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美女的演化---中國古代仕女圖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詩.周南.關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下面開始介紹中國古代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 唐 周方
  
  絹本設色 縱46厘米, 橫180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繁榮的唐代繪畫藝術,以人物畫為主流,一時名家輩出,周方就是在唐中期馳譽丹青的人物畫家之一。《簪花仕女圖》傳為周方所作,取材當時貴族仕女遊樂的典型生活。豐頰厚體的形象,打扮艷麗入時,用同時代的大詩人元稹,白居易的題詠之作進行驗證,悉合符節。此圖不作概景,仕女,白鶴,狨子幾乎作等距離安排,畫后以辛夷花點綴,時代特徵顯著,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唐貞元年貴族風尚的真實寫照。
  
   此圖在流傳一千餘年中,北宋以前無記載可考,后入南宋紹興內府,晚歸權相賈似道所藏。元、明時期流入民間,清初為名鑒藏家梁清標,安岐收藏,後進入清內府。見《中興館閣錄》,《閱古堂》,《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石渠隨筆》諸家著錄,是流傳有緒的珍品。




  唐代畫家張萱作。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劃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來個年代早點的
  
  帛畫龍鳳仕女圖 戰國
  
   絹本墨繪 縱31.2厘米,橫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為毛邊,是當時用以「引魂升天」的銘旌,占畫面主要位置的仕女,側身而立,面向左方,細腰長袍,衣長曳地,下擺向前後分張,衣上飾捲曲的雲紋圖案。仕女腦後挽垂髻,兩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頭上,左前面飛翔著一隻鳳鳥,頭向上,兩翅上張,兩腳一前曲一后伸,似在振翼奮起。鳥的前面有一龍,勢若扶搖直上,全畫的主題是祈求飛騰的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於原畫剛出土時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處,如龍被添了兩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據早期摹本認定為「夔」,后湖南省博物館對原畫進行了精心處理,清除污垢,顯現原貌,龍體兩側的足已清晰可見,原摹本龍頭上的兩角,確系誤加。這樣對其內容和主題便有了新的解釋。
  
   龍鳳仕女帛畫是現存兩幅最早的帛畫作品之一,是研究戰國時期楚文化的珍貴資料。與「人物御龍帛畫」比較,龍鳳仕女帛畫的筆觸顯得較為古拙和簡勁。


  女史箴圖卷東晉 顧愷之(唐摹本)絹本設色、縱24.8cm、橫48.2cm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著名畫家,工詩賦,擅書法,尤精於繪畫。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為世所稱。著有《魏晉騰流畫贊》、《論畫》及《畫雲台山記》等論畫名篇,對後世影響深遠。


 《洛神賦》圖(宋人摹本)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3 | 只看該作者
  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 張萱(宋摹本)
  
  絹本設色 縱52厘米,橫1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萱,唐代開元天寶間享有盛名的傑出畫家。在當時「唐尚新題」風氣的影響下,畫家採取現實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題材,創作出主題如此突出的傑作,於大詩人杜甫的《麗人行》史詩交相輝映,有其深遠歷史意義。
  
   原作曾藏宣和內府,由畫院高手摹裝。作品再現號國夫人揮鞭驟馬,盛裝出遊,「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畫面描寫了一個在行進中的行列,人馬疏密有度,以少勝多。作品重人物內心刻劃,通過勁細的線描和色調的敷設,濃艷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滯。原作已失,摹本猶存盛唐風貌。此圖在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后經台州榷場流入金內府,金章宗完顏瓊在卷前隔水題籤,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見《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為流傳有緒的唐宋名跡中稀有瑰寶之一


  宮女  
  唐、永泰公主石槨線刻、縱132cm、橫74cm。


  披巾宮女
  唐、線刻畫、陝西省乾縣李仙蕙墓石槨內壁。


  弈棋仕女圖 唐
  
  絹本設色 縱63厘米
  
  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墓主張氏是武則天時安西都護府的官員,曾被授予上柱國勛爵。此畫原為木框聯屏,出土時已破碎,經修復,重現了大體完整的十一位婦女,兒童形象,描繪貴族婦女家庭生活場面,弈棋貴婦為畫的中心人物。她頭束高髻,簪花耀頂,眉作倒八字暈飾,面色紅潤,豐肌肥體。上穿緋地藍花襖,還有白紗披肩,下著綠花羅裙,當為六品官吏之妻。
  
   人物線條剛勁均勻,賦彩單純明麗,還加以暈染,特別是夾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貫注的生動神態描繪得惟妙惟肖,有典範「曲眉豐頰,肌勝於骨」的唐代畫風。
  


  宮樂圖 北宋
  
  絹本設色 縱48.5 厘米,橫70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宮中仕女宴飲奏樂場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簫彈箏。一名侍女在一旁擊板相和。另外五人飲酒賞樂,姿態各異。色彩鮮麗,線條細整。人物略為體腴。
  
   此幅無款印。是北宋人臨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飾、器用皆為唐式,但筆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臨摹所致。


  女孝經圖 南宋 無款
  
  絹本設色 每幅縱43.8厘米,橫68.7至7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女孝經》為唐代侯莫陳邈(三字複姓)妻鄭氏撰,共為十八章,內容多宣揚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女孝經圖》(上卷)畫前九章內容,此處所選為其中的第一開宗明章,二、后妃章,五、事舅姑章,九、庶人章四幅畫面。各圖後有楷書《女孝經》原文,字體學高宗趙構一派。圖上有清「曹溶秘玩」及乾隆、嘉慶、宣統內府收藏印多方。此圖書法工整,畫人物衣紋採用織線描,設色濃麗,略師唐人書法。作樹木、花石、屋宇,筆法平穩,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該圖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宋 王選
  
  綉櫳曉鏡圖


宋仁宗后像


  唐 墓室壁畫  
  女侍·觀鳥撲蟬


  宋·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趙大翁墓壁畫


伝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5 | 只看該作者
  吹簫女仙圖 明 張路
  
  絹本 墨筆 縱141.3厘米 橫91.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馳,號平山,河南開封人。太學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繪畫創作。人物師法吳偉,筆勢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學載進,風格趨於粗豪。亦能鳥獸花卉。
  
   此圖描繪一女仙盤膝席地坐在松蔭底下,旁邊竹編花藍放有一雙大壽桃。微風吹拂,女仙面對洶湧波濤,正在悠閑自在地吹簫。作者可能表現的是麻姑女仙的題材,女仙那優美動聽的簫聲,似在招引鳳凰。
  
   此圖用筆粗簡勁挺,放縱中見工整;仕女形象刻劃細緻生動、嫻列洒脫。圖右款落「平山」,鈐有「張路」印。


明 陳洪綬 侍女圖


孟蜀宮妓圖 明 唐寅
絹本 設色 縱124.7厘米 橫63.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工筆重彩畫宮妓四人,衣著華貴,雲吉高聳,青絲如墨,頭飾花冠,互相對語,無視景。人物衣飾線條流暢,設色濃艷,服飾上的花紋,都刻劃得十分精細;人物面部用傳統的「三白法」表現,暈染細膩,生動傳神。表露出宮廷富貴的生活氣息,作者藉此披露孟蜀糜爛生活,有諷喻之意。可證於自題詩、跋:「蜀後主每於宮中裹小巾,命宮妓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斛,俾后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下鈐「伯虎」、「南京解元」朱文方印二。
 


  人物故事圖 明 仇英
  
  絹本 重設色 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全冊十頁,所繪人物、仁女,多屬傳統題材。表現歷史故事的有「貴妃曉狀」、「明妃出塞」、「子路間津」;屬於寓言傳說的有「吹簫引鳳」、「高山流水」、「南華秋水」;描繪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詩詞的有「潯陽琵琶」、「捉柳花圖」。在吉取典型情節、形象表達題意方面,顯示出縝密巧思。
  
   此冊用工筆重彩,在絢麗中呈現出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其嫻熟、高超的畫藝。各頁分別署「九英實父」、「仇英」、「實父」等款。此選「松林六逸」圖。
  


  武陵春圖卷  
  《武陵春圖》卷,明,吳偉繪,紙本,墨筆,縱27.5cm,橫93.9cm。  
  本幅無作者款識。  
  圖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紋均以細勻的淡墨線條繪成,只在眼眸、髮髻處用重墨點染,這種特殊的用墨方法不僅形成了生動的墨韻,同時也令畫面清雅秀潤,更貼切地表現出女主人的纖秀文靜之美。此外,吳偉在創作上還採用了借物言志的藝術手法,以石桌上陳設的琴、筆、硯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內在的文化修養,以石桌左側的盆景梅花象徵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以這些帶有寓意性的物品作為襯景點綴畫面,無疑在充實武陵春形象的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感受。吳偉憑藉其精湛的藝術造詣曾分別於明成化和弘治年間奉召進京供奉宮廷。他性情孤傲,不慕權勢,為朝廷內外的惡濁環境所排斥。返回江南后,他常以飲酒狎妓遣釋鬱悶的心境,所以,他對青樓女子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當他聞知富有文採的武陵春身在青樓而不受所處境地的影響、對愛情忠貞不渝時,為之深深感動,遂援筆作此圖,以示對武陵春的同情與敬仰。清吳麒《圖繪寶鑒續纂》認為吳偉「畫人物落筆健壯,白描尤佳」。此幅便是吳偉晚期白描畫中的精品。吳偉的白描人物宗法唐代吳道子和宋代李公麟,強調線條自身婉轉流動的韻律感和塑造形象的精確性。


  胡錫珪《芭蕉仕女圖》軸  
  清 胡錫珪  
  圖為胡錫珪23歲時所作的寫意仕女畫。在表現技法上注重運用對比的手法,以色暈染的竹與以線勾勒的芭蕉葉形成色塊與線條的對比;體態嬌弱的女子與方硬的湖石則形成剛與柔的對比。不同的對比方式顯現出作者巧於構思的匠心。


  《湘君湘夫人圖》  
  該圖是文徵明早期僅存的人物畫名作。此圖根據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兩章而作。畫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前者手持羽扇,側身後顧,似與後者對答,神情生動。人物造型來自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形象古雅,體態修長,長袖飄逸,衣裙曳地,用遊絲描,施朱紅及白粉,精工古雅。從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題跋可知,文徵明曾請仇英以此題作畫,但文氏看過後並不滿意,自己又重新創作。可見,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種「古意」,與仇英有不同的審美趣好。畫上方自書《湘君》、《湘夫人》兩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醜二月已未停雲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時文徵明48歲。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稺登題跋。


  《招仙圖》卷,明,張靈繪。
  此圖又名《朝仙圖》,是幅以景寓情的傑作。皓月當空的橋頭處,一清麗女子低眉籠袖悄然佇立。作者通過繪女子的飾帶微微上揚,岸邊的蘆荻搖擺不定,巧妙地暗示出晚風席地而起的寒意。通過構圖上大面積留白的處理烘托出畫面寂寞凄涼的氛圍。女子在此蕭索的情景中不禁惆悵慨嘆之情陡起,而這種凄婉的心境亦是作者自身不得志的寫照。


  李清照像軸  
  
  清 崔鏏  
  絹本,設色,縱56.7cm,橫56.8cm。  
  署款:「北平崔鏏」。下鈐「象」、「九」聯珠印。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其機敏的文才和愛國情操備受歷代文士的敬仰。圖為崔鏏所繪李清照倦卧湖石小景。人像帶有清代仕女畫意態婉約、暗含憂鬱之情的鮮明的時代特色。  
  


  宮妃話寵圖軸  
  
  清 丁觀鵬  
  絹本,設色,縱107.5cm,橫58.4cm。  
  此圖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


  紈扇仕女圖 清 閔貞
  
  紙本 墨筆 縱113.8厘米 橫45.9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閔貞(公元1730—?年),字正齊,江西南昌人,僑居漢囗,一作漢陽人。善山水,工寫意人物,兼精寫真。所作山水,運筆沉雄,頗得巨然神趣。所畫人物,筆墨奇縱,衣紋流暢,頓挫有法。亦工篆刻。乾隆五十三年五十九歲尚在。
  
   此圖仕女神態嬌弱,流露出一種夏日疲睏的氣息。樹幹的蒼老虯結與女子的嫵媚身姿,曲線交叉,相映相視,構成新穎別緻的格調。曲眉、鳯眼、丹唇、粉面,輕揮紈扇,均著意刻劃。徒圖中可以窺見當時有對於仕女的審美情趣,閔貞傳世的人物畫以粗放寫意者居多,此圖用筆嚴謹,人物線條的勾勒較為流暢自如,是風格清麗的工細之作。


唐寅

杏花仕女圖》(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6 | 只看該作者
  《芭蕉仕女圖》軸,清,沙馥繪  
  自題:「美人言語巧喚作醉酴醿,七薌先生本。
  此幅是作者仿改琦筆意創作的寫意仕女畫。圖繪女子手持花枝立於芭蕉樹前聞香自醉的儀態風情。其高聳的髮髻先以濃淡墨反覆暈染,然後以重墨繪出根根髮絲,線與面結合的繪畫技法顯現出女子頭髮的濃密及發質的柔順。仕女的面形為瓜子臉,面部以不著痕迹的淺紅色暈染,突出了人物肌膚光滑細嫩的質感和五官結構的明暗變化。其眉目間流露出矜持凄涼的怨情,與晚清文人畫家在仕女畫創作上所追求的「清淑靜逸」之趣相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人物的襯景,一側是刻畫工細寫實的芭蕉樹,一側是以淡彩直接點染的寫意浮萍。二者不僅展示了作者嫻熟地運用不同筆法的技能,且在畫中起到了以景造勢的作用。芭蕉葉的實景給人物以依託,並增強了作品清新娟秀的格調;浮萍的虛景將畫面引向了縱深,擴展了作品的深遠空間,並給人以豐富的暇想意境。


  乞巧圖軸 清 任頤  
  乞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南朝時就已有在農曆七月初七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時人間女子乞求智巧的記載。清陳枚月曼清游圖冊中表現了宮廷貴婦們「桐蔭乞巧」的華貴場面,此幅描繪的則是民間女子簡樸的乞巧場景。作者通過刻畫女子們關切地矚目碗中月影的神態,準確地表達出她們渴望成為能工巧婦的迫切心情。


  《仕女簪花圖》軸,清,金廷標繪,絹本
  圖中精緻的傢具、富麗的陳設所構築出的典雅高貴的環境,表明此圖表現的是宮廷女子日常生活的景象。梳妝打扮是貴族婦女每日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此,她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圖繪晨起的女子對鏡理妝的情景。她為了取得良好的照鏡角度,不禁起身而立,雙目注視著桌上的銅鏡,同時,左手緩緩地往雲鬢上插玉簪。情節生動,人物舉止自然,顯示出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準確傳神的藝術表現力。


  瑤宮秋扇圖 清 任熊
  
  絹本 設色 縱85.2厘米 橫33.5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熊(公元1823—1857年),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曾至上海賣畫。工人物、山水和花鳥。人物學陳洪綬,風格有所變化。筆力雄厚,氣韻靜穆,富有裝飾趣味。畫有《列仙灑牌》、《于越先賢傳》等四種。雕刻成版畫面世。
  
   工筆寫一仕女手執鸚鵡紈扇,姿容秀麗,衣紋線索條剛勁、飄麗,筆致細膩,設色濃麗;人物描寫著重刻劃動態。左上作者自署「咸豐乙卯清明第三日,渭長熊摹章候本於碧山樓」,鈐「渭長」朱文方印。


  對鏡仕女圖》軸,清,朱本繪,紙本,設色
    
  此圖為朱本46歲時之作,表現閨閣女子晨起梳妝的場景。人物形象寫實,舉止生動自然,尤其是將女子照鏡時瞻前顧後的神態描繪得極為傳神有趣,成功地展示出女性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人物的衣紋線條以中鋒行筆,圓轉流動,表現出衣料柔軟的質地及衣袍的肥大,以此襯托出女子小巧可人的軀體。


  《元機詩意圖》軸,清,改琦繪,絹本
  
  圖繪魚元機手展詩卷、側身坐於藤癭椅上的情景。她身單體薄,面容憔悴,雙目中隱隱流露出一絲矜持凄涼的怨情,這正是清代文人畫家所刻意追求的女性「清淑靜逸」之趣。為了準確地表達出這種意趣,作者在技法上沒有使用方折明顯的粗獷線條或濃墨重彩的暈染法,而是用輕柔簡練之筆,以淺淡的墨線勾勒出婉轉工細的線條,並以淡彩在衣紋的勾線處罩染,使線條逾顯柔和淡潤。同時,作者注重色彩的運用,畫面以冷色調為主,元機身著月白色上衣和白色長裙,其領口、袖口和腰際處的飾帶及雙臂所挽寶藍色的披肩皆屬冷色,素雅的設色構築出一種凝重的氛圍。為了豐富畫面的色彩並體現元機身為青年女性愛美的特點,作者將元機內襯的衣領及袖口處染以暖色調的紅色,在冷暖色調的相互映襯中,進一步渲染出元機憂鬱神傷的情態。


  《琵琶行圖》軸,明,郭詡繪,紙本,墨筆.款署:「清狂畫並書。」  
  此圖是根據《琵琶行》詩意創作的寫意人物畫,表現白居易與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側身而立,頭綰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憂傷。她懷抱琵琶,身著曳地長裙,體態窈窕俊美。詩人雙手撫膝端坐於旁,神情專註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傾聽歌女訴說其不幸的身世。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6 | 只看該作者
  《月曼清游圖》冊,清,陳枚繪,絹本,設色,共12開
  
  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
正月「寒夜探梅」、
二月「楊柳盪千」、
三月「閑亭對弈」、
四月「庭院觀花」、
五月「水閣梳妝」、
六月「碧池採蓮」、
七月「桐蔭乞巧」、
八月「瓊台玩月」、
九月「重陽賞菊」、
十月「文窗刺繡」、
十一月「圍爐博古」、
十二月「踏雪尋詩」。  


正月「寒夜探梅」


二月「楊柳盪千」


三月「閑亭對弈」


四月「庭院觀花」

五月「水閣梳妝」


六月「碧池採蓮」


七月「桐蔭乞巧」


八月「瓊台玩月」


九月「重陽賞菊」


十月「文窗刺繡」


十一月「圍爐博古」


十二月「踏雪尋詩」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7 | 只看該作者
  《芭蕉仕女圖》軸,清,禹之鼎繪,紙本,墨筆
  
  《芭蕉仕女圖》繪一女子側身坐於芭蕉樹下,舉目遠望,若有所思。生意盎然的芭蕉與四周的蔓草構築出淡雅清幽的自然環境。由圖上款題可知,此圖是作者應喜愛徐渭筆墨的紅蘭主人之邀,追仿徐渭筆意所作。徐渭是明代潑墨大寫意的代表畫家,他運筆豪放洒脫,施墨酣暢淋漓,與禹之鼎貫用的細筆勾勒、色彩烘染的畫風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禹之鼎憑藉深厚的繪畫功底,將此兩種迥異的畫風有機地融匯在一起,此圖既有徐青藤的水墨情趣,又不失作者自身的筆墨特點。


  《仕女清娛圖》冊,清,喻蘭繪,紙本,設色
  
  此圖冊共8幅。從精美的器皿、工巧的傢具、華麗的服飾可知作者表現的是富貴人家的女子。通過女子在室內品茗、吹簫、梳妝、投壺、閱書、舞劍、觀鶴、自弈等行樂活動,說明了優越的生活環境不僅保障了她們衣食無憂,亦為她們提供了種種休閑條件,從而令她們具有多方的修養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2-22 06:58 | 只看該作者
  《仕女消閑圖》軸,清,任熊繪,紙本,設色
  
  右上方題長詞:「寒倚官梅傍檻紅,夜濛濛。泥人春影水當中,月兮兮。翠袖江南應有憶,夢重重。一枝折與付征鴻,恨匆匆。渭長畫,范湖居士填太平時詞。」
  
  此幅便是任熊繪畫、周閑題詞的合璧之作,它不僅印證了二人間的交遊,亦表明了該圖的大致創作年代,即為任熊25至28歲之間的作品。此圖繪一樹寒梅,枝幹縱橫交錯,花朵綻放爭榮。一仕女迎著凜冽的寒風探幽尋梅而來。梅樹以沒骨法表現,用富於濃淡變化的深淺墨筆繪枝幹,以白粉戳點花瓣,點染隨意,不合物理,但頗具鮮活靈動性。仕女的畫法承襲了改琦、費丹旭的筆墨風格,眉目清秀間流露著絲絲閨怨之情,體態輕盈中顯露出病弱之身。衣紋線條圓潤流暢,組織合理,外輪廓線隨形貼體,內輪廓線轉折自然,生動地表現出仕女緊裹衣袍趨步而行的動感。設色清麗淡雅,沒有強烈的冷暖色調對比,簡潔純凈的色彩有助於展示雅逸清幽的消閑意境。


  麻姑獻壽圖軸 清 黃慎  
  
  晉葛洪《神仙傳》記載,麻姑是神話中的仙女,她每年攜帶自釀的靈芝酒向王母祝壽。舊時,麻姑遂成為向年長女性所獻祝壽物上的吉祥形象。  
  
  黃慎早期的人物畫受清上官周的影響,筆墨工細。中年以後偶見唐懷素的草書,遂以狂草筆法作畫,形成風格豪放、不拘繩墨的新畫風。圖為黃慎43歲時所作。麻姑與侍女體貌純樸,帶有濃厚的市俗氣息。人物面部為中鋒行筆,線條飽滿圓潤。衣紋用狂草筆法表現,線條富於方折頓挫變化,顯示出作者以書入畫的探索階段的藝術風貌。


  《採桑圖》軸,清,閔貞繪,紙本,墨筆
  
  圖繪高大的桑樹下,一嬌小女子登高採桑的情景。她一邊仰頭目視著桑樹的枝葉,一邊持桿不住地擊打,同時,手舉竹籃承接片片落葉。人物全身竭力向上,形體伸展自然,眼與手的關係協調,「打」與「接」的動作連貫,表明作者具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紮實的寫實基礎。  
  
  仕女畫發展至清代表現範圍日益擴大,已從晉代的賢婦、貴婦、仙女等擴展到了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各樣處境的女子。但畫家們最樂於創作的仕女形象當屬戲劇小說、傳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或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美女」。以寫實手法表現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在清代尚屬少見,該幅是其中難得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優秀作品。


天女散花圖軸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3
8
心路輪迴 發表於 2007-12-22 07:08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好貼, 仕女圖大全. 再加點有現代的
美和詩意的追求——趙國經王美芳夫婦靈犀相通的工筆仕女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0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3
9
心路輪迴 發表於 2007-12-22 07:15 | 只看該作者

楊淑濤工筆仕女畫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10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12-22 08:09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
NYLASH 發表於 2007-12-22 15:00 | 只看該作者
女子眉纖, 額下現一彎新月,    都是美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