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政府將要強拆建築,數萬人面臨無家可歸
2004年起,位於濟南市西部的槐蔭區大金庄、小飲馬村等幾個村莊相繼開發了數片舊村改造房。當時濟南市槐蔭區政府辦公大樓離這些舊村改造房不到400米。從政府辦公樓就能看到,他們當時不管不問,置之不理 ,任其發展,一不處理開發舊村改造的村政府和開發商,也不採取強硬措施制止 ,更不封停售樓處 ,誤導大量人員購買,截止目前,入住已經達到90%,涉及人員數十萬人。
最近,濟南市政府借城市規劃和國家重點工程之名義,稱要在短時間內強行拆除西部所有在建和已建成併入住的總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的小產權房。
具體特點有:
一是拆遷範圍大。這次拆除的範圍是西客站周圍26平方公里範圍內所有的小產權房(該地地處偏僻,所有的住宅樓全都是小產權房)。二是涉及人員多。西客站附近的住宅小區大大小小近十個,大部分小區已經入住,尤其是鑫城小區、金鑫苑和大紫金光園等小區入住率已非常之高,涉及數萬人員。三是方法簡單粗暴。這次拆房,統統以違反西客站規劃為由,不管住人的還是沒住人的,不管有沒有影響到西客站建設,全部就是一個字「拆」!這種涉及民生、涉及數萬人安居的問題,竟然採取了一刀切的簡單粗暴做法,實在令人費解。四是只談拆不談安置。據說區政府將西客站周圍劃分為五個片區,分片包干,落實責任,採取「蠶食」的政策,將各個住宅小區逐個擊破。區政府只談怎麼想辦法把房子拆掉,對於安置卻惜字如金,只是「給予適當補償」。這一「適當」,再看附近的住宅大都漲價到5000元左右,小區業主們也只能遊離失所,流浪街頭了。
近年來,「小產權房」的建設與銷售非常火爆,在全國形成綿延之勢。如今,伴隨著小產權房的轟然倒塌,叫好之聲比較零落,爭議卻甚是強烈。對於濟南市政府將強力拆除歸之為「民生大計」的宣傳,批評也更加嚴厲,認為這種強拆事實上粉碎了城市下層居民及低收入家庭「想有一個家」的夢想。
「野樓盤」也就是「小產權房」,所謂「野樓盤」一般是由城市近郊的農村村委會開發建設,經過鄉鎮一級審批。如果稱之為「野」,那麼鄉鎮、村委會哪一個不是姓「公」?「小產權房」用地是農村集體所有,那就意味著村民有權決定土地的使用權,包括建房和出售,或解決自己的住房或是獲得更高收益。只要取得村民集體同意,樓的產權本身就是明晰的。政府強拆,違法的恰恰是政府。
建造、購買、居住「小產權房」觸犯的是哪條人大立法?連國家也承認「購買小產權房」有「居住權」,憑什麼說「小產權房」就先天違法?而且,一個樓盤從奠基到最後建成,絕非三五天功夫。濟南出現了這麼多的「小產權房」,並且部分「野樓盤」就建在濟南市槐蔭區政府周邊,距離最近不足三百米,一眼就可以看到。如果是違法的,那麼政府監管部門為什麼不處理呢?
當售樓的人在區政府門前發彩頁的時候為什麼不是「野樓盤」?售樓處就設在濟南市槐蔭區政府門口西100米,為什麼沒有人管?區政府那麼高的樓一眼就能看到後面的住宅了,為什麼到有的小區住進人很久了還沒有人管?為什麼報紙會每天都有廣告?為什麼那麼多的,那麼顯眼的廣告牌在那裡放置了半年之久沒有人管?
為什麼非要拆掉這些小產權房呢?
只是因為它是小產權房嗎?在房價畸高的今天,某些中低收入者選擇「小產權」,恐怕難以依「不懂法律」、「自找風險」來責備。安居才能樂業,某種意義上,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是對消費權益的不得已割捨。再者,十多個小區,幾百座樓,不是一夜之間在區政府眼皮底下建成的,政府的監管哪去了,難道除了收取高額罰款,就只知道「拆」了嗎?政府的監督失職,也要老百姓來承擔後果嗎?一份拆違的紅頭文件,就足以讓數萬人無家可住。這與十七大關注民生,讓老百姓「住者有其屋」的思想相符合嗎?
面對充斥著暴利的房地產市場,面對高不可及的畸高房價,面對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經濟適用房」,「小產權房」其實是房地產市場的自發調節。政府不去考慮如何讓群眾買得起商品房,卻跳出來干涉「小產權房」。事實上,對購房者利益損害最大的恰恰是政府。
消費者並非不知道「小產權房」存在的問題,但依然有這麼多人購買。這恰恰說明地方政府在解決居民「住得上房」、「住得起房」問題上的無能。政府可以花上百億拆樓,為什麼不能用這些錢多給居民建樓?的確,買房者圖的就是便宜,與其他商品房相比,「小產權房」不包含土地出讓金與各項稅費,而這些費用佔了房屋成本的70%。
搜狐網調查,網友中支持「小產權房」合法化的佔了85%,認為應該叫停的僅為13%左右。在山東房地產網的投票里,91%的網友認為違章建築泛濫是政府之過。
「形象」、「民生」孰重孰輕?答案不言而喻。但濟南市政府卻背道而馳,「形象」重於「民生」。面對著數以萬計的「小產權房」居民,面對著購買「野樓盤」的消費者,政府居然打算一拆了之,不予補償。
不知是誰的發明,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的樓成了「野」的,難道就只有政府出讓的土地上建的樓才是「家」的?一字之差,命運迥異。因為是野的,就要把你排除在市場之外,讓你永遠低人一等。政府怎麼能對集體所有財產如此蠻橫?!
小產權房影響西客站建設了嗎?從規劃圖上看,這些小產權房並沒有影響西客站的建設,只是政府在規劃的時候,把這些小產權房的位置,規劃成了「商務中心」用地。(據可靠消息稱:此片土地以賣給香港的地產開發商人)也就是砸掉幾萬人的家,來建設商務中心,很顯然的道理擺在面前,實際上是利益的爭奪。對於政府而言,「小產權房」的出現使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收入少了一大塊,財政收益損失較大。隨著西客站的建成和周邊配套設施的完善,西客站周邊的地價將成倍的增長,拆了小產權房,再在原地建大產權房, 「政府與民爭利」,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民生」與「利益」面前,政府捨棄了前者,選擇了後者。
這些所謂的「野樓盤」的入住者基本都是濟南市的下崗人員、低保人群、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外來打工人員等等;雖然這些人是城市的最底層人員,弱勢群體,這裡的很多人的家庭收入水平很低,都是借錢購買的房子。但他們生活和諧,管理有序,寧靜衛生,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各個方面一點也不比正規樓盤差。有的小區,如鑫城小區、大金紫光園等幾個大型的樓盤,現在已經住進去了一兩萬人!大部分人已經住進去兩三年了!像格林小鎮,還是一片工地,但是現在已有幾十戶人家入住,他們克服沒有水電,道路泥濘,但是依然入住,居民里有老人、孩子、新婚的小夫妻,將生產的孕婦、呀呀學語的嬰兒……在夜幕來臨的時候,在一天辛苦勞累的工作結束的時候,這就是他們的家,溫馨祥和的家,哪怕只能抵擋微風細雨,但是他們依然快樂、幸福!在面對這樣一群無房可住的城市平民時,濟南市政府肯花上百億元推平他們希望所寄的房子,果然有魄力!如果這種魄力用在加大住房用地的投放;用在加強監管開發商惡意閑置土地,從而製造緊張哄抬房價;用在擴大廉租房建設;用在房地產的成本審計,拒絕寡頭壟斷;用在自查,減少政府分肥,從而讓利於民;哪怕只是用在對「野樓盤」的監管上……都不會讓事情演化到今天這一步。這個坑其實是政府自己挖下的,強拆無疑會造成極大的社會事件。面對成千上萬的「野樓盤」,面對數萬民眾眼中的憤怒和無奈,濟南市政府要做的不是強拆,而是反省!是考慮如何讓這部分和更多的低收入民眾住得起房,住得上房。
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房子就是生命,如果說連生命都沒有保障,那麼,所謂的民權和民生在哪裡?和諧社會又如何構建?
濟南市「一刀切」的推倒西客站周邊的小產權房,將會產生極其嚴重的社會後果。
第一,造成巨大的社會浪費,與建設節約型社會嚴重不符。要拆掉一座中等規模的小區樓盤,國家的財富失去的至少五六個億。十多座小區至少損失六七十個億。這是誰的錢? 80%是銀行的錢,銀行的錢又是誰的錢?是老百姓的存款,老百姓的血汗錢哪。
第二,影響社會穩定,與建設和諧社會嚴重不符。購買這些小產權房的業主,大多是低收入家庭,購買房子的錢款大多數人也是東拼西湊借全的。突然要拆掉他們的家,安靜的生活被打破,也粉碎了想要有個家的夢想。數萬人突然沒家了,必然會引發大規模的群體性上訪事件,輕者造成交通堵塞,政府不能正常辦公;重者,情緒激烈的,還可能引發打砸搶、圍攻政府等危害社會治安事件。再者,數萬無家可住的人,同樣多的錢,又買不到擁有大產權的商品房,遊離失所,必然會對社會不滿,對政府失去信任,成為巨大的社會隱患。
「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執政根本;「不與民爭利」,是政府職能與觀念轉變的一大關鍵;拆除小產權房問題上,政府多些務實「讓利」舉措,少一些極端「爭利」舉措,多採取「造福與民、實惠與民」的政策,少實施「利已害民、奪利於民」的政策,比空談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和諧社會有意義、有價值得多。
濟南的強拆,拆掉了民心,拆出了社會不穩定。
附:第一步拆除範圍
片區 村莊 棟數 面積(萬平方米)
第一片區 大金庄 25 16.6
第二片區 於 庄 8 8.6
彭 庄 4 3.2
小董庄東區 12棟已建成 9.1
1棟未建成 0.6
第三片區 大飲馬、張庄 30 17.8
第四片區 演 馬 30 22.3
第五片區 小飲馬 25 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