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含金量驟減難安身立命 博士群體遇"三十不立"尷尬

[複製鏈接]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1-5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含金量驟減難安身立命 博士群體遇"三十不立"尷尬》(http://backchina.com/newspage/2008/01/04/142419.shtml)值得一讀。

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時間太長了?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這就是二十二年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一口氣讀到博士的話,那他這個時候就是二十八歲了。如果按一個人六十歲退休算,他只能為社會服務三十二年。這其中還引發了許多問題。《含金》一文的作者劉艷霞已經做了很好的總結。

試想一個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的畢業生對社會和家庭的貢獻會有多大呢?對於多數讀到博士的人來說,這二十八年是支出的年月,主要靠父母支持,也有依靠國家社會的支持。如果父母也是二十八歲時博士畢業,那末他博士畢業的時候,他的父母九五十六歲,馬上就要退休了。中國人的人均壽命現在是七十二歲(男七十女七十四),也就是說,如果他十年內不能有成就的話或者有一份好收入的工作,他的父母是完全不能指望他來養老的。

況且他本身還有一個結婚成家生子的階段。如果他沒能在上學期間找到女朋友,畢業后從找女朋友到結婚可能又要兩年左右,結婚以後撫養孩子又要十多年。如果他的收入不很高,他能把自己的家維持好就不錯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也只能是每周末到父母那裡吃頓飯了。而且這還是他和父母住在一地,如果是異地的話,能實現一年一度的探訪就不錯了。

從對國家的貢獻來看,一個博士畢業生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成熟起來。如果對用人單位不滿意常換工作的話,這段時間可能要更長些。也就是說順利的話,他在三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可以在事業上成熟開始做出貢獻。在畢業后的這幾年裡他不僅要工作,還要養家,如果父母不幸染病,還要照顧父母,所以他的生活是很辛苦的。結婚年齡推遲,生育年齡推遲,不結婚不生育等等現象都和學制有關係。

三十五歲了,有成就了,到退休只剩下二十五年了。再十年後,就要看他能否超越人均壽命的平均值了。如果博士畢業生沒有能夠發揮創新作用,只是成為了一位按既定程式工作的人,他的貢獻就更少了。

八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就是高學歷了,沒想到接著又有了碩士、再後來又要讀博士。是不是博士以後,還會出現什麼新名目啊?

人這一生究竟應該有多少時間用於在學校受教育呢?毛澤東先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偉人。他已經看到了人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他對家庭社會的貢獻並不成正比,所以發表了他有名的「五七指示」,就是「學制要縮短」。在他去世前的十年間,學制縮短為五年小學四年中學,工作幾年後在上三年大學。(注意這裡只談學制,不談學的內容,也不談生源問題)

如果學制縮短了,一個人在二十歲大學畢業的時候,就要開始工作接觸社會獨自處理自己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了。有一部分人在工作幾年有了工作經驗后,再到大學里去深造。因為他已經有了工作經驗,對於自己的研究就更會有的放矢,畢業后更快的出成果。三十歲的時候就能夠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棟樑。

現在人的嬰兒期太長了,電視上不是把十幾歲快二十的留學生也叫做小留學生嗎?二十多歲三十歲的人不都是在自稱男孩女孩嗎?我們的教育怎麼培養出了長不大的小孩子了?看來再也不可能出現霍去病那樣的青年俊傑了,剛二十歲就率軍數萬擊破匈奴,發出「犯我強悍者雖遠必誅」的萬世名句,除非他不去讀研究生

學制要縮短,教育要改革。碩士博士研究生要招收有工作經驗的人,研究要為社會服務,不能為了頭銜去研究或者為了研究而研究。

當然,當人均壽命達到了一百歲,目前的學制就不算長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0 09: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