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複製鏈接]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wsxws 發表於 2007-11-17 1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凝重而又嚴肅的,尤其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漫長歷史而又極其注重史學傳統的國家。有外國學者評論說,西方世界是以教代法,而東方的中國是以史代法。是的,歷史對於中國歷代統治者來說都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雄才大略、氣吞萬里的漢武帝劉徹能夠發兵百萬連續擊潰匈奴,掃平樓蘭,卻對御史大夫司馬遷要秉筆記錄自己的弊政無可奈何;明朝篡位上台的永樂帝朱棣為了排除異己,登上皇位,敢於血流成河,連自己當皇帝的侄兒都不放過,但對於堅持要把這一暴政留諸青史的史官卻不敢橫加干涉,因為他們都深深敬畏著歷史。「董狐直筆,書法不隱」,在漢民族眼裡,歷史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上帝,是應該以虔誠、公正的態度嚴肅對待的,否則就是有違天命,必遭萬事唾罵。
   
    然而我們非常不幸地看到,歷史在我們的時代已經失去了這種高貴的地位,已經被任意篡改,隨便刪節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這是對歷史的極其不尊重,是非常之危險的!前幾日翻看新編的《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六五計劃重點項目),我不無吃驚的發現,煌煌二三十卷的書,對有關八旗軍入關大肆屠殺漢族平民,推行血腥的「剃髮易服」民族暴力壓迫政策的歷史幾乎是輕描淡寫。連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也僅僅在16卷明史部分用幾百字就簡單帶過了,當清史卷談到滿洲南下入關戰爭的章節就故意迴避這些史實,整套書連個遇難人數都查不到!說句不好聽的話,只需要把「揚州」二字改為「南京」,這套書就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倭國右翼歷史教科書幾乎成孿生兄弟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後者出自屠夫子孫之手,前者卻是寫自千萬血淋淋遇難者們的後代。
   
    我們的民族果真是一個健忘的民族!難道這一段歷史真的就是空白,是有人憑空捏造出來的?這讓我們的後人怎麼去客觀地看到歷史的真實全貌?這段歷史已經被人有意掩蓋了二百多年,是上世紀初由魯迅等文化先輩從海外找回來的,難道今天又要被繼續封存另一個二百年,三百年??我敢說,國人今天敢忘記「揚州十日大屠殺」,明天就會忘記「南京大屠殺」!
   
    再談談近日中央台熱播的《百家講壇》節目,有位姓閻的歷史學教授在給全國觀眾講述《清史》。他似乎對滿清十來位皇帝是推崇萬分,溢美之辭不斷。一會兒說康雍乾盛世是可同漢文景之治,唐貞觀之治相媲美的中國最強盛時代,一會兒又說清王朝鼎定疆域,修訂《四庫全書》,文治武功都達到了中國歷史的最高峰。在對明代相關情況進行比較的時候,他僅僅用了「皇帝懶惰昏庸,政治腐敗黑暗」(不是原話,但差不多這個意思)就把明朝給概括了。這對於一個歷史學教授的職業操守來說,對於全國收看電視的十幾億電視觀眾來說都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我雖然不是學歷史專業的,只是一個工科生,但我也知道明朝後期雖然出了幾個不理事的皇帝,但也有明太祖,明城祖、明孝宗等好幾位有道明君,也有「仁宣之治」、鄭和下西洋等盛事偉業。並不是閻教授所稱的「皇帝懶惰昏庸,政治腐 敗黑暗」;我知道明朝雖然多殺功臣,但遠遠也比不上滿清早期屠城動輒數以十萬計;我知道明朝雖然嚴刑酷法,但滿清卻也大興文字獄,製造冤 案慘案,僅呂留良一案就株連上萬人;我知道滿清修過《四庫全書》,可其毀禁之珍貴圖書資料與其編纂的數目不相上下,而且留下來的書也大都經過了刪改,其對中國文化的摧殘不亞於秦朝的「焚書坑儒」。而明朝的《永樂大典》為中國歷代類書之冠;我更知道明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是田賦,又是「遼餉」的,但滿清末年光是一個庚子賠款就達七十億兩白銀之巨(條約簽定的十億兩隻是本錢)。莫非這些都由慈禧和光緒「勞動償還」?毛主席說過「人民創造了歷史」,難道對一個時代僅僅數幾個不昏庸的皇帝進行簡單的數字比較就能評判得了的嗎?
   
    歷史是不容許這樣毫無根據地誇大或者抹殺的!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歷史就是他們的根。是現代社會興衰的鏡子,是國運延續之根源。任意胡改歷史是對祖先的褻瀆,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違背,是對子孫後代的嚴重不負責任。這個道理在漢朝的司馬遷那裡就已經明白了,今天都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反而渾渾噩噩,請問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退步?聯想到當前社會文化界逾演逾烈的清宮戲旋風,我完全不能理解,要如此不尊重客觀歷史事實地鼓吹一個異族王朝,到底目的何在?更何況這完完全全是一個民族壓迫,國土淪喪,中華遭受千古恥辱的時代!連首都都要依靠西方列強來管理,大大小小簽定了上百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全國到處都是被殖民地和租界的王朝,到底有什麼可吹的?!龔自珍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滅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我們的歷史文化正在被嚴重自虐,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學術問題,它已經開始對我們的社會生活造成了極端負面的影響。
   
    一、首先,它嚴重扭曲了中國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因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漢族佔總人口92%以上的多民族的大國,漢族是絕對的主體民族,是國家原動力所在。給我們的國民灌輸這樣一種嚴重錯誤的歷史觀,會嚴重削弱我們主體民族漢族的民族自信心。潛移默化之中,同胞會認為,反正我們四千多年的歷史管理得還沒有人家 267年好,我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漢族反正就是一個沒有用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歷史生來就是落後和腐朽的,我們的民族就註定了我們的失敗,就象《河殤》和《狼圖騰》所說的那樣,乾脆全盤滿化或者全盤西化算了。甚至只有接受人家的統治我們才有希望。
   
    二、 嚴重危害國家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中國自秦漢以來,之所以能維持2000餘年的多民族國家,保持民族和國家的獨立性和延續性,關鍵在於漢民族的強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它就像一個核 心,牢牢牽引住眾多的少 數民族兄弟,維持著一種互相團結,互相交流,但又彼此區別獨立的穩定的構架。要維護民族的團結,保持國家的穩定和反展,靠的是增強民族間的相互吸引力,壯大核心層,發展各民族間水乳交融的文化魅力,而不能依靠無謂地壓制主體民族,打擊他們的自信,並且鼓吹和誇大某一兩個少 數民族的歷史功績。故意削弱漢族的自信力和主體魅力的做法是極其危險的,完全是亂國之道。因為一旦多民族體系的核心削弱或者潰散,各民族之間失去了曾經把他們團結在一起的力量。而又沒有一個少 數民族可以替代其漢族目前的地位,其結果將是民族間的矛盾和摩擦加劇,國家和整個中華民族面臨分裂的危險。
   
    三、 嚴重荼毒社會風氣。滿清一朝的文明完全是一種變態的奴才的文明。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比較注重道德名節,推崇「文臣死諫,武將死戰」。唐有魏徵、狄仁傑,宋有岳飛、文天祥,明代也有于謙、海瑞。然而有清一朝通過空前殘酷的文字獄,有思想有名節的人都被屠殺殆盡,剩下的士大夫只是一群唯唯諾諾的奴才。這幫人沒有主見,沒有原則,做事情沒有道德標準,也從來不考慮後果,只知道迎合主子討人家歡心。宣揚這樣一種奴才文化使得我們的社會風氣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要糟糕得多。反覆、造假、無誠信,這是奴才小人的根本特徵,然而很不幸的是在我們身邊某些事情像電影一樣輪番上演:大學校長請槍手寫論文事件,假酒假奶粉事件,前一陣的遼寧某縣領導反覆造假欺騙溫總理的事件。更嚴重的是這一毒瘤正開始吞噬國人的民族自尊心,連起碼的人格都不要了,大家在媒體上不難看到某些人會為了兩小錢當眾給外國人下跪;某女竟然穿著軍旗裝給鬼子招魂。這完全就是一種奴 才的卑賤自虐心理在嚴重扭曲著人們。
   
    四、嚴重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我們今天的媒體似乎全被滿清皇帝包圍了。熒屏上整天就是辮子飛揚,各種戲說大話清宮戲不斷。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對皇帝極盡吹捧,三句話離不了「皇上」,把這些寄生蟲裝扮得不是聖人就是賢君。有人可能說這些都不是正史,不要太當一回事。可是當我們的正史們都躺在象牙塔里時,除了幾個專業人士研究翻看以外,絕大多數國人的歷史知識是通過最直接的最通俗的方式——戲劇和文學作品獲得的。這使得我們不明世事的少年兒童把它們當成了現實,從小就浸染在這樣一種專 制腐朽的皇權思想里,完全不知道民主和法製為何物!我們的革命先烈好不容易經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王權,難道這一成果要在今天毀於一旦?這對於我們未來的中國走上民主、法制的現代化道路極其不利,可以說已經到了向整個國家敲響警鐘的時刻了!
   
    五、嚴重敗壞了中國人民的形象。每當看見我們的同胞在舞台上、各旅遊景點,穿著馬褂、留著豬尾(pigtail),開著高叉旗袍在中外遊客面前扭捏作態的時候,我就感到一種深深的恥辱。這簡直就是一種自虐,故意醜化自己民族在全世界的形象。這種惡俗的民族壓迫的標記一直是19世紀到20世紀華人遭受世界恥笑的原因,好不容易在辛亥革命后斷了根,難道要在今天死灰復燃嗎?
   
     老實說,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的知識分子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來,五四運動餘溫漸散,我們的知識分子沒有起到一個開啟民智,繼續對國民進行思想再教育的作用。反而是毫無標準,毫無原則的跟風起鬨,整個學術界處在一個浮誇的虛熱的狀態之中。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香港、澳門等華人地區,我們的歷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就沒有給政府充當一個好參謀,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文化輿論氛圍。倒是被商業、快餐文化、民風中低俗膚淺的需求取向牽著鼻子走。現在一直有人反對修編《清史》,我有點逐漸理解他們的想法。日前清史編纂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馬大正接受了某報記者的採訪,他的一個最讓人感到難以理解的觀點是:清兵入關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原話是這樣的:「比如清兵入關,我們會站在17世紀40年代的立場,當時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政治核心來領導,這個統一確實有好處,它隨後導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可圈可點的。」(見2004年11月8日《新京報》)。按照他的邏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也處於一個缺乏「強大政治核 心的時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歡迎日本帝國主義軍國政府的「核心領導」呢?在這樣一種自虐嚴重的文化氛圍之中,在這樣一個學術歷史觀處於嚴重失衡的狀態下,修編一部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嚴肅對待的史書是不合適的。
   
    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是精神和尊嚴之魂。我們當今高談振興中國,要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可是首先連自己的歷史都不敢面對,連自己的過去都要以一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來抹殺篡改,我不知道這樣的「振興」是要將我們的民族和國家帶往何處?「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希望這只是龔自珍的一句警言,不要真的成為我們民族的歷史性悲劇。我們只有首先具備了一個健康的心態和民族魂魄,國家才能實現真正的復興,因為正國需先正其史!

113

主題

1043

帖子

127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9
沙發
一鷗 發表於 2007-11-17 1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xwsxws 的帖子

嚴重支持樓主!
為什麽會發生
肆意篡改歷史
惡性行為
瘋狂的統治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