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洲實驗顯示地外生命能隨隕石到達地球(圖)

[複製鏈接]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11-14 1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歐洲航天局的球形艙落在哈薩克境內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不久前,科學家將已成化石的微生物裝進一塊人造隕石,並將這塊隕石送入太空,而後又讓它重返地球。這些科學家表示,我們擁有外星生命血統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部分存活下來

  研究人員將這塊棒球大的人造隕石附在歐洲航天局「Foton M3」號飛船的外部,用以測試生物物質能否在往返之旅中存活下來。這塊人造隕石是用蘇格蘭北部奧克尼群島的岩石雕刻而成的,含有已成化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分子信號。在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后,「Foton M3」號無人飛船共進行了43項實驗。9月26日,在繞地球軌道運行12天之後,「Foton M3」號飛船在哈薩克成功著陸。

  項目負責人、蘇格蘭阿伯丁大學的約翰-帕內爾表示:「我們發現,這塊岩石中的一些生物化合物存活下來。」他說,初步發現顯示,簡單的生物體通過隕石到達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除此之外,此項研究也說明,活微生物也可能在稍大一點的岩石中存活下來。他說:「這項有關有機物質的研究是全新的。」

  此前的人造隕石實驗只對岩石在進入大氣層時的溶點進行了測試。新實驗是歐洲航天局STONE項目的一部分,目的是測試人造隕石重返地球時受到的影響。這塊人造隕石長2.8英寸(7厘米),被附在「Foton M3」號飛船的外部。帕內爾說:「在進入太空過程中,它會受到保護,但在重返地球過程中,它則完全暴露於大氣之中。」

  存在機會窗口

  這塊岩石與一種已知類型的隕石——碳質球粒狀隕石——擁有類似的特性。類似這樣的隕石含有水和碳類化合物這兩個形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帕內爾說:「我們希望知道的是,一塊富含碳和水的岩石是否遭遇巨大的質量損失。實驗結果顯示,這種事情確實發生了,我們的人造隕石失掉了大約3/4的質量。」

  這位項目負責人說,活微生物在一塊這樣大小的隕石中可能無法存活,原因在於:它的溫度能夠達到大約392華氏度(200攝氏度)左右。但「如果我們的岩石體積更大一些,比如說達到20厘米(8英寸左右),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200度的溫度無法影響到岩石中部,如果有任何生命體生存在中部,它們便可以存活下來。」帕內爾指出,在碰撞過程中,即使一塊更大的隕石也會完全溶化和蒸發。他說:「在太小和太大之間存在一種機會窗口。」

  擁有火星血統?

  胚種論認為,行星間的生物體已在不同的行星上繁衍成生命,地球自然包括在內。如果胚種論能夠解釋地球生命的起源,天體生物學者相信,火星最有可能成為生命的發源地。研究結果顯示,來自火星的隕石中大約有5%成功擊中地球。

  帕內爾說:「這種能夠攜帶任何東西的旅程最長時要經過1500萬年,但有些東西的地球之旅可能非常迅速,極少數的東西能夠在1年左右到達地球,一些有趣的東西正是由它們帶到地球的。火星表面非常不適合居住,這主要是因為乾燥和低溫,但一種想象中的地下生命可能仍生活在火星之上。」

  在此次實驗中,微生物也同樣在一些人造隕石的底部乾枯。英國開放大學STONE項目科學家查爾斯-科克爾說:「這種生物物質沒有存活下來,但它可能被保留下來,或者說它的簽名可能被保留下來。」科克爾指出,他們仍在對這些岩石進行分析。他說:「我們知道生命可以從一個大陸遷移到另一個大陸,但行星與行星之間又發生了什麼呢?此時此刻,我們還不知道另一顆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但這項實驗仍舊是一次引起興趣的測試,可謂是一個古老的生態學疑問的行星際版本。」

  美國宇航局位於加州莫菲特場的天體生物學研究所資深科學家大衛-莫里森說,帕內爾的實驗提高了來自外層空間的隕石成為微生物「司機」這種想法的可信度。在隕石碰撞之後生命交換是否真的發生過仍舊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但「我們應該對火星微生物與地球生命擁有共同祖先這種可能性持一種開放性態度」。「這種事情也許是不存在的,但我們不能排除『我們都是火星人』的這種可能性。」(任秋凌)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沙發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11-14 15:34 | 只看該作者

科學家將岩石發射到太空 驗證生命是否來自火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為了查明隕石是否能將原始生命從一顆行星攜帶到另一顆行星,科學家把從英國奧克尼郡開採的一塊岩石發射到太空中。他們要試驗的理論是,是否生命能從火星到達地球。

  阿伯丁大學的專家將這塊岩石附到一艘無人駕駛的俄羅斯飛船上,看看生命體是否有在一顆大隕石中倖存下來。有關這項試驗的更多數據將於11月3日在高地科學家節(Highland Science Festival)上公開。

  他們把這塊岩石送往維也納,雕刻成合適的形狀,和圓頂禮帽一般大小。之後,科學家將把它縛在歐洲航天局的「Foton M3」航天器上,該航天器將於下個月發射升空。阿伯丁大學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系主任約翰·帕內爾教授與斯蒂芬·伯頓博士合作,研究是什麼影響了從太空重返地球的岩石上的熱量。他們選中奧克尼群島上的岩石,是因為它包含的有機物非常豐富,並且這種岩石異常堅硬。

  帕內爾教授表示,因為熱度問題,原始生命不可能在一塊小隕石中倖存下來,但是他認為這些生命能在一塊直徑為幾十厘米的更大的隕石的中心存活下來。然而他表示,任何更大的隕石都將非常猛烈地撞擊地面,它們會在這個過程中蒸發掉。在因弗內斯郡、丁沃爾和阿普克羅斯舉行的高地科學節將一直持續到11月17日。其中的活動之一將主要集中在尼斯湖怪上,另一項活動將主要圍繞攝影師雷蒙德·貝贊特拍攝的有關管鼻鸌海鳥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主要描述了聖科達(St Kilda)海灘、奧克尼郡、阿伯丁郡以及荷蘭的海鳥。(楊孝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