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胡紫薇說中國大國地位說開去

[複製鏈接]

3

主題

10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fatgaot 發表於 2008-1-5 08: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源blog在這裡:http://blog.sina.com.cn/chinagrowup

       現在,看網上最熱鬧的就要數胡紫薇鬧場CCTV5更名儀式了。我也來湊個熱鬧,說說自己的看法。其實呢,好多人都是沖著胡紫薇說的:法國一位外交部長曾經說過,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不會成為一個大國。而我也很俗,也是沖著這句話來的。而我要說的是我的看法有點邊緣,看看媒體上的論調,對比一下自己的調調,就知道自己好像不太入流了。

    言歸正傳之前,我先說說別的。

    話說,我是5年前從國內出來的,是技術移民,也就是說在國內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了之後出來的,為什麼要出來?還不是想圖個更好的發展。要說這段時間出來的人,有點背運,怎麼這麼說呢?到了2002年左右,國內經過改革開放的20來年發展,雖然經濟發展也是比較快,但是,說到能夠讓民眾深刻地切身體會到發展帶來的實惠還是不如這幾年。大家對比一下當初和現在的房價、股價、匯率和政策就知道了,這些個經濟發展的果實,我們這撥兒人大多數都錯過了。

為了出國,要賣房子,換現金后再換美金—當時都這麼叫,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改回原稱,叫美元了。先說政策,個人從銀行等正規渠道只能兌換4000美金的人民幣,大家知道,對於一個拖家帶口的家庭來說4000美金,在國外也就夠花2個月的。所以呢,就到黑市換,幸虧有個朋友,他專門和俄羅斯作服裝生意,說起這個,大家應該還能夠想起來,開放之初,和俄羅斯做貿易的可是最先發達的一個大群體,那個哥們就是其中一個。這就聯繫到了匯率,當筆腔懵駛姑揮懈母錚懵蝕蟾旁?/SPAN>8.3左右吧,而黑市是9點多,就這樣本來不多的一點積蓄,又是縮了點水。而現在的匯率低多了,而且呢,兌換也自由了。看看旁邊那圖,美元跌得狠呀。

現在再看看,房價都什麼樣子了,當時我家在北京3環邊上的房子,當時也就20多萬的70平米的房子,現在多少了,大家心裡都有數吧。這房價因經濟發展而上漲的實惠,販子早賣了,這波行情我們這些人是沒有趕上。

而股票呢?雖然嘴開始有了幾波上漲行情,但是都沒有趕上,像我們這樣的,剛開始工作沒多久,又結婚生孩子的,哪裡來的富裕錢投機股票,只是後來,有了點積蓄,投了錢,2000年左右遇到了一波牛市,投了點錢進去,結果2001年就套住了,再後來就是深套了,這一套可就是4、5年呀。為了出國,把深套的股票換成現金是一定的了。現在再看看,這股市都什麼樣子了,從998點,到前期最高的6100點,今天是5300點,5倍總有了。

再說說這政策,別的不說,就說這旅遊,當時也就開放了東南亞的旅遊,當時最流行的就是新馬泰了,而後來就是歐洲的,當時剛剛興起,賊貴的,工薪階層的我們是去不了的,而北美當時可是沒有旅遊團可以去的,當時拿個中國護照可真是沒有什麼大用,哪裡都去不了,用處還不如身份證。現在呢,別的不說,好多國家都爭著要和中國簽署旅遊協議,加拿大前兩年就可以了,美國2007年也 可以組團去旅遊了。這不是,前些日子,還弄出了一個」醜陋的中國人」掙騎紐約銅牛,而惹得當地某些華人憤怒地說大陸人沒教養的新聞,鬧得滿城風雨了嗎,最後還是細心的網友找到了,外國人同樣騎牛的照片證據,才算罷休,而這個事件的起因聽起來複雜,說出來挺可悲的,有機會下面一起說。所以說現在,中國護照是必我們那個時候實用多了。

這些都是基於我們2000年左右出去的人的情況分析的,而比我們早出去的,情況可能會比我們好很多,因為本來改革開放他們參與不多,也就談不上什麼實惠,也沒有什麼感受了。

看看上面的分析,看看你們大家享受著改革開放和辛勤工作人們的勞動帶來的巨大社會發展的果實,大家說說,我說我們這批人沒有得到改革開放的實惠對不對?一點不假!

看到這裡,肯定好多人要說我眼光只注重在金錢上;國外的人:有的會說,這個人在國外肯定是一個loser;有的會說,還不快回國去參與腐敗;有的會說,國外人文和自然環境可是國內沒得比;有的會說,國內加班累死你。國內的人回笑,會不屑一顧,會蔑視,會不理解。這些我都理解。有好多人會想,這個傻X,真背!這要是發生在一些人身上,我想肯定是產生一種無名的憤恨,也就是俗話說的犯了紅眼病。而我要說,我雖然紅眼了,但是心中還算平靜。

明眼人會說:絮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跑題了!我還沒有忘了要說的主題,現在我的唯一希望就是大家不要著急,且聽我慢慢嘮叨下去。煩了看看我給您貼的圖,看完了圖咱們繼續。

記得,我小時候,冬天要買冬儲大白菜,否則冬天就沒得菜吃了,蘋果只有秋天有,吃個肉買個米面都要票,當時,就有聽說出國享福的故事,後來改革開放,當時人們就更想著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吃穿住行不僅沒有這樣那樣的限制,而且東西還比國內的好、高檔。後來,國內慢慢地蘋果四季都有了,糧食隨便購買了,冬天的菜總也不斷了,但是,人們心裡對西方世界的嚮往是沒有太大的改變的,我覺得當時還更強了,因為改革開放,人們更能真切地接受到來自外國的各種洋房綠地、花天酒地的美麗傳說。說真的,我們家就是載著這個美好的願望舉家出國的。

最近還看到了一些關於外國人在中國如何享受實惠優待的例子,比如說,一個咱原賜戀玫粼男值芾細紓攪巳氈荊⒘思改昱套櫻昧艘桓鮁唬渙艘桓鏨矸藎緩蠡氐焦冢湃氈鏡吶笥訝ス使喂郟氪毆陌ィ抵形目疵諾牟蝗媒罄粗雷鷗夤擻幸桓鋈肟冢喚鋈松儼揮門哦櫻揖退隳憒穌ǖィ疵諾畝疾桓依鼓恪S謔塹玫絞裁唇崧郟坑械乃擔以詮庥新炭ǎ毓蠹葉劑硌巰囁矗牆幸桓齬庾諞?/SPAN>—對不起我要說那是滿足自己的虛榮,說這話的大多數連祖墳都不知道在哪裡;有的認為,這是我們發揚中國人謙虛好客的好傳統;有的就如同「浙大憤青教授」鄭強老師說的:「……為什麼還要這麼友好,以為自己很大度,實際上是被人家恥笑,笑你的無知!你們這個民族賤!」

我想,鄭老師說的有點過激了,但這是可以理解的過激,而且這是知識分子應該做的。雖然,事實上不完全是他說的那樣,但是他說的的確是一種「賤」的現象。這種「賤」的思維慣性,目前在國內到處充斥著。我不想說這是一種奴性,因為這種用詞在當代的中國不恰當的。而是不是共產黨把大家給洗腦了,讓大家這樣卑微的?我要說,不是,絕對不是。有了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才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也才有了中國人現在世界的地位。雖然還可以更好,但是已經不容易了。我要說,這種賤的思維,是西方列強用刀槍戰炮強迫中國人接受的,是用金錢利益誘使中國人逐步習慣的,是舊的封建糟粕陰影下籠罩當代中國人的。而例子我就不多說了。我現在要提醒的是,雖然這樣的犯賤的事情還在社會上存在,而且不少,很多人看不過去,很多人瞞不在意,有些人很無奈。但是,從上面的這一個例子,我們是不是可以感覺到一些和以前不同了呢?沒有嗎?沒關係,大家再跟我來繼續。

    下面說說誤區。現在大家都呼籲更多的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嚴格執法的重要性,從而由有權有勢的人的腐敗、走後門一類的事情對於人情世故的深惡痛絕,強烈呼籲要加強法律建設,嚴格執法,總是抱怨政府、執政黨的辦事效率低下,以及官官相護忽視民意等。以前有外國公司,對於公司設計、生產缺陷造成的產品不安全的問題,在美國或者別的國家就要進行召回,並加以改進,改正錯誤之後,再交換客戶,而且費用都是廠家自負,而同樣的產品,在中國,廠家就完全可以忽視這些錯誤所產生的對用戶的威脅,不僅可以免於召回,而且即便召回,費用還要用戶自己承擔。這樣的事情,在國內發生了幾次。當初的輿論都是認為,咱們中國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限制、制約廠商的這種行為。於是大家一致認為,全是我們自己的錯,誰讓我們的法規不健全呢!對於這些,我並不絕對地反對,目前對於中國來說建立健全必要的法製法規是必要的可行的急需的。但是我要說的是,人們不能依靠健全的法律來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沒有庸俗摻和的人情才是醇香的,即便是在被認為法律最健全的美國,同樣缺少不了人情。人情其實有的時候比法律還要可怕,就說韓國人不買日本車吧,這就不是法律所能辦到的,然而,這就是人情的使然。

不知道國內的朋友又沒有聽國外的朋友說過,西方不是原來在國內所想象的那樣,事事都是完全照搬法律行事,其實是比較富有人情味的,最常見的比如,你開車違章,被警察抓個現行,你如果說自己是新手或者別的合理理由,態度再好一點,人家看你語言又不好,很可能不僅免於處罰,而且還能得到警察的幫助。還有就是過海關的時候,警察也時比較隨和的,他們的近乎懶散的工作,也給你一種輕鬆的心情投射。而和中國人打交道的時候,反而沒有了人情味。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學鋼琴,開始找了一個中國人當老師,一次因為有別的約會而不能去上課,問老師是否可以把課順延下去,老師不肯,堅持要提前2個星期通知,所以那個課的學費就白交了,而另一個朋友的外國人老師就比較隨和,即便提前一天通知,人家也是會說沒有問題的。當然那個只是一個例子,至於中國人的老師是不是和家長預先聲明那個苛刻的要求,以及是不是因為排課太緊張,或者是因為別的特殊原因,我們特的而知,但是這樣的對比反差很大的例子,不僅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國外華人的論壇中,嚴格依照法律辦事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拒絕人情的依據,似乎中國人是最懂得法律的重要性了。

    還有呢,法律法規過渡的繁複、龐大和嚴格,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生活成本的上升,而這個成本都是要每一個成員來負擔的,當一個社會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承擔這樣的成本上升的時候,不是法律被忽視就是阻礙社會的有條不紊的發展。很直觀的咱們就不說了,比如大家都知道,在國外律師可是金領的職業,而且西方人動不動就打官司,而打官司的費用可是很高的,再加上訴訟程序複雜、時間漫長,很多時候都是不了了之,因為那真的是很好費人的精力,對人的意志也是一次考驗的。咱們就說這個工會組織,工人有權利組織工會,這個大家都知道,工會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因為作為工人個體來說,沒有工人自己的組織,很容易被掌握更多社會資源的僱主侵犯權利,而單靠自己的能力是無法抗衡的,所以工會是權衡雙方利益的一種方式。現在,工會在西方已經有點演變為阻礙社會發展的一種標誌了,比如,當初紐約的運輸工人的大罷工,給社會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的不滿情緒等負面影響,已經超越了工人要求自己加薪的訴求,同樣的,前些日子,溫哥華的清潔工人的罷工,也是聽到了很多抱怨的聲音,同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麻煩。還有就是,有了工會,一般來說,工人的工資只有漲,不可能降低,否則工會不答應,這樣,造成這裡的生產成本被人為強制地加大,企業的競爭能力降低。還有就是最低的時薪規定也是造成當地成本上升的一個因素。而企業的負擔過重、競爭力的降低,會不可避免地造成企業裁員甚至是倒閉。所以說,當我們希望運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時候,有的時候,可能反而不能長遠地保護自己。這裡面是一種平衡,是一種藝術。

    再有就是,好多人說,在國外工作人情世故沒有,工作然後下班,沒有什麼國內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這種說法,是我很早就聽說的了,而當我到了這裡,從事了工作之後,我才發現,怎麼不是那麼回事呀,再和朋友聊天,也發現我的感覺沒有錯,這是怎麼回事?有的說,你個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外來人,要不就是從事體力勞動,要不就是中國人自己埋進技術里,不合別人交流,再有你對於人家沒有用處也構不成危害,沒必要和你浪費功夫。所以,那些看到的平靜都是表面的,因為你沒有生活於主流社會中,屬於邊緣。至於這樣的評價,我認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我還想說,社會對於邊緣人物的寬容,也是移民們得以安靜享受自己生活的一個方面,當然這是題外話。

    其實,在國外很多事情都是兩手來處理事情的,一手是法律武器,一手就是人脈關係。有了這兩個條件,才保證了社會和人的有序發展。大家看看前面說的鋼琴教師們的例子,你認為你會選擇哪個老師?很明顯,前面的那個就是兩隻手只抓住了法律武器,利用它時刻來保護自己,他是很少失去,很少失去現有的,但是他真正失去的是未來的希望。而後面的那個,損失了當前的利益,但是卻為自己未來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說了上面這些,沒有別的意思,大家可以從中看出,我在國內時所想的國外,和現在我所親身體會的國外,有太大的誤差和太多的誤解。我只是說出來我的感受的一部分,讓大家也看看,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前面的鋪墊作完了—其實還有好多要說。下面該來正經的了。我主要要說的其實還是,「法國的那一位外交部長曾經說: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不會成為一個大國」這一句話。其實呢,在輸出價值觀之前,大國要做好多鋪墊工作,而在輸出價值觀之時,還要有好多事情要做。而輸出價值觀與否,是否能說明一個國家就成為了大國呢?我想還有待商榷。而中國真的就沒有輸出過自己的價值觀嗎?這一點我認為是否定的,但是我認為沒有系統地、有組織地輸出中國人的價值觀,這是事實。現在國外所接受的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都是零碎不完整的,而且是摻雜了好多歪曲成分的,這種歪曲是外國人自願地強加給中國人的。這些要說起來又要說好多了,在此先不細說了。
當我正在寫這個觀后感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篇名為:「央視名嘴張斌桃色事件暴露華麗外袍下的骯髒」。最後一句話說的是「我們期待更多的骯髒在光天化日下暴晒」。我相信,這句話代表了一些人的真實想法。而其中的「改革三十年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已經完全扭曲,男人以玩弄更多的女人為榮,女人也以傍更多的有錢男人為傲,世間淪落至此,夫復何言!」我更相信,這種類似的論調,可以說是當下最流行的。這要是在以前,我也會為這樣的犀利言辭而感到振奮而高呼的。但是,現在我不認為自己認同這樣的調調了。

當聽到我這樣說的時候,我還可以肯定地說,好多人會起來痛斥鞭撻口罰我,如果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肯定要打倒我。你想:多少的現實例子,多少的身邊發生的事情,身邊找不到,報紙上面報道得還少嗎?再不為社會道德的淪喪而激憤,可以肯定地說,不是自己本身道德淪喪,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我還是要說,先別急,大家再想想我開始說的那些廢話。試想,如果我沒有那樣的經歷,我肯定和大家一樣的,除了憤慨還是憤慨,最多還有一點無奈。

我們還是把話說回來,大家想想,在20年前,對於「輸出價值觀」的問題,一個外國人他會和中國人說這種話嗎?而一個中國人,會想到自己要成為一個大國的公民嗎?都不會,為什麼?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不成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沒有在世界舞台上足夠的話語權,沒有足夠開放的政治環境等等。那個時候別說價值觀輸出,輸入還來不及。而就這麼20來年,怎麼就變了?大家想想,我前面所說的,是不是真的變了?我說:是真的變了!大家也應該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可能因為是在生活中所以不太強烈,但是外國人的感受是強烈的。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部分,從外國老大爺口裡說出來的話,用我來翻譯一下,其實就是,他們感受到了中國的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壓力。當然,現在動不動就提到大國、大國崛起等,我說我們做的的確不夠,距離世界屹立的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說,他們以前輸出價值觀之後,一直沒有質的飛躍,而下一個價值觀的飛躍,我想中國人要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所以說,我們要看到自己的進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呢?繼續努力向前奔!

然而回到現實,大家看看社會的風氣,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下,能拿得出手的中國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從民風到媒體,從金錢到權利,從家庭到社會,充滿了一種躁動,再看看上面的文章的心態,更是不能說是健康,什麼最近近乎瘋狂的打假周老虎的熱潮,什麼「受助不感恩案」的當事人。而這一切的亂象,我說都是由於人心的浮躁造成的。無論是胡紫薇的鬧場還是張斌的婚外情,都是這種浮躁心理驅使下的惡果,而上面所說的林林總總的不健康的現象,也都是這種瀰漫於中國上空的浮躁之毒氣的驅使。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另一個心得,就是要「拒絕浮躁」。人們要拒絕浮躁,社會要拒絕浮躁,各行各業要拒絕浮躁。拒絕浮躁不僅表現在表面上,還要表現在對待別人的缺點的寬容,對待社會不公的通過正常渠道的正常心面對,對待打假不是狂熱而是多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對待耗費社會資源的事情要降低,盡量去做有益的事情,對於反思不能形成慣性思維方式要從正向思維中看到優點,等等。總之,心在激蕩之餘要讓他平靜。

對於上面什麼道德淪喪的調調,我為什麼不喜歡?大家使用一下正向思維,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如果沒有自我的內心道德標準,何談他人的道德淪喪?所以,還是這句話:拒絕浮躁。大家看看自己,正面面對自己,難道說我們就沒有拒絕浮躁的本錢么?

[ 本帖最後由 afatgaot 於 2008-1-5 08:18 編輯 ]

222

主題

2147

帖子

54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9
沙發
lpknx 發表於 2008-1-5 09:5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太看重所謂的"國際地位", 沒必要

大多數老百姓能過安寧日子, 並覺得基本公平, 就是個好國家.

如果非要在國際上當老大, 有小兄弟崇拜跟隨, 對不起, 胡女士說的沒錯, 非得有吸引人的價值觀不可.

兩年前, 與一位韓國的同事吃午飯, 無意說了一句"中國是個世界大國" , 他略顯詫異, 問"Really?". ----- 至少說明他心目中, 中國夠不上一個世界大國. 可見關於"大國"的標準因人而異.

胡女士有權表達她自己的觀點. 正如我們每個人有權不同意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0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3
 樓主| afatgaot 發表於 2008-1-5 10:34 | 只看該作者
「拒絕浮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2804

帖子

130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2
4
snortbsd 發表於 2008-1-5 10:5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pknx 於 2008-1-5 09:53 發表
大多數老百姓能過安寧日子, 並覺得基本公平, 就是個好國家.

如果非要在國際上當老大, 有小兄弟崇拜跟隨, 對不起, 胡女士說的沒錯, 非得有吸引人的價值觀不可.

兩年前, 與一位韓國的同事吃午飯, 無意說了一 ...


did a project for army in korea and got to know koreans a bit. to a lot of koreans, america (usa) is the first, korea is the second.

but china doesn't need to be 老大. let someone else, say korea, be 老大. china walks own way and does own things coz china doesn't need to recognize any 老大.

[ 本帖最後由 snortbsd 於 2008-1-6 07:5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0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5
 樓主| afatgaot 發表於 2008-1-5 13:01 | 只看該作者
據說張斌自殺?真的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