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與塔吉克的邊界。中塔邊界約400多公里
中國與塔吉克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里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5月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靠近帕米爾地區存在爭議的28,000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5%共大約1,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
2000年7月,中塔吉三國簽署了《中塔吉關於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為徹底解決中塔兩國邊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塔2002年劃界談判的結果是基本按照實際控制線(不是民國地圖的邊界)劃分,但是中國取得了實際控制線以外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帕米爾位於新疆西南部,古代稱為蔥嶺,向有世界屋脊之稱。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帕米爾是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帕米爾是無可爭議的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1)1759年清軍追擊大小和卓,在阿爾楚爾帕內伊西洱庫爾以北樹有御制記功碑。因而這塊地方被稱為"蘇滿塔什"("蘇滿"意為文字,"塔什" 意為石頭,蘇滿塔什就是樹有有文字的石碑的地方)。 (2)1878年清朝收復南疆以後,從阿賴嶺至喀喇昆崙山一線,設立了八座卡倫,派兵駐守,加強了對帕米爾地區的管轄。
1864年簽訂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規定,中俄兩國邊界,"行至蔥嶺,靠浩罕界為界"。帕米爾在中國境內。1881年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規定,中俄兩國在帕米爾的邊界線"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
但沙俄完全不顧"現管之界"這一條約規定,在1884年勘界和簽訂《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時,把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地區分界線的起點,從帕米爾北部的阿賴嶺移到了東北部的烏孜別里山口,並規定,從烏孜別里山口往南,"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中間形成一塊頂角為45度的三角形地區,為"待議區"。這樣,沙俄就侵佔了我帕米爾西北部大片領土,並把我國"現管之界"以內的一部分領土變成"待議區",使其歸屬發生了問題。
但是,沙俄仍不滿足,不久就撕毀了《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1891年,沙俄出兵帕米爾,踐踏"俄國界線轉向西南"的規定,侵入"待議區"。1892年進一步擴大侵略,又破壞了"中國界線一直往南"的規定,武裝侵佔了這條界線以東的我國領土。至此,沙俄已侵佔我薩雷闊勒嶺以西兩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沙俄在侵略我帕米爾地區的同時,又夥同英國對我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第一次,通過1872一1873年俄、英協定,背著清政府秘密瓜分了我帕米爾地區西南部;第二次,於1895年3月又達成協議,瓜分了我帕米爾地區東南部。同年7月,俄英兩國開始在我帕米爾地區進行非法的勘界活動,結果,除了郎庫里帕米爾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爾仍屬中國,其餘帕米爾的絕大部分都被俄、英強佔去了。
清政府在帕米爾問題上堅持了原則立場:帕米爾屬於中國。沙俄派兵強佔並夥同英國私分帕米爾是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盜行為,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政府絕不承認。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地區的分界,只能以《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為根據,中國堅持此項權利,直到關於帕米爾問題得到最終解決為止。
我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沙俄對我帕米爾地方的侵佔。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蘇聯政府也承認蘇、中在帕米爾地區存在著邊界問題。蘇聯解體后,這一地區為塔吉克實際控制,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仍未解決。
13.與寮國的邊界
中老兩國邊界線,從中老邊界東端點十層大山(柯拉山)到西端點瀾滄江/湄公河主航道中心線中老緬三國交界點,長度為505.04公里。
1991年10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簽定《中老邊界條約》。
領海島嶼爭端:
1.與日本的領海島嶼爭端。釣魚島,琉球群島,沖之鳥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間出現了兩個有爭議的問題。一個是日本對釣魚島的非法佔領問題,另一個是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擁有權問題。
釣魚島是台灣省附屬島嶼,位於東海大陸架邊緣,早在15世紀就已歸中國管轄,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就有了「釣魚嶼」的記載,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詔將釣魚島賞給當時的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為採藥地。而日方卻強詞奪理,聲稱釣魚島是位於沖繩島西南的小島嶼。根據當年歸還衝繩協定而屬於日本,是日本固有領土。日本一些人所謂在1895年已將該島"編入日本領土"的說法,實際上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后將其竊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釣魚島與台灣已一併歸還中國,理所當然是中國領土。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單方面採取措施,加速釣魚島等島嶼的日本國土化。東京都內的一個政治團體在釣魚島上設置了燈塔。
釣魚島雖然不大,但周圍石油儲量30-70億噸,年捕魚量15萬噸。日本爭奪釣魚島目的就是通過侵佔島嶼與中國平分東海大陸架,多佔中國2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獲得15萬噸以上的漁業資源,攫取中國東海海底油氣資源的一半多。妄圖在軍事上實現"千海里防衛"的設想。據此,將其防衛 範圍由沖繩向西推遠300多公里,對中國沿海地區實施艦、機抵近偵察和監視。而且還可以削弱台灣回歸祖國後台灣海峽軍事功能的發揮,大大不利於我東南沿海的安全,同時也會對我跨出第一島鏈的未來海上發展受到很大制約。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統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為「琉球王國「的開始。歷代琉球國王都向中國朝貢,尤其新王即位,必定要求中國派遣使臣到來為新王舉行「冊封「儀式。1875年,日本大軍開入琉球,禁止琉球進貢中國和受大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明治年號。雖然大清軟弱無能至此,但在琉球主權問題上始終堅持為中國所有,沒有讓步。直到1879年明治天皇推行「廢藩設縣「,在琉球強行搞了個所謂的「琉球處分「,把琉球一分為二:北為日本領土,改為「沖繩縣「,南為大清領土,並企圖硬逼中國承認。當時琉球中山王派使臣到北京朝廷哭訴,懇求大清保護屬國,而清廷在日本武力威懾下一味地厭戰求和,在提出毫無作用的「嚴重抗議「后,乃提出另一妥協方案,即叄分琉球: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島為日本領土,沖繩群島按「琉球處分「以前的狀態仍歸琉球中山王的領國,南部的先島群島為中國的領土。而在此時,沙皇俄國在伊犁邊界又欺負大清無能,掠奪蠶食。朝廷迫於內外交困,於一八八零年九月再次向日本讓步,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簽分界條約(5)。
1978年4月12日,中國捕魚船隊在琉球群島水域進行捕魚作業。後來,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北京的官員也強調,這起事件是「偶然發生的」。同時表示中國將避免在那些島嶼與日本再次發生衝突。1978年8月中旬有人提出,中國實際上已經承認了日本對琉球群島的控制權。
2.與朝鮮的領海島嶼爭端。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
在領海劃分上我國與朝鮮以124º10′6″E為領海分界線,存在的問題是我國船隻一出海就是朝鮮水域,雖然兩國確定在123º59′E至124º26′E間兩國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這畢竟是一個被動的權宜之計。中朝在專屬經濟區(朝鮮稱為經濟水域)的劃分上存在較大分歧,朝鮮在1977年6月頒布的「關於建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經濟水域的政令」中聲稱其經濟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線,即中間線,這是我國不能接受的,在北黃海,中國一側岸線長度為688公里,朝鮮一側僅為414公里,其比例為1∶0.6,且黃海沉積物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大陸,按中間線法劃分顯然有失公平。九十年代中,韓日兩國私訂協議,劃分海洋專屬經濟區,將專屬區中與我國相向部分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轄範圍。
3.與韓國的領海島嶼爭端。黃海中國側大陸架與經濟區
韓國與我國共同瀕臨南黃海和東海,兩國間沒有島嶼和領海主權爭議,但在大陸架劃分上持不同看法,韓國堅持以中間線法劃分兩國間相鄰的大陸架,在南黃海,我國岸線長達821公里,韓國一側為659公里,比例為1∶0.8,如以中間線劃分大陸架顯然有失公允;在東海,東海大陸架是我國大陸的自然延伸部分,韓國政府卻不顧這一事實,和日本政府於1974年背著中國政府簽訂了《日本和大韓民國關於共同開發鄰接兩國的大陸架南部的協定》,在東海大陸架劃定所謂的「共同開發區」,后又在1999年生效的《日韓新漁業協定》中在濟州島南部劃定了所謂日韓共管的「暫定水域」,侵佔我國大陸架近10萬平方公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這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我國政府決不同意並提出嚴正交涉。
4.與菲律賓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菲律賓-佔據9個島礁。
菲律賓最早對南中國海的島礁提出領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菲律賓在南中國海的活動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菲律賓政府不斷地對南沙島礁提出領土要求,也支持其國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佔領中國南沙島礁;20世紀70年代,菲律賓佔領了馬歡島、費信島、中業島等9個南沙島礁;冷戰結束后,由漁業糾紛而引發了美濟礁和黃岩島問題,影響較大.
1992年,中國在南沙的美濟礁樹立標誌物,修建漁民用的棚房。菲律賓認為美濟礁屬於菲,因此進行了破壞,並扣留了在巴拉望西部80公里處捕魚的中國漁民。這就是中菲美濟礁爭端。
5.與印度尼西亞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2個島礁
6.與馬來西亞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搶佔9個島礁,
1979年,馬來西亞把我國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領海,並先後佔領了我國南沙群島中的彈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亞暗沙等9個島礁,在彈丸礁上還修建了簡易的機場,其劃定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侵入我國傳統疆界線內達27萬平方公里。在南沙海域石油資源的開發中,馬來西亞是動作最快和收益最大的,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勘探,目前馬來西亞在南沙附近海域有10個商業性油田,90多口油井,其石油出口的70%來自於這一海域,上個世紀90年代初時原油出口年創匯就達100億美元以上。馬來西亞自從在中國南海發展海上石油生產後,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總值已超過其國民生產總值的20%,海上石油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
7.與越南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28個島礁,北部灣領海及白龍尾島
1975年以後我南沙、西沙群島也被越方侵略挑釁,佔領我島嶼十多個,1975年9月,面對越軍的挑釁,中國在西沙擊沉南越軍艦"怒濤"號(650T)。一舉收復西沙島嶼,
70年代初,當時南越政權就以維護主權名義出兵佔領了我國南沙群島中的南威島等6個島礁,1975年南越政權垮台後,越南不僅迅速接管了南越政權控制的南沙島礁,還變本加厲地擴大軍事佔領,此前,越南曾多次聲明承認中國對南沙的主權,後來竟出爾反爾,引經據典地論證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是越南領土的一部分,1974,人民解放軍收復了西沙群島,1988年越南在赤瓜礁挑起武裝衝突,我軍被迫自衛還擊,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但目前越南仍佔有我南沙群島中的28個島礁(我國僅控制8個),是我國海洋鄰國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越南還是唯一一個聲稱對我國整個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國家。在大陸架方面,越南採用自然延伸原則和200海里寬度來劃定其大陸架範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國傳統的海疆範圍,1980年,越南與原蘇聯簽訂了合作開發所謂「越南南方大陸架」的協議,在我國南沙海域開採油氣資源,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進口國,石油產量只有6萬噸。自從80年代開始大量掠奪南海石油以來,91年石油產量超過450萬噸,目前石油產量已達700萬噸,使越南成為石油輸出國,石油工業已成為越南經濟支柱產業。今年又不顧我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推出了南沙旅遊項目,公然侵犯我國的主權。
20世紀30年代,在越南的殖民當局曾偷偷侵佔南沙7個島礁,遭到中國政府的抗議。二次大戰結束后,當中國派兵收復日本佔領的南沙島嶼后,法國人一直沒提任何抗議,更沒有提及他們的主權要求。況且,法國人離開越南時,在所有兩國之間所達成的條約和協議中,均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法國將南沙移交越南(南越)。值得提起的是,當南越在50年代開始對南沙提出要求時,法國公開宣布,法國從未將南沙移交給越南,更何況法國只是在30年代曾一度佔領7個小島礁,而現在越南卻要「承襲」整個南沙近300個島礁和沙洲。至於北越,在50年代和60年代,北越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承認中國對南沙諸島享有領土主權。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在會見中國駐越南大使臨時代辦李志民時表示:「根據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屬中國領土。」當時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藜祿也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朝就已經屬於中國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總理范文同照會中國總理周恩來,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領土主權的聲明。越南教科書直到1974年仍承認中國擁有西沙、南沙群島主權。越南只是在1975年統一后才改變政策,宣稱其對西沙和南沙擁有主權。從國際法來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沒承認南越政權的合法性)而統一越南,北越以前的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2000年12月25日,中越兩國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了《中越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在北緯20度以北,中方划部分海域歸越南;在北緯20度以南,越方讓一片海域給中國。按越南外長阮頤年提供的材料,最終中越各得北部灣面積的46.77%和53.23%。
白龍尾島是中國和越南之間的爭議海域北部灣上的一個小島。在越戰期間,中共把這個小島借給越南海軍所用。之後兩國簽訂協議,以這個島作為兩國的邊界。但根據兩國最新簽訂的協議,兩國邊界會東移往東經108度03分,而這個島亦會正式成為越南的領土。白龍尾島孤懸於北部灣中心,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北部灣上有兩個白龍尾,其中一個『租借』給越南的白龍尾(京族三島)在廣西,在自衛反擊戰後收回。(北部灣上的白龍尾島在)1955年時有200多人,其中只有3人身份不明,其餘全是當時海南的儋縣人……中間有個廟,廟裡的鐘上鑄著漢字『同治三年』(1877年)。我們駐軍后越南表示理解……后中國從該島撤軍。1988年4月25日,越南外交部公布題為「黃沙、長沙群島和國際法」的文件為這段歷史作了註腳,「越南請中國幫助管理北部灣的白龍尾島,並於1957年收回」。有意思的是,島上廟宇奉祀的是天妃娘娘(即媽祖)和伏波將軍。伏波將軍恰是我國東漢出兵交趾(今越南北部)的馬援。中國外交部法律司海洋處相關官員明確指出:「白龍尾島確實屬於越南。」 在7月1日中越《漁業合作協定》生效儀式時,中方漁船一律禁止進入距白龍尾島15海里範圍內的水域。中國海南省政府指示要各地做好棄船上岸的15000漁民的安置工作,因為他們失去了傳統的捕魚區,為什麼不是越南漁民棄船上岸?
8.與汶萊的領海島嶼爭端。南沙群島1個島礁
汶萊宣稱對我國南沙群島中的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向我國在南沙的傳統海域內擴張達4400平方公里,作為東南亞的第三大產油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時年產原油就達到70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我國南沙海域。
作者:漢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