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童年一直到出國, 自行車一直是中國人民普遍應用的交通工具. 記得七八十年代, 自行車以上海產的鳳凰永久最聞名, 車型又以13型最高檔, 據說所用鋼材是錳鋼. 如擁有一輛大概如同現在擁有賓士,寶馬一般. 因為那個年代要買一輛好的自行車如同現在要買輛新車一樣, 是個比較大的開銷. 而且這輛自行車所擔負的重任不比現在的轎車遜色. 一般是男人騎車, 後面的坐架(又稱書色架)是太太的專坐. 前面車樑上放一個專門為自行車設計的小孩坐椅, 就是孩子的專坐. 在車把手前面, 一般安上一個鋼絲編的筐, 裡面可以裝從副食品市場買回的食品或者從百貨店買回的生活用品. 利用率極高, 也算自行車王國的特色.
開放了, 先是自行車的花樣品種增多, 然後是助動車,摩托車吃香, 一直到現在人人都渴望擁有轎車, 很正常的心態. 記得當時剛到美國買第一輛二手車時的激動心情,遠非後來再買新車時可比. 或許人類就是在輪迴中捉弄自己. 就我自已而言, 一直到大學畢業才有錢弄了輛自行車, 到出國那年,大概是九二年市場上有了山地車, 當時要450元, 為了趕時尚, 我也買了一輛. 沒騎幾個月就離開了祖國, 想著美利堅有的是轎車, 所以毫無留戀地將車送了親友.
到美國后第一輛車是馬自達323, 當時的心情如同新婚差不多, 恨不得24小時呆在車裡. 到周末又是洗又是刷, 著實折騰了一陣. 二年後換了本田越野車, 以後又買了富豪, 陸地巡洋艦, 但心情已趨於平淡. 時到如今, 又開始懷念自行車, 於是心動不如行動, 立即買了自行車, 頭盔和手套, 正式向太太宣布騎車上班. 太太以為我心血來潮, 沒想到我越騎越歡. 美國同事誇我是環境保護主義者, 還問我累不累 ?我暗笑. 以前在中國騎上30分鐘上班是小萊一蝶, 現在10分鐘都不要, 累個屁.
只是騎在車上想, 人生是否就是這樣一個輪迴,從終點又歸到起點. 華廈三千, 夜卧一床; 良田萬頃, 曰食一斗. 我們真的需要住那幺大的房子嗎?我們真的需要那幺多的食品嗎?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掛在衣櫃里的服飾嗎?我們真的需要二輛或者更多更大的車嗎? 人類或許可以節約許多無渭的浪費, 為了我們的子孫也為我們自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