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石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複製鏈接]

927

主題

1024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何言哉 發表於 2007-10-13 0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夢之儀

       在生命的流轉中,童年的記憶總是特別的,流水飛度,而記憶恰似岸涯上血紅的刻字,潮漲潮落中時隱時現。
  大運河的水,千百年來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大運河深知,那在桐鄉石門的一個一百二十度大彎,是要製造一些起伏的,古樹老屋只是一些必要的陪襯罷了。



  老屋名德堂,就在大運河的拐彎處,是豐子愷祖父開設的豐同裕染坊的一部分。老屋陪伴了豐子愷的幸福童年,他多次地描寫過這樣的快樂生活:祖母在家裡大規模地養蠶,三開間的廳上、地上的落地鋪里統是蠶,架起經緯的跳板來通行和飼葉,他就以跳跳板為樂,常失足跌到落地鋪里;天井角落的缸里,經常養著蟹,待到中秋的時候移桌子到外面的場地上,抬頭看月低頭吃蟹;隔壁豆腐店的王囡囡捉了許多蟲,有時撲殺花蠅,教他用米蟲或花蠅釣魚。這樣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大運河的濤聲里,無數次洗刷過的記憶越來越純。
  童年如花轉影般地消逝了,大運河迎來了又一代人的童年:阿寶、瞻瞻、軟軟……陪伴他們的是紅了的櫻桃,綠了的芭蕉,晶亮的葡萄,悠悠的鞦韆架。一樣的天空,一樣幸福的童年。
  這時候,老屋之旁,已多了緣緣堂。緣緣堂就建在豐家的這塊祖基上,大運河邊。
  豐子愷曾經說:「倘秦始皇要拿阿房宮來同我交替,石季倫願把金谷園來和我對調,我決不同意」。那麼石門的緣緣堂究竟是怎樣一處「華屋」呢?
  緣緣堂建成於1933年,坐北朝南,整個建築形式樸素,高大軒敞。緣緣堂正面向有三廳,中央廳鋪大方磚,正中掛著馬一浮書寫的匾額「緣緣堂」三個大字,中堂是一幅吳昌碩的紅梅圖,兩旁是兩副對聯,分別是弘一法師書寫的華嚴經集聯「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和豐子愷自己書寫的杜甫詩「暫止飛鳥才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東西兩壁則掛著弘一法師書定的《大智度論·十喻贊》。這是當年緣緣堂的陳設,現今內容一切如舊,只是換了書畫家的名,聽工作人員小姚說,中堂的紅梅圖已是第三幅了,現在兩壁掛的《大智度論·十喻贊》,是十多年前由當時僅二十餘歲的一心法師所書。
  西廳是豐子愷的書齋,四壁陳列圖書數千卷,常掛弘一法師寫的長聯。東廳為餐廳、起居室,內連走廊、廚房和平屋。三廳前後都被隔成前後間。樓上有多間卧室。
  緣緣堂前的天井裡,中間是一隻花壇,當年豐子愷在那裡手植了櫻桃樹,西邊角落有幾株芭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在緣緣堂成了鮮美的對比。西南兩面高高的圍牆上,爬滿了爬山虎。東面門楣「欣及舊棲」橫額下的兩扇木門,緣緣堂重建時用的是從戰爭炮火中搶救出來的焦門。焦門見證了緣緣堂悲憤的歷史。
  緣緣堂與北面的平屋之間又有一天井,葡萄架下是鞦韆架。夏天,茂盛的葡萄架下,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秋天,芭蕉的葉子高出圍牆,是粉牆上一幅綠色的畫。豐子愷在緣緣堂的那五年,專心譯作,累了的時候,葡萄飄下葉片兒問候他,渴了的時候,門外水蜜桃西瓜的叫賣聲已在近前。緣緣堂的那些日子,真讓豐子愷陶然而忘倦。如此的天時地利,為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穫,他完成各類作品二十餘種。
  「緣緣堂」名字的來由卻早在幾年前,當年在上海江灣時,弘一法師讓豐子愷抓鬮,兩次都抓到「緣」,「緣緣堂」就此定名,這是緣緣堂的靈,直到在石門正式建屋賦予形。
  從老屋到緣緣堂,豐家生活並不很富有,但安寧和快樂時時讓主人們心滿意足著。這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國之家,但又何其地不普通,漫畫和文章不斷地從緣緣堂來到這個世間,向世人展示了緣緣堂極不尋常的一面。

 

       一個擁有幸福童年的人是幸福的,他的性格也因此寬厚,心靈也因此充滿了溫情,而豐子愷,便連他的畫里也滲透了這樣的情懷,是畫的靈魂所在。
  豐子愷自小酷愛畫畫,私塾老師讓他畫孔子像,每天早晨和放學,他和同學對著孔子像恭敬地一拜。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隨李叔同(弘一法師)學圖畫和音樂,隨夏尊學文章,曾赴日本學習藝術。在白馬湖春暉中學的小楊柳屋,他的漫畫出世了,一個藝術上的奇迹以不張不揚的姿態來到世人面前。那時候,小楊柳屋的牆上,用圖釘別著他剛剛完成的作品,小屋一間,圖畫滿室,藝術的芳香經久不散,讓每一個走進這間小屋的人流連忘返。1924年,在朱自清、俞平伯主辦的刊物《我們的七月》上,《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發表,畫面上,一道捲簾,一隻小桌,桌上一隻茶壺幾個杯子,人已盡散,唯見一彎新月,意境幽遠,給人無盡的遐想。這是他公開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作品,得到上海《文學周刊》主編鄭振鐸高度讚賞,感覺被帶到了一個詩的意境。次年,《文學周刊》陸續發表其畫,鄭振鐸冠以「子愷漫畫」之名,豐子愷成了中國抒情漫畫的創始人。
  豐子愷最早的漫畫題材取自古詩,古詩融入到筆法疏朗的繪畫的意境中,一如行雲流水般的舒暢。《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一畫,看似無語,卻多情;《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畫不盡女子的相思;《幸有我來山未孤》,人山皆有情。我們讀古詩,常常會被詩中的意境所感染,但也只是這樣地被感染著,想象著,豐子愷卻用他的畫筆,以極其簡練的筆墨,把詩意描繪下來,講求氣韻的有機融合,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了進去。你看《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夜色下的盼望越來越長,月色下的影子越來越短,連兩隻小兔子也等得心急啦。豐子愷生命中的那份至情至性,滲透到漫畫中,一任情感無限地抒懷,真可謂前無古人,至今無來者。
  他的兒童漫畫最受小朋友的歡迎了。《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畫的是女兒阿寶脫了自己的鞋再拿了妹妹的鞋給凳子穿;《爸爸回來了》,兒子瞻瞻穿上爸爸的長外衣,手拿爸爸的公文包和拐杖,還戴了爸爸的寬檐帽,就自說自話地認為,這是爸爸回家了。這一個個的小景,從父親的眼裡看出來,天真爛漫童趣盎然,從藝術家的眼光把握,便化作圖畫恆久留傳了
  幾年前我帶著兒子初次到石門緣緣堂時,我們看著這一幅幅的古詩題材和兒童題材的漫畫,各自愛不釋手,便帶回了各式各樣的漫畫,明信片、火花、藏書票、賀年卡等,每當我查找資料看到這些的時候,那翻動的手便緩了下來,總得重新欣賞一次。一份由心而來的喜悅陣陣襲來,我感受著靈魂在漫畫中瀰漫著的那份溫情。



  豐子愷的好多漫畫都是有「模特兒」的,如前面說到的阿寶、瞻瞻。某一天,瞻瞻靈光一現,創造性地用兩把芭蕉扇做成一輛腳踏車騎,於是便有了《瞻瞻底車(二)腳踏車》。當成名后的豐華瞻作為著名教授到外國的大學演講時,禮堂上就懸挂著這張畫。
  在鄉下,看到三娘娘紡線,於是有了《三娘娘》的紡線圖。在上海的老房子里,有時從過街樓上掛下一隻籃子買兩隻粽子,便有了《買粽子》。一次豐子愷在一條船上,向窗外看去,有人坐在野外理髮,窗戶成了畫框,他把畫面略加調整,便是一幅《野外理髮處》漫畫。
       豐子愷從畫古詩開始,畫兒童、畫社會眾生相、畫自然等,畫了很多很多。1925年底,他的《子愷漫畫》由開明書店出版,次年出版《子愷畫集》,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文學、繪畫、音樂、翻譯等各個方面均有大量作品問世,迎來了豐子愷一生事業的全盛期。  
  豐子愷的畫,正如俞平伯所說的,「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情味」,情溢於衷而發為文墨,投入了他太多的感情,所以特別容易引起共鳴。他的《挑薺菜》、《斷線鷂》,曾經引起當時在北京的朱自清對江南、對兒時的無盡的懷念。另一幅《幾人相憶在江樓》,他的老師夏尊常把這畫掛在牆上,當老師懷念學生時,便抬頭看看這畫,並為學生默禱平安。
  這樣感人的故事,讀來不覺怦然心動,還有誰,還有誰能讓人如此忘我而心醉?
  


       無常,是豐子愷經常提到的一個詞。
  世間很無常,世間的一切都很無常:人、自然,大地上的一切。因為無常,於是嘆息。
  那個小時的玩伴王囡囡,在豐子愷後來回鄉時,改口原來的「慈弟」而叫他「子愷先生」,讓人唏噓不已,一時仿如看到了閏土。
  紅了的櫻桃,綠了的芭蕉,一樣向人暗示了無常。葡萄葉兒一片片地飄落,日曆無常地翻過一日又一日。1938年,豐子愷被戰火所逼流亡於中國內地,緣緣堂毀於日軍炮火。無常歲月中,緣緣堂一度讓人痛心地消失了。無比憤慨中,豐子愷寫下了《還我緣緣堂》和《告緣緣堂在天之靈》。
  抗戰勝利后,當經歷了戰火洗禮的豐子愷重回石門灣時,他差不多認不出他的出生地,荒草、廢墟,故土默默無語。他已看不到緣緣堂的影子,看不到紅了的櫻桃和綠了的芭蕉的美景。兒子華瞻從地里找到一塊焦木,帶回北平留作紀念,唯此而已。
  1975年,遠方的遊子又一次回到故鄉的土地。那是一個春天,樹葉兒點頭,油菜花歡歌,石門的鄉親熱烈地歡迎老畫家重回故里。豐子愷被感染了,他深情地回報他熱情的鄉親,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豐子愷回去后,他的健康每況愈下,歲月又一次顯示了無常,也就在這一年,他匆匆作別了這個無常的世界。當他的夫人過世后,子女將豐子愷的衣冠和夫人合葬於石門的鄉下南聖浜。南聖浜是他妹妹常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戰前戰後,豐子愷離開石門和回到石門的第一站。那一個地方,小河橫流,樹木常綠,清風徐拂,油菜花飄香,一派迷人的田野風光。自由飛翔的靈魂,我知道一定很願意來這裡。自然,也因為大畫家的緣故,我看到,這兒的天更藍水更清了。
  1985年緣緣堂由桐鄉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佛教總會副主席廣洽法師出資重建,1998年,在豐同裕染坊舊址上,又興建了豐子愷漫畫館。館外的圍牆內側,刻的都是豐子愷的漫畫。豈止是圍牆呢,天空大地,眼裡所看到的,彷彿都是他的漫畫。一個漫畫的世界,滿世界的溫情。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0-14 01:21 | 只看該作者
豐子愷 多才多藝,中國近代著名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后從弘一法師歸依佛門,法名嬰行。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3
NYLASH 發表於 2007-10-14 07:31 | 只看該作者
從1929年開始, 遵從自己老師弘一法師所囑, 豐子愷每十年作一集《護生畫集》, 老師50歲50幅, 60歲60幅, 70歲70幅, 80歲80幅, 90歲90幅, 100歲100幅.  即便在文革最艱難的時刻, 他也堅持下來.   以關愛生命為題材,勸養護慈悲心為宗旨。總共六集四百五十張圖. 這精神實在令人景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