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曉力:美國憲法中的宗教與上帝

[複製鏈接]

29

主題

47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uon 發表於 2007-12-6 0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曉力:美國憲法中的宗教與上帝

一、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建立條款」和「自由行使條款」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建立宗教的法律,或者禁止其自由行使……(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一般憲法判例書中都把這一規定分為兩款,前者稱為「建立條款」(establishment clause),後者稱為「自由行使條款」(free exercise clause)。1 表面看來,前者禁止政府幫助信仰,後者禁止政府懲罰信仰,目標似乎都是維護個人宗教信仰自由。但在實踐中這兩款卻經常出現矛盾。比如倘若政府對教會財產免稅,那麼這種豁免是否構成「建立宗教」?如果不對教會財產免稅,「自由行使」是否因而受到影響?又比如,如果政府推廣義務教育,對那些教義中不主張兒童接受過多教育的教派,比如Amish派,是否侵犯了他們的自由行使?而如果政府豁免Amish兒童不必接受義務教育,那麼這種豁免是否又構成「建立宗教」?再比如,如果政府在軍隊中設立隨軍牧師,反對者會認為這違反建立條款,但是如果政府不設立隨軍牧師,那些無法得到牧師指導的信仰者又會認為這違反了自由行使條款。 

矛盾的產生的原因似乎是以上對「建立宗教」的理解不限於政教合一、宣布國教,不限於國家與教會關係,而包括所有政府因為補助或豁免而對宗教產生的直接、間接的利益。如果「建立宗教」的含義僅限於政教合一,則以上三例都不至於引發矛盾。 

一個由文義上產生的不同解讀,在漢語中不容易看清楚。第一修正案中講到不得立法設立宗教的時候,用的是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而不是the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這就出現了兩種理解,一種理解是「政府不得建立任何宗教」;另一種理解是「政府不得只建立一種宗教」,也就是說,政府建立宗教是可以的,但不應局限於一種,對宗教的補助和豁免要一視同仁,不得厚此薄彼。2  

第一種理解,就是所謂「分離論」(Separatism)。這也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主導理論,在Everson v. Board of Education, 330 U.S. 1(1947)一案中,布萊克法官回顧了制定宗教條款的歷史;「這個國家一大部分早期定居者從歐洲來到這裡,就是為了逃避那些強迫他們支持和加入政府支持的教會的法律的束縛。與美洲殖民同時的那一個世紀和此前一個世紀,儘是國教決心保持它們的絕對政治和宗教最高權力而發動的動亂、內戰和迫害。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運用政府支持的權力,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新教徒迫害天主教徒,一些新教派迫害另外一些新教派,受某種信仰影響的天主教徒迫害其他天主教徒,所有這些教派由時不時迫害猶太教徒。……這些舊世界的做法被移植到美洲並開始瘋長。……這些做法變得如此司空見慣,使得那些熱愛自由的殖民者由震驚而感到憎惡。為支付牧師的薪酬、建造和維護教堂和教會財產而征的稅又激發了他們的義憤。我們在第一修正案里看到了這些感情的表達。」 

布萊克法官著重討論了1785-86年間,圍繞弗吉尼亞議會是否要對徵稅支持州立教會的法律延期所發生的激烈爭論。麥迪遜和傑弗遜領導了反對徵稅的運動。麥迪遜為此寫下了著名的《請願與抗議》一文,申述真正的信仰並不需要法律的支持,而政府建立宗教將不可避免地帶來宗教迫害。麥迪遜的抗議獲得廣泛支持,不但相關稅法被取消,還促成了傑弗遜起草的《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通過。該法案申述,上帝創造了人思想的自由,用懲罰和負擔來影響思想,只能造成人偽善和卑俗的習慣,是對上帝的計劃的背離,因為上帝並不用對身體或思想的強制來宣傳教義——上帝要做到這一點易如反掌——而是用教義對理性的影響來做到這一點 3。 

這裡,布萊克法官對建立條款做嚴格分離的理解,把信仰自由作為思想自由來理解,認為信仰的基礎是個人自願的確信,所以這種理論也稱為自願論(voluntarism)。布萊克法官說,「用傑弗遜的話說,反對立法建立宗教的條款意在』教會和國家之間豎起一道分離的牆』」。 

第二種對建立條款的觀點被稱為「中立論」(Nonpreferentialism),這種觀點認為在政府和宗教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牆,認為政府可以在不違反平等保護的情況下支持宗教,嚴格分離的觀點認為建立條款要求對宗教和不信宗教不做區分,而中立論認為建立條款只要求對各個教派不做區分。這種理解現在尚未在最高法院獲得多數地位。 

現任最高法院法官倫奎斯特在Wallace v. Jaffree, 472 U.S.38(1985)一案判決中的異議意見是中立論的代表意見。倫奎斯特認為Everson案的法庭意見,錯誤地把麥迪遜、傑弗遜在制定《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意見當作麥迪遜在起草《權利法案》時的意見。「就傑弗遜1789年在眾議院時的作為所反映的思想,無可爭辯的是,他認為該修正案是用來禁止建立一個全國性宗教,很有可能是為了防止歧視各教派。他並不認為該修正案要求政府對信宗教和不信宗教一視同仁。」也就是說,政府對宗教信仰的各種支持並不違反建立條款。政府的中立應該存在於各宗教之間,而不應該存在於宗教與不信宗教之間,因為宗教條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信仰比無信仰更應受到政府的保護。 


FROM: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350349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8 2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