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體驗東京「漢語角」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1-18 1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個周日,日本東京池袋西口公園,由日本僑報社段躍中先生倡導發起的「星期日漢語角」,都吸引著不少喜愛漢語、關心中日關係的人士前來參加。作為一名在日中國留學生,我也參加並體驗了這個「星期日漢語角」。

  一個周日,在知了聒噪的酷熱中,我看到,公園裡學漢語的日本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中文老師和中國留學生在一起熱烈地交流。日本法政大學四年級學生伊藤新給我印象最深。他在北京留學一年,剛剛回到日本。他的漢語發音已經很標準,能用漢語向所有的參加者介紹他在北京留學的心得、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從公交車到租房,從學校課程到飲食,介紹的都是他體會到的具體、真實的中國。

  新聞傳播學者的研究已經表明,媒體報道對公眾的影響很大,是公眾了解對方國家的主要渠道。但是媒體涉及對象國的報道,往往難以做到絕對的客觀公正,塑造的對象國形象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偏差。這時,民間交流的迫切性就顯現出來。

  民間交流,能使別國了解相對真實的中國形象。近年來,中日民間交流得到了很大發展。東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年輕學子發起的「京論壇」,為兩國年輕人提供了交流和對話的平台;日本關東、關西和中國上海的年輕學生髮起的中日交流團體「Freebird」,通過交流會、學習會等活動,增進了相互了解……

  希望在日本、在全世界,有更多的「漢語角」出現。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人、外國人參與「漢語角」,參與民間交流活動。(趙新利 寄自日本)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7-11-19 22:26 | 只看該作者

在日華人積極促進中日民間交流——東京「星期日漢語角」引關注

文章加入時間:2007/11/14 18:09:51
  

     東京「星期日漢語角」的活動場景。   
  11月11日,第15次東京「星期日漢語角」在西池袋公園舉行,20餘位參加者除自由交流之外,還聽取了在日中國作家李松月創作出版日語小說的報告和中國學者首次訪日的體驗談。
  東京「星期日漢語角」始於今年8月5日,是日本首個漢語角。每周日下午,喜歡中文、關心中國的日本人和熱心的在日中國人聚集在東京西池袋公園,用漢語和日語交流,任何人可免費、自由參加。
  據中新網報道,東京「星期日漢語角」創辦3個月來,已經成為關心中國的日本人和在日中國人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也逐漸成為向海外民眾傳播中國信息的重要窗口和知名品牌。「漢語角」先後邀請在香港和北京工作12年的佳能職員山崎學夫婦、在廣東東莞工作7年的鵜澤誠等數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日本人前來講演,他們將自己親身體驗的中國生活用中日兩種語言介紹給日本人,受到大家的高度評價。
  同時,漢語角還成功推出了一批活躍在日本社會的中國人的文學作品,如企業家丁如霞的《丁家人》、作家李松月的《何處是我家》、作家桃子《又見櫻花》等;早稻田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日本法政大學等日本著名高校的年輕學生也積极參加了漢語角的活動。
  至今,參加東京「星期日漢語角」的成員累計達300餘人次,分佈結構有明顯的廣泛性:他們由兩國的知名學者、政府官員、公司職員、年輕學生、家庭主婦等各種社會成分組成。
  同時,熱心的在日華人和留學生也投身到這個交流的隊伍之中。留學早稻田大學的中國政府公務員向大家介紹中國的政治體制;華文媒體主編向大家介紹在日華文媒體與中日關係;年輕的日本大學生介紹學習漢語和留學中國體會……
  早稻田大學傳播學研究生趙新利說:「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通常帶有一定的偏向性,長期如此,使得不少日本民眾對中國持有偏見。單靠中國的對日宣傳,很難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偏見。民間交流,尤其是漢語角這種面對面的人際傳播在消除誤解、糾正偏見和塑造中國形象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漢語角將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
  東京「星期日漢語角」的創辦人,《日本僑報》總編輯、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長段躍中說:「當前,全球各地出現了數百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是政府主導的傳播中國文化的嶄新形式和最新成果,而漢語角,則可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孔子學院,它講求輕鬆自由的交流環境和交流方式,且不需要金錢的投資。孔子學院正規、權威,漢語角自由、活潑。希望有更多的漢語角在世界各地出現,讓她發展成中外民間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3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5 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