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日本教中文讓我有了一席之地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27 1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勇闖日本的朱碧珊

日本,史稱東瀛,唐代盛期,曾有大批的東瀛使者赴長安求學。1896年,當時的清朝政府派遣了13名留學生赴日本,從此揭開了中國人赴日本留學的歷史。100年後的今天,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國留學生來到了這塊陌生的土地。

十幾年前,一位來自中國中山的女孩帶著自己的追求隻身也來到了這裡。她叫朱碧珊,朱碧珊現在是大阪一所培訓學院,朱友學院的院長,在日本地區林林總總的補習學校中,朱友外國語學院的名氣可不小,然而,誰能想象它竟然是從一張桌子和一名學生開始起家的。19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四套《華人世界》欄目向觀眾講述了她在日本的故事:

  在日本,大阪是一個有著極強融合力的城市。幕府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城堡,至今還散發著歷史的氣息。還有這條穿城而過的大河,靚麗的不僅是清澈的河水,還有大河兩岸那成排的櫻花樹,即便是深秋時節,也可以從那一片火紅里,想象初春櫻花的燦爛。

  朱碧珊在日本的家,就在這條大河的附近,早上有空的時候,她和丈夫都喜歡到河邊散散心。她現在是大阪一所語言學院——朱友學院的院長,她的語言學院就位於在大阪著名的「天神橋」商業六街的街口,擁有上下兩層樓,大大小小共有22個課室,其中有20多名來自中國的老師在這裡教授中文。

  1990年,風華正茂的朱碧珊辭去了家鄉的工作,隻身到日本求學。回想起十幾年前,她和當時很多出國打拚的人一樣,唱著當時非常流行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首歌,從中國廣東中山來到日本,但是沒過多久,她就感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奈。  

  「很精彩,(日本)當然是比較繁華的社會,什麼都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學,學之不盡,很精彩。但是很無奈的就是無助,當時沒什麼朋友,很孤獨。」朱碧珊說。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就真的是很無奈。」朱碧珊的丈夫王荊龍這樣說,「因為你是在另外一個國家,而且在精神上會有一種壓抑的感覺,好像在別人的家裡生活一樣。」  

  來到大阪后,朱碧珊在一家語言學院學習日語,有一天在街道上,遇到了當時正在給路人畫肖像的王荊龍,兩人一見鍾情,於是便攜手同行,開始了在這個陌生國度里共同的人生歷程。為了能夠儘快地適應日本的生活,朱碧珊從語言學院畢業后,沒有進入日本綜合大學繼續學業,而是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考入了一家保險公司。  

  朱碧珊知道自己不會一直做這個工作,因為她很想做翻譯,因為她既懂廣東話、普通話,還懂日文,日本肯定需要翻譯,但是讀了兩、三年的日文,是做不了翻譯的工作的,在學校是練不出來的,通過保險和很多人接觸,朱碧珊認為以此能得到提升。

  進入了保險公司以後,朱碧珊才發現自己是這家公司唯一的一個中國人,那些日本同事投射在她身上的異樣眼神,讓她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但是也激起了她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她借用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日本時的姓氏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中山•碧」。

  她希望告訴所有的人,我來自中國——中山。

  「當時是很少中國人的,差不多只有我是中國人,我不是代表朱碧珊,而好像是代表一個民族。」朱碧珊說。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中小企業紛紛將目光移向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粵語熱在日本悄然興起。一名日本人幾經周折,結識了在保險公司打工的朱碧珊,讓她幫助補習粵語。她欣然應允。就這樣,朱碧珊開始了下班后在一張桌旁與一名學生的對話。不知不覺,周圍的人都知道了有一位能教廣東話的「老師」,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要求學習粵語的人擠滿了斗室。人太多了,於是,學生自發租地方恭請「朱老師」前往講課。

  學粵語的人越來越多,補習班竟然形成了規模,朱碧珊敏銳地覺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商機,她辭掉了已經做了5年的保險公司的工作,考取了教師的資格證書,在大阪著名的「天神橋」租了一間很小的房間作為教室,開始了一段極富挑戰性的辦學生涯。

  朱碧珊給自己的培訓學院,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朱友學院」。意思就是希望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都當作是自己的朋友。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朱碧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當時的心情很複雜,雖然保險有很高的薪酬,老師的前景我不知道。但那是我喜歡做的,所以我選擇了辦學校。當時只有一張桌子、幾張凳、一個黑板,沒有別的了,幾本書,就那樣開始了。」朱碧珊回憶說,「我辭了保險公司(的工作),接著我是沒有收入的,但是學校是要給房租的,最辛苦是這段時間。當時沒錢的時候,自己站在車站邊上派傳單,在半年的時間連自己的保險都要解約,用來發工資給老師,發工資給職員和交房租。」

  面對種種困難,朱碧珊和丈夫分頭行動,四處辦中國水墨畫展覽,作古箏、 二胡以及太極拳的展示,從多個側面來推廣中國的文化,藉此來擴大學院的聲譽。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中日文化的不斷融合,朱友學院從開始的廣東話班,擴充到普通話、福建話、上海話以及英語、韓語等各種語言培訓。  

  十幾年的努力,並沒有給朱碧珊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但是卻讓很多從中國來的老師,感受到那份故鄉的熟悉。「外面才是日本,在我的學校裡面是中國,有這樣的感覺,我這裡是非常輕鬆的,非常愉快的,整天都可以講中文,覺得在這裡就是在中國,在中山那樣。」  

  「我的孩子以前對中國沒有概念,不知道什麼是中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是學完以後他就知道了,我是中國人,我的爸爸媽媽是中國人,中國是說這樣的語言的,雖然很模糊,但他對中國已經有了概念。」華裔學生家長這樣說。

  「我孩子的中國朋友來家裡玩,我的孩子只會講日語,不會講中文,那時他們只能靠肢體語言在一起玩,要是雙方都能說對方的語言的話,就能玩得很開心了,孩子們喜歡學習中心,已經開始學了。」日本學生家長如是說。

  「當初來日本是來學日語的,讓自己沒想到的是,現在竟然在日本教起了中文,而且是中文讓自己在日本有了一席之地。「朱碧珊說:「最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她很滿意現在的工作,雖然人在日本,但每天都能講中文,每天都能見到自己的家鄉人,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朱碧珊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如今事業如日中天的朱碧珊夫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華文的推廣交流上。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沙發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5 0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