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事節簡版 07-11-09

[複製鏈接]

15

主題

154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四月天 發表於 2007-11-12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此期很有意思,冒險發來共享。

2007-11-10

穆沙拉夫:明年2月15日前一定大選 保證辭去軍職
  【伊斯蘭堡消息】巴基斯坦電視台8日援引穆沙拉夫總統的話說,明年2月15日前一定選舉。 穆沙拉夫當天還同時保證會在選舉前辭去軍職,但他沒有給出辭職的具體時間。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道,自穆沙拉夫上周宣布巴基斯坦進入緊急狀態以來,各方要求他信守大選承諾的壓力就一直未減。巴基斯坦原定明年1月大選。 穆沙拉夫稱,他面對極端武裝組織的威脅和司法系統的混亂狀況才被迫實行緊急狀態。
   布希直接對話穆沙拉夫要求其辭去軍職
美國總統布希11月7日表示,他已經呼籲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舉行選舉,並辭去陸軍參謀長職務。他說,他和穆沙拉夫有個「坦誠交流」。這是巴基斯坦自11月3日實施緊急狀態以來,布希首次直接對話穆沙拉夫。
布希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向穆沙拉夫傳遞的信息是:我們強烈相信選舉(是解決問題之道);你應該儘快舉行選舉;你需要脫掉制服,不能既是總統也是軍隊領袖。我和他有個非常坦誠的交流。」
此前,巴基斯坦官員已經表示,原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將如期舉行。接近巴基斯坦高層的人士稱,巴基斯坦的緊急狀態將在兩到三周內結束。
在巴基斯坦宣布實施緊急狀態后,華盛頓當局表示他們將重新評估之前向巴基斯坦承諾的各項援助。自從穆沙拉夫在2001年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之後表示支持布希以來,美國已經給巴基斯坦提供了將近100億美元的援助,這些援助絕大部分和安全有關。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段文字,原文是:........此前,巴基斯坦官員已經表示,原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將如期舉行。接近巴基斯坦高層的人士稱,巴基斯坦的緊急狀態將在兩到三周內結束........。
在這裡,東方評論員提請大家「認真體味」上述文字中「此前」這個詞兒。

●在某種特定背景下,所謂「坦率交流」完全可以理解為「激烈爭吵」

顯然,在我們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此前」,準確地講,正是巴基斯坦官員「此前」明確表示,「原定於明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將如期舉行」,才有了布希對「他與穆沙拉夫之間進行了所謂之『坦率交流』」的「親自披露」。
熟悉「外交辭令」的讀者不難理解,在某種特定背景下,所謂「坦率交流」完全可以理解為「激烈爭吵」。至於這種「坦率交流」、或者「激烈爭吵」的結果是什麼?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再來閱讀一段文字,原文是:
........布希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向穆沙拉夫傳遞的信息是:我們強烈相信選舉(是解決問題之道);你應該儘快舉行選舉;你需要脫掉制服,不能既是總統也是軍隊領袖。我和他有個非常坦誠的交流。」..........。

●「坦率」之後的雙方「再次」達成的「協議要點」

通過上面這段文字,經過布希那張嘴的「親自披露」,在我們的眼裡,美國政府與巴基斯坦政府,或者說是布希與穆沙拉夫之間、在經過一番所謂的「坦率交流」之後,其結果已經是一清二楚,那就是:為了解決目前的危局,「坦率」之後的雙方「再次」達成了如下協議:
第一,布希的條件是:穆沙拉夫必須同意「儘快舉行議會選舉」,穆沙拉夫必須同意「脫掉制服」;
第二,穆沙拉夫的要價是:布希必須承認巴基斯坦總統選舉結果(穆沙拉夫以壓倒性優勢當選新一屆總統),必須承認穆沙拉夫連任總統的合法性;

●在.....的「瞬間」,華盛頓已經將「美國巴基斯坦政策」的「底褲」給露了出來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在巴基斯坦問題上,在美國動用了幾乎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與手段,卻仍然不能扒掉穆沙拉夫身上的軍裝,被迫同意他「穿著軍裝」參加總統大選、並一舉贏得選舉的「瞬間」,一個不小心,華盛頓已經將「美國巴基斯坦政策」的「底褲」給露了出來。


不難看出,通過這則新聞,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美國與巴基斯坦之間,或者說布希與穆沙拉夫之間,剛剛做了一筆「交易」。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僅就「內容」而言,這筆交易是一點兒也不令人意外,因為「上述兩條」本就是「早就談妥的事情」:早在穆沙拉夫武力平息「美國色彩濃厚」的「紅色清真寺」事件,卻「被迫」恢復「親美」大法官喬杜里職務,「被迫」充許「被美國利用去分享穆沙拉夫權力的」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回國之前,就已經「談妥」的事情;

因此,如果「認真考查」這筆交易的「新背景」,以及交易敲定的整個過程,那麼,「這筆交易」可謂是可圈可點。

●到底誰在這筆交易中賺了?誰又在這筆交易中蝕了?可謂是一目了然!

首先,這筆交易是在穆沙拉夫一怒之下,宣布實行緊急狀態,頒布臨時憲法,並將「親美」的大法官喬杜里「趕出」最高法院,用自己的人取而代之的「事實」下做成的交易;

其次,這筆交易還是在穆沙拉夫一怒之下,動用警力逮捕了眾多「親美」人士的「事實」下做成的交易;
因此,直至目前為止,僅就布希與穆沙拉夫「坦率交流」的「結果」而言,在華盛頓動用喬杜里這枚棋子、意圖用「對穆沙拉夫連任資格拖延表決」之手段,繼續將巴基斯坦國內局勢推入更大的混亂,從而對穆沙拉夫持續施加壓力,迫使其以「提前」脫掉軍裝為條件以換取「連任資格」的事實下;在喬杜里這枚「美國人費心不少的」棋子被穆沙拉夫一怒之下「給徹底廢了」、而與穆沙拉夫「坦率交流」之後的布希,也並沒敢公開拿喬杜里說事兒的「客觀現實」下,在明眼人的眼裡,美國每年都為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資金,金額之大,僅次於以色列、埃及。直至事發之後,雖說重新考慮、但也不敢將主要援助撤掉,因此,到底誰在這筆交易中賺了?誰又在這筆交易中蝕了?可謂是一目了然!


●「大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利益是「犬牙交錯」的、也是「相互利用」的

在「美國巴基斯坦政策」的眼裡,有這麼幾個要點必須考慮:
其一:由於巴基斯坦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事關「中俄歐美」在全球範圍內力量的「增減」,因此,一個與「美國」伊核政策、「北約」阿富汗政策保持相當距離,卻為「中俄歐」的伊核政策、「上合」的阿富汗政策提供「戰略支點」的巴基斯坦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請大家注意「嚴格區分」我們在伊核政策、阿富汗政策前分別加註的「美國」、「北約」、「中俄歐」、「上合」這些個「名詞」。我們之所以這樣,就是想藉此強調這麼個事實:中、俄、歐、美、甚至印度、日本,在這些個問題上的利益是「犬牙交錯」的、也是「相互利用」的。


●在阿富汗問題上,「北約」內部赫然包藏有歐盟與美國「兩枚內核」


我們知道,在阿富汗問題上,「北約」作為一個「單位」是有共識的。但是,一旦沿著「大西洋這條地理分切線」剝開「北約」的表皮,我們就能看到「北約」內部赫然包藏有歐盟與美國「兩枚內核」。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兩枚內核」間的關係,即表現為戰線太長的美國,迫切需要「北約歐洲盟國」的全面支持,也表現在包括法、德、英、意等「北約歐洲成員國」,也的確想「搭借」這份「美國之需」,「低成本地」在阿富汗保持駐軍、從而在阿富汗為歐盟自己保持一份可輻射南亞、西亞、東亞的「中亞存在」;


●大國之間有一層「剪不斷、理還亂」的戰略關係

然而,有意思的是,由於阿富汗自己就地處中亞,同時它也是東亞、中亞、西亞、南亞的聯結點,「中俄」或者「上合」通往伊朗的兩大陸上通道分列它的兩邊,因此,大國之間、北約與上合之間,伊核問題與阿富汗問題之間,也還有一層「剪不斷、理還亂」的戰略關係:

首先,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主要國家,由於與「中俄」在伊核問題、甚至在整個中東戰略層面也有一份「共識」--阻止美國獨霸中東,而阿富汗又對伊朗問題至關重要,因此,它們拒絕讓自己的駐阿富汗軍隊去「美國最需要他們搭把手的地方」幫助美軍,拒絕執行「實質性作戰任務」,一句話,它們拒絕成為美國切斷「中俄」、或者「上合」與伊朗地面聯繫的幫凶,為的是避免「中歐俄」在伊核問題、甚至整個中東方向建立的「戰略協調關係」走向全面瓦解。

值得強調的是,一旦歐盟「全力幫助」美國打通北約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洋通道,或者阿富汗-土庫曼-裏海-通道,從也就等同於歐盟幫助美國切斷了「中俄」、或者「上合」至伊朗的兩條陸地通道,由此產生的一個後果就是:「中歐俄」在伊核問題上、甚至在整個中東戰略層面上的戰略協調關係將可能全面瓦解。


●在美國人迫不及待地想為「上合」貼上「東方北約」的標籤的背後,是一種既「愛」且「怕」的心理


如此一來,正在加緊打造「歐洲軍隊」,且打算在北約的帽子下,繼續利用美國的軍事力量、繼續遏制中國、俄羅斯一陣子,自己卻計劃著中途跳離北約這輛破車的歐盟,將會「提前」面對這麼一種尷尬,即:已經全面融入全球經濟、「本意」絕不願意將「上合組織」「北約化」的北京,極可能應俄羅斯的要求,下決心「軍事化」上合組織,甚至正式組建被美國人「傳說了很久」的「東方北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美國人迫不及待地想為「上合」貼上「東方北約」的標籤的背後,是一種既「愛」且「怕」的心理:

華盛頓之所以會「愛」所謂的「東方北約」,是因為「這」對中俄、特別是對中國而言,可謂是一個「壞打算」。因為「這」一旦成為事實,無疑是美國借口「冷戰回來了」去重新激活「北約」活力,並成為繼續控制歐洲、壓制「西歐」的最好借口,那樣一來,東亞的日本、甚至韓國加入北約也可能提上北約的議事日程。

顯然,這對美國而言,是夢寐以求的一種結局。


●華盛頓何以又「怕」所謂的「東方北約」?


然而,華盛頓之所以會「怕」所謂的「東方北約」,是因為一旦「中俄」最終決心共同組建「東方北約」的話,也就意味著「中俄」的核心戰略安全受到了巨大衝擊(比如巴基斯坦、土庫曼通道面臨被北約切斷、中俄有可能失去對伊核問題、甚至中東問題發言權的危險時),也就意味著「中俄」將施展自己可以運用的一切手段進行戰略反擊。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反擊將本著「擒賊先擒王」的軍事原則,反擊目標絕對是「北約司令」的利益、絕對是事關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戰略節點。這樣做的好處是,一面讓西歐的角色「吃重」,以削弱美國在北約內部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就是製造條件,在將美國發動的伊拉克、阿富汗反恐戰爭轉化成另一場「越南戰爭(美),阿富汗戰爭(蘇)」。


值得強調的是,越南戰爭的結果是,美國由戰略攻勢轉為戰略守勢的轉折點;更加值得強調的是,阿富汗戰爭卻是一場令持戰略攻勢的蘇聯走下坡路,華約凝聚力開始瓦解,直至蘇聯經濟無法承受、蘇聯領導人不得不從改革中尋找出路,在方法上卻錯誤地相信西方所謂的民主政治、自由經濟,直至蘇聯最終土崩瓦解,冷戰格局突變的「重大轉折點」。



●「上合北約化」是條「下下策」

我們認為,「上合北約化」的是條「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但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一旦華盛頓在中東、南亞「孤注一擲」的話,我們想強調的是,「中俄」在選擇「上合北約化」的這條「下下策」之前,仍然有極大的選擇餘地,仍然有極大的可能性,僅憑一個「致力於區域經濟、政治、安全合作的,不強調軍事集團的」「非軍事同盟」式的「上合組織」,通過對美國核心戰略利益節點進行「或點或面」的「間接打擊」,就可以讓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成為「后冷戰格局」突變的「重大轉折點」。

●北約步華約後塵,「並非不可能」!

在上一場阿富汗戰爭中,華約瓦解了,蘇聯經濟跨掉了,最終解體了;在將來的阿富汗戰爭中,北約是否會瓦解、美國經濟是否會因既要支撐戰爭、又要確保其軍事領先而率先跨掉;甚至美國是否會因天量債務無法清算、觸發美國國內資金外逃,類似於次貸危機這類經濟危機持續爆發,最後導致美國政治動亂,從而迫使美國以「區別於」蘇聯解體的另一種方式「進行劇烈的全球戰略收縮」,這「並非不可能」的!北約步華約後塵,「並非不可能」!


●世界軍事革命遠沒有完成,美國僅僅是暫時領先而已

事實上,在我們的私下討論中,美國經濟支撐其戰爭的能力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並嚴重地影響美國的「軍事革命」,客觀上講,美國的軍事革命遠沒有完成,僅僅是暫時領先而已。
一種觀點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革命,在於兩個「深」字:一個是深空(這輪探月熱就是),再就是深海。
最新資料顯示,美國債務規模已達到9萬億美元之巨。顯然,對一個債務已經高達9萬億美元、一個戰爭包袱不僅已經嚴重影響其「軍事進步」、甚至嚴重影響到其裝備水平的美國而言,是否還有絕對的信心「率先」完成歷史性的軍事變革?是否有能力在兩個「深」字上、大力投入,這已經成了問題。


●美國對此輪「探月熱」的複雜心態

在我們看來,對美國人而言,這一點擔心特別地表現在美國對此輪「探月熱」的複雜心態上。一方面,美軍繼續在伊拉克、阿富汗與僅裝備幾枝步槍、幾枚炸彈的反美武裝「對峙」著,繼續地大把燒錢、大批地死人。而另一方面,每天都要開銷數億美元,只為到處尋找反美武裝的美國人,還得目睹「中歐俄」、甚至美國為之提供能源保護的日本、在那裡「聚精會神」地探測月亮,財大氣粗的俄羅斯、甚至要與中國聯合到火星去玩一把。
顯然,不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美國的盟友歐盟、日本,都在有心跨越美國正埋頭苦幹、將來效果極其有限的導彈防禦系統,集中資金,人力,技術,致力於太空軍民技術的開發上。

●美國人「是否有能力」做到人類「重返月球」的第一人?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曾經上過月球,這倒不用懷疑,可以懷疑的是,在正常情況下人類十年內不可能重返月球的現實下,將來美國人「是否有能力」做到人類「重返月球」的第一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僅從軍事革命的層面考慮,在這場註定對人類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軍事革命進程中,儘管美國還處於領先地位,在未來十年、或更短的時間裡,也存在著一種「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巨大可能性」,這正是這一輪探月熱、中俄聯合探測火星計劃最為顯目之處。
問題是,今天的美國,是否有能力像處於戰略攻勢的蘇聯那樣,在大國的介入下,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在阿富汗再支撐「十年」?

●美國企圖用一個「效率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變相」完成對伊朗的戰略包圍

顯然,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為「中俄」、甚至歐盟列出一系列的「介入」方向,但在這裡,我們只粗略地點出其中的四個:阿富汗、日本、喬治亞,還有一個就是伊朗。
絕非巧合的是,就在美國迫使巴基斯坦穆沙拉夫讓步,企圖用「民主」將巴基斯坦改造成一個「效率極其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從而「變相」完成對伊朗的戰略包圍、為最終對伊朗實現「決定性經濟制裁」打下基礎。但隨著巴基斯坦局勢的風雲激蕩,不論是阿富汗、還是日本、喬治亞,特別是伊朗,毫無例外地「異動」起來。

為了讓大家全面了解這些個「異動」,下面,我們羅列了一系列新聞片段,請大家仔細閱讀。

15

主題

154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83
沙發
 樓主| 四月天 發表於 2007-11-12 14:23 | 只看該作者
伊朗總統內賈德:不會改變核計劃 美暗示以色列可能空襲伊朗

【德黑蘭消息】 伊朗核計劃這個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又增加了熱度。近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再次公開宣布,3000台離心機正在伊境內「充分運轉」,政府不會改變目前的核計劃。美國表示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暗示以色列有可能會採取單邊行動,空襲伊朗的核設施。
內賈德發表強硬講話
據英國媒體11月7日報道,伊朗總統內賈德在一電視直播節目中表示,伊朗政府的核計劃是「不可逆轉的」。他同時強調,伊朗已經在納塔茲地下核工廠里安裝了3000台離心機。
離心機是用來進行鈾濃縮的機器,既可以生產用作核燃料的低純度濃縮鈾,也可以生產製作核武器的高純度濃縮鈾。有關科學家指出,3000台離心機可以在1年時間內生產出用於製造1枚核彈的濃縮鈾。
內賈德說:「現在伊朗的鈾濃縮能力已經達到工業級別,而且我們還將安裝新的設備,進一步提高核技術水平。」
美國政府等待新報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肖恩•麥科馬克表示,他目前尚無法確定伊朗是否真的擁有3000台離心機,布希政府仍在等待著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的評估報告。
外交人士和分析家認為,3000台這個數字有可能是真的,這些設備可能大致上被分成18組。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機器都在運轉,也無法確定是否所有的機器都被注入了鈾氣體。
美國今年10月實施了對伊朗的單邊經濟制裁措施。總統布希表示,他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危機,但是如果德黑蘭拒絕停止其鈾濃縮活動,美國也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以色列可能單獨採取行動
英國《泰晤士報》11月8日報道說,一位來自華盛頓軍方的官員稱,五角大樓並不想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但是以色列「就不一樣了」,他暗示以色列可能會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空襲。
此前,一位美國國防部官員對該報表示:「如果伊朗安裝了3000台離心機,以色列就將採取相應的行動,五角大樓則會靜觀其變。」


美高官暗示:美準備把朝鮮從支恐國家名單中刪除

【東京消息】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報道,圍繞把朝鮮從援助恐怖活動國家名單中刪除問題,美國國務院的高官上個月底訪問了日本,這位高官曾向關心綁架問題的日本國會議員暗示,即使綁架問題沒有取得進展,美國也有可能把朝鮮從援恐活動國家名單中刪除。
不久前訪問日本的是美國國務院負責朝鮮問題的助理國務卿幫辦阿比茲,據外交人士透露,上月31日晚間,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幹部召集日本關心綁架問題的國會議員們在這位使館官員的宮邸舉行了會議。
據出席會議的人透露,阿比茲在會上進行說明表示,美國政府打算如果朝鮮進行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和申報所有的核計劃得以實現,就準備把朝鮮從援助恐怖活動國家的名單中刪除。
另外,他還就刪除的具體步驟進行了說明,他說美國政府一旦向聯邦議會轉達準備刪除的意向,那麼在45天之後將正式進行刪除。但是,實際上在通知議會時,美國政府認為事實上就相當於已經進行了刪除。
報道指出,估計這次會議暗示即使綁架問題沒有取得進展,美國也有可能把朝鮮從援助恐怖活動國家名單中刪除,同時也在對日本進行試探,看看日方將作出什麼反應。



薩卡什維利宣布提前舉行喬治亞總統選舉

【第比利斯消息】據喬治亞媒體報道,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8日晚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時說,原定2008年秋天舉行的格總統選舉將於明年1月5日舉行。
薩卡什維利說,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的決定是對反憲法的政變企圖作出的回答。他說,他兩次縮短自己的總統任期是「為了再次展示人民在選
舉中的意志」,明年1月5日還將就議會選舉日期舉行全民公決。
2006年12月,根據薩卡什維利的倡議,格議會決定於2008年秋天同時舉行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薩卡什維利的總統任期應於2009年1月期滿。
目前,格總統作出的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的決定還有待議會批准。
連日來,格反對派人士在首都議會大樓前舉行反政府集會,要求舉行議會選舉、改總統製為議會制,並要求薩卡什維利下台。喬治亞全境8日凌晨開始實行為期15天的緊急狀態。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非常清楚,一旦「中俄」對前面三個點進行反擊,大家很容易理解:矛頭都是直指美國的。但是,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在伊朗這個點上,矛頭既是沖著美國去的,也是沖著歐盟去的。


●我們之前的一個觀點

對於伊核問題,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北京是以「德國總理墨克爾、美國總統布希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執意會見達賴」為由,以「技術原因」為名,拒絕參加德國主持的伊核六方外長會議,從而應時局需要將「處理伊核問題」的、「不利於伊朗繼續進行其核計劃」的「所有工作」都暫停下來,我們曾經強調:北京暫停「伊核問題處理工作」的意圖之一,就是發出如下「暗示」:中俄已經為「伊核問題」視情況需要「隨時危機化」留下了空間,並以此警告準備肢解伊拉克、大亂中東的華盛頓:對關注中東和平、並在中東有重大利益的「中俄」而言,一旦阿盟、歐盟有所要求,或者「中俄」自覺有戰略上的需要,就準備隨時「暫停」可有效控制伊核進程的伊核六方會談框架,並立刻開打「中東核競賽」牌,除此之外,還準備「堅決阻止」任何「實質性嚴厲制裁伊朗」的企圖。

顯然,在上面這段討論中,我們列舉了兩個條件:
第一,......一旦阿盟、歐盟有所要求......;
第二,.....或者「中俄」自覺有戰略上的需要......;


●一句話:中俄已經為「伊核問題」視情況需要「隨時危機化」留出了空間

相信我們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只要滿足「上述條件」之一,中俄就準備隨時「暫停」可有效控制伊核進程的伊核六方會談框架,並立刻開打「中東核競賽」牌,除此之外,還準備「堅決阻止」任何「實質性嚴厲制裁伊朗」的企圖,總之一句話:中俄已經為「伊核問題」視情況需要「隨時危機化」留出了空間。


●形勢的發展「很可能」會走到「第二個」條件的「邊緣」

從近期中東局勢(特別是庫爾德問題)、中亞局勢(德國開始放風駐阿德軍『不排除將來執行實質性作戰任務的可能性』)、南亞局勢(主要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局勢突然變化)的情況來看,東方評論員認為,在「大國」以伊核問題、敘核問題、台灣問題、朝核問題、緬甸問題、庫爾德問題、喬治亞問題、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問題等所展開的一連串相互利用、相互測試,並在相互測試的同時尋找機會的戰略心態下,形勢的發展「很可能」會走到「第二個」條件的「邊緣」,既「中俄」自覺有戰略上需要的「邊緣」。


●形勢的發展大體符合我們的預期


請大家注意新聞中的這段文字,原文是:
伊朗核計劃這個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又增加了熱度。近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再次公開宣布,3000台離心機正在伊境內「充分運轉」,政府不會改變目前的核計劃。美國表示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暗示以色列有可能會採取單邊行動,空襲伊朗的核設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首先,「伊朗核計劃這個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又增加了熱度」是符合我們的預期的;
其次,我們注意到,有消息說,庫爾德工人武裝已經開始向「伊朗」境內移動,在我們看來,這是華盛頓的「必然一步」、也是「拉氏備忘錄」的必然一步;

因此,在庫爾德問題有可能將伊朗捲入、從而「明裡」警告伊朗、「暗裡」「嚴重警告」敘利亞的「緊要關頭」(警惕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聲東(伊朗)擊西(敘利亞)」,內賈德再次公開宣布,「3000台離心機正在伊境內「充分運轉」,政府不會改變目前的核計劃」,去刺激美國、特別是歐盟的神經,意思是一旦形勢危急,伊朗學習朝鮮「果斷跨入核門檻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這也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一來美國時間無多,因此敘利亞、以及伊朗、甚至整個中東的安全形勢的確危急;二來出於未雨綢繆的一步,「中俄」已經為「伊核問題」視情況需要「隨時危機化」留出了空間。


●「中俄美」共同測試「歐盟中東政策」的關鍵一步

最後,我們認為,在這個時候,美國表示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這一問題,同時暗示以色列有可能會採取單邊行動,空襲伊朗的核設施,也是非常自然的一步,結合內賈德突然宣布的消息,可以這樣說,所有這些都是「大國間」相互測試、特別是「中俄美」共同測試「歐盟中東政策」的關鍵一步。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暗示「以色列有可能會採取單邊行動、空襲伊朗的核設施」,這是在告訴歐盟,如果「美國大規模製裁」的方案在歐盟那裡得不到切實地執行,那麼,如果以色列覺得不耐煩了,美國就「管不了」以色列了;
同樣,「中俄」對內賈德突然宣布的消息、公開的反應是「沒有什麼大的反應」,這也是在告訴歐盟,就算是歐盟對「美國大規模製裁」進行「打折處理」,如果伊朗總統內賈德嫌核反應堆運行太慢而「發脾氣」、中俄也「管不了」伊朗;

●墨克爾這個算盤很精,但卻不好打

前面說了,美國迫使巴基斯坦穆沙拉夫讓步,企圖用「民主」將巴基斯坦改造成一個「效率極其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從而「變相」完成對伊朗的戰略包圍、為最終對伊朗實現「決定性經濟制裁」打下基礎。
因此,真正能體現「歐盟伊核態度」的、並非同意美國軍事打擊伊朗(因為這不太可能),而是「是否同意」與美國一道「對伊朗進行實質性的經濟制裁」;不在於那份「美國大規模製裁方案」,而在於是否幫助美國在阿富汗方向、向巴基斯坦施加壓力、借「被迫幫助」美國將巴基斯坦改造成一個「效率極其低下的」巴基斯坦政府之「名」,「行」削弱中國、俄羅斯,或者上合在伊核問題、甚至整個中東、中亞問題上的影響力之「實」。

然而,在我們看來,墨克爾這個算盤很精,但卻不好打,不僅不好打,弄不好,還會弄個「雞飛蛋打」、傷及自身。就這一點而言,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比德國現總理墨克爾的認識要深.


●歐盟在阿富汗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原因也在於一個「怕」字


我們知道,美軍雖然陷在伊拉克、阿富汗,但是,它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威脅,也就是說,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過的還算是「好日子」、而且是相當不錯的「好日子」。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歐盟的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出現大的偏差,一旦形勢發展到「中俄」覺得有必要「放手伊朗去干」的時候,那麼,「有關方面」是一定會考慮讓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過過「苦日子」的,至於以歐洲軍隊為主的駐阿富汗多國支援部隊,特別是那隻據說「將來不排除執行戰鬥任務」的德國軍隊,是免不了要「親身體驗一下」美軍的痛苦經歷。

從上面的討論來看,我們可以感覺到這麼一點,那就是,儘管華盛頓一直在苦苦哀求,但是,致力於在中亞保持戰略存在、但又與中俄在伊核問題上保持著戰略協調的歐盟,在法國總統希拉克、德國總理施羅德的領導下,在阿富汗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原因也在於一個「怕」字。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盟的「怕」並非怕死幾個人,而是既出於華盛頓的對「東方北約」的那份「愛」,也出於華盛頓的那份「怕」!

●「再談」美國對「東方北約」的那份「愛」

顯然,美國對「東方北約」的那份「愛」、在於想營造一種「冷戰回來了」的戰略氣氛,利用東歐、中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利用自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支可以保護它們的事實,以「軍事保護者」的身份死死抓住這些國家的「心」,就像冷戰時期美國「借用蘇聯威脅」牢牢控制歐洲的手段一樣。

我們知道,由於歐盟無法做到「政令統一」,美國不顧西歐的反對、在「對俄羅斯感情複雜」的東歐布署反導系統,欲從根本上破壞西歐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目前主要體現在中東合作、能源合作),這已經夠讓歐盟的核心--西歐萬分尷尬的了,在「那種情況」下,「西歐」國家面對的可不只是個臉面問題,而是生存空間問題。

那樣一來,正在致力於打造「歐洲軍隊」、繼用歐元經濟整合歐洲之後,正在致力於「政治整合」的歐盟、就將徹底被撕裂,無法統一行動。不論正在打造的「歐洲軍隊」、還是正在努力的「歐洲憲法」,甚至是已經流通的「歐元」,都可能功虧一簣。

●再談華盛頓的「怕」

另外,華盛頓的「怕」,顯然是擔心「中俄」這兩個既有強大的核打擊力量、又有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還有廣闊的戰略縱深、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在中東、中亞、在有美國核心利益的地方給「對付只有幾隻步槍、幾枚炸彈的反美武裝都覺得困難」的美軍找「真正意義上的麻煩」。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麻煩」,我們已經無須多說了,處身於阿富汗的美軍、歐洲部隊,結合阿富汗複雜的地形與氣候,是不難想通「為什麼」曾經是世界超強的蘇軍,十萬人馬,就在自己的家門口(現在的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可都是蘇聯領土,蘇軍後勤補給從來不是問題)都無法打嬴阿富汗戰爭的。

●最能明白其中厲害莫過於「中俄美、甚至巴基斯坦」這些個「當年阿富汗戰爭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

我們知道,當年的蘇軍處於鼎盛時期。值得強調的是,當年在阿富汗打敗這隻蘇軍的「反蘇武裝」,相比現在在伊拉克、阿富汗與美軍周旋的「反美武裝」差別真的很小,僅就武器而言,當年的「反蘇武裝」多了些「毒刺」對空導彈,如果就背景而言,差別就大了些,因為當年的「反蘇武裝」有中國、美國這樣的核大國的軍事支持。特別是通過巴基斯坦這條通道的軍事支持。

顯然,兩相對比,最能明白其中厲害莫過於「中俄美、甚至巴基斯坦」這些個「當年阿富汗戰爭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


●儘管軍事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信息時代,但戰爭的「內在規律」絲毫沒有變化

因此,面對這些「鮮活的歷史」,對付沒有「毒刺」的伊拉克反美武裝、阿富汗反美武裝已經不容易的美軍,其「戰鬥力」能讓歐盟相信它有能力應付「中俄」的介入嗎?答案是顯然的。答案同樣肯定的是,儘管軍事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信息時代,但是,與之前的歷次戰爭相比,戰爭的「內在規律」絲毫沒有變化。戰爭的輸嬴「早已立判」。


●一旦歐盟的阿富汗政策向美國靠攏,歐盟在戰略上將面臨的巨大風險


如此一來,那麼,有一種可能性是歐盟必須考慮的,那就是:一旦歐盟的阿富汗政策向美國靠攏,且威脅到巴基斯坦、土庫曼的穩定,那麼,歐盟在戰略上將面臨的三個巨大的風險就是:
第一,一旦「中俄」以種種方式介入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那麼,極大的可能是:歐盟軍隊將與美國軍隊一樣,重新扮演前蘇軍的角色,在受到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重創之後,最後被趕出阿富汗。歐盟的中亞存在,將不復存在!
第二,一旦「中俄」決心以種種方式介入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但又「策略性地」默認伊朗加速其核計劃、甚至默認其像朝鮮那樣跨入核門檻,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東軍事平衡被徹底打破,中東政治格局被徹底打破,歐盟在伊核問題上、甚至在中東問題上「受用非常」的戰略協調人角色,將不復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自視為仍然有空間「在伊核問題上」打打小算盤的歐盟,特別是其核心國家將會尷尬的發現,由於歐盟在軍事力量不夠,在政治上又無法統一,像德國、法國這些個歐盟核心國家,將被迫像日本在中美間選邊一樣,在「北約」與「上合」間選邊站。俄羅斯不是已經有學者建議日本向上合靠攏了嗎?

●沒有「硬實力」的日本,被排除在決策圈之外也就理所當然

顯然,在「朝核六方會談」的任務已經從「阻止朝鮮跨入核門檻」突然變成「防止朝鮮進行核擴散」之後,「朝核問題」已經從「東北亞核競賽問題」的「虛」、變成「東北亞安全框架」的確立、也就是「東北亞大國角色問題」確立的「實」進程之後,沒有「硬實力」的日本,被排除在決策圈之外也就理所當然了。

在這裡,再重複強調一次,從美國向日本「放風」「......即使綁架問題沒有取得進展,美國也有可能把朝鮮從援恐活動國家名單中刪除」的最新進展來看,致力於「營造」「徹底封裝朝核問題」之「條件」的華盛頓,在中東、中亞形勢的逼迫下,已經顧不上日本的利益了。


●離「徹底封裝」朝核問題的「談判門檻」仍然遙遠


然而,我們仍然想指出,就算是「美國正式把朝鮮從援恐活動國家名單中刪除」,這離「徹底封裝」朝核問題的「談判門檻」仍然遙遠。

對這份所謂的「談判門檻」,主要有這麼幾條:美朝關係實現正常化(美國人正在努力、但還不夠);美國全面解除對朝鮮的經濟制裁,實際上也就是全面解除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經濟制裁,這一點最重要,美國想拖,中國的態度是你給多少,我要多少,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一天也不停;但不給全的話,或者說伊核問題沒有得到全面解決之前,想啟動「徹底封裝」朝核問題(朝鮮全面棄核、徹底廢掉中俄手中的東北亞核競賽牌)的談判進程,就做你的美國夢去吧!

●美國人至今「沒敢」端上談判桌的東西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這一點,華盛頓也是心中有數,這表現對朝鮮的「第一聲核爆炸」有個「什麼說法」(是「真」還是「假」的問題),還有,如果是「真」、朝鮮準備什麼時候銷毀等問題?美國人至今「沒敢」端上談判桌。

●華盛頓「沒敢」是有道理的

顯然,華盛頓「沒敢」是有道理的:

首先,華盛頓沒有滿足「談判門檻」,也沒有對日本的戰略地位做出明確定位,也就是沒有對中美關係作出最終定位。在我們看來,儘管美國防長將北京作為其東亞之行的第一站,並在結束北京之行訪問東京時,公開表示「中美可能建立夥伴關係」,但是,我們想問的是,這種夥伴關係是個什麼「東東」?是「反恐上的夥伴關係」、還是「經濟上的夥伴關係」,或者根本就是一個「隨便怎麼想」的夥伴關係?
因此,如果華盛頓果真想滿足「談判門檻」的話,那就請將話說得再明確一點兒,免得歐盟、日本、或者俄羅斯、伊朗等國家「聽不明白」,搞出「誤會」。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僅是「反恐上的夥伴關係」,那就不必多說了,早在多年之前,布希就已經說過,一句「反恐盟友」甚至說得比這還要親密,但又如何?

非常清楚,在美國無法對中美關係、或者美俄關係作出友好定性之前,在朝核問題上,中國、以及那扇充當暗門的俄羅斯,也不可能與它談「徹底封裝朝核問題的實質問題」;

●在朝核問題一直在陪小心的華盛頓,擔心「近來心情不錯」的朝鮮突然生氣、不談了

再則,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朝核問題一直在陪小心的華盛頓,也是在擔心「近來心情不錯」的朝鮮突然生氣、不談了,結果是美國之前做出的一系列重大讓步,除了最終落了個自打耳光、出賣日本的名聲之外是一無所得;


●「飛機故障」,還是「戰略故障」?

要知道,布希支持日本,不支持德國入常的講話,是撫平不了「不論綁架問題如何,也考慮將朝鮮從黑名單上除名」,特別是美國新任國防部長為了拿到那條「同意開通,但據說在技術上仍然沒有準備好」的「中美軍事熱線」,就將首訪地放在北京、而不是東京,甚至站在東京的地面上,宣稱要與北京建立夥伴關係所帶來的「重大傷害」的。

至於美國以F-15戰機出了故障,而取消預定的美日在東海方向的軍事演習,其「真實的故障」在哪裡,是「飛機故障」,還是「戰略故障」,還是請大家去想吧!


●華盛頓恐怕更加擔心朝鮮乾脆用「第二聲核爆炸」來向美國「解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恐怕更加擔心朝鮮在「中俄」的暗示下,為了再給日本一個反抗美國的機會,乾脆用「第二聲核爆炸」來向美國做「解釋」。

因此,在朝核問題上,我們看到了這麼一幕,既:「不敢」談「朝鮮核武器」的華盛頓,不得不抱著朝鮮核反應堆中的一個來一番「狂吻」,不得不「拿一大堆援助」去「購買」、並「小心地維持」一架「梯子」,既所謂的「寧邊反應堆去功能化」給自己下台階;

●歐盟現在就得想清楚的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不難想像,如果中東平衡一旦被伊核問題的危機化突然打破(一旦需要,朝核危機整個過程很可能被伊朗複製),在形勢的發展下,如果核大國間(中俄美)最後只能選擇妥協的話(這是很可能的),那麼,美國在與中俄進行妥協、以確保自己還能拿到自己的那份利益之同時(就像朝核問題的發展過程,儘管朝鮮進行了核爆炸,但在美國妥協之後,在中俄的默契下,日本的核反應堆不是「仍然只能」向電燈泡供電嗎!),美國是否還顧得上已經不是協調人的歐盟的利益,恐怕也是歐盟現在就得想清楚的。

不過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好在有朝核六方會談這個案例,也好在這個案例有日本這個前車之鑒,因此,在歐盟核心國家德國放風欲調整其阿富汗政策之後,在墨克爾起身赴華盛頓訪問之前,在伊核問題、特別是巴基斯坦局勢處於關鍵時刻,我們也就收到了這份消息,布希說:美國只支持日本入常,其它國家慨不考慮!

值得注意的,直至今天為止,面對最新形勢發展,歐盟在風起雲湧的巴基斯坦(美國因素)、喬治亞(俄羅斯因素)、伊朗問題上(中俄因素)的反應相當低調,這說明歐盟內部在「認真評估」其政策風險。

至於在布希提前拋出這句不禮貌的「歡迎辭」之後,打著小九九的墨克爾,將在伊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特別是巴基斯坦問題上發出什麼新信息,我們將密切關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54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83
3
 樓主| 四月天 發表於 2007-11-12 14:35 | 只看該作者
順便請教各位高人:
還能在那些地方看到類似這樣的時事分析。
萬謝,萬謝

PS:國內網上大部分的評論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嘩眾取寵,帶點誇張,偏向中國。俺只想找透徹,中正的分析看。拜託各位了!


[ 本帖最後由 四月天 於 2007-11-13 11:0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04

主題

3519

帖子

31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苦力打工

Rank: 4

積分
3135
4
大蝸牛 發表於 2007-11-12 1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54

帖子

8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2

積分
83
5
 樓主| 四月天 發表於 2007-11-13 11:05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回帖,要是您能回答我3樓的問題,俺會感激涕零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