 , 在馬英九訪問英國前 , 國民黨甚至還提出過「 台獨是不排除的選項 」. 筆者當時就指出 , 以這樣的口號去嘩眾取寵能爭得過台獨的祖師爺民進黨嗎? 果然,去年下半年陳水扁更提出了甚麼入聯公投等法理台獨的鼓噪. 陳水扁的入聯公投遭到了大陸和島內有識之士的聲討,也遭到了美國歐洲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在這個時候, 馬英九的「三不」主張雖然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正是時候.特別是藍營人士總算是有了一個有別於綠營的統一的共識.也可能爭取到島內民意的多數.
馬英九的「三不」政策 在大陸的前景如何呢 ? 筆者以為在現階段沒有超出大陸的底線 , 應該是大陸能夠接受的.此話怎講? 筆者在2004年11月<兩國三方話台海>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指出 : 「雖然台灣終歸要回歸祖國 , 但是維持現狀是現階段大陸能夠接受的. 因為「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但決不允許台灣獨立」一直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反覆說的兩句話。作為小百性我的解讀是「不獨文統,要獨武統」。只要台灣當權者不宣布台灣獨立,中國將繼續文統而不會動武。但是文統目前暫時不可能,不要說民進黨就連國親兩黨也不願統一。不能統一又不許獨立,順理成章地最大的可能是維持現狀。有人說你有沒有搞錯?非也。如果說在一二十年以前中國還很窮的時候不可能的話,現在則今非昔比。因為如上所述時間對大陸有利。只要中國不犯重大錯誤,統一台灣將是瓜熟蒂落的事。維持現狀,一中各表,有利於中國實現和平崛起,也可使台灣人民避免戰火之災,實現兩岸共同繁榮。」 馬英九既然提出不獨, 自然大陸不武 . 兩岸自是會相安無事 . 發展經濟. 這兩年大陸的發展越來越快.按推算,今年超過了德國成為了世界的老三 . 不僅如此,報戴,2007年廣東的GDP已經超過了台灣 .如果台灣繼續由民進黨折騰的話 , 經濟只會每況越下 .
馬英九「三不」政策的提出,讓美國也鬆了一口氣. . 筆者在<兩國三方話台海>那篇文章中也指出 : 「 美國會讓陳水扁左右其政策主導地位,為台獨而拖下水再開闢一條對中國的戰線嗎?台海利益值得美國花那麼大的血本嗎?恐怕未必。二戰以來,美國打了數不清的戰爭,穩穩地佔據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榜首。這些戰爭無一例外都是美國主導的,從來沒有過被他人拖入戰爭的情況。作慣了老爺的人怎麼能夠容忍奴才指手劃腳呢?這樣壓制台獨無疑是美國實用主義政策的選擇。」 陳水扁妄顧美國的反對而一再推行的入聯公投,著實讓美國人腦火,不得不一次次地滅火.以致最近由國務卿賴斯出面反對入聯公投.明確地表明美國不但不會為陳水扁火中取粟,而且加深了兩方的矛盾.現在馬英九「三不」政策的提出不會不讓美國人明白馬的政策大大減少了中美之間因台海問題而擦槍走火的危險 . 這樣, 外力的天平傾向何方應該不言而明了.
其實,作為一個政治家,取得權力的目的,應該是為民造福而不是為己造福. 前不久, 台灣島內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大敗,取得的席位僅為國民黨的三分之一,正好說明了民能戴舟也能復舟的真理. 民進黨執政八年表明, 民進黨亂國有方,治國無能 .國民黨打出拼經濟的旗子正中了民進黨的要害.因此, 筆者冒昧地為馬英九先生湊一句競選口號「三不一拚」: 不統不獨不武, 拼經濟. 不知馬先生以為如何?
正是:
三不應是好主意, 大陸寶島兩相利. 止獨為和抽釜薪, 民生方方是天下計.
魏生 01/18/2008
附: 拙文<兩國三方話台海>
2004年的秋冬之間,烏雲密布的台海局勢發生雖不明顯但又重要的變化。台海局勢的兩國三方的最高層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當前各自的立場。
首先是中國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亞太經合峰會期間,與華僑和台胞會面時,表示要儘可能實現台灣的和平統一,但是對台獨明確地說「分裂國家是歷史的罪人」「我們不能這樣幹這種事」。那麼如果台獨分子硬要干,中國怎麼辦?他沒有說。但從歷史上他對西藏分裂分子的處理態度,不難推測中國的應對行動。
其次,台灣的陳水扁在這段時間密集地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輪,中國非本國,中國是敵國,為台灣正名等台獨言論,民進黨的考試院長更拋出孫中山是外國人的狂言。著著表明,他們要不顧一切地朝2006年修憲的台獨目標逼進。他們以為美國可以為台獨保駕護航。
兩國三方中的美國又是什麼態度呢?11月20日布希在與胡錦濤會談中,表明美國不支持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和宣布「獨立」的言行,明確地說出美國最高層關於台獨的立場,而且可以預見也是布希四年任期內的立場。這就給出了鮑威爾辭職后美國台灣政策是否會改變的答案。人們還記得10月下旬鮑威爾訪問中國時的一句話「台灣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台灣曾引起了一場政治地震。當時台灣當局惶恐不安四處打聽美國的底線。其實,我的記憶里美國最近幾屆政府雖然不時強調《與台灣關係法〉有時還說過要保衛台灣,但從來沒有支持過台灣獨立。現在扁當局應該明白,美國對台政策明朗化了,明確地對阿扁的台獨叫停:打住! 美國不會為台獨而戰。
兩國三方的立場和做法源於各自的利益。塵世熙熙,俱為利來。何況國際政治關係呢?台灣問題也是這樣。只是在國際政治的弈棋中齣子的各方除了顧及自己的利益外,還要掂量手中的實力和考量對方能給出什麼利益。
當前中國的經濟和國力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中國的經濟像一列開足馬力的火車以年增8%-9%GDP速度隆隆前進。按照這個速度不到十年GDP將會翻一翻,2025年中國的GDP會是現在的4倍以上,達到4萬億美元以上的規模。那時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直逼美國。經濟興而軍力強,當中國的軍力能與美國抗衡時,美國因台灣問題與中國兵戎相見的幾Lu可以說是無窮小。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是不能窩裡斗,二是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中國強調和平崛起就
是為後者創造條件。這就是胡錦濤講話前半句的由來。
其實「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但決不允許台灣獨立」一直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反覆說的兩句話。作為小百性我的解讀是「不獨文統,要獨武統」。只要台灣當權者不宣布台灣獨立,中國將繼續文統而不會動武。但是文統目前暫時不可能,不要說民進黨就連國親兩黨也不願統一。不能統一又不許獨立,順理成章地最大的可能是維持現狀。有人說你有沒有搞錯?非也。如果說在一二十年以前中國還很窮的時候不可能的話,現在則今非昔比。因為如上所述時間對大陸有利。只要中國不犯重大錯誤,統一台灣將是瓜熟蒂落的事。維持現狀,一中各表,有利於中國實現和平崛起,也可使台灣人民避免戰火之災,實現兩岸共同繁榮。
中國當前的對台戰略無疑是明智的,對中華民族是福非禍。這種有利於兩岸人民局勢的唯一破壞因素是台獨。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容忍台灣獨立,不僅直接威協到佔了中國經濟大半最富庶的瀕海地帶的安全,而且中國前出太平洋之路將被隔斷,還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反應,什麼藏獨,東突等等會乘機而起,讓中國陷入沒完沒了的動蕩失去穩定的局面,那裡還談得上經濟發展民族復興?因此搞台灣獨立無異是將中國政府逼到牆角。在大陸人民要統一的強烈民意下,在現有的政體下,面對台獨,戰或不戰是愛國或賣國的問題,試問有那一位領導人敢於不戰而低頭,背負千古罵名成為歷史的罪人?當年赫魯曉夫就是因為在古巴導彈危機問題上屈從美國而被趕下台。殷鑒不遠前事難忘!戰而不勝比不戰之罪輕多了,不一定會引起政壇地震或政權更迭,因為中國人的民族感情掩蓋一切。何況從世界局勢看即使中美因台獨問題而戰,也不會演變成全面戰爭,頂多像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之戰那樣限於局部戰爭。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台獨分子什麼時侯宣布獨立,或者漸進台獨超過某個臨界點,中國政府必然會為制止台獨而戰。君不見這幾年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是反覆向世界各國闡明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但決不允許台灣獨立的立場。有人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其實不然。兵法云:上兵伐謀,中兵伐交。這是取得外勢的長遠布局。既隔絕了台獨的外部空間,又可在對台獨用兵時取得外交上的支持或默許。台灣當權者在國際社會中活動空間越來越小,無疑說明世界主流社會包括西方各國政府對中國的立場是認同的。胡錦濤在出席亞太經合峰會期間與十多個國家的首腦的會談中,各國首腦包括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也證明了這一點。
再來看美國。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本來只是一國兩方的事而沒有美國的份。但是因為歷史上台灣當權者託庇於美國,讓美國得以插足,而目前中國的軍事實力與美國相比尚有差距。美國就成了解決台灣問題繞不過的坎。這些年來,只是在中美對抗的年代,才是美國對付中國大陸的一顆重要的棋子。具有重要價值,那時確實是美國和老蔣的密月期。美國採取偏袒台灣的強硬立場。然而,時移星換,今非昔比。911之後中美合作多於對抗。當前一個伊拉克已令美國應接不暇,還有一大堆問題令美國政府坐立不安。即使強如美國其力量也是有限的,有限的力量不可能實現幾乎是無窮的目標。單邊強力行不通之下,美國只有轉而與其他多極包括中國和解和合作以解決反恐,伊戰,乃至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等重點問題。這些難題灣是沾不上邊的,自然被邊緣化。何況多家美國跨國巨頭在謀求進入快速成長的中國廣闊市場,大量增加對華投資,籍以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獲益。在這種情況下,利益的天平自然傾向中國。美國還會讓陳水扁左右其政策主導地位,為台獨而拖下水再開闢一條對中國的戰線嗎?台海利益值得美國花那麼大的血本嗎?恐怕未必。二戰以來,美國打了數不清的戰爭,穩穩地佔據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榜首。這些戰爭無一例外都是美國主導的,從來沒有過被他人拖入戰爭的情況。作慣了老爺的人怎麼能夠容忍奴才指手劃腳呢?這樣壓制台獨無疑是美國實用主義政策的選擇。在陳水扁裝聾作啞咄咄逼人的急獨下, 逼出了布希和鮑威爾的講話,釜底抽薪,否定了台灣獨立的資格,傳達出美國對台政策的底線:美國不會為台獨而戰。
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經常說的另一句話是:「反對大陸動武」,解讀出來就是不樂見中國的統一。因為從新保守派的觀點看統一后增強了國力的中國是美國更加難以應付的對手;會使圍堵中國的第一島嶼鏈被腰斬;還會失去甘願花特高價買軍火的台獨冤大頭所奉獻的經濟利益。這樣在新形勢下表現出來的美國當前台灣政策的大框架就是既不使合作者過份得益,又不使合作者拂袖而去;不支獨不支統,維持現狀以坐收漁翁之利。自然在具體操作時視實際利益的需要而有微調,時而敲打台獨重些,時而要賣些高尖武器。但是不會脫離這個大框架。
在兩國三方的中國和美國都傾向於維持現狀的情況下,台灣扁當局如果選擇維持現狀的話既適應大勢又順應了台灣民意的大多數,不失為台灣島內人民的福音,符合島內人民在今年320公投中曾經用手中的選票表達出來的要和平的意願。因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政策的調整使兩岸結束了敵對狀態,經貿額飛速地增長,島內大中小企業家在大陸獲得了不菲的投資回報,兩岸經貿中每年數百億美元(2004年預計達到400億美元)的島內順差也使老百性享受到大陸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這就是320公投中表達出的島內民意多數的物質基礎。維持現狀,避免引發戰爭,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但是扁當局為了台獨一派私利而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不斷推出台獨言行挑戰中美兩國的底線。11月27日陳水扁更是排出新時間表:2006年要公投複決台灣第一部新憲法,2008年正式實施《台灣新憲法〉。急急忙忙地要為台灣正名,完成他的所謂歷史任務。扁當局的急躁充分地暴露出內心的焦躁不安,可能他們也意識到時間和形勢對台獨不利。此時不鬧,更待何時?越往後中國大陸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越強,台灣獨立只能是井中月水中花了。於是就孤注一鄭賭上一把。賭一把的風險有如盲人騎瞎馬,黑夜臨深崖。台灣一些政治人物包括連戰和宋楚瑜都表達過對台獨引發戰爭的擔憂。
當然台灣掌權者也盤算過手中的實力不足以對抗大陸,於是就拋出6000億台幣的軍購以釣美國上鉤,拖人下水,讓美國當保鏢。只是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僅沒有拉來保護傘,反而逼美國出了擋駕牌。
一賭一拖之外還騙上一把,不斷地「釋出善意」,說什麼搖了30次橄欖枝,要成立和平委員會,別有用心地建議設立軍事緩衝區,仿照美蘇<海上事件協定>和美中<軍事海上咨商協定〉制訂兩岸海峽行為準則等等。然而,既然兩岸關係已被定格為類似美蘇美中的兩國關係,也就暴露出善意的虛偽性。不過不談而屈人之兵,是否想得太美了,只是自己應掂量有這樣的實力嗎?。雖知再蠢的政治家
也不會未坐到談判桌前就全盤接受對方的要價啊!
扁當局一賭一拖一騙使台海和平和穩定正面臨著嚴峻的局面。是和是戰繫於台灣掌權者之手,繫於兩國三方中弱者之手,真是造化弄人啊!常諺道水能載舟亦能復舟。看來要拯救台海和平只有靠台灣人自己手中的選票。但願他們能理智地投出能給自己帶來和平的一票,則蒼生幸甚!
11/26/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