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終於走向反動的中國導演―――評《集結號》

[複製鏈接]

1

主題

7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ao5218 發表於 2007-12-14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以賣弄中國的貧困卻多少還有些寫實風格,而頗得西方人民青睞的國際導演張某,到以京劇文革加同性戀題材而一夜變小康的陳某,中國的電影藝術家們本著「藝術無國界」的媚外精神,推出了一部又一部令世人目瞪口呆的大製作。這多年的努力,我以為必將因《無極》與《夜宴》的橫空出世而略有收斂,因為這兩部高山仰止之作,似乎必將成為電影爛片的長久標竿,以鼓勵那些想當導演的仁人志士放膽一逞,不必再因智商的低下而怯懦止步。
  然而,令我驚詫甚至憤怒的是,繼《夜宴》之後,一部更加無恥的《集結號》就要誕生了!終於將我對中國導演們僅存的最後一點期冀掃蕩一空。
  據說這是一部以血腥和殘酷為主要內容,以超越《拯救大兵瑞恩》為目標的刻意渲染戰爭殘酷性的影片。我不知道導演拍攝此片的目的是什麼?我只想問一下,為什麼一定要靠簡單再現中國人的自相殘殺來展示戰爭的殘酷?難道中國人可以回顧的戰爭就只有內戰了嗎?難道中國內戰的題材就只能以殘酷殺戮為主題而不能挖掘一點別的什麼內涵了嗎?
  在我想不出為什麼這樣一個稍又良知的導演都會迴避的做法,卻被中國的導演以大製作堂皇上馬的時候,我忽然頓悟了!原來如此:中國的困窮與落後,已經成就了一個;中國的內亂與國粹,又成就了一個;中華民族殘忍的自相殺戮,尚是個空白!天知道會不會再成就另一個呢?
  可以想象,當友邦人士懷著獵奇戲謔之心觀看中國人的大作《集結號》時,一定是大慰感官並暗生憐憫——原來中國人是這樣殘殺自己同胞的啊~
  我知道,戰爭的殘酷是必然的,並不是說你不刻意拍出來它就不殘酷了,也不是說外國的內戰就溫情一些。然而,當展現本民族的群體自瘧與相互殺戮赫然成為目的而不是表現手法的時候,當導演告訴你就是要用中國人殺中國人時所噴濺的血漿與裸露的大腸來刺激你(這個導演心中「你」可能並不是中國人)感官的時候,我就只好承認這個導演的低俗與變態了。
  戰爭題材本是電影重要表現內容之一,我一向是很喜歡的。這中間有表現大的時代背景的,有表現戰爭中的人性光輝的,有反思戰爭罪惡的,也有回顧重大歷史戰役進程的。但從來沒有為了表現「殘酷」而特意拍攝的,從《集結號》的介紹來看,基本沒有除「殘酷」以外的主題。而這種殘酷,則全是中國人之間的事情,並不需要外人的參與,是純粹的「中國內政」。從這部電影里,中國人估計可以得到一些創傷外科的醫學知識,而外國人則可以開懷於觀看斗獸般的刺激。
  我很奇怪這部片子怎麼有臉能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不論你手法特技噱頭如何高超,僅憑立意與背景,這個片子就與《大兵》相去何止里許!有人說,解放戰爭是歷史事實,為什麼不能演?我認為,可以演,但要演出意義和應有的高度。中國的內戰是意識形態的分歧,本不屬於具備人類普遍共識的「正義」與「非正義」標準的戰爭。世界上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會認為這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從而理解戰爭的合理性,只會認為「這是中國人內訌」。這樣就很難使人們感受到殘酷戰爭的真正意義與其必要性。對影片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中國人殘酷殺戮中國人」的這個膚淺層次上。這是題材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結果。單從這點,這部影片就完全無法與其他戰爭題材影片相比。
  也許,這部片子不是給外國人看的,只在國內發行,那我的擔心就是多餘得了。讓中國人民知道先烈的英勇,知道新中國來之不易,也算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然後再發行到台灣,叫台獨分子看看大陸人有多狠,嚇到他們尿炕而不敢搞獨立,倒也是樁美事。不過這似乎已經不可能了,《集結號》首映式將在韓國舉行,韓國人一定要慚愧於他們的《太極旗飄揚》太有故事而太沒血腥了。我甚至懷疑導演就是為了海外市場的發行才只拍內戰而不敢涉外的。
  以本國內戰為背景,基本無故事,完全無深度,只有殘酷和血腥。我只能說,中國的導演不但沒有道德良知,不但沒有民族責任,甚至也缺少基本的藝術素養。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具備一個有生命力的主題和一個具有普遍共識的正義立場是最基本的要求。還是以《大兵》為例,以諾曼第登陸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普通士兵故事。這就確立了這個影片的正義立場,這是全人類有共識的正義,中間還穿插了服從與友愛,理解與責任等附屬立意。這樣,影片越表現得殘酷,主題就越突出。殘酷場面得運用,看似目的卻實為手段,這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也使得這部故事很簡單的影片必將被人們長久記憶,成為戰爭題材影片中的經典。
  而這部將令國人汗顏的描寫殺戮與上級對下級的欺騙故事的《集結號》,無論拍攝得多麼好看,無論殘酷得多麼真實,都必然無法成為一部真正的大作。最多成為外國人最新的獵奇對象。
  中國的所謂藝術家們的沒有道德標準和媚外心態以及對市場運作的理解,我一向是知道的。然而《集結號》終於超越了原有的「爛」的極限,使中國電影從藝術的反動跨出邁向思想的反動的第一步。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0: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