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發展需要大量人才 學者:學子歸國進入黃金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1-18 1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樊建平近影。(深圳先進院 提供)



  依託「低成本醫療」思路推出的綜合診斷床(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下),都是採用了當今世界一流科研技術、又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眾與社會發展的「明星」。讓人對新一代海歸科學家刮目相看。(深圳先進院 提供)

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成立。

  一年多來,深圳先進院以其先進的學科方向、良好的學術氛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具有優勢的合作共建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學人的加入——其中2/3的青年科研骨幹都是從海外歸來。

  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期間,深圳先進院一下子推出了40餘項科研成果,許多成就代表了國內外的一流水平。

  我們的學子和海歸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創造出這樣的成績,有力地證明了一個看法——學子歸國,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為此我們(以下簡稱「問」)採訪了深圳先進院的院長樊建平(以下簡稱「答」)。

  大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

  問:到2020年,我們中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將再翻一番。那麼對於海外學子和定居在外的人才來說,這近20年意味著什麼?

  答:這意味著他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機遇。我以深圳為例,2006年的人均GDP是8000多美元;如果翻兩番,那就要達到3萬多美元。但是,誰都看得出來,深圳的GDP要想翻兩番,還靠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產業是不行的,必然要依靠科技進步,所以深圳提出創新型城市的概念。目前,深圳市有先進研究院、華大先進研究院以及馬上要成立的航空航天研究院,還有目前正在準備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等。以此,在未來的幾年內,深圳進行著大規模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這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所以我相信對於那些想回來的海外學人來說,從現在開始的10年將是一個黃金時期,中國的飛速發展需要大量人才的回歸。

  問:如果,我現在還是一個身在國外某大學的研究員,以你個人的建議,我該怎麼做?

  答:我先給你講個我自己經歷的故事:2007年4月我去美國,見到了很多從大陸去的老同事,我跟他們說:你現在回國,與10年以後回來差距很大。如果你現在是美國一個二流、三流大學的教授,10年以後你有可能會失業沒了工作。

  問:此話怎講?

  答:他們也是這麼反問我。其實很簡單:照現在的人才彙集趨勢,下一個10年間,中國會出現國際上一流的大學。那麼美國現在的3000多所大學會在十年後出現招生難的現象。因為美國現在主要的生源是來自中國和印度。近年,中國學校實力正在飛速提升,你看現在有很多學生就不選擇出國了,他們可以到香港去讀書——香港大學的崛起,從二流到一流,也就是10年的時間。如果10年後,中國有一批大學是一流的,那麼中國還有多少學生去美國留學?亞洲周邊的青年留學首選地會是在哪裡?你想想看,如果美國沒有那麼多國際人才的支持,你留在美國教誰呢?

  問:所以你建議在國外的學子和定居的華人們,只要想回來,就早點動身來佔個好位子?

  答:對的。假如10年後,中國有像我們先進院這樣的研究所500所——嘿,這真的一點都不多,而你今天就回國發展了,那麼你就有可能是未來研究所的所長、院長,企業的CTO。所以一定要認識到,中國未來的10年,因為有了經濟的基礎,將面臨著科技的大發展,並通過科技的發展來支撐經濟的發展。

  問:但是你真的認為發展環境將造就如此多的成功機會嗎?我是說,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只決定於未來的大趨勢,很多人考慮的還有許多細節的問題,比如老婆和家庭是否習慣、子女的教育、工作的氛圍等等。以我們的觀察,這些細節可能制約和拖累許多人的步伐。

  答:你說的是個非常具體、經常出現的現實問題。但這也正是我想告訴他們的。中國的發展將是停不下來的。隨著這些腳步,生活的環境也會變化,不能以此就放棄人生的好機會。

  問:我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機會是留給那些有長遠眼光、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目標的人。對於未來的成功者來說,現在最關心的應該是對國內的發展有個正確、正面的判斷,而不是太多的患得患失。你認為這些機會都會最先出現在哪裡呢?

  答:我最看好深圳和江浙等地。那裡可能以最大的力量,率先在科技方面開啟追趕世界先進的步伐,建立世界一流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究機構。所以你現在回來,應該說需要你的位置還是比較多的,但是10年以後可能就相當難了。

  比如香港和新加坡,現在找個位置非常難。香港的香港大學、科技大學、中文大學的教師職位有多少人競爭啊!但是10年前卻是很容易,當時他們大量地招聘歐美的留學人員。可以說現在內地的很多城市就是10年前的香港,機會是很多的。

  「先進院」依靠歸國人員撐起大梁

  問:你們深圳先進院一下子拿出了40多項科研成果參加剛剛結束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據說好多人慕名來參觀你們的機器人?

  答:是啊,那幾天都是人山人海的,這是國內第一次成規模地將機器人進行展覽,而且不同於過去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展示,這次展覽以服務機器人為主,像烹飪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可以說代表了國內機器人行業的最高水平,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一個家庭最多買兩輛車,三到四台電腦就差不多了,但一個家庭生活涉及到的機器人就很多了,按照我們科學家的設想,等我們老了以後,就會有做飯、洗衣、打掃衛生、聊天、身體檢查、教育子女等一系列機器人的參與。電腦擴展的是人們的智力,而機器人擴展的是人的體力。

  問:我們知道在你的研究院里,有2/3的青年科研骨幹都是從海外歸來;我們也知道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除了「PR(Personal Robot個人機器人)」、混合動力、低成本健康醫療都是你們值得自豪的成績。在這些成就之上,你對未來的路有何判斷?我們真能從創新上開出一條新路嗎?

  答:我們已經取得的小小成績,給了我們一個信號:中國的科技水平,在更多地了解世界的人才參與下,正在全面地由跟蹤型向齊頭並進的態勢轉變。

  過去,我們國家主要是製造加工,新型的工業形態還是屬於跟蹤型的。比如說電視,人家搞CRT,我們也做CRT;人家做液晶了,我們也跟著做液晶電視。現在,我們正在和人家的新工業齊頭髮展。像我們現在做的機器人,我們的低成本健康醫療,因為全世界都是處在研究的初期,我們就能和西方發達國家齊頭並進。這個就叫做自主知識產權新工業。

  問: 由跟蹤發展到齊頭並進,推動這種變化的根本要素是人力資源嗎?

  答:當然是人才。其中很大部分必須是了解世界水平、能和世界對話的人才。我們先進院的目標是建成三年後能夠在國內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做到學術初步跟國際接軌,產業和珠三角接軌,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先進院的科研骨幹,100%都是從海外回來的,幾乎都在國際著名的大學或科研機構工作了5到10年;我們的青年人才,也就是博士畢業的有87位,且62%都是從海外招聘。所以無論是學科帶頭人還是骨幹科技人員都不遜色於世界其他任何科研機構。(齊欣、江麗萍)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