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嫦娥一號」衛星下一步還要做什麼?

[複製鏈接]

11

主題

276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nshanwu 發表於 2007-12-27 1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12-24 14:27:55 來源: 光明日報 

「嫦娥一號」衛星下一步還要做什麼?


12月1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中國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球背面部分區域影像圖。圖為月球背面以中國古人名字命名的「萬戶撞擊坑」。左為正射影像圖。中為數字高程模型圖。右為色彩編碼地形圖。萬戶撞擊坑位於月球背面南緯9.8度、西經138.8度區域,直徑52公里,從地球上不能直接看到。上世紀70年代,這座撞擊坑被國際天文聯合會以中國明代人萬戶的名字命名為「萬戶撞擊坑」。600多年前,中國明朝官員萬戶將自己綁在捆有47枚自製火箭的椅子上,兩手各持一個大風箏,點燃后衝天而起,開天闢地寫就了中國歷史上飛天夢想的壯舉,也成為人類文明史上飛天嘗試的第一人。 中新社發 中新社 攝





12月1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中國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球背面部分區域影像圖。圖為月球背面的一個撞擊坑。 中新社發 嫦娥一號 攝

第一幅月球背面部分區域影像圖,第一幅月面圖像局部三維景觀圖……「嫦娥一號」衛星取得的科學成果正在陸續發布。當人們都還沉浸在喜悅中時,「嫦娥」背後的科學家們早已進入了下一步的工作日程。

在月球地形地貌的研究上,要獲取全月球三維立體影像,進行月球地形地貌、表面年齡、地質構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刻畫月球的地貌-地質-動力學模式,以建立全球與局部互為融合的月表形貌和地質構造的月球概念模型,可望實現在國際同類探測與研究領域中的突破與創新。

在月面元素與礦物的研究上,通過研究化學元素的含量和分佈特徵,來反演月球的演化過程,分析、研究月球的整體化學成分與化學演化歷史。在月球資源開發這一探月最關鍵的原動力推動下,並鑒於目前對月面資源性物質探測與研究力度不足的現狀,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將重點放在研製關鍵性和資源性元素、礦物質的月面分布圖上,以便為月球的開發利用和「月球基地」選址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和依據。

在月壤特性與厚度的研究上,將利用微波輻射探測系統,探測月壤微波輻射特性、獲取月壤亮溫數據、反演月壤厚度,並估算月壤中的氦3資料量。這是中國首次提出、國際上至今也未開展過的全面月壤厚度遙感探測任務,也是「嫦娥工程」在科學上的創新性與特色性的目標之一。

在近月空間環境的研究上,利用衛星能夠在地球向陽面探測到行星空間原始狀態這一特性,靈敏地檢測太陽風的擾動和磁尾空間環境的變化,進一步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帶電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及其與月球的相互作用。這一目標無論是對科學理論與應用研究,還是對保障地球和人類自身安全來說,都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是中國繼近地空間環境探測之後邁向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由國家天文台月球與探測科學應用中心供稿)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